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方管的豎向承載力怎麼算
豎向承載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1)管的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群樁效應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群樁基礎,由於承台、樁、土相互作用,其基樁的承載力和沉降性狀往往與相同地質條件下設置方法相同的單樁有顯著差別,這種現象稱為群樁效應。群樁基礎的承載力並不常等於各單樁承載力之和。
群樁效應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群樁的側阻力、群樁的端阻力、承台土反力、樁頂荷載分布、群樁的破壞模式、群樁的沉降及其隨荷載的變化。
例如地震荷載作用下,樁基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由於群樁效應的影響, 群樁中各樁基的承載力相比單樁要小的多, 並且由於邊緣效應和影子效應的影響范圍不同, 前排樁(載入方向前的第一排樁基)水平承載力相比其他各排樁是最大的,而其餘各排樁水平承載力相比單樁來說下降更多。
Makris 等通過解析方法分別分析了 1 × 2 群樁基礎在樁頂諧波激勵(主要為慣性相互作用)和豎直傳播的 S 波激勵(主要為幾何相互作用)下群樁效應對地震反應的影響, 結果表明, 慣性相互作用下, 群樁效應的影響更大。群樁效應的影響因素。
群樁效應受多種因素影響, 包括樁距與樁數、 樁徑、 土質、 樁頂是否嵌固、 荷載作用方式等。對群樁效應和承台抗力進行了研究, 指出樁基間距是影響群樁效應和樁基地震反應的最主要因素, 土體類型和密度對群樁效應及群樁地震反應基本無影響。
② 矩形管承受力怎麼算計算公式是
找一本機械設計手冊,上面有
一半就是受力除以截面面積,然後強度校核
只不過這里是受彎梁的模型,還需要進行撓度校核
③ 鋼管受力計算方法和公式是什麼
大體算一下:Q235抗拉強度是(38-47)Kg/mm^2 ,
而鋼管的受壓面積:S=(165-4.5)*3.14*4.5=2269mm^2.
壓力P/受壓面積S=壓強σ (塑性材料抗拉與抗壓取同樣數據)
則:P1=Sσ=2269*38=86t. P2=2269*47=108t 取中值: 97t
④ 無縫鋼管的壓力(管孔上的壓力)怎麼計算管子長度是4750mm。
無縫鋼管承受壓力計算公式
一:以知無縫管無縫鋼管外徑規格壁厚求能承受壓力計算方法 (鋼管不同材質抗拉強度不同)
壓力=(壁厚*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外徑*系數)
二:以知無縫管無縫鋼管外徑和承受壓力求壁厚計算方法:
壁厚=(壓力*外徑*系數)/(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
三:鋼管壓力系數表示方法:
壓力P<7Mpa 系數S=8
7<鋼管壓力P<17.5 系數S=6
壓力P>17.5 系數S=4
無縫鋼管承受壓力計算公式方法
一:以知無縫管無縫鋼管外徑規格壁厚求能承受壓力計算方法 (鋼管不同材質抗拉強度不同)
壓力=(壁厚*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外徑*系數) 二:以知無縫管無縫鋼管外徑和承受壓力求壁厚計算方法:
壁厚=(壓力*外徑*系數)/(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 三:鋼管壓力系數表示方法: 壓力P<7Mpa 系數S=8 7<鋼管壓力P<17.5 系數S=6 壓力P>17.5 系數S=4 鋼管的內水壓強的簡明計算
鋼管的最大承受的內水壓力(壓強)P=2T[S]/D
式中:P——管內水壓強,MPa;D——管內徑,mm;[S]——管材的許用拉應力強度MPa,T——管壁厚,mm。
這個公式是取單位長度的水管,進行受力分析得到的。
因此處畫圖不便,意思是取單位長度的水管,並剖開,取出一半,研究作用於它上面的水壓力與管壁拉力的平衡,即可得到這個公式。
(水壓力就是PD,管壁拉力就是2T[S],二者相等,即PD=2T[S],兩邊除以D即得本公式。)
所謂最大承受壓力是指在安全系數等於1時所能承受的壓力。
上面公式沒考慮安全系數,如果考慮安全系數K(K大於1),則 P=2T[S]/(KD) 無縫管,焊管,不銹管都能用這個公式,但式中的管材的許用拉應力強度[S]各有不同,焊管的[S]還取決於焊縫的質量。
要強調的是這里承受壓力是指管道的內水壓強,而不是管道外部的壓強,管道外部的承受壓力應另加考慮
⑤ 方管的承受力怎麼算
1.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2.方管受壓,要計算穩定性。穩定性的計算較為復雜。要看連接的方式是兩端固接還是一端固接另一端鉸接。估計你不只使用1跟立柱,所以可以簡單計算成兩端固接。臨界壓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n立柱的數量,pi^2就是拍的2次方,E彈性模量,I慣性矩,L立柱長度。
以上計算都是簡單的計算。同時還要考慮安全系數,甚至地震載荷。具體的情況不同要自己分析並且請有經驗的工程師計算或者找有專業知識的人計算。
呵呵,小弟獻丑了。
⑥ 換算管道壓力,流量,的公式
從壓力0.2公斤/平方米的起端斷面到管道出口斷面的管長為多少米,沒這個數據無法算。因為管道流動必須滿足動力與阻力的平衡,不知管道長度無法計算阻力。回補充:
0.2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換算成水頭為 H = 2m水柱。
已知流量 Q=0.4L/MIN=6.667*10^(-6)m^3/s
由孔口流量公式 Q =μA√(2gh) 得:
孔面積 A= Q/[μ√(2gh)]=6.667*10^(-6)/[0.62√(2*9.8*2)]=1.7175*10(-6)m^2=1.7175mm^2
若為圓孔則孔徑 D=√(4A/π)=√[4*1.7175/π]= 0.00148 m = 1.48 mm
若孔口出流直接流到大氣中,則孔口的面積為1.7175mm^2
(6)管的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1、壓力管道是一個系統,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
2、壓力管道長徑比很大,極易失穩,受力情況比壓力容器更復雜。壓力管道內流體流動狀態復雜,緩沖餘地小,工作條件變化頻率比壓力容器高(如高溫、高壓、低溫、低壓、位移變形、風、雪、地震等都有可能影響壓力管道受力情況)。
3、管道組成件和管道支承件的種類繁多,各種材料各有特點和具體技術要求,材料選用復雜。
4、管道上的可能泄漏點多於壓力容器,僅一個閥門通常就有五處。
5、壓力管道種類多,數量大,設計,製造,安裝,檢驗,應用管理環節多,與壓力容器大不相同。
⑦ 管道工作壓力怎麼計算
1、工作壓力:給水管道系統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作用在管內壁上的最大持續運行壓力。不包括水的水錘壓力。
2、管道工作壓力與用戶接管點處服務水頭有關,可參見以下有關規定:
(1)《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第3.0.9
條規定:當按直接供水的建築層數確定給水管網水壓時,其用戶接管處的最小服務水頭,一層為
10m
,二層為
12m
,二層以上每增加一層增加
4m
。
(2)《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第4.0.5
條規定:城市配水管網的供水水壓宜滿足用戶接管點處服務水頭28m的要求。
3、為確保安全供水,滿足用水要求,根據《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第7.1.10
條規定:配水管網應按最高日最高時供水量及設計水壓進行水力平差計算,並應分別按下列
3
種工況和要求進行校核:
(1)
發生消防時的流量和消防水壓的要求;
(2)最大轉輸時的流量和水壓的要求;
(3)最不利管段發生故障時的事故用水量和設計水壓要求。
4、送水泵所需揚程(m)=(水泵吸水池最低水位至用戶接管點地面標高的幾何高差)+水泵吸水管總水頭損失+配水管道總水頭損失+用戶接管點處設計服務水頭。
⑧ 如何計算鋼管的承載力
此鋼管按受彎構件考慮,應按彎曲正應力和剪應力進行驗算,即:彎距除以(截面模量*截麵塑性發展系數)<=鋼材抗彎設計值;(剪力*半個截面對中和軸的面積矩)除以(截面慣性距*凈截面模量)<=鋼材的抗剪強度;滿足上面要求就能達到受力要求
⑨ 鋼管受力計算方法和公式
大體算一下:Q235抗拉強度是(38-47)Kg/mm^2 , 而鋼管的受壓面積:S=(165-4.5)*3.14*4.5=2269mm^2. 壓力P/受壓面積S=壓強σ (塑性材料抗拉與抗壓取同樣數據) 如果一根管要計算穩定性,再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數(按受力狀況).
⑩ 方管的承載力計算
豎向承載力簡單計算:P=(4*n*Pi^2*E*I)/[(L/2)^2]。
計算壓應力,就是豎向壓力作用在方管的橫截面上所產生的壓應力。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壓力(單位N)除以方管橫截面面積(單位m平方)。只要壓應力小於材料的許用應力即可。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群樁基礎,由於承台、樁、土相互作用,其基樁的承載力和沉降性狀往往與相同地質條件下設置方法相同的單樁有顯著差別,這種現象稱為群樁效應。群樁基礎的承載力並不常等於各單樁承載力之和。
群樁效應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群樁的側阻力、群樁的端阻力、承台土反力、樁頂荷載分布、群樁的破壞模式、群樁的沉降及其隨荷載的變化。
(10)管的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方管工藝分類
方管按生產工藝分:熱軋無縫方管、冷拔無縫方管、擠壓無縫方管、焊接方管。
其中焊接方管又分為:
1、按工藝分——電弧焊方管、電阻焊方管(高頻、低頻)、氣焊方管、爐焊方管
2、按焊縫分——直縫焊方管、螺旋焊方管
斷面形狀分類
方管按斷面形狀分類:
1、簡單斷面方管——方形方管、矩形方管
2、復雜斷面方管——花形方管、開口形方管、波紋形方管、異型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