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以太坊區 > 以太坊poa共識流程

以太坊poa共識流程

發布時間:2025-07-30 11:24:23

㈠ Quorum介紹(二):Quorum共識

我們知道,公共區塊鏈是一個開放的社區,任何人都能夠成為一個節點加入網路,在網路中計算,提交交易到鏈上等,因此公鏈是沒有信任基礎的,所以公鏈的共識第一要義就是證明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實性,防止惡意成員的搗亂,效率不是第一要義。

與公鏈的環境不同,有準入門檻的企業鏈或者聯盟鏈鏈上的所有成員在加入時實際上是已經獲得了某些認可和許可的,因此企業鏈/聯盟鏈上的成員是有一定信任基礎的。在企業級鏈上我們沒有必要使用POW或者POS這種浪費算力或者低效的交易共識。

Quorum提供了多種共識供用戶採用:

在講Raft前,有必要提一下Paxos演算法,Paxos演算法是Leslie Lamport於1990年提出的基於消息傳遞的一致性演算法。然而,由於演算法難以理解,剛開始並沒有得到很多人的重視。其後,作者在八年後,也就是1998年在ACM上正式發表,然而由於演算法難以理解還是沒有得到重視。而作者之後用更容易接受的方法重新發表了一篇論文《Paxos Made Simple》。

可見,Paxos演算法是有多難理解,即便現在放到很多高校,依然很多學生、教授都反饋Paxos演算法難以理解。同時,Paxos演算法在實際應用實現的時候也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後來Raft演算法的提出。

Raft是實現分布式共識的一種演算法,主要用來管理日誌復制的一致性。它和Paxos的功能是一樣,但是相比於Paxos,Raft演算法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應用到實際的系統當中。而Raft演算法也是聯盟鏈採用比較多的共識演算法。

Raft一共有三種角色狀態:

每個節點上都有一個倒計時器 (Election Timeout),時間隨機在 150ms 到 300ms 之間。有幾種情況會重設 Timeout:

在分布式系統中,「時間同步」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每個機器可能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機器環境等因素會不同程度造成時鍾不一致,但是為了識別「過期信息」,時間信息必不可少。

Raft演算法中就採用任期(Term)的概念,將時間切分為一個個的Term(同時每個節點自身也會本地維護currentTerm),可以認為是邏輯上的時間,如下圖。

每一任期的開始都是一次領導人選舉,一個或多個候選人(Candidate)會嘗試成為領導(Leader)。如果一個人贏得選舉,就會在該任期(Term)內剩餘的時間擔任領導人。在某些情況下,選票可能會被評分,有可能沒有選出領導人(如t3),那麼,將會開始另一任期,並且立刻開始下一次選舉。Raft 演算法保證在給定的一個任期最少要有一個領導人。

特殊情況的處理

以太坊中節點本身並沒有角色,因此在使用Raft共識時,我們稱leader節點為挖礦節點:

Raft共識機制本身保證了同一時間點最多隻有一個leader,因此用在以太坊模型下也只會有一個出塊者,避免了同時出塊或者算力浪費的情況。

在單筆交易(transaction)層級Quorum依然沿用了Ethereum的p2p傳輸機制,只有在塊(block)層級才會使用Raft的傳輸機制。

其中需要注意到一點,在以太坊中一個節點收到塊以後就會立刻記賬,而在Quorum模型中,一個塊的記錄必須遵從Raft協議,每個節點從leader處收到塊以後必須報告給leader確認收到以後,再由leader通知各個節點進行數據提交(記錄)

在Quorum模型中新塊的信息是很有可能和已有塊的header信息不符的,最容易發生這種情況的就是選舉人更替(挖礦節點更替),具體描述如下:

假設有兩個節點,node1和node2,node1是現有的leader,現有鏈的最新區塊是0xbeda,它的父區塊是0xacaa

對塊「Extends」或者「No-op」的標記是在更上層完成的,並不由raft本身log記錄機制實現。因為在raft內部,信息並不分為有效或無效,只有在區塊鏈層面才會有有效區塊和無效區塊的含義。

需要注意的是,Quorum的這種記賬機制和本身Ethereum的LVC(最長鏈機制)是完全不一樣的

Quorum的出塊頻率默認是50ms一個塊,可以通過 --raftblocktime 參數進行設置

投機性出塊並不是以太坊Raft共識嚴格必須的核心機制之一,但是是提高出塊效率的有效方式。

一個塊從產生到實際被記錄賬本,走完整個raft流程實際上是需要耗費一定時間的。如果我們在上一個塊被計入賬本之後才開始產生下一個塊,那麼一筆交易想要成功被記錄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

而在投機性(speculative minting)出塊中,我們允許一個新塊在它的父塊被記錄之前就產生。依次類推,在一段時間內,實際上會產生「投機鏈(speculative chain)」,在祖先塊沒有被記錄進賬本之前,一個一個新塊已經依據先後關系組成了一條臨時鏈片段,等待被記錄。

對於已經被記錄進投機塊的交易,我們會在交易池中標記為「proposed transaction」

在之前我們說過,raft機制中是存在兩個挖礦節點比賽出塊和記賬的可能的,因此,一條 speculative chain 中間的某一個塊很有可能不會被記錄到賬本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把交易池中的交易狀態修改回來。( InvalidRaftOrdering event)

目前,Quorum並沒有對speculative chain的長度做限制,但在它的未來規劃中有講這一點作為一個性能優化項加入開發進程,最後能夠讓一個挖礦節點即使在raft共識層沒有連接上,它也可以離線一直出塊,產生自己的speculative chain。

一條speculative chain有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在塊傳輸上我們使用etcd Raft默認的http傳輸,當然使用Ethereum的p2p傳輸也是可以的,但是Quorum團隊在測試階段發現,高負載的狀態下,ETH p2p的性能沒有raft p2p性能好。

Quorum使用50400埠作為Raft 傳輸層的默認監聽埠,也可以通過 --raftport 參數自行設置。

一個集群默認的最大節點個數是25,可以通過 --maxpeers N 來設置,N是你的最大節點個數。

Quorum的IBFT其實就是PBFT,只不過摩根大通把它自己實現的PBFT叫做IBFT,所以IBFT的基本原理與PBFT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IBFT中把出塊和共識的三階段結合在了一起。

Istanbul BFT修改自PBFT演算法,包括三個階段: PRE-PREPARE 、 PREPARE 以及 COMMIT 。在 N 個節點的網路中,這個演算法可以最多容忍 F 個出錯節點,其中 N=3F+1 。

Istanbul BFT演算法中的區塊是確定的,意味著鏈沒有分叉並且合法的區塊一定是在鏈中。為了防止一個惡意節點生成不同的鏈,在把區塊插入進鏈 之前 ,每一個validator必須把 2F + 1 個 COMMIT 簽名放進區塊頭的 extraData 欄位。因此,區塊是可以自我驗證的(因為有簽名)並且輕客戶端也支持。

然而動態的 extraData 也會造成區塊的hash計算問題。因為一個區塊可以被不同的validator驗證,所以會有不同的簽名,所以同一個區塊會有不同的hash。解決的方案是,計算區塊hash的時候把 COMMIT 簽名排除在外。因此我們任然可以在保證block hash一致性的同時進行共識驗證。

由於Ethereum POA共識在網上已經有大量介紹,筆者這里就不多做詳細介紹,只對重要特點和POA的工作流程做大致梳理和介紹

㈡ 區塊鏈如何驗證新的區塊(區塊鏈如何驗證交易)

區塊鏈技術

背景:比特幣誕生之後,發現該技術很先進,才發現了區塊鏈技術。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同時被發現。

1.1比特幣誕生的目的:

①貨幣交易就有記錄,即賬本;

②中心化機構記賬弊端——可篡改;易超發

比特幣解決第一個問題:防篡改——hash函數

1.2hash函數(加密方式)

①作用:將任意長度的字元串,轉換成固定長度(sha256)的輸出。輸出也被稱為hash值。

②特點:很難找到兩個不同的x和y,使得h(x)=h(y)。

③應用:md5文件加密

1.3區塊鏈

①定義

區塊:將總賬本拆分成區塊存儲

區塊鏈:在每個區塊上,增加區塊頭。其中記錄父區塊的hash值。通過每個區塊存儲父區塊的hash值,將所有的區塊按照順序連接起來,形成區塊鏈。

②區塊鏈如何防止交易記錄被篡改

形成區塊鏈後,篡改任一交易,會導致該交易區塊hash值和其子區塊中不同,發現篡改。

即使繼續篡改子區塊頭中hash值,會導致子區塊hash值和孫區塊中不同,發現篡改。

1.4區塊鏈本質

①比特幣和區塊鏈本質:一個人人可見的大賬本,只記錄交易。

②核心技術:通過密碼學hash函數+數據結構,保證賬本記錄不可篡改。

③核心功能:創造信任。法幣依靠政府公信力,比特幣依靠技術。

1.5如何交易

①進行交易,需要有賬號和密碼,對應公鑰和私鑰

私鑰:一串256位的二進制數字,獲取不需要申請,甚至不需要電腦,自己拋硬幣256次就生成了私鑰

地址由私鑰轉化而成。地址不能反推私鑰。

地址即身份,代表了在比特幣世界的ID。

一個地址產生之後,只有進入區塊鏈賬本,才能被大家知道。

②數字簽名技術

簽名函數sign(張三的私鑰,轉賬信息:張三轉10元給李四)=本次轉賬簽名

驗證韓式verify(張三的地址,轉賬信息:張三轉10元給李四,本次轉賬簽名)=True

張三通過簽名函數sign(),使用自己的私鑰對本次交易進行簽名。

任何人可以通過驗證韓式vertify(),來驗證此次簽名是否有由持有張三私鑰的張三本人發出。是返回true,反之為false。

sign()和verify()由密碼學保證不被破解。·

③完成交易

張三將轉賬信息和簽名在全網供內部。在賬戶有餘額的前提下,驗證簽名是true後,即會記錄到區塊鏈賬本中。一旦記錄,張三的賬戶減少10元,李四增加10元。

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已,多對多的交易方式。

比特幣世界中,私鑰就是一切!!!

1.6中心化記賬

①中心化記賬優點:

a.不管哪個中心記賬,都不用太擔心

b.中心化記賬,效率高

②中心化記賬缺點:

a拒絕服務攻擊

b厭倦後停止服務

c中心機構易被攻擊。比如破壞伺服器、網路,監守自盜、法律終止、政府幹預等

歷史上所有有中心化機構的機密貨幣嘗試都失敗了。

比特幣解決第二個問題:如何去中心化

1.7去中心化記賬

①去中心化:人人都可以記賬。每個人都可以保留完整的賬本。

任何人都可以下載開源程序,參與P2P網路,監聽全世界發送的交易,成為記賬節點,參與記賬。

②去中心化記賬流程

某人發起一筆交易後,向全網廣播。

每個記賬節點,持續監聽、持續全網交易。收到一筆新交易,驗證准確性後,將其放入交易池並繼續向其它節點傳播。

因為網路傳播,同一時間不同記賬節點的交一次不一定相同。

每隔10分鍾,從所有記賬節點當中,按照某種方式抽取1名,將其交易池作為下一個區塊,並向全網廣播。

其它節點根據最新的區塊中的交易,刪除自己交易池中已經被記錄的交易,繼續記賬,等待下一次被選中。

③去中心化記賬特點

每隔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但不是所有在這10分鍾之內的交易都能記錄。

獲得記賬權的記賬節點,將得到50個比特幣的獎勵。每21萬個區塊(約4年)後,獎勵減半。總量約2100萬枚,預計2040年開采完。

記錄一個區塊的獎勵,也是比特幣唯一的發行方式。

④如何分配記賬權:POW(proofofwork)方式

記賬幾點通過計算一下數學題,來爭奪記賬權。

找到某隨即數,使得一下不等式成立:

除了從0開始遍歷隨機數碰運氣之外,沒有其它解法,解題的過程,又叫做挖礦。

誰先解對,誰就得到記賬權。

某記賬節點率先找到解,即向全網公布。其他節點驗證無誤之後,在新區塊之後重新開始新一輪的計算。這個方式被稱為POW。

⑤難度調整

每個區塊產生的時間並不是正好10分鍾

隨著比特幣發展,全網算力不算提升。

為了應對算力的變化,每隔2016個區塊(大約2周),會加大或者減少難度,使得每個區塊產生的平均時間是10分鍾。

#歐易OKEx##比特幣[超話]##數字貨幣#

區塊鏈中的每個區塊中記錄要經歷哪些驗證環節?

區塊驗證包括兩個環節,即提議區塊(由提議者建議)和證明區塊(由證明者完結)。

再進一步解釋一下吧。每個區塊的驗證者都是從一個很大的驗證者調集中挑選出來的,一切驗證者都需求在信標鏈中進行掛號才幹成為驗證者。驗證者是經過隨機數發生器進行隨機挑選的,該隨機數發生器便是RANDAO+VDF,而那些被選中的驗證者們將組成一個委員會(committee)。

細說區塊鏈共識機制之POA

POA全稱是proofofactivity。他不是一種獨立的共識演算法,而是POW和POS混合的演算法,目前有唯鏈,歐鏈等採用了POA共識機制。

POA的演算法大致流程是這樣的,每個活躍節點不斷的進行哈希計算,尋找哈希值小於特定值的區塊頭,區塊頭中包括前區塊哈希值,本地節點的地址,區塊序號以及nonce值。當節點找到滿足條件的區塊頭後,就會向全網廣播這個區塊頭,所有的活躍節點收到廣播進行驗證。若驗證通過,則以廣播中的區塊頭作為數據源,導出N個隨機的股權所有者,所有的活躍節點判斷自己是否是哪個幸運的股權人。如果自己是前面N-1個幸運股權人中的一個,也一度用私鑰對上述的區塊頭進行簽名。並且將這個簽名在全網廣播。如果自己是第N個幸運股權持有者,則用這個區塊頭來構建一個新的區塊,區塊中包含了自己選出的盡可能多的交易,前N-1個幸運股權人的簽名還有自己對完整區塊鏈的哈希值的簽名。然後將這個簽名後的完整節點在全網廣播。所有的活躍節點在收到完整節點之後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則認為該節點是一個合法的新區塊。將其加入區塊鏈當中去。

倘若這個區塊屬於最長鏈,則以他為前區塊,轉回到最初的步驟,否則就做丟棄處理。不難發現,POA演算法要求N個幸運者全部在線,任意一個幸運股權人不在線都將導致該區塊丟棄。

這也是活躍證明的由來,POA演算法會周期性的統計被丟棄的區塊數量。並且按照這個來調整N的數值。如果丟棄的區塊數量比較多,那麼就減少N,否則就增大N.

POA演算法的區塊丟失是一種算力損失。POA演算法中。區塊中的交易費由區塊的發布者與n個幸運股權人共享。

POA演算法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防止非厲害攻擊者。所謂的非厲害攻擊是指具有強大的演算法,但是僅僅持有少量的股權的攻擊者。POA演算法中POS部分使得非厲害者得到構建區塊機會是非常少的。應該我們無法有效的進行攻擊。

POA演算法中,幸運股權人依靠資本獲利,這個想當持有股篇而獲得股息,這種機制會估計持股人長期持續這個股權有利於數字資產的保值以及減少波動。

POAstay大眾的pow部分,通過哈希演算法難度控制了新區塊頭生成的速度。起到穩定網路,避免分叉的作用。

然而上述優點的獲得也是有代價的,pow部分帶來的電力的損耗。而pos部分導致新區塊頭以及比較大的概率丟失,形成了算力的浪費。

如何區分區塊鏈中每個區塊的有效性

在《圖說區塊鏈》一書中,有這么一段:

我們以比特幣為例,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第五小節中是這樣說的,執行比特幣網路的步驟如下:

新的交易向全網進行廣播;

每一個節點都將收到的交易訊息納入一個區塊中;

每個節點都嘗試在自己的區塊中找到一個具有足夠難度的工作量證明;

當一個節點找到了一個工作量證明,它就像全網進行廣播;

當包含在該區塊中的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且之前未存在過的,其他節點才認同該區塊的有效性;

其他節點表示是他們接受該區塊,而接受的方法則是跟隨在該區塊的末尾,製造型的區塊以延長該鏈條,並將該區塊的隨機散列值視為新區塊的隨機散列值。

其中第5點「且之前未存在過的」,這個不明白。其他節點是如何驗證該區塊中的所有交易是之前未存在過的呢?難道要逐一提取該區塊中的每筆交易,然後在整個區塊鏈中逐一比對鏈中的所有交易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很費時間?

區塊鏈入門必備108知識點

作者:空林

61.套牢

預期幣價上漲,不料買入後幣價卻下跌;或預期幣價下跌,不料賣出後,幣價卻上漲

62.解套

買入比特幣後幣價下跌造成暫時的賬面損失,但之後幣價回升,扭虧為盈

63.踏空

因看淡後市賣出比特幣後,幣價卻一路上漲,未能及時買入,因此未能賺得利潤

64.超買

幣價持續上升到一定高度,買方力量基本用盡,幣價即將下跌

65.超賣

幣價持續下跌到一定低點,賣方力量基本用盡,幣價即將回升

66.誘多

幣價盤整已久,下跌可能性較大,空頭大多已賣出比特幣,突然空方將幣價拉高,誘使多方以為幣價將會上漲,紛紛買入,結果空方打壓幣價,使多方套牢

67.誘空

多頭買入比特幣後,故意打壓幣價,使空頭以為幣價將會下跌,紛紛拋出,結果誤入多頭的陷阱

68.什麼是NFT

NFT全稱「Non-FungibleTokens」即非同質化代幣,簡單來說,即區塊鏈上一種無法分割的版權證明,主要作用數字資產確權,轉移,與數字貨幣區別在於,它獨一無二,不可分割,本質上,是一種獨特的數字資產。

69.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其中數字貨幣承載著這個世界中價值轉移的功能。

70.什麼是DeFi

DeFi,全稱為Decentralized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分布式金融」。「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中心化金融相對,指建立在開放的去中心化網路中的各類金融領域的應用,目標是建立一個多層面的金融系統,以區塊鏈技術和密碼貨幣為基礎,重新創造並完善已有的金融體系

71.誰是中本聰?

72.比特幣和Q幣不一樣

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沒有發行主體。Q幣是由騰訊公司發行的電子貨幣,類似於電子積分,其實不是貨幣。Q幣需要有中心化的發行機構,Q幣因為騰訊公司的信用背書,才能被認可和使用。使用范圍也局限在騰訊的游戲和服務中,Q幣的價值完全基於人們對騰訊公司的信任。

比特幣不通過中心化機構發行,但卻能夠得到全球的廣泛認可,是因為比特幣可以自證其信,比特幣的發行和流通由全網礦工共同記賬,不需要中心機構也能確保任何人都無法竄改賬本。

73.礦機是什麼?

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礦機就是通過運行大量計算爭奪記賬權從而獲得新生比特幣獎勵的專業設備,一般由挖礦晶元、散熱片和風扇組成,只執行單一的計算程序,耗電量較大。挖礦實際是礦工之間比拼算力,擁有較多算力的礦工挖到比特幣的概率更大。隨著全網算力上漲,用傳統的設備(CPU、GPU)挖到比特的難度越來越大,人們開發出專門用來挖礦的晶元。晶元是礦機最核心的零件。晶元運轉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了散熱降溫,比特幣礦機一般配有散熱片和風扇。用戶在電腦上下載比特幣挖礦軟體,用該軟體分配好每台礦機的任務,就可以開始挖礦了。每種幣的演算法不同,所需要的礦機也各不相同。

74.量化交易是什麼?

量化交易,有時候也稱自動化交易,是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極大地減少了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避免在市場極度狂熱或悲觀的情況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量化交易有很多種,包括跨平台搬磚、趨勢交易、對沖等。跨平台搬磚是指,當不同目標平台價差達到一定金額,在價高的平台賣出,在價低的平台買入。

75.區塊鏈資產場外交易

場外交易也叫OTC交易。用戶需要自己尋找交易對手,不通過撮合成交,成交價格由交易雙方協商確定,交易雙方可以藉助當面協商或者電話通訊等方式充分溝通。

76.時間戳是什麼?

區塊鏈通過時間戳保證每個區塊依次順序相連。時間戳使區塊鏈上每一筆數據都具有時間標記。簡單來說,時間戳證明了區塊鏈上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且任何人無法篡改。

77.區塊鏈分叉是什麼?

在中心化系統中升級軟體十分簡單,在應用商店點擊「升級」即可。但是在區塊鏈等去中心化系統中,「升級」並不是那麼簡單,甚至可能一言不合造成區塊鏈分叉。簡單說,分叉是指區塊鏈在進行「升級」時發生了意見分歧,從而導致區塊鏈分叉。因為沒有中心化機構,比特幣等數字資產每次代碼升級都需要獲得比特幣社區的一致認可,如果比特幣社區無法達成一致,區塊鏈很可能形成分叉。

78.軟分叉和硬分叉

硬分叉,是指當比特幣代碼發生改變後,舊節點拒絕接受由新節點創造的區塊。不符合原規則的區塊將被忽略,礦工會按照原規則,在他們最後驗證的區塊之後創建新的區塊。軟分叉是指舊的節點並不會意識到比特幣代碼發生改變,並繼續接受由新節點創造的區塊。礦工們可能會在他們完全沒有理解,或者驗證過的區塊上進行工作。軟分叉和硬分叉都"向後兼容",這樣才能保證新節點可以從頭驗證區塊鏈。向後兼容是指新軟體接受由舊軟體所產生的數據或者代碼,比如說Windows10可以運行WindowsXP的應用。而軟分叉還可以"向前兼容"。

79.區塊鏈項目分類和應用

從目前主流的區塊鏈項目來看,區塊鏈項目主要為四類:第一類:幣類;第二類:平台類;第三類:應用類;第四類:資產代幣化。

80.對標美元的USDT

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對標美元(USD)的代幣TetherUSD。1USDT=1美元,用戶可以隨時使用USDT與USD進行1:1兌換。Tether公司執行1:1准備金保證制度,即每個USDT代幣,都會有1美元的准備金保障,對USDT價格的恆定形成支撐。某個數字資產單價是多少USDT,也就相當於是它的單價是多少美元(USD)。

81.山寨幣和競爭幣

山寨幣是指以比特幣代碼為模板,對其底層技術區塊鏈進行了一些修改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有技術性創新或改進的又稱為競爭幣。因為比特幣代碼開源,導致比特幣的抄襲成本很低,甚至只需復制比特幣的代碼,修改一些參數,便可以生成一條全新的區塊鏈。

82.三大交易所

幣安

Okex

火幣

83.行情軟體

Mytoken

非小號

CMC

84.資訊網站

巴比特

金色財經

幣世界快訊

85.區塊鏈瀏覽器

BTC

ETH

BCH

LTC

ETC

86.錢包

Imtoken

比特派

87.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88.NFT交易所

Opensea

SuperRare

89.梯子

自備,購買靠譜梯子

90.平台幣

平台發行的數字貨幣,用於抵扣手續費,交易等

91.牛市、熊市

牛市:上漲行情

熊市:下跌行情

92.區塊鏈1.0

基於分布式賬本的貨幣交易體系,代表為比特幣

93.區塊鏈2.0

以太坊(智能合約)為代表的合同區塊鏈技術為2.0

94.區塊鏈3.0

智能化物聯網時代,超出金融領域,為各種行業提供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95.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SmartContract,是一種旨在以信息化方式傳播、驗證或執行合同的計算機協議,簡單說,提前定好電子合約,一旦雙方確認,合同自動執行。

96.什麼是通證?

通證經濟就是以Token為唯一參考標準的經濟體系,也就是說相當於通行證,你擁有Token,就擁有權益,就擁有發言權。

大數據是生產資料,AI是新的生產力,區塊鏈是新的生產關系。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簡單理解為,大數據就是長期積累的海量數據,短期無法獲取。區塊鏈可以作為大數據的獲取方式,但無法取代大數據。大數據只是作為在區塊鏈運行的介質,沒有絕對的技術性能,所以兩者不能混淆。(生產關系簡單理解就是勞動交換和消費關系,核心在於生產力,生產力核心在於生產工具)

ICO,InitialCoinOffering,首次公開代幣發行,就是區塊鏈數字貨幣行業中的眾籌。是2017最為熱門的話題和投資趨勢,國家9.4出台監管方案。說到ICO,人們會想到IPO,兩者有著本質不同。

99.數字貨幣五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去中心化

第二個特徵:有開源代碼

第三個特徵:有獨立的電子錢包

第四個特徵:恆量發行的

第五個特徵:可以全球流通

100.什麼叫去中心化?

沒有發行方,不屬於任何機構或國家,由互聯網網路專家設計、開發並存放於互聯網上,公開發行的幣種。

100.什麼叫衡量(稀缺性)?

發行總量一旦設定,永久固定,不能更改,不能隨意超發,可接受全球互聯網監督。因挖掘和開釆難度雖時間數量變化,時間越長,開采難度越大,所開釆的幣就越少,因此具有稀缺性。

101.什麼叫開源代碼?

用字母數字組成的存放在互聯網上,任何人都可以查出其設計的源代碼,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可以挖掘,全球公開化。

102.什麼叫匿名交易?專有錢包私密?

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注冊下載錢包,無需實名認證,完全由加密數字代碼組成,全球即時點對點發送、交易,無需藉助銀行和任何機構,非本人授權任何人都無法追蹤、查詢。

合約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對約定未來某個時間按指定價格接收一定數量的某種資產的協議進行交易。合約交易的買賣對象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交易所規定了其商品種類,交易時間,數量等標准化信息。合約代表了買賣雙方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

105.數字貨幣產業鏈

晶元廠家礦機廠商礦機代理挖礦出礦到交易所散戶炒幣

106.空林是誰?

空林:數字貨幣價值投資者

投資風格:穩健

107.空林投資策略

長短結合,價投為主,不碰合約,不玩短線

合理布局,科學操作,穩健保守,掙周期錢

108.空林?

歡迎幣友,共謀發展

㈢ POA 共識


探索POA共識機制:權威、效率與挑戰</


POA,全稱為Proof-of-authority,源自於區塊鏈世界,由以太坊大神Gavin Wood提出,其核心理念在於通過權威節點的集中管理,確保網路的高效運作與一致性。


基本運作原理</


POA的核心在於建立一個中央權威,節點間通過分布式記賬,每筆交易均被發送至選定的驗證人(Validator)。驗證人驗證交易後,所有節點同步其更新,確保所有賬本數據的一致性。例如,當小明同時向小紅和小蘭發送幣,POA通過時間戳和排序機制,確保最先驗證的交易有效,避免雙花問題。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然而,POA的中心化問題不可忽視,驗證人作為網路的核心,容易成為攻擊目標。為了抵消這一風險,POA通過選舉過程的去中心化、多重簽名機制以及普通節點的賬本驗證來增強網路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盡管如此,POA的准入門檻相對較高,這與POW的無准入門檻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POW和POS的比較</


相較於POW的挖礦模式,POA在性能上更勝一籌,但去中心化程度較低。與POS相似,兩者都不需挖礦,但POA的驗證基於身份或信用,而非代幣抵押。POA和POS在場景和機制上各有側重,POA適用於需要效率和權威性的地方,而POS則傾向於對代幣持有者進行更深度的參與和抵押。


總結</


POA共識機制以其獨特的優勢和挑戰,為區塊鏈世界提供了另一種解決方案。它通過權威節點提升效率,防止雙花,但同時需警惕中心化風險。在選擇共識機制時,開發者和用戶必須權衡POA的去中心化程度和性能之間的平衡,以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


㈣ 什麼是區塊鏈共識機制

什麼是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簡單說就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對事物的前後順序達成共識的一種演算法。

在區塊鏈上,共識機制就像一個國家的法律,維系著區塊鏈世界的正常運轉。在區塊鏈上,每個人都會有一份記錄鏈上所有交易的賬本,鏈上產生一筆新的交易時,每個人接收到這個信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些想要干壞事的人就有可能在這時發布一些錯誤的信息,這時就需要一個人把所有人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驗證,最後公布最正確的信息。

目前,常用的共識機制有三種:

1、工作量證明機制(ProofofWork-PoW)是我們最熟知的一種共識機制。就如字面的解釋,PoW就是工作越多,收益越大。這里的工作就是猜數字,誰能最快的猜出這個唯一的數字,誰就能做信息公示人。

2、權益證明機制(ProofofStake-PoS)也屬於一種共識證明,它類似股權憑證和投票系統,因此也叫「股權證明演算法」。由持有最多(token)的人來公示最終信息。

3、拜占庭共識演算法(-PBFT)也是一種常見的共識證明。它與之前兩種都不相同,PBFT以計算為基礎,也沒有代幣獎勵。由鏈上所有人參與投票,少於(N-1)/3個節點反對時就獲得公示信息的權利。

區塊鏈的四種共識機制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可以分為以下四類:權益證明機制、工作量證明機制、Pool驗證和池股份授權證明機制。

區塊鏈,就是一個又一個區塊組成的鏈條。每一個區塊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它們按照各自產生的時間順序連接成鏈條。這個鏈條被保存在所有的伺服器中,只要整個系統中有一台伺服器可以工作,整條區塊鏈就是安全的。這些伺服器在區塊鏈系統中被稱為節點,它們為整個區塊鏈系統提供存儲空間和算力支持。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

所謂「共識機制」,是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交易的驗證和確認;對一筆交易,如果利益不相乾的若干個節點能夠達成共識,我們就可以認為全網對此也能夠達成共識。北京木奇移動技術有限公司,專業的區塊鏈外包開發公司,歡迎洽談合作。下面我們將一下區塊鏈的幾種共識機制,希望對大家了解區塊鏈基礎技術有幫助。

因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大家對共識機制這個詞也不再陌生,隨著技術發展,各種創新的共識機制也在發展。

POW工作量證明

比特幣就是使用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到後來的以太坊都是PoW的共識機制。Pow相當於算出很難的數學難題,就是計算出新區塊的hash值,而且計算的難度會每一段時間就會調整。PoW雖然是大家比較認可的共識機制,計算會消耗大量的能源,還有可能會污染環境。

POS權益證明

通過持有Token的數量和時長來決定獲得記賬權的機率。相比POW,POS避免了挖礦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縮短了各個節點之間達成共識的時間,網路環境好的話可實現毫秒級,對節點性能要求低。

但POS的缺點同樣明顯,持有Token多的節點更有機會獲得記賬權,這將導致「馬太效應」,富者越富,破壞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DPOS權益證明

DPOS委託權益證明與POS原理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DPOS的Token持有者可以投票選舉代理人作為超級節點,負責在網路上生產區塊並維護共識規則。如果這些節點未能履行職責,將投票選出新的節點。同樣的弊端也是傾向於中心化。

POA權威證明

POA節點之間無需進行通信即可達成共識,因此效率極高。並且它也能很好地對抗算力攻擊,安全性較高。但是POA需要一個集中的權威節點來驗證身份,這就意味著它會損害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這也是在去中心化和提高效率之間的妥協。

五分鍾了解共識機制

五分鍾了解共識機制

什麼是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靈魂。」這是業內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共識機制在區塊鏈中的地位可想而知。那麼到底什麼是共識機制呢?我們不妨從拜占庭將軍問題說起。

拜占庭位於如今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由於當時拜占庭羅馬帝國國土遼闊,為了防禦目的,每個軍隊都分隔很遠,將軍與將軍之間只能靠信差傳消息。在戰爭的時候,拜占庭軍隊內所有將軍和副官必須達成一致的共識,決定是否有贏的機會才去攻打敵人的陣營。但是,在軍隊內有可能存有叛徒和敵軍的間諜,左右將軍們的決定又擾亂整體軍隊的秩序。在進行共識時,結果並不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這時候,在已知有成員謀反的情況下,其餘忠誠的將軍在不受叛徒的影響下如何達成一致的協議,拜占庭問題就此形成。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一個協議問題,拜占庭帝國軍隊的將軍們必須全體一致的決定是否攻擊某一支敵軍。問題是這些將軍在地理上是分隔開來的,並且將軍中存在叛徒。叛徒可以任意行動以達到以下目標:欺騙某些將軍採取進攻行動;促成一個不是所有將軍都同意的決定,如當將軍們不希望進攻時促成進攻行動;或者迷惑某些將軍,使他們無法做出決定。如果叛徒達到了這些目的之一,則任何攻擊行動的結果都是註定要失敗的,只有完全達成一致的努力才能獲得勝利。

而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中本聰的理念給出了一個比較好的答案:不能讓所有人都有資格發信息,而是給發信息設置了一個條件:「工作量」,將軍們同時做一道計算題,誰先算完,誰才能獲得給其他小國發信息的資格。而其他小國在收到信息後,必須採用加密技術進行簽字蓋戳,以確認身份。然後再繼續做題,做對題的再繼續發消息……對這種先後順序達成共識的演算法,就是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的作用

區塊鏈作為一種按時間順序存儲數據的數據結構,可支持不同的共識機制。在區塊鏈上,每個人都會有一份記錄鏈上所有交易的賬本,鏈上產生一筆新的交易時,每個人接收到這個信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些想要干壞事的人就有可能在這時發布一些錯誤的信息,這時就需要一個人把所有人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驗證,最後公布最正確的信息。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組件。它就像一本法典,維系著區塊鏈世界的正常運轉,使得區塊鏈技術自帶改善世界的光芒,也是讓區塊鏈得以被全世界逐步接受和認可的最大幕後功臣,它讓互聯網、陌生人之間,在沒有第三方作為信用背書的情況下發生的一切交易變成可能,它賦予了機械的代碼以人性和溫度。

共識機制的類別

目前的共識機制主要有POW、POS、DPOS、PBFT、dBFT、Pool驗證池。

POW,就是人們熟悉的比特幣挖礦,通過計算出一個滿足規則的隨機數,即獲得本次記賬權,發出本輪需要記錄的數據,全網其它節點驗證後一起存儲。可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節點自由進出。乾的越多,收的越多。

POS,權益證明,POW的一種升級共識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所佔代幣的比例和時間,以此等比例的挖礦難度,從而加快找隨機數的速度。持有越多,獲得越多

D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類似於董事會投票,持幣者投出一定數量的節點,代理他們進行驗證和記賬。

PBFT,,實用拜占庭容錯演算法,是一種狀態機副本復制演算法,即服務作為狀態機進行建模,狀態機在分布式系統的不同節點進行副本復制,每個狀態機的副本都保存了服務的狀態,同時也實現了服務的操作。

dBFT,delegatedBFT授權拜占庭容錯演算法,由權益來選出記賬人,然後記賬人之間通過拜占庭容錯演算法來達成共識。

Pool驗證池,基於傳統的分布式一致性技術建立,並輔之以數據驗證機制,是目前區塊鏈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共識機制。Pool驗證池不需要依賴代幣就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Pasox、Raft)基礎之上,可以實現秒級共識驗證,更適合有多方參與的多中心商業模式。

現有共識機制存在問題

目前現有的共識機制都不算完美,在一些實際應用場景弊端很多。

A、計算能力浪費

在工作量證明機制POW中,猜數字最快的通常是電腦計算能力強的。超強的計算能級僅用來猜數字,實在是浪費。

B、權益向頂層集中

在權益證明機制POS中,token的余額越多的人獲得公示信息的概率越高,公示人會得到一定的token作為獎勵,如此持有token多的人會越來越多,少的人越來越少。

C、作惡成本低下

在靠算力與權益的的多少來獲得公示信息的權利的模式當中,當算力和權益向少數人集中之後,這些少數人如果想要做一些違反規則的事情是輕而易舉的;在PBFT中,由所有人投票,如果一個沒有任何token余額的人想要搗亂,那他幾乎是完全沒有利益損失。

D、對於真正的去中心化構成威脅

在工作量證明機制中,計算能力越強,獲得記錄權利的概率就越高。如果有人把很多人集中在一起來猜數字,把好多電腦的算力加在一起來用,那這些抱團的人就會更容易獲得公示信息的權利,發展到最後可能公示權就直接掌握在這些人手裡。

在權益證明機制POS中,權益越大的人獲得記錄權利的概率越高,而記錄的人就會有獎勵token,這樣一來這些人就會越來越富有,貧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持有token少的人幾乎都沒有話語權了。權利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有違區塊鏈去中心化理念。

㈤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

所謂「共識機制」,是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交易的驗證和確認;對一筆交易,如果利益不相乾的若干個節點能夠達成共識,我們就可以認為全網對此也能夠達成共識。北京木奇移動技術有限公司,專業的區塊鏈外包開發公司,歡迎洽談合作。下面我們將一下區塊鏈的幾種共識機制,希望對大家了解區塊鏈基礎技術有幫助。

因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大家對共識機制這個詞也不再陌生,隨著技術發展,各種創新的共識機制也在發展。

POW工作量證明

比特幣就是使用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到後來的以太坊都是PoW的共識機制。Pow相當於算出很難的數學難題,就是計算出新區塊的hash值,而且計算的難度會每一段時間就會調整。PoW雖然是大家比較認可的共識機制,計算會消耗大量的能源,還有可能會污染環境。

POS權益證明

通過持有Token的數量和時長來決定獲得記賬權的機率。相比POW,POS避免了挖礦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縮短了各個節點之間達成共識的時間,網路環境好的話可實現毫秒級,對節點性能要求低。

但POS的缺點同樣明顯,持有Token多的節點更有機會獲得記賬權,這將導致「馬太效應」,富者越富,破壞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DPOS權益證明

DPOS委託權益證明與POS原理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DPOS的Token持有者可以投票選舉代理人作為超級節點,負責在網路上生產區塊並維護共識規則。如果這些節點未能履行職責,將投票選出新的節點。同樣的弊端也是傾向於中心化。

POA權威證明

POA節點之間無需進行通信即可達成共識,因此效率極高。並且它也能很好地對抗算力攻擊,安全性較高。但是POA需要一個集中的權威節點來驗證身份,這就意味著它會損害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這也是在去中心化和提高效率之間的妥協。

㈥ 區塊鏈網路共識是什麼,區塊鏈網路共識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機制是什麼?

1.共識機制是什麼

在一個去中心化的結構體系中,由於各個參與方的地位是平等的,當出現分歧的時候,如何達成共識就成了問題。

所以,一個設計精妙、實際操作起來簡單的共識機制是一個分布式的體系能夠順利自運轉下去的關鍵所在。

簡而言之,共識機制就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對事物的前後順序達成共識的一種演算法,是區塊鏈節點就區塊信息達成全網一致共識的機制。

什麼是區塊鏈共識

在比特幣和其它區塊鏈幣中,也存在如何達成共識的問題。或者說,比特幣或其它區塊鏈幣最核心的問題也是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環境中達成共識。

區塊鏈是比特幣背後的核心技術,也是支撐比特幣的基礎架構。因此在談區塊鏈共識,就必然要談比特幣的共識。

比特幣最核心的突破是在去中心化的情況下對交易事件達成了共識,即在沒有中心組織的情況下對某個交易的有效性達成了一致。

比特幣實現這個共識的方法主要包括兩個部分:

激勵;即通過每個區塊產生一定量的新比特幣來激勵參與者;

引入外部資源確保安全;即通過大量的外部計算來確保共識的安全性,也就是工作量證明(ProofofPower);

這也是幾乎所有PoW幣種所採用的的方法。例如,DECENT、萊特幣、沙錢幣、狗狗幣等等。

區塊鏈的最大共識是什麼?

區塊鏈的最大共識是賺錢。

人是貪婪的,對於財富的覬覦,幾乎是每個人的基因,掌握的財富越多,就會胃口越大。在貪欲的唆使下,幾乎每個物件都可能會成為斂財的工具,這是人類的宿命,而當下如火如荼的區塊鏈,正在成為貪欲的新代言人。

人們的生活畢竟太單調了,除了賺錢和花錢,幾乎找不到一個安心的信仰,來承載幾十年人生的意義。區塊鏈會成為人類真正信仰的導航嗎?不會,至少從當下的芸芸眾生里,無法感受到,據包括諸多的精英份子。

賺錢成為了區塊鏈的最大共識,這符合區塊鏈的三個屬性:多方協作、價值不對稱和容易數據化。因為,很少人是賺增量的錢,大都是通過多方協作,在一個生態里把存量的錢進行再度流轉,在當下技術未能帶來利潤的情況下,區塊鏈的每個暴富點,無一不是圍繞存量財富的二度收割,尤其是區塊鏈價值認知的不對稱,成了財富收割的利器,更巧妙的是,每個行為、權益、物品等統統變成了顆粒極小的財富度量,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在財富簿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現實一再告訴我們,商業逆襲是一場財富爭奪戰,都在試圖用泡沫和啤酒輪番洗劫用戶的口袋,只是洗劫的姿勢,有的稍顯銷魂,有的太過赤裸。

比照區塊鏈世界模型,目前整個區塊鏈圈層尚處於兩個極端狀態:不明技術真相的,拿著共識鼓吹革命,以謀認知紅利;深諳技術真相的,力爭上游,期待在四萬個項目中拔得頭籌,成為區塊鏈時代的BAT,這個刺激的成就感,正吸引著無數的人加入一戰成名的行列。但尤為可惜的是,遍覽各項目,尤其是在經濟制度上的拙劣表現,就基本可以判斷,真正能稱霸區塊鏈這個圈子的人,尚未出現。

財富的暴漲,固然令人欣喜,但誰人又能像一代帝王那樣運籌帷幄、兼濟天下呢?這需要有經歷淬煉後的肚量和智慧,才能僥幸采擷。當自己張口閉口共識的時候,可曾忖度過自己在日常生活里,是否就有了讓人稱羨的人格?

區塊鏈圍城內的人,兩成人賺了八成人的錢,這里並非歡騰一片,而是充滿了狡黠,只是被吞噬者篤定會有進場者買單,才願意相信傷疤會變成取勝的軍功章。而圍城外的人,也不再慌張,因為這堵城牆其實是一道孱弱的馬奇諾防線,對於精明的高手而言,他可以利用現實世界的便利,繞牆進入圍城的頂層,而弱者則因為認知和籌碼的不足,繼續淪落為食物鏈的末端。

區塊鏈的數據存儲是分布式的,但財富的分布,則永遠是集中式的,這條規律從未改變。財富的共產主義沒錯,但財富的共享主義則是天方夜譚,而「共產+私享」則是無數人的內心映射。另外,財富作為一個聖物,是正義和邪惡的合體,是一把絕大多數人無法玩轉的倚天劍,所以,有的人用金錢毀滅世界,有的人用金錢拯救世界。會賺錢的人太多,而會分錢的人則太少了。

在我的認知里,分錢藝術比區塊鏈技術難多了。技術是一個階段性難題,而分錢則是伴隨了人類歷史的長期話題,這也是經濟學存在的意義。

區塊鏈不是一個能人志士就能搞定的,一如三國時期的群雄並起,人才的流動要比領土的更迭頻繁太多,發幣撒幣的動作,固然催生了賺錢的共識,但在商業疆土上的拓展,必須有一群大德大才之士挺身而出,擔負起技術落地前的信任肉身。這些人必須雄才大略、腹藏良謀、兼濟蒼生、膽識過人,與其說這是一場新技術革命,不如說這是一場秀盡智商和情商的人才拉力賽。真正能擔當時代大任的,鳳毛麟角,哪怕是摧城拔寨、笑傲一方江湖的將軍,都少得可憐。大家更多是在巧立技術名目,藉此斂財。

社區正在成為區塊鏈共識的載體,但當下區塊鏈社區看似浩浩盪盪、威風八面,但真正通曉古今、懂得經濟本質和規律者,寥寥無幾,這樣的社區構成尚且經不起政策和價格的一絲風吹草動,哪怕一點異見,都會讓社區分崩離析。用金錢澆築的房舍,是最脆弱的建築,因為金錢的最本質屬性是流動性,自古「財聚人散」,區塊鏈世界裡的金錢集中流向,必然會讓看似的熱鬧最終變得不歡而散,哪怕是穿著花樣共識的護心服,也難掩一顆銹跡斑斑的賺錢之心。

當下的區塊鏈項目,99%不會死於技術難以落地,而會卒於共識歪曲、人心向背。

區塊鏈共識的進階,會有一個過程,在當下這個洪荒期,基於認知和圈層的賺錢,尚屬於共識1.0階段,幸運的是它的體量尚不足以影響整體世界經濟結構的大局,監管和政策介入的成本偏低,區塊鏈這個大社區里,需要更多方角色的介入,尤其是具有服務職能的政府,更加不能缺位,而社區內的人也不應該表現的像驚弓之鳥,獨立於世外。

一個個熱鬧的區塊鏈社區,還算不上一片片森林,頂多是幾棵樹上的鳥窩,為了搶食而嘰嘰喳喳,哪怕來個三級風,大家也會作鳥獸散。真要夢想著打造一片森林,那就勇敢的下樹,開鑿溝渠,引水入流。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

所謂「共識機制」,是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交易的驗證和確認;對一筆交易,如果利益不相乾的若干個節點能夠達成共識,我們就可以認為全網對此也能夠達成共識。北京木奇移動技術有限公司,專業的區塊鏈外包開發公司,歡迎洽談合作。下面我們將一下區塊鏈的幾種共識機制,希望對大家了解區塊鏈基礎技術有幫助。

因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大家對共識機制這個詞也不再陌生,隨著技術發展,各種創新的共識機制也在發展。

POW工作量證明

比特幣就是使用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到後來的以太坊都是PoW的共識機制。Pow相當於算出很難的數學難題,就是計算出新區塊的hash值,而且計算的難度會每一段時間就會調整。PoW雖然是大家比較認可的共識機制,計算會消耗大量的能源,還有可能會污染環境。

POS權益證明

通過持有Token的數量和時長來決定獲得記賬權的機率。相比POW,POS避免了挖礦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縮短了各個節點之間達成共識的時間,網路環境好的話可實現毫秒級,對節點性能要求低。

但POS的缺點同樣明顯,持有Token多的節點更有機會獲得記賬權,這將導致「馬太效應」,富者越富,破壞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DPOS權益證明

DPOS委託權益證明與POS原理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DPOS的Token持有者可以投票選舉代理人作為超級節點,負責在網路上生產區塊並維護共識規則。如果這些節點未能履行職責,將投票選出新的節點。同樣的弊端也是傾向於中心化。

POA權威證明

POA節點之間無需進行通信即可達成共識,因此效率極高。並且它也能很好地對抗算力攻擊,安全性較高。但是POA需要一個集中的權威節點來驗證身份,這就意味著它會損害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這也是在去中心化和提高效率之間的妥協。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是什麼?

所謂共識,簡單理解就是指大家都達成一致的意思。

在區塊鏈中,其實就是一個規則,每個節點都按照這個規則去確認各自的數據,最後維護整個網路的資料庫保持一致。

如果以生活中的例子來舉例的話,比如今天公司開個會議,但是由於老總不在,需要大家討論決定一個項目做與否。

在這么一個群龍無首的環境中?

如何達成這個一致意見,最後形成一個決策來交給老總呢?這個過程就是需要共識機制發揮作用了。

這時也許就有人提議,大家都發個言,表個態,最後大家進行投票,並且提議人就會把討論發言過程記錄,並且最後把舉手投票結果登記後,將結果交給老總。

最後根據「如果投贊成票的人數多於反對票的,則項目就開干;否則就不幹了」的規則,形成了決定結果。那麼這個投票的規則就是共識機制。

在區塊鏈世界裡面,由於區塊鏈運行的是一個分布式賬本,或者是說分布式資料庫,當一個新區塊產生時,如何核對區塊上面的每一筆賬的准確性,讓每台電腦上登記的賬本都長期保持一致呢?

這就需要一個共識機制的存在了。因此共識機制,就是一套使區塊鏈系統長期保持各個節點的賬目(或者說數據)一致的機制,

區塊鏈里,共識是區塊鏈技術里的信任解決方案。

共識,是大家認可的,認可即生效,反對即出局。

就如你經常違反社區機制,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

那麼你就會變成惡意節點寸步難行,個人信譽度降低。甚至被社區拉入黑名單,或者驅除出境。

㈦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有哪些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主要包括工作量證明、權益證明、委託權益證明、權威證明以及實用拜占庭容錯等。

工作量證明是區塊鏈中最原始的共識機制,它要求節點通過計算復雜的數學難題來爭奪區塊鏈上的權利。在比特幣網路中,這種機製得到了廣泛應用,節點需要投入大量的算力來解決SHA-256哈希函數產生的難題,以獲取比特幣獎勵。然而,PoW機制存在能耗高、交易確認時間長等問題。

權益證明機制則是一種更高效的共識方式,它基於節點所持有的加密貨幣數量和時間來競爭新區塊的創建權。與PoW相比,PoS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網路效率。以太坊從PoW過渡到PoS的計劃,即以太坊2.0的“Casper”協議,就是該機制的一個典型應用。但PoS也可能面臨權益集中和權益飢餓的風險。

委託權益證明機制進一步提高了區塊鏈網路的處理速度,並降低了參與門檻。在這種機制下,節點通過選舉產生一定數量的代表,這些代表負責產生新區塊並獲取獎勵。EOS區塊鏈就採用了DPOS機制。然而,這種機制可能導致中心化風險,因為權力集中在少數代表手中。

權威證明機制則是一種基於節點身份和信譽的共識方式。在這種機制下,驗證者必須是已知的和經過驗證的身份,這意味著驗證者不會有動機為自己的利益行事。PoA網路更加安全和便宜,且交易確認時間更短。

最後,實用拜占庭容錯機制是一種能夠容忍部分節點錯誤或惡意行為的共識方式。它通過一系列演算法確保在有惡意節點的情況下,系統仍能達到一致狀態。這種機制常用於聯盟鏈場景,如央行的數字貨幣等。

總的來說,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是確保區塊鏈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關鍵機制之一。不同的共識機制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共識機制對於區塊鏈網路的性能和安全性至關重要。

㈧ POA 共識

POA 共識,全稱「權威證明」,是一種區塊鏈共識機制,由以太坊大神 Gavin Wood 提出,不同於 POW 和 POS。其基本原理是通過中央權威統一所有節點的狀態,每個節點都有賬本,共識演算法確保賬本數據一致。

POA 工作方式如下:交易提交給權威節點,由其驗證,其他節點從權威節點獲取同步數據。這種機制有效防止雙花問題,雙花即同一筆資金被重復使用。

然而,POA 存在中心化問題,權威節點容易成為網路攻擊目標。但通過選舉過程的去中心化、多個權威節點及多重簽名機制,可增加網路安全性。

與 POW 和 POS 相比,POA 優勢在於性能較好,缺點是去中心化程度較低,准入門檻較高。與 POS 相似,POA 使用身份或個人信用作為抵押,而非代幣。

POA 共識機制具有獨特優缺點,適合特定應用場景。通過中央權威管理,有效防止雙花,同時存在中心化風險。對比 POW 和 POS,POA 提供性能和安全性平衡,是區塊鏈領域中的一種可行共識機制。

閱讀全文

與以太坊poa共識流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os區塊鏈10版本 瀏覽:315
以太坊forsage網址 瀏覽:101
以太坊初期不被看好 瀏覽:210
以太坊靜態分紅怎麼結算不了 瀏覽:407
松原市利用虛擬貨幣非法集資 瀏覽:912
數字貨幣搬金收益 瀏覽:910
洛陽銀行區塊鏈 瀏覽:234
舊金山區塊鏈活動 瀏覽:972
愛提力活性蛋白算保健品嗎 瀏覽:84
數字貨幣聯動優勢 瀏覽:368
虛擬的貨幣屬於什麼物權種類 瀏覽:557
數字貨幣會取代支付寶微信嗎 瀏覽:682
區塊鏈會計引言 瀏覽:815
數字貨幣發行對銀行基礎建設的影響 瀏覽:82
芬蘭有個虛擬貨幣 瀏覽:628
以太坊poa共識流程 瀏覽:871
徐遠數字貨幣 瀏覽:302
開發自己的數字貨幣有哪些 瀏覽:149
區塊鏈的密碼技術論文 瀏覽:959
apt數字貨幣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