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2÷2等於多少余多少豎式計算
52÷2=26 能整除, 沒有餘數。
② 52除以2豎式怎麼算,
52÷2=26
26
_____
2) 52
4
_____
12
12
______
0
③ 52÷2的豎式計算
算式:52÷2=26
豎式為:
驗算:2×26=52 計算正確。
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除法法則:除數是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哪位上面,不夠商一,0佔位。
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商是小數,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數是小數,要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在中學以後,除號通常省略為分數線。
如果a×b=c,b不等於零,那麼 a=c÷b,b=c÷a。上面等式中,a叫做商數,b叫做除數,c叫做被除數。如果除式的商數必須是整數,而除數和被除數並非因數關系的話,會出現相差的數值,其相差(以下的d)為余數,表達為c÷b=a … d。
對於初學除法的小學生來說,除法就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④ 52除以2的豎式計算怎麼算
52除以2的豎式計算怎麼算
計算: 52÷2=26
⑤ 52除以2要先從()位除起,5個十除以2,每份最多()個十,還剩()個十,()個十要寫在被除數5的
52除以2要先從()位除起,5個十除以2,每份最多()個十,還剩()個十,()個十要寫在被除數5的上面。
52除以2要先從(十)位除起,5個十除以2,每份最多(2)個十,還剩(1)個十,(2)個十要寫在被除數5的上面。
⑥ 52除以2是什麼意思
計算52除以2時,先用被除數十位上的5除以2,商2餘1,再算12除以2
⑦ 52除2等於多少,列豎式
1/26
⑧ 如何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習的基礎。憑心而論,計算的確是枯燥乏味的,要培養學生計算方面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由於計算題是由數和計算符號構成的,比較抽象,沒有生動的情節,我認為習題形式應多樣化:如選擇題、判斷題等;在練習方式上也盡量使其多樣化,如接力比賽,搶答等。
二、 加強口算訓練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要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因為任何一道題都是由若干個口算題組成的,它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能力直接影響到筆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強的學生,筆算的正確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筆算速度慢且錯誤率高。口算能力加強了,計算的速度就會提高。口算能力作為計算能力的一個方面,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認為注重口算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
三、培養堅強的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准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每天堅持練一練。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我們班每天20題的口算訓練已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喜歡做或做不對稍復雜的計算、簡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障礙,克服影響學生正確計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練習,如:「趣題征解」、「巧算比賽」、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意志。
四、養成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有的學生計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沒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練地掌握演算法等原因。但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學生審題習慣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動手去做;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數字、運算符號寫的潦草,抄錯數和符號;有的沒有驗算的習慣,題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現了同一次練習中,同樣性質的題目,有的可能算對了,有的可能錯的現象。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習慣。
1、 養成良好審題習慣
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計算時要認真而仔細。除此之外,我還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計算的檢查方法,我總結了以下幾條: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思。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則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學生按照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計算有了初步的保證。
如,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52÷2時,要注意溝通操作中的「剩下的1筒和2個羽毛球合起來再分」和豎式計算中的「十位上餘下來的1個十和個位上的2合起來繼續除」之間的聯系;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28×12時,通過比較「乘加法」和「豎式法」的異同,幫助學生理解「第二部分積應該怎樣寫?為什麼要這樣寫」這一計演算法則的關鍵。這樣的比較,既促進了學生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又利於學生對演算法的切實把握。
2、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計算教學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具有重要的價值。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
示範。教學中教師的板演,包括數字的書寫、使用直尺畫橫線等,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要做到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總結。我們注意教給學生檢查計算的方法:一對題目,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想」。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不要盲目地進行簡便運算。
反思。在計算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反思這樣幾個問題:(1)這道題自己一開始是怎樣計算的?現在怎樣計算?(2)計算時要注意什麼?(3)還有其他計算方法嗎?
3、 養成良好檢驗習慣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做到能口算的盡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覺地用草稿本,進行豎式計算,並要養成檢驗的好習慣。要給學生知道檢驗的方法,一般可以運用四則混合運算的關系來檢驗,還可以靈活地運用一些檢驗方法,如方程的檢驗則可用代入法。
五、練習引申
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計算練習需要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持之以恆。
練習應少食多餐。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強平時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練」,即每天練3~5題的計算題,讓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
練習應形式多樣。為了讓學生始終有新鮮感,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如通過游戲、競賽、搶答、開火車、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撲克牌、同桌對問或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節學生的胃口。還可以通過「趣題征解」「巧算比賽」等形式,挖掘學生的潛力。
練習應啟迪思維。練習題的設計應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如,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之後,出示練習題:
15×15= 25×25= 35×35=
先請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運算,然後思考:兩個因數有什麼特點?積的十位、個位數字有什麼特點?積的高位數字與因數的十位數字有什麼關系?這樣,學生發現了規律,了解了數據的特徵,很快掌握了快速計算方法,接著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
55×55= 65×65= 75×75= 85×85=。
六、改進評價
1、增進評價機制,培養學生興趣。制定一項評優制度,並在整個學期中參照和加以執行。如:(1、課堂嘗試練習中,正確率達100%,口頭表揚。2、課堂作業正確率達100%,紅旗獎勵,並可加七彩評比分兩分。3、組織開展小型的班級口算比賽,對於表現優秀者,進行口頭表揚和適當的物質獎勵。)
2、加強家校聯系,關注個體差異。
⑨ 52除以2怎麼分一分
分一分什麼意思,是等於幾嗎?等於26
⑩ 52除以2=
1.52除以7.6=15.2除以76=0.2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方法:利用商不變性質把除數擴大成整數 除數擴大幾倍被除數也同時擴大相同的被數(0除外) 如: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