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數字人民幣技術上可華大基因實現小額匿名
數字人民幣技術上確實可以實現小額匿名。這一結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與銀行賬戶松耦合:
分級分類的數字錢包:
加密處理與隱私保護:
可控匿名:
打擊犯罪與維護安全:
② 數字人民幣 電信詐騙,騙子最終採用數字人民幣將錢轉走,騙
數字人民幣,這一法定數字貨幣,在現代社會的支付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犯罪分子卻利用其特點,策劃了多起電信詐騙案件。近期,晉城市警方成功破獲首例利用數字人民幣進行洗錢的犯罪案件,揭示了這一新型詐騙手法的全貌。
案件中,受害人宋女士接到了一個假扮太原市公安局工作人員的電話,聲稱她涉嫌洗錢犯罪。在一系列的誘導操作後,宋女士開通了數字人民幣賬戶,並將20萬元被騙資金轉入,最終發現資金已消失無蹤。
警方通過深入調查,發現詐騙分子利用境外電話號碼、虛假網站和數字人民幣轉賬方式,實施了跨省跨國的詐騙活動。警方意識到,對於數字人民幣這一新型支付方式,他們必須迅速掌握其運作原理,以便及時追蹤資金流向,挽回損失。
經過連續11天的不懈努力,警方最終鎖定了主要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並在兩省成功抓獲6名嫌疑人,追回被騙資金10萬元。此次案件的破獲,顯示了警方在應對新型詐騙手段時的高效行動和專業能力。
通過此次案件,警方揭示了數字人民幣詐騙的幾種常見模式,並提醒公眾提高警惕。數字人民幣的隱私保護特性,反而成為了詐騙分子的「掩護」,但通過法律手段,可以對這種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警方強調,面對數字人民幣詐騙,公眾應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輕信任何不法的推廣信息,避免落入騙局。同時,官方公眾號「灰產圈」提供了一系列關於互聯網騙局的解析、案例分享,以及網路安全知識,歡迎關注,共同構建安全的網路環境。
③ 法院凍結和公安凍結哪個嚴重
一、司法凍結大部分系公安機關凍結
很多人銀行卡被凍結後,聯系銀行了解得知被「司法凍結」,會認為是法院凍結,但在實務中,大部分是公安機關基於辦案需要進行凍結。
如果是法院凍結的,往往是本人涉及到民事糾紛、被起訴至法院或法院判決後,申請法院進行保全或執行而採取的措施,並且往往會是限額凍結。
因此,如銀行卡被凍結,應當第一時間向銀行了解詳細的凍結信息,大部分銀行會列印凍結信息單,如銀行拒絕列印的,則應該要求提敏者供凍結機關全稱、凍結案號、凍結人員姓名及電話及證件號、凍結事由、凍結時間、凍結金額等全部信息。
二、公安凍結銀行卡的主要原因
公安機關一般在偵破網路賭博、電信詐騙、洗錢、非法經營等案件中,會就涉案往來賬戶進行凍結,有可能會直接關聯到5-6級賬戶。
對於被凍結的終端當事人來說,往往會有以下原因被公安機關凍結:參與了網路賭博、進行了數字貨幣交易、為網賭平台提供技術服務或互聯網推廣、參與了網路刷單、進行了地下錢庄外幣兌換、在國外幫人兌換了貨幣、接受了陌生第三人的款項等等。
其中,數字貨幣交易和網路賭博是當前主要凍卡原因。
三、數字貨幣引起的銀行卡凍結
數字貨幣一般會認為是一種基鄭拿枝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的虛擬貨幣。數字貨幣像一種投資產品,因為缺乏強有力的擔保機構維護其價格的穩定,其作為價值尺度的作用還未顯現,無法充當支付手段,但由於其價格存在浮動,因此大部分人會就此進喊敏行投資。
但在中國,數字貨幣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我國面臨著很多監管新問題,國家層面上不鼓勵此類交易活動。
目前,我國主要打擊以此為名開展的各種非法集資類活動,或者相關的犯罪活動。上述犯罪活動影響正常的金融秩序,也影響普通公眾的利益。
三、近期我們成功解凍一起數字貨幣案例
(一)案情基本介紹
彭姓當事人大學畢業後就在廣東從事互聯網運營工作,後經朋友介紹開始交易數字貨幣。2019年12月,彭某的銀行卡突然被鄭州市某公安機關凍結。彭某經過多方聯絡後,當地公安機關表示根據銀行流水情況有可能涉嫌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
(二)律本律師承辦結果
律本律師團隊在接受彭某的委託後,輔導彭某進行取證、並根據其提供的證據材料,對其近半年來的消費清單和銀行流水進行梳理,製作解凍法律文書,並確定完整的承辦方案。
最終,經過律師的不懈努力,彭某在不需要本人出面的情況下銀行卡順利解凍,並成功將賬戶款項取出,且銀行卡可以正常使用。
(三)律師總結及建議
1、目前,全國嚴打電信詐騙及網路賭博兩類型案件,涉及面廣,且資金流轉繁雜,系由公安部牽頭,各地市反詐騙中心組織,下屬辦案機關承辦處理。大部分公安會就受害人賬戶往下一級及二級賬戶,部分地區公安會查封凍結至三級賬戶,少數地區公安會查封凍結至四級賬戶。
2、中國人民銀行目前是不認可數字貨幣交易的,建議不進行數字貨幣交易,避免產生糾紛。
3、由於數字貨幣交易對象,往往是不認識的陌生人,很多數字貨幣平台往往會被詐騙團隊用作洗錢工具,如收到了詐騙團隊資金流入,銀行卡非常有可能會被凍結,產生很大麻煩。
4、建議委託專業律師進行處理,律師會根據銀行賬戶凍結情況以及對銀行賬戶的分析,確定工作方案,並依法依規處理。
④ 虛擬貨幣騙局遭央視揭露
虛擬貨幣騙局遭央視揭露
虛擬貨幣騙局遭央視揭露,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這類網路傳銷案早在三四年前就已出現,國外則更多。這類案件特徵明顯,基本都是用新的虛擬貨幣相關概念炒作,虛擬貨幣騙局遭央視揭露。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陌生電話號稱免費拉人進股票群;網路平台上,也經常有各種股票講課的廣告。很多人抱著不花錢只是進群看看、聽聽課的心態,沒想到卻一步步陷入被騙的漩渦,損失慘重。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些股票群里所謂的「老師」首先推薦股票,取得信任後,就會推薦自行發行的虛擬數字貨幣,來騙取投資者錢財。
「虛擬幣」號稱100倍溢價 網站關閉捲款跑路
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潛伏進股票群後發現,全國各地有不少受害者因為免費而入群。
聲音來源——某股票群講課音頻: 貝特曼是我國首家、唯一一家數字貨幣平台即將上線。該平台要發行它的平台幣相當於它的股票,相當於IPO。我預計它的平台幣有10到20倍的溢價,甚至有100倍的溢價。
在所謂10倍到100倍暴利誘惑下,很多人買入大量「虛擬幣」。突然,貝特曼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一夜之間關閉,毫無徵兆,股票群被解散,再也聯系不到任何一個所謂的「老師」或「客服」,受害者投入的所有資金都無法提取 。有受害者表示,被騙金額最高達百萬元 。
北京市投資者: 4月9日凌晨1點鍾,半夜醒了以後拿手機看一眼這個盤面怎麼樣,發現平台點不開了,所有數字都不見了,自己賬號也空了,那些群都沒了,所有鏈接都打不開了。我一共被騙了40多萬元,多的被騙100多萬元。
廣東省深圳市投資者: 我老公生病了,我們貸款出來,基本上這100多萬元都是貸的。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有小孩子讀書,信用卡還不上會影響徵信,小孩子讀書讀不了,我的信用都會出問題,已經走頭無路了。
一位股齡近20年的女士,投資非常謹慎,覺得自己肯定不會被騙,剛開始看著群里其他人紛紛跟著老師操作數字貨幣也不為所動。但是,隨著群里人不停曬一些超高利潤的盈利截圖,以及「老師」的不斷洗腦 ,於是也抱著試試的心態投進了第一筆錢。
河南省平頂山市投資者: 還是禁不住誘惑,先轉進去了4000元,打新又中獎了,晚上12點又買進,等於44000元全投入進去了。投入進去之後,他說這是鎖倉期,又開始發行了平台幣,平台幣又是10倍的利潤。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夏禹: 我國《刑法》的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涉嫌詐騙罪,根據具體的犯罪情節,最高有可能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
用股票講課當幌子 人情關懷蒙騙老年人
為何這種常見的詐騙套路能屢試不爽?記者發現,除了打感情牌取得受害者的信任,最重要的是,這些詐騙團伙多次冒充一些大型的正規金融平台為自己背書,編造一些虛假的一夜暴富故事 ,引誘受害者上鉤。
記者在股票群中看到,這個網路講課平台名為「朗盛翻倍大講堂」。投資者通過其發布的股票授課廣告而加入,很多人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進入平台聽課 。除了講課,每天半夜所謂的「老師」還會發長文為「學員」答疑解惑,配上美女頭像的「助理老師」,隨時解答「學員」的股票疑問。在逐漸取得信任後,「老師」游說「學員」購買虛擬數字貨幣 。
廣東省深圳市投資者: 開始給你推薦幾只股賺錢了,後面推薦的幾只股,他就不管了,一直叫你拿著,然後說現在大行情不好,就讓你把股票全部賣了,來買新幣。
北京市投資者: 虛擬幣利潤太高了,高到一會兒幾元、幾十元就漲上去了,我們這一撥最終炒的是要達到10倍。他循循善誘地講課,人情味特濃,特別關心人。
不少受害者告訴記者,他們也曾有過懷疑,但詐騙團伙屢屢用一些大型券商的身份作為背書來迷惑投資者 ,記者在股票群里看到,一旦有投資者表達出疑惑,馬上就會被禁言或踢出群,最後留下的都是一些沒有接觸過虛擬貨幣,缺乏金融知識的受害者 。
受害人向記者透露,直到現在他們都沒見過這個所謂的證券公司李總,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全名。
並且,事後他們才反應過來,「貝特曼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實際上並不存在,所謂的「虛擬貨幣」打新和漲跌幅也並不真實,完全是詐騙平台自導自演的數字假象 。
五類網路詐騙屢禁不止 警方提示風險
目前,多名受害者已經報案。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還有很多類似的詐騙團伙仍在行騙。那麼,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被騙?
多名受害者告訴記者,他們最近發現又有新的股票講課平台和新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出現 。當他們用自己的手機號及身份證信息注冊登錄時,發現只要以前在貝特曼交易平台上注冊過的人 ,在新的所謂的「奧斯曼交易平台」注冊後,賬號都顯示處於凍結狀態無法進入 。
北京市投資者: 我發現了一個奧斯曼平台,也是數字貨幣。內容跟貝特曼一樣,就是名字不一樣。幣種有些區別,其他的操作方式,包括資金管理、新幣申購、流水查詢等內容都一模一樣。
記者又在多個網路平台發現,還有非常多受害者在不同時間也被同樣的手段騙過,除了平台名字及講課老師名字不同,其他行騙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在得知被騙後,多位受害者已經報警。
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紅星派出所 工作人員: 這個案子已經立案並展開調查,後期刑警負責查。
警方表示類似的詐騙案件非常多,投資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向陌生賬戶轉賬過後,一旦感覺異常,應該立即報警 。
目前公安機關發現的詐騙類型已經超過50種,其中5種主要類型案件高發多發,分別是是網路 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路貸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檢法 。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夏禹: 在此提醒廣大投資者應選擇正規、合法的投資渠道。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應警惕那些超高收益的投資。
在元宇宙概念的加持下,各種NFT鏈游項目蓬勃發展,犯罪團伙也緊跟風口,開發所謂的鏈游項目、發行游戲代幣並上線去中心化交易所。
凌風透露,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這類網路傳銷案早在三四年前就已出現,國外則更多。「這類案件特徵明顯,基本都是用新的虛擬貨幣相關概念炒作,吸引民眾參與投資。」他說。
凌風表示,「在推特、貼吧等平台上,如果有人主動私聊,給你介紹他們的項目,那麼這些基本可判斷為騙局;如果有人發邀請碼,則基本可判定為傳銷。」
根據知帆科技發布的《2021年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犯罪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虛擬貨幣傳銷類案件的模式主要包括交易所模式、錢包模式、虛假「智能合約」模式、智能合約模式、礦機租賃模式、雲礦機模式、量化機器人模式、短視頻模式、矩陣DAPP模式、鏈游元宇宙模式這10種典型情況。
以當下火熱的「元宇宙」為例,在元宇宙概念的加持下,各種NFT鏈游項目蓬勃發展,犯罪團伙也緊跟風口,開發所謂的鏈游項目、發行游戲代幣並上線去中心化交易所。
《報告》指出,該類案件通常為項目方通過蹭熱點、掛靠知名項目等手法吸引投資人入場,不斷拉升游戲代幣價值,又靠動靜結合的高額收益來吸引更多投機者加入,其本質仍是靠用戶兌換平台幣消耗的主流幣來擴大資金池,項目方趁機套錢跑路。
業內人士分析稱,作為新型網路傳銷形式,虛擬貨幣傳銷隱蔽性強,但騙術萬變不離其宗,不外乎三大典型特徵:一是入門費,投資者需通過交納費用取得加入資格;二是拉人頭,傳銷參與者的收益來源於其所發展的下線成員交納的費用;三是復式計酬,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依據給付報酬。
針對前述這些情況,相關部門也在加大監管力度。比如2022年2月底,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將虛擬幣交易納入非法吸收資金的情形之中。另外,中國銀保監會此前也發布了關於防範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兩會期間,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表達了加強元宇宙相關產業監管的觀點。全國政協委員、第五空間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長、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名譽會長談劍鋒表示,目前,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NFT虛擬藝術品(如卡通人像、電子油畫)等在「元宇宙」大行其道,而監管卻較難落實,可能形成新的洗錢通道。
「數字經濟要深化發展,必須要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但同時要謹防資本利用國家發展規劃和熱點概念,製造新的虛擬經濟泡沫,防止個別人鑽政策紅利『空子』、割投資者『韭菜』。」談劍鋒說。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對記者表示,目前包括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等網路詐騙層出不窮,主要是利用了大眾兩個心態,一是新技術、新要素或者新的應用產生,大家普遍不理解;二是投機心理,未經了解就去投機、想去賺一筆快錢。
為此,王鵬提出以下建議以便防範以元宇宙、NFT等概念為噱頭的網路詐騙,一是相關政府監管部門要加強打擊力度,及時發現相關的線索,及時切斷、及時處置,而不是說把小問題轉化成了大的社會性問題才去處置;
二是行業協會等相關專業化機構要針對元宇宙、NFT等新技術出台相關的行業守則,加強對大眾的.教育;三是大眾媒體要加強相關的宣傳,一方面是對技術應用本身加強宣傳,去掉技術的神秘感,另一方面是讓大家提高風險意識。
「最後,我覺得從自身角度出發,一是要加強對於技術的學習,不要人雲亦雲,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風險越高;二是不要輕信所謂的好機會,對於能在短時間內賺快錢的說法要謹慎,要從長遠出發考慮問題。」王鵬說。
近來,菲律賓國內有超過15萬年輕人沉迷於玩一款寵物養成游戲賺錢。其原理是玩家通過飼養一個小精靈獲得電子卡牌。這種卡牌其實是一種虛擬貨幣,玩家可在專門的網路加密交易平台自由交易,從而換取現實中的貨幣。
這些年輕人靠「挖礦」得到虛擬貨幣,每月能獲得幾百美元不等的收入。這本質上就是包著游戲外衣的區塊鏈代幣游戲,然而在人均月收入約200美元的菲律賓,玩游戲還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對於年輕人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要看到,通過區塊鏈代幣游戲實現獲利是不穩定的,甚至很有可能是一場騙局。比如今年年初風靡一時的「火星志願者」區塊鏈游戲,雖然蹭上了元宇宙和馬斯克,宣傳「邊玩邊賺」、收益高達萬倍,但是需要先花600多元購入虛擬幣,最終游戲宣傳的高收益因幣值崩潰化為泡影。
針對此類行為,今年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防範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中就提到,一些不法分子蹭熱點,以「元宇宙投資項目」「元宇宙鏈游戲」等名目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打著玩游戲的旗號獲得的虛擬代幣到底能換多少錢,是基於極不穩定的市場交易價值,一旦崩潰,最後就會淪為一場泡沫游戲。
因此,中國一直注重對比特幣等的監管,去年5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堅決防控金融風險,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從純技術的角度看,專業礦機在區塊鏈「挖礦」效率上遠勝過一般玩游戲的機器。中國一度占據全球「礦場」算力60%以上,許多「礦工」在中國尋找小水電等能源便宜的地方布設了海量礦機。
然而,中國即使能通過挖比特幣等各類幣種獲取一些海外收益,仍然堅決關停了各地的礦場,算力佔全球比例迅速降到5%以下。這是正確的決策,因為浪費巨量的能源只是用來生產賭場的籌碼,對中國整體而言沒有益處,許多人發現之前顯卡的價格大漲,就是與大量顯卡被用於挖礦有關。如果引發年輕人參與區塊鏈貨幣炒作,後果則會更加糟糕。
但是像中國如此堅決監管並關停各類區塊鏈貨幣炒作的國家在全球范圍內並不多。韓國青年因生活壓力巨大,紛紛參與數字貨幣游戲,指望一夜暴富。2017年冬天,全球最大宗的比特幣交易有三分之二發生在韓國。
毫無疑問,數字技術的發展是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的亮點,但是對「e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不見得全是好事。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年輕人生長於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受各種暴富神話的影響,他們對財富的認知也在發生變化。上一代人在工廠流水線上辛苦工作積累財富的方式在年輕人心中「大勢已去」,沒有吸引力了。
其實對於菲律賓等勞動力眾多、缺少就業機會的國家,即使是收入一般的工廠流水線工作,對年輕人來說也是不錯的發展起點,而且工廠還能解決大量就業,當地政府非常歡迎。然而,電子文化先於工業文化侵襲了這些國家,只需要低檔的電腦和手機就足以讓整個國家的年輕人沉迷其中。
因此,有的國家意識到這個問題,會將數字技術引導向正確的用途,如在疫情期間提倡遠程教學、限制青少年打游戲的時間、對游戲內容進行監管。但是世界各國發展水平不一,能通過發展享受到數字技術的成果已經不容易,想要進一步興利除弊則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國家想要實現長遠發展,年輕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內核不能丟。撥開技術編織的迷霧,正確認識種種新包裝下的龐氏騙局或者泡沫經濟炒作,是正能量社會的應有之義。
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新能源等各種科技的不斷進步,也許有朝一日,傳統行業的勞動性質會發生本質上的改變,但這種改變需要將年輕人引向真正的科技創新,而非越來越多地沉溺於「資本與人性」的泡沫游戲。
⑤ 現在的電信詐騙手段高明嗎為什麼警方很難抓住詐騙團伙
現在的電信詐騙手段並不高明,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葯。警方之所以很難抓住詐騙團伙,是因為詐騙團伙有三大偽裝手段。
騙子的騙術其實並不高明,套路基本相似,只是「故事線」不同。詐騙團伙擅長利用以上三大偽裝方式包裝自己,這給警方的偵破帶來難度,但並不意味著警方會饒了他們。
⑥ 現在電信詐騙太多了數字人民幣安全嗎
安全。
數字人民幣就是反洗錢最好的破解工具,犯罪分子無法藉助數字人民幣實施電信詐騙,網路詐騙,賭博詐騙,民眾的資金得到了最好的安全保護。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法定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面向個人用戶開展試點的官方服務平台,提供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的開通與管理、數字人民幣的兌換與流通服務。
⑦ 數字貨幣異地警察凍結銀行卡,我會被拘留嗎
法律分析:如果個人因倒賣數字貨幣導致其銀行卡被凍結,可能會面臨拘留。這種行為可能涉嫌電信詐騙犯罪。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 規定,公安機關可以對有以下情形的人先行拘留:(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