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區塊鏈能力
2021年區塊鏈如何發展?區塊鏈為實體經濟發展賦能。伴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其應用場景也更加深入,從商品溯源、司法存證、政務、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社會公益拓展到工業管理、能源電力、數據交易、公共資源交易、數字身份、醫療健康等領域。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性能、規模、安全性上得到提升,其應用場景也將日漸廣泛。
1)區塊鏈行業生命周期。通過對區塊鏈行業的市場增長率、需求增長率、產品品種、競爭者數量、進入壁壘及退出壁壘、技術變革、用戶購買行為等研判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
2)區塊鏈行業市場供需平衡。通過對區塊鏈行業的供給狀況、需求狀況以及進出口狀況研判行業的供需平衡狀況,以期掌握行業市場飽和程度;
3)區塊鏈行業競爭格局。通過對區塊鏈行業的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的分析,掌握決定行業利潤水平的五種力量;
4)區塊鏈行業經濟運行。主要為數據分析,包括區塊鏈行業的競爭企業個數、從業人數、工業總產值、銷售產值、出口值、產成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資產、負債、行業成長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
5)區塊鏈行業市場競爭主體企業。包括企業的產品、業務狀況(BCG)、財務狀況、競爭策略、市場份額、競爭力(swot分析)分析等。
6)投融資及並購分析。包括投融資項目分析、並購分析、投資區域、投資回報、投資結構等。
7)區塊鏈行業市場營銷。包括營銷理念、營銷模式、營銷策略、渠道結構、產品策略等。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對區塊鏈的新思考目前區塊鏈技術的一些缺點:
1.標榜是去中心化,其實並非如此。
現在比特幣基本被幾個大的礦池所把持。他們擁有巨大的算力,普通用戶沒有太多參與的積極性。我想像的下一代互聯網,應該是去除寡頭壟斷的,大眾積極參與的互聯網。
2.pow,太耗費計算資源。
為維護區塊鏈的真實和完整性,其每秒運算能力達到了七萬億次。礦工通過隨機的哈希運算,來爭奪比特幣的記賬權,這一過程需要消耗大量電力來完成,而且只有不到1%的礦工能夠競爭到每10分鍾區塊的記賬權,其他礦工算力都被浪費了。
3.pos,ico的方式太不透明。
使用pos的模式,初始幣從哪來,不易解決。現在的方式就是ico。拿錢來買幣,但很容易被開發團隊偷挖。開發團隊可以輕易地把大量的幣免費發給自己。
4.交易效率低
相比於很多互聯網支付網路,區塊鏈的交易效率還是很低的。比特幣區塊鏈的每秒交易數為7,以太坊在10-20之間,維基鏈可以達到1000+。然而,雙十一期間,支付寶的每秒交易速度就已經達到了25.6萬以上。
我設想的改進方案:
1.適當中心化
數字貨幣由一個中心機構發行。數字貨幣綁定人民幣,既與人民幣一比一的比值。用戶手上的數字貨幣可以隨時從中心機構那,一比一的換回人民幣。
2.記賬方式。
礦工還是分布式的記賬。人人都可以下載源碼,編譯運行成為礦工。但哪個礦工有權利寫入區塊鏈,則由中心機構的中心伺服器來決定。所有的礦工,都與中心伺服器連接。中心伺服器每隔一段時間,隨機決定由哪個礦工來記賬。此礦工收到中心伺服器的消息後,記賬(產生新區塊),並全網廣播。其他收到新區塊後,校驗ok,後就寫入自己的區塊鏈中,等待下一次中心伺服器發出的記賬指令。
3.初始幣發行
在創世區塊中,產生所有數字貨幣。以後不會再增加或減少。當用戶要購買數字貨幣時,中心機構從創世塊中轉到用戶的賬戶上。中心機構公示銀行賬號,表明用戶用來購買數字貨幣的人民幣,被作為不會動用的儲備金。當用戶,要提現(用數字貨幣換人民幣)時,儲備金減少(支付給了用戶),用戶的數字貨幣又回到了創世區塊的賬戶上。
改進後的區塊鏈,有如下好處:
1.效率提高。有中心伺服器後,能快速產生有權利記賬的礦工。
2.節省計算資源。原因同上。
3.普通用戶也能參與。不需要強大的算力,普通的pc也能參與記賬。只要連接上中心伺服器,運氣好,也能獲得記賬的機會。
有前景的應用:
1.因為礦工不需要挖礦,所以可以採用分布式集群技術貢獻自己的算力,做些有用的事情。如:分布式深度學習的訓練計算,尋找最大的梅森素數等科學計算。
2.礦工還可以貢獻自己的存儲能力,做分布式資料庫。
3.cdn。
小白如何學習區塊鏈技術?
按照學習順序會較為系統和高效:
(1)通過較為通俗的讀物建立對區塊鏈的輪廓式認識;
(2)了解元老:比特幣;
(3)學習:以太坊和EOS;
(4)學習幾個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並認真吃透至少一個項目白皮書;
(5)通過相關媒體渠道擴展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
在很多新人眼中,區塊鏈幾乎等於比特幣,所以有必要先了解區塊鏈概貌,就像拿過一本書,先看一下目錄,知道大概包括什麼內容,而不是翻開第一頁就讀。經過第一步的學習,對比特幣、區塊鏈以及交易所和錢包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動手實踐,是提高學習動力及效率的最佳方式,也能在實踐中提出更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學習效果將更好。因此:
(1)選擇一個交易所,比如:huobi.pro,okex.com,bigone,OTCBTC等等,注冊賬戶,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谷歌驗證器的使用;
(2)買入一點,比如0.03個比特幣,建議分別通過C2C場外交易和通過USDT交易對形式購買,熟悉兩種購買途徑;
(3)下載安裝錢包,比如比特派,注意助記詞的保管;
(4)從交易所轉移一點比特幣到錢包。
完成以上過程的操作,會對交易所、錢包、私鑰、場外交易等有切身的體會了。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如何系統學習區塊鏈技術?在最初自己自學區塊鏈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採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也就是通過看書、閱讀白皮書等方式,自己查資料,再自行匯總和連接起這些知識,整合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一、學習白皮書
上大學之前,我讀過很多有關《論語》的書,都是關於應該如何讀論語,應該如何理解論語的解讀。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如此鍾愛《論語》的我,卻從來沒有耐下性子來,認真讀一讀《論語》的原本。
於是,我去書店買回了一本《論語》,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發現其實裡面有太多細節和感悟,是沒有辦法通過任何解讀傳遞的。而居然之前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大量的解讀,真的是捨本逐末,不得要領地在努力。
每個領域都一樣。當你不了解它的時候,你會對它產生一種莫名的畏懼,認為它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為了快速踏進這些領域,你會在它周圍尋找很多所謂的「解讀」,打聽很多「消息」。
二、技術角度
基礎階段:
1、《區塊鏈開發指南》-作者申屠青春:
作者多餘比特幣底層的研究可謂是非常深入,講解的也非常通俗易懂。
2、《區塊鏈技術指南》-作者鄒均:
作為國內第一本從技術角度講解區塊鏈的書籍,值得一讀,2016年出版以來一致評價不錯。
3、《區塊鏈原理、設計與應用》-作者楊保華陳昌:
陳昌前輩作為紙貴的CTO、記得之前的墨鏈就是基於HyperledgerFabric的,所以這本書對於Hyperledger相關開源產品的講解很透徹。
(1)以太坊和比特幣的比值擴展閱讀
區塊鏈的定義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推薦書籍
1、《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
本書較為系統地對區塊鏈的歷史和現狀、起源與發展以及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總結,並從多個方面和行業對區塊鏈的定義、創新,以及區塊鏈的前景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理論闡釋,探討未來區塊鏈如何引領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對我們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的崛起和其在人類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理論價值。
2、《區塊鏈革命》
這本書是「數字經濟之父」繼暢銷書《維基經濟學》之後又一力作,受到多國政治界、學術界和工商界翹楚人物的推崇。本書全景式描繪互聯網前沿技術─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徹底改變互聯網及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會計稅收、法律服務業、文化創意業、物流業、醫葯衛生業、電力業、和製造業等行業;前瞻性闡述這種技術可以做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利用好它。
3、《區塊鏈世界》
這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通過翔實的資料,全面地回顧了區塊鏈從2008年誕生、成長和逐步發展的歷程,詳盡地介紹了區塊鏈技術的獨創性、機制的科學性、邏輯的藝術性,通過金融、防偽、醫療等十餘個行業場景介紹區塊鏈的應用特性。下篇結合二十國集團峰會精神、「十三五」規劃等蕞新政策,探索研究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的結合,以及作者對行業發展趨勢的觀點和建議。
⑵ 什麼是PoC探索區塊鏈
共識演算法作為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引領了數學領域進入信任時代,實現大規模無信用抵押的協作。它們重構了生產關系、塑造價值網路、提升隱私保護,前所未有地降低信任成本。個人發行權因此釋放,數學理性和分布式架構最大化個體理性力量和公平權力,實現去人性化發行。
在私有資產領域,共識演算法滿足了數字資產全球化流通、私有化確權和私密化保護的三大需求,有效解決數據侵權、數據安全、數據壟斷問題。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崛起,推廣了底層共識演算法工作量證明 (PoW) 和權益證明 (PoS)。然而,隨著大量空氣幣項目影響用戶信心,數字通證流通遇冷,礦工網路和普通用戶對區塊鏈落地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PoC(Proof of Capacity)共識演算法以其獨特優勢迅速打開區塊鏈落地的大門。
PoC共識機制基於生成新區塊需要提供有效空間證明的原理。礦工通過其硬碟大小作為答案庫,搜索並提交接近正確答案以爭奪出塊獎勵。答案命中率與答案庫大小成正比,越大的答案庫越有機會獲得最高分。
在設計共識機制時,首要任務是基於數學的防作弊原則,確保任何參與者的權力主體地位不受利用。PoC和PoS、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等共識機制之間的區別在於,PoC採用容量證明,確保挖礦設備的資金投入與實際收益比值穩定,實現個體礦工與大型礦工平等挖礦,同時保持系統安全與可擴展性。
PoC共識機制的特點包括公平、安全、可擴展和低能耗。公平性體現在容量證明與收益線性相關,確保小礦工與大礦主的收益比例平等。安全方面,PoC共識機制通過容量證明協議防止惡意節點大規模加入,提高系統抵禦惡意攻擊的能力。可擴展性通過支持多鏈並行驗證,提供更好的擴展性。低能耗特性則體現在低耗能的查找硬碟數據過程,以及硬碟在非挖礦狀態下的多用途,降低了參與門檻。
與現有共識機制相比,PoC共識演算法實現了低門檻、公平挖礦,讓民眾更容易參與區塊鏈。通過容量證明機制,PoC為更多人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包括礦工和項目方,從而降低了Token發行和流通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這為區塊鏈與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高效、低成本結合提供了可能。
PoC共識機制的出現,引領區塊鏈行業邁向新的轉機,有望打破區塊鏈普惠大眾的極限瓶頸。它通過低門檻、公平挖礦機制,讓民眾更容易參與區塊鏈,節省能源,調動挖礦積極性,實現多鏈並行和跨鏈交互,降低數字通證流通和用戶參與公鏈生態的難度,推動區塊鏈真正走向大眾。
PoC共識機制與通用共識引擎的關系在於,BitLoop技術團隊研發的通用共識引擎以PoC共識演算法為核心,無需許可的共識層網路,使得任何區塊鏈項目可以觸及大量寶貴的PoC生態用戶和礦工。通過構建基於PoC共識演算法的共識引擎,為不同場景的業務系統提供專屬區塊鏈,實現高效、去中心化和安全的最佳平衡。使用PoC通用共識引擎,項目方可以專注於核心競爭力的開發,快速匯聚大量礦工和用戶,參與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底層共識網路。
從商業角度看,PoC通用共識引擎不僅匯聚用戶和礦工,還通過開放能力服務其他公鏈項目,實現用戶和礦工的分發,構建一個對普通人友好的繁榮的PoC容量證明生態。在PoC共識機制的推動下,區塊鏈與傳統企業的高效、低成本結合成為可能,有望打破去中心化與安全、效率之間的權衡,為區塊鏈的廣泛應用打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