A. 如何看待360安全公司员工“盗窃”虚拟货币上海法院最新判例成参考 | 曼昆律师速评
在Web3安全事件中,黑客入侵并盗取虚拟货币,引发法律与伦理的讨论。我国司法机构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面临非法入侵与盗窃之间的界定困境。然而,最新判例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3年2月,网络安全企业360的三位员工被控盗窃虚拟货币,分别被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起诉。洪某、郑某和刘某三人利用远程代码执行漏洞,非法获取受害人苏某的虚拟钱包地址与私钥,转移并出售虚拟货币,合计获利人民币250余万元。最终,法院裁定三人构成盗窃罪。判决基于三人非法占有目的,通过技术手段入侵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秘密窃取虚拟货币,数额巨大。法院根据自首、立功等行为量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判处三人有期徒刑及缓刑。
曼昆律所的Web3资深律师认为,该判例为我国司法机构处理虚拟货币窃取相关案例提供了重要参考。高孟阳律师指出,网安公司内部管理需加强,避免技术条件下的监守自盗。黄鹏律师强调,此次案例凸显了对虚拟货币财务属性的认定与保护,但盗窃罪与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存在竞合情况,法院最终定性为盗窃罪,显示了虚拟资产保护的力度。毛捷豪律师认为,司法机关在理解区块链技术方面正在深化,为新兴技术领域的法律框架建设提供了动力,未来期待在平衡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更多司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