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51%算力攻击
关注比特币的朋友,想必听过51%算力攻击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发起这种攻击之后能做哪些“坏事”呢?
01
什么是51%算力攻击?
在比特币网络中,采用PoW共识机制来解决如何获得记账权的问题,采用“最长链共识”解决如何记账的问题。
所谓51%的攻击,就是利用比特币网络采用PoW竞争记账权和“最长链共识”的特点,使用算力优势生成一条更长的链“回滚”已经发生的“交易行为”。
51%是指算力占全网算力的51%,比特币网络需要通过哈希碰撞来匹配随机数从而获得记账权,算力衡量的是一台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哈希碰撞的次数。
算力越高,意味着每秒钟能进行越多次的哈希碰撞,即获得记账权的几率越高。
在理论上,如果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就拥有了获得记账权的绝对优势,可以更快地生成区块,也拥有了篡改区块链数据的权利。
02
这种攻击能做哪些坏事?
在了解了51%算力攻击之后,你肯定好奇,这种攻击能做哪些坏事。
实际上,当恶意攻击者持有比特币全网占比比较高的算力时,即使尚未达到51%的比例,也可以制造相应的攻击,比较典型的就是双花问题。
假设A拥有51%的算力,在区块高度1127时,A转给B一个比特币的记录被矿工打包。
待交易确认后,A依靠51%的算力优势在区块高度1126后重新生成了一条“更长的链”,并在区块高度1127处又将该BTC转给C且该交易记录被打包,即该链包含了A将一个比特币转给C的记录。
根据“最长链共识”,包含给C转账记录的链成为主链,则A转给B的一个比特币则为“无效支付“。
若掌握了51%的算力,除了可以修改自己的交易记录外,还可以阻止区块确认部分交易,以及阻止部分矿工获得有效的记账权。
但是,拥有51%的算力也不是万能的,无法修改其他人的交易记录,也不能阻止交易的发出,更不能凭空产生BTC。
03
实例分析
我们可以用一笔虚拟交易来说明51%算力攻击问题:
1.攻击者拥有私钥privKey0001,私钥拥有对应可花费比特币10000个
2.当前区块的高度是88888
3.攻击者与商户交易了10000个比特币,在商户看到88889区块中包含了此次交易后,坐上飞机驾驶员位置,开走了商户一架飞机。
4.攻击者因为拥有较高算例,从88888区块再次计算区块(此时,排除自己的10000个比特币买飞机的交易),迅速的计算出了88889/88890/88891/88892......区块,其它节点拉取最长链节点的区块,同步了攻击者的含有恶意攻击的区块信息。
5.因为攻击者买飞机的交易没有被区块包含,因此,可以再次到商户那里买上一架飞机开走。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51%算力攻击成功后,所产生的双花问题。
04
51%算力攻击真的有人做吗?
理论上来说,要执行51%算力攻击,首先需要拥有比网络其他矿工更强的算力。
这意味着要有非常多的挖矿设备,大量挖矿设备本身就会消耗大量的资金。
而且除了设备,还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消耗。
由于电价上涨以及能源需求的增加,在过去几年里获得足够的电力来运营矿场变得愈发地困难。
当比特币网络还很小的时候,或许有可能获得足够的电力来运行提供51%算力的设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网络消耗的电力持续增长,攻击者需要获得大量电力才能成功执行攻击,这种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
发动算力攻击也是为了有利可图,但从经济角度来看,51%算力攻击的成本太高,利润太少,无法产生大量资金,并且会有受到重大损失的风险。
由于所涉及的成本和风险,进行51%攻击确实没有任何意义,而诚实挖矿则有利可图的多。
05
在攻击面前的风险规避
虽然51%算力攻击可以撤销交易,但不可以在没有私钥的情况下,控制私钥对应的比特币地址,因此不能无(私钥)中生有交易。
所以对于51%算力攻击,交易支付者不仅不需要过度担心,而且在别人进行51%算力攻击时,你也有可能做一次双花商家。
但是交易接收者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因此为了避免被别人51%算力攻击,可以多等几个区块生成后再进行交易。
但是反过来想一下,51%算力攻击是很不值得的一件事情。
攻击是为了利益,既然攻击者持有了这么高的算力,诚实的挖矿带来利益是不是更好?
而且攻击必然打击投资者对比特币系统信心,这对攻击者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B. 星球网易星球数字藏品用什么兑换
爆火的NFT在持续“出圈”。在区块链领域外,数字艺术家、互联网巨头、游戏公司、奢侈品牌、电影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NFT”。
数据显示,2020年,NFT市场达到3.38亿美元,而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变成15亿美元。CoinGecko数据显示,目前NFT的市场规模已超200亿美元,约1300亿人民币。
但在巨大的财富数字背后,充斥着质疑与争论:互联网巨头推出的阉割版NFT,除了收藏展示,还会有新的功用吗?而NFT,是开往元宇宙的五月花号,还是从区块链概念衍生出的又一场投机游戏?
国内互联网巨头入场
NFT,全称为 Non-Fungible Token,意思是非同质化代币,和比特币不同,它是“记录在区块链里,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
一串代码、一段视频、一首音乐,一张图像,这些司空见惯的数字产品,加上NFT后,就变成了可确权的、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追捧NFT的人,认为“万物皆可NFT”;反对的人,认为这只是“一串不值钱的代码”。但无论支持与否,NFT概念已经越来越出圈,越来越火爆,越来越受巨头们的欢迎:
奥迪汽车推出NFT作品;NBA推出NBA TopShot NFT ;RTFKT推出600双NFT球鞋;漫威推出五种蜘蛛侠主题的NFT收藏品;路易威登庆祝200周年手游中,内嵌了30张NFT卡牌;Burberry借助NFT,推出限量版游戏角色Burberry Blanko……
国内互联网巨头也早早开始布局。
8月10日,腾讯音乐推出“TME数字藏品”产品,胡彦斌《和尚》20周年纪念黑胶NFT在QQ音乐平台开启购买资格的抽签预约,限量发售2001张。这是腾讯音乐首次将音乐与NFT技术相结合。
几天前,腾讯发布了国内首个NFT交易平台“幻核”。官方资料显示,幻核App是一款NFT藏品资源交易服务软件:用户在幻核App就能了解到商品的所有信息,实时查看各类珍品,线上收藏方便快捷。
「鞭牛士」发现,目前幻核App的安卓版已正式上线,IOS版本还未上线。App主页只有一款产品,首期限量发售300枚“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NFT”,产品单价18元,可在App上直接点击购买。目前已经售罄。
在腾讯入局前,另一巨头阿里和蚂蚁集团也尝试了NFT。
今年5月,淘宝阿里拍卖“聚好玩520拍卖节”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U107-无废星球系-柜族之梵高》、《魔鬼猫-多彩流浪体绿》等多件数字艺术品参与拍卖。
6月23日,支付宝与敦煌美术研究、《刺客伍六七》推出了4款NFT付款码皮肤,销售火爆。“发行当天我就参与了抢购,刚点进购买页面,就显示系统繁忙,等恢复正常,瞬间就没了,根本抢不到。”NFT资深爱好者谢晓军告诉「鞭牛士」。
网易也在近期试水NFT。网易文创旗下的《三三工作室》发行其首个IP向NFT作品——小羊驼三三纪念金币。7月12日,网易旗下游戏《永劫间》也发行了NFT盲盒。
相关专业人事表示,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的NFT,并不只是一时兴起,NFT在某些方面充满魅力。
迅速发展的NFT
在一些科普文章中显示,NFT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比特币先驱之一的Hal Finney 提出的加密交易卡( Crypto Trading Cards)概念中,就有NFT的原型。
之后,2012诞生的彩色币、2014年创立的点对点金融平台Counterparty上的“Rare Pepes”,将NFT从概念落地到数字世界。
尤其是在Rare Pepes上,网友将一些稀有的悲伤蛙meme图放到链上,将热门 meme 悲伤蛙表情包做成了 NFT 的应用。
NFT的第一次爆发在2018年,“CryptoKitties(加密猫)”游戏火爆。在短短几个月内,加密猫聚集了150多万用户,交易总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一只猫的售价可以高达20多万美元。
在当时宣传中,把“加密猫”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宠物养成游戏,但实际上,每一只加密猫都是一个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NFT。
在加密猫的带领下,各种“加密动物”游戏出现。数据统计,从2018年到2020年,NFT 市场规模增长了825%,活跃地址数增长了201%,买家增长了144%,卖家增长了113%,NFT早期生态渐次成型。
而今年让NFT迅速火爆、破圈的,是一幅天价数字艺术品。
今年3月,艺术家Beeple将5000幅画作组成一件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出惊人的6937万美元(约4.5亿人民币)的高价。
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众多关注者,今年5月,NFT市场已经创造了3250亿美元的销售记录。
与此同时,一些知名数字、代码产品被“打包”成NFT数字资产:互联网之父Tim Berners-Lee,拍卖了9555行现代互联网基础的源代码NFT;生物学先锋人物George Church,将售卖Church基因组NFT;诺贝尔奖得主癌症研究专家James Allison的相关工作记录的NFT,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拍卖;甚至美国太空部队,也开始售卖人造卫星和太空图像的增强现实图等一系列NFT。
因为NFT天然的收藏属性,便于确权与交易,受到了艺术家、音乐人、插画师等饱受“盗版”困扰的群体的支持。
而NFT也带来巨大财富效应,现代互联网基础的源代码NFT,最终成交价高达5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00万);在不久前,NFT交易平台OpenSea完成了近1亿美元的成交额,日成交额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The BLock数据显示,仅8月第一周,NFT市场的总交易量已达到4.42亿美元。
NFT的争议与未来
迅速爆发的NFT市场,除了积累的巨额财富,也伴随着各种争议。
首先,国内互联网巨头推出的NFT,更多是“收藏展示”,目前并不能直接二次交易。
比如,支付宝就在使用规则中明确表示:NFT数字作品版权由发行方或原作创作者拥有,用户不得将NFT数字作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但原价9.9元的NFT付款码皮肤,在闲鱼上被高价回收。有用户发帖:“高价回收支付宝NFT 敦煌美术研究所NFT编号0001或者6666的,十万一张,其他编号500一张。”更有网传截图显示,闲鱼同款NFT最高标价已到150万元。
6月24日,闲鱼官方下架了所有NFT相关商品。NFT付款码皮肤背后的技术支持方蚂蚁链表示,艺术品交易都有潜在投资风险,呼吁购买者谨慎投资,反对非理性炒作。
而幻核App也在产品页面下方的藏品详情中写到,幻核数字商品是基于“至信链”NFT技术协议发行的数字商品。NFT数字收藏品已经兑换成功,将不支持退换。仅保证NFT数字收藏品在至信链上的唯一性。
目前幻核APP已有NFT数字艺术与收藏、IP限量周边开发业务,但交易流通功能还未开启。官方表示,未来幻核也会致力于开拓更丰富的IP和流通玩法。
这意味着,目前互联网巨头推出的NFT,是“阉割版”的NFT。和区块链世界的NFT相比,目前互联网平台的NFT除了不能二次交易,购买者也不是直接和内容创作者进行交易,而创作者和平台的分成,还是传统线下约定的方式。
而区块链世界的NFT,则充满疯狂、泡沫和炒作。
外界不理解的高价NFT项目越来越多:一双虚拟球鞋卖到1万美元,一张彩虹猫图卖到59万美元,一个像素头像卖到757万美元,还有待售的高达9156万美元的像素头像。
CryptoPunks上价格离奇的像素头像,成为加密世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未来元宇宙的身份标识。
但我们需要确定的是,NFT的价值,在于代币Token代表的内容价值,而不是代币Token本身价值。并且,因为加密货币世界的匿名性,天价NFT背后不排除资本运作、平台造假。
“将收藏品的所有权从实际收藏品转移到真实性证书之后,拥有该收藏品的大部分价值都将丢失。”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曾表示,“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花 1 美元下载一首歌曲,然后享受美好的音乐,但一首歌的NFT又有什么价值呢?”
最后,在版权保护和收藏展示领域,NFT也并不完美。
“我认为互联网一代的创作者,都有明显的创作价值,而非艺术品价值。”乌合麒麟曾表示,“哪怕有一天很多人愿意买下收藏,我们不希望成为被炒作的道具,这有违我们的创作目的和意义。”
近日财新网“搬矿机妇女”摄影图在区块链行业刷频,但之后却出现了NFT风波。
财新网发布公告称,上述图片一经发布,被许多自媒体或个人大量的转发并且未经财新传媒授权,对该作品擅自进行改编,甚至有将上述作品或该作品的改编版上传到OpenSea以NFT形式,售价大致在几枚至十几枚ETH不等,其中最高售价有2021个ETH,约为410万美元。
“这个标价可以说是我国已知新闻史上最贵的照片了,早已超出了照片本身的价值。”有网友评价道。
财新认为,上述行为均已构成严重侵权,财新传媒已对相关不法行为进行投诉或举报,并将上述情形计入反侵权档案,并将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NFT市场打开后,虽然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版权问题,但在二次创作中如何去保护原创作者的版权,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有泡沫和争议,但在巨量财富涌入、互联网大厂布局的推动下,NFT生态发展已成既定趋势。
如何防止NFT产品伪造并永久保护数据?未来NFT产品买家和卖家是否会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系统?国内NFT行业要如何在政策合规范围内多元化发展?最终NFT产品是否会回归交易本质价格与价值对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行业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