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区块链 > 人类的革命区块链

人类的革命区块链

发布时间:2021-05-26 10:04:42

1.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是什么

1.18世纪60年代英国以瓦特的蒸汽机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2.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信息为主
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从总体科技领域说,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
技术革命:以机械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力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以信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都起源于某一两项具有根本性和强大带动性的重大技术的突破,引发出新的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新的产业升级。三次技术革命和三次产业升级,将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推进到工业社会,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在这过程中,农业则相对落后于工业近200年。由于以育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学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的带动,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得到高速发展。相应地,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本世纪50年代,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70年代DNA的重组,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随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导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材料、航空与航天、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的兴起,使农业面临着启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并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如果抓住这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机遇,将导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再次振兴。根据对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关于正在兴起的世界性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特点和趋势,作出如下的概括:
农业科技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正在使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产生质的飞跃,出现革命性变化。21世纪农业科技将在探索作物、畜禽、鱼虾等动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奥秘,高效利用水土光热资源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使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相互结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相比,具有智能化、物化、产业化、企业化和国际化等5个显著的特征。

2. 为什么说区块链是一次工业革命

区块链技术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其可扩展性有待大规模实践考验;区块链应用还刚刚起步,在有些行业的应用有待定量分析,诸如金融行业,目前金融基础设施投入超过数万亿,在现有技术没有被部署且获得使用案例的情况下,金融行业对采用区块链技术还会保持谨慎态度;区块链行业极其缺乏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跨界人才。
区块链最有价值的不是技术,而是其背后的思想理念
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区块链技术也是。作为一个信任连接器,它带给时代最大的价值是其背后公开、开放、透明的理念,一种以信立业,以诚为本的精神。基于这种精神所赋予的区块链技术,就像是最公正的机器法官,让每一个经于它手的信息都可以永久的存在于世间,受后人检验。

3. 即将到来的区块链革命(网络黄金)将会对全人类有巨大的影响

今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社会的进步不会因此而止步。下一个即将改变世界的崭新技术,就是所谓的区块链技术,他是起源自比特币。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有一本新书,区块链革命(由科技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和他的投资银行家的儿子艾力士·泰普斯科特在2016年5月5日出版)描述了未来世界的架构。

唐·泰普斯科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本书是关于今代计算机中最大的创新”。“很多开发商正在想尽办法如何使用区块链作为替代股市,审计和相关的事宜”。

“仅在2014年和2015年,已经有超过十亿美金的风险资本涌入区块链的生态系统,而投资率每年都几乎增加一倍”唐·泰普斯科特写。

比特币只是成千上万的区块链账簿之一。但它被确定为安全,有效和便宜,而且无需使用银行,信用卡公司或其他金融中介去转移转移资金。

欲了解更多区块链或加密数字资产(网络黄金)请登入网络黄金官网查询。

4. 为什么区块链是一场革命吗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它的核心就是信任的本质,即仍然使用账本,账本中是一条条无法篡改的记录,要做到无法篡改,它的设计就和传统的账本有2点区别:
在每条记录中添加了一个签名
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维护了一个完整且相同的账本
区块链的另一个特点是这个总账本在每个计算机中都保留了一份,同时每一份是一模一样的,这就可以保证一份账本被破坏了(磁盘损坏或被人篡改导致不可用),其他机器上的账本还是可以使用的,确保了数据不会丢失。
以上两点是区块链能够建立信任关系的核心技术,它保证了数据是可靠的不可篡改的,这一点革命性的实现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传递不需要中间机构的参与,有了这个基础,整个“新制度经济学”将不复存在,乃至于以此衍生的信任公司都将被取代,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支付宝2017年1月宣布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大胆预测一下将来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建立在区块链之上,可以想象的有产权链、食品安全链、金融服务链、区块链的链等等。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有数字货币、通证、金融、防伪溯源、隐私保护、供应链、娱乐等等,区块链、比特币的火爆,不少相关的top域名都被注册,对域名行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5.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什麽

1、18世纪60年代英国以瓦特的蒸汽机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2、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信息为主。

(5)人类的革命区块链扩展阅读:

互联网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

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在技术史上,新兴技术是指21世纪发展的一系列最尖端的技术,技术融合是其得特点,原先不同的技术逐渐共享资源来完成类似的工作,如原来的语音,数据,视频技术互相交互影响,创造更有效率的新技术。

6. 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

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17日晚间披露说,深陷滥用个人隐私数据丑闻的英国“剑桥分析”公司原本计划推出个人隐私数据存储服务,并通过区块链技术以加密货币的形式出售。个人信息加密货币化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这个设想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个人信息的自主权。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

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黄金般珍贵。个人数据泄漏令人担忧,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因为害怕数据被收集而切断与互联网的联系,而现阶段有责任保管个人信息的企业、学校、酒店、社交网站等往往担责不力。专家们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带有加密、信任、点对点、难篡改等特征的“中间件”,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令个人数据掌控权从互联网公司转移到用户自己手中,使人人掌控自己的个人数据成为可能。通过它,用户个人数据可以与个人数字身份证相关联,用户可以选择数字身份证是匿名、化名或公开,还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设备访问区块链应用平台,控制他们的互联网个人数据。
举例来说,某人的身份证号码在区块链上的信息可能被转换为一串密文,人脸图像信息也被加密。他在酒店办理入住时,仅需通过应用将身份证号码密文发送给酒店,酒店将信息同区块链应用上的加密数据比对,不需要知道他的任何真实信息,但只要加密数据比对结果相符就可以保证入住。
与此同时,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发需要大量用户数据资源,用户可以将个人数据作为加密货币选择性出售,同时收到一定回报。例如,如果电商需要用户数据开发一个新应用,用户可以选择出售自己的购物历史数据,但自己的地址账号等信息仍可以保密。
在基因测序领域,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让传统基因测序公司出售个人数据的“生财之道”受到挑战。
近年来,面向普通人的基因测序服务备受追捧。以美国“23与我”染色体生物技术公司为例,消费者仅需不到100美元和几口唾液就能得到家族遗传信息,如果再付80美元,就能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获得遗传健康风险等方面的深度解析。然而这家企业并不满足于测序服务收入,还将自己掌握的数百万份客户遗传数据分类打包卖给制药公司,仅2015年初出售的帕金森病数据就高达6000万美元。不少类似的生物技术公司一边从消费者获得服务收入,一边转卖消费者的数据“挣双份钱”。
今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彻奇创建了“星云基因”公司,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打破这个格局。该公司计划以低于1000美元的价格完成全基因组测序,这一费用由客户承担,作为回报,客户在直观了解自身遗传信息对应疾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对测序数据的自主权。遗传信息将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安全,同时加密货币化,按照顾客的意愿进行存储出售等交易。
这家公司计划推出一种“星云币”作为交易媒介,顾客可以将自己的遗传信息兑换为“星云币”,也可以用“星云币”支付自己的测序费用,制药公司可以用传统货币购买“星云币”来获得普通人的遗传信息数据,整个交易买卖过程都通过区块链平台完成,加密透明且安全。
彻奇表示,在综合测序花费、遗传信息保护、数据管理及基因组大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因素后,区块链技术让更多人真正地“拥有”自己的遗传信息。

7. 肖风:为什么区块链不是革命,而是一场伟大

区块链出来之前和之后,对于经济活动,最本质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在区块链之前,任何交易活动都需要一个中介,没有中介,两个陌生人不可能达成交易。区块链来了,用机器人取代中介,用一套数学算法确保两个陌生人,把一笔交易完成。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这是其本质。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一个结果。在经济交易活动中,所谓“去中心”无非是这几个意思:
第一,我们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不再需要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就是一个中心。
第二,在区块链上所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不再需要像“公司”的这种组织和制度,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交易。
第三,为中心化机构服务时,这个中心化的机构给我们职务、工资,激励我们更好为这个事业服务,但在区块链上这个激励机制不是由中心化机构来建立的。

8. 什么是人类科技领域的革命

纳米技术如今成了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竞相研究的领域。神奇的纳米技术真可以说是引发了人类科技领域的一场革命,那么是什么点燃了这场革命的导火索呢?这里还不得不提到明星分子——巴基球。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赖斯大学教授罗伯特·柯尔和理查德·斯莫利以及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教授哈罗德·克罗托,以表彰他们在1985年发现的碳的球状结构。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三位学者在1985年一次太空碳分子实验中偶然发现了碳元素的新结构——富勒式结陶,由60个以上的碳原子组成空心笼状,其中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即碳60,形状酷似足球,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巴基球,用来表示。巴基球的直径只有0.7纳米,算得上是真正的纳米颗粒。

科学家们多年梦寐以求,希望制造一种有洞的分子来容纳或者传递不同的原子、离子,巴基球正好圆了这一梦想。目前,科学家们正尝试打开“球门”,把原子、离子掺杂其中,使之成为能制取若干新型物质的分子容器。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这一发现开创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对宇宙化学、超导材料、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甚至医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目前新发表的化学论文中很大一部分都涉及这一课题。

但纳米技术的真正倡导者是一位并不很出名的工程师埃里克·德雷克斯勒。德雷克斯勒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他在科技图书馆里读到遗传工程的内容时产生了灵感。那时的生物学家们还在研究如何控制构成DNA链的分子。德雷克斯勒想,为什么不能用原子建造无机机器呢?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费曼几乎在20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看法。这种想法让德雷克斯勒着迷,他想:为什么不建造有自行复制能力的机器呢?一台机器会变成两台,两台变成四台,然后再变成八台……这样无穷地变下去,给那些能把简单的原料加工成特定制品的机器加上这个功能,会给饥饿的人生产无穷数量的食物,或者为无家可归的人建造无数的房屋,它们还可以在人的血管里游弋并修复细胞,从而可以防止疾病和衰老。人类有朝一日可以消遣放松一下,而纳米机器人则可以像科幻小说作家描写的那样,承担世界上所有的工作。然而当时多数主流科学家对此的反应是:一派胡言!但巴基球的诞生使研究人员开始着手做这件事。

詹姆斯·金泽夫斯基是IBM公司设在瑞士的苏黎世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他和同事一起摆弄的一台隧道扫描显微镜有极其纤细的探头,能像盲人阅读盲文那样透过物质表面记录原子的存在。他们不但用35个氙原子拼出了IBM三个英文字母,而且他和他的几个同事还想用一台隧道扫描显微镜(STM)和一些巴基球制作一个能计算的机器。1996年11月他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分子算盘。该算盘很简单,只是10个巴基球沿铜质表面上的一条细微的沟排成一列。为了计算,金泽夫斯基用隧道扫描显微镜的探头把巴基球拖来拖去,细沟实际上是铜表面启然出现的微小台阶,它们使金泽夫斯基可在室温下演算。

理论上金泽夫斯基的算盘储存信息的容量是常规电子计算机存储器的10亿倍。尽管在应用上它还很烦琐,但它显示了科学家在处理十分微小的物体方面已经非常熟练。这个工作可能是迈向制造出分子般大小的机器的第一步,移动单个分子或原子的技术是开发下一代电子元件的关键。

说到巴基球,一定要谈到它的兄弟巴基管。巴基管是碳分子材料,与巴基球有着不同的形状、相似的性质,其大小处于纳米级水平上,所以又称为纳米管。它们的强度比钢高100倍,但重量只有钢的1/6。它们非常微小,5万个并排起来才有人的一根头发丝那么宽。巴基球和纳米管都是在碳气化成单个的原子后,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凝聚而自然形成的,这些碳原子凝聚结合时会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巴基球是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混合组合,不同的混合产生不同的形状。然而,典型的纳米管完全是由六边形组成的,每一圈由十个六边形组成,当然也有其他的结构。巴基球和巴基管具有多种性质,科研人员一直在研究它们在激光、超导领域以及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旷。

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利用单层碳片做成的单层纳米碳管具有规则的结构和可预见的活动规律,这种极其细微的管子可用于许多领域,包括从未来的电子装置到超强材料。

人类发现一种新物质,就要研究它的性质和功能,人们发现巴基球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神奇性质。

先是日本冈崎国立共同研究机构分子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合成了含有C60分子的新超导体。这种新超导体由钠、氮的化合物和C60组成。据合成这种新超导体的冈崎国立共同研究机构主任井口洋夫等人介绍,他们先将氮化钠和C60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将其置于真空中,再在370℃的温度下烧结约20分钟,便合成了新的超导体。为防止这种混合物在大气中会与水蒸气发生反应,所以将其置于真空中。井口洋夫说,含C60的新超导体在零下258℃表现出很好的超导性能。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由华裔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巴基球在掺入氯化碘杂质后,可在绝对温度60度,即零下213℃时产生超导现象。在该校物理系教授高亦涵、博士后研究助理宋立维以及机械航空工程系教授钟端玲、研究生符立德的这一发现之前,超导巴基球的临界温度约为零下243℃。掺入氯化碘的巴基球还具有对于未来实际应用十分有利的空气稳定性。研究小组称,新发现的超导巴基球在置于空气中40天之后,依然可以探测到超导特性,而这是以前发现的超导巴基球并不具备的性质。

法国和俄罗斯科学家利用巴基球研制成一种新的材料,其硬度至少和金刚石相当,并能在金刚石表面刮擦起痕。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法国巴黎全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物理化学家亨里·斯兹瓦赫同莫斯科高压物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高压条件下使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球晶体化而制成了这种超强聚合物材料。斯兹瓦赫说,他们原来是打算利用CQ制造金刚石,没想到结果获得的是另一种更坚硬的物质。他们利用的是俄方高压物理研究所的机器,机器的中心是两个锥形金刚石,他们把C60材料置于其中一个金刚石的表面上,然后施以大约20个千兆帕斯卡的高压(大约相当于20000个大气压)。在这同时,旋转这两个锥形金刚石,以产生一种压力。法国科学家介绍说,当碳球材料在12个千兆帕斯卡压力作用下时就开始向新材料转变,但是施加更大的压力之后这个转变过程才全部完成。

人们还对巴基球在药物方面的应用作了研究。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等相继发现球形碳原子“C60”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新药。京都大学生物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发现,将球形碳原子注入白鼠的癌细胞后,在光的照射下就能产生破坏癌细胞的活性酶,可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东京大学和日本厚生省国立卫生研究所也分别在试管实验中发现,球形碳原子的化合物同其他抗癌药物同时使用,能够提高医疗效果、促进细胞分化。

美国科学家则发现,C60具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可望用它制造治疗中风等疾病的药物。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科研小组把它进行了改造,使其能溶于水,再将它的水溶液注入老鼠体内,结果发现该水溶液能吸收可引起机体功能退化的自由基,并能够防止脑细胞因缺少氧和葡萄糖而解体。研究人员解释说,C60是一种中空的大型无机分子,因而能吸引机体内的一些有害分子。

除了对巴基球本身进行研究之外,人们还对许多其他类似巴基球的分子进行了研究。日本国立材料和化学研究所同日产公司合作,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了有可能用60个氮原子合成类似巴基球结构的N60分子的结论。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显示,N60分子与C60分子会有相似的结构,但稳定性较差。具体合成过程中,或许需要对氮气进行冷冻或加压,然后运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由此产生的分子团可能会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在受热情况下瞬间恢复气体状态,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设想,利用这些性质,N60分子可能会成为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的炸药或火箭燃料。计算机模拟也表明,N60分子如果用作火箭燃料,产生的动力会比目前火箭中使用的液态燃料高出10%。

巴基球研究可能对解开宇宙形成之谜提供答案。美国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了巴基球。这一成果证实了最早在实验室中发现并合成的球状结构碳分子在自然界中同样存在,它是继金刚石和石墨后人们发现的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这块名为“阿连德”的陨石1969年落于墨西哥境内。美国夏威夷大学和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研究中首先用酸对陨石碎片样品进行了脱硫处理,然后将这些残渣放人有机溶剂,最终分离出球状碳元素,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详细介绍了有关的研究过程。科学家早先在陨石坑周围的沉积物中就曾发现过球状碳,但科学家们在“阿连德”陨石中发现的球状碳不仅包含大量C60和C70,而且还有从C100到C400等一系列原子数更高的碳分子结构,据悉,在自然界发现原子数如此之高的球状碳分子尚属首次。科学家们指出,“阿连德”陨石中存在球状碳,这对研究该陨石形成时期,太阳系中原始星云和尘埃物质的状况将有所帮助;另外,新发现也意味着在研究地球早期形成历史时,可能应考虑该种特殊结构碳分子所起的作用。因为空心笼状的这些碳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气体能力,携带球状碳的陨石落到地球后,不仅可为地球带来碳元素,而且也有可能对地球大气构成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科学家还用巴基球搞起了艺术晶。在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德国化学家突发奇想,在分子水平上制造了一座“大力神”金杯复制品。这一微型金杯最终被慷慨地赠与冠军得主法国队。微型“大力神”杯由单分子制成,高仅为3纳米,还不到高36厘米的真正“大力神”杯的亿分之一。作为国际足球界最高荣誉的象征,“大力神”金杯图案由两个大力神背对背高举双臂,背托一个地球而构成的。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化学家赫希及其学生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具有特殊形状的分子,可成为在微观尺度上制造“大力神”杯复制品的理想材料。赫希等利用被称为“巴基球”的C60分子来模拟“大力神”杯中的地球图案,“巴基球”分子结构呈空心笼状,酷似微型足球。而微型“大力神”金杯底座则由一种杯状分子制成。赫希认为,这一特殊的结构很可能在科学上也能找到用途。他介绍说,光照射至“巴基球”分子后,会产生单电子而进入制造底座的杯状分子。如果能俘获这一单电子并将其引入电通路,那么分子“大力神”杯有可能用来制造新型太阳能电池。

巴基球如此神奇,可是要想制造它们就不那么容易了,迄今为止这种神奇的小球的价格还是远远超过了黄金。这就为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他们寻找新的制造方法。尽管还不知道新方法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但是科学家们相信一定会找到这种新方法的。如果真能在工厂里大量生产,那也将是令人震惊的,如果你考虑到它的无数用途,其中包括用作其他分子之间的“分子导线”(用来制造新一代小型化学传感器)、用作能“感觉”物体表面单个原子结构的纳米探头的顶端(用来测试超纯硅芯片的质量)以及用作理想的结晶基。

在对巴基球热火朝天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也不甘落后。他们采用计算的方法对巴基球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得到的数据对实验非常有价值。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C60的制备与分离技术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技大学设计建成的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光谱实验站在C60真空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中取得令人鼓的成果。对C60的研究是国际上继“超导热”之后的又一热门课题,这个实验站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外均是首创性的。复旦大学、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C60课题攻关组,自行设计并建立的这套C60制备装置,其含量稳定在15%左右,最高可达18%,日生产能力为30至35克。他们对分离方法做了重大改进,用新工艺可分离得到纯度99.5%以上在的C60。

巴基球奇妙的结构和神奇的性质激发了科学家们的灵感,使他们不断地感知到微观世界的奥妙,种种奇思妙想也同时应运而生,神奇的纳米世界的大门终究会被我们人类一点一点地打开。

9. 现在新闻上面说区块链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什么是区块链

六度链就一直在开发这种技术,在区块链中,每一笔资金的来去记录都会被准确地记录在所有区块节点中,既不用担心数据被篡改,也不用担心交 易中的一方在收到款项后拒不承认。

阅读全文

与人类的革命区块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熊猫矿机算力测试 浏览:461
华为区块链lct 浏览:514
区块链靠谱app排名以太森林 浏览:979
区块链直销开发 浏览:829
数字货币eos赚钱吗 浏览:899
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招聘 浏览:331
数字货币项目币存活期 浏览:306
区块链系统落地 浏览:824
数字货币的各种产生币的算法 浏览:355
生产数字货币取款机的上市公司 浏览:642
第四代数字货币bat 浏览:802
区块链宣传怎么做 浏览:447
区块链李俊山联系方式 浏览:819
用哪个软件可以查询区块链币圈 浏览:522
12星座区块链怎么玩 浏览:611
区块链专业好不好就业 浏览:630
区块链的股票龙头 浏览:197
区块链是当今的发展趋势 浏览:740
什么是区块链基站 浏览:988
RHY矿池平台下载 浏览: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