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貨幣 > 2019年數字貨幣總市值多少

2019年數字貨幣總市值多少

發布時間:2025-09-18 08:27:35

Ⅰ 2019年1個比特幣等於多少人民幣比特幣為什麼會值錢

比特幣是虛擬貨幣中價格最高的,目前一個比特幣的價格在7920美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大概56000元。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小東西居然值五萬多,聽起來似乎很讓人興奮。但我們要知道,曾經比特幣價格最高時一個要2萬美元,即十二三萬人民幣,這也引得一開始無數人為之狂熱。從2008年比特幣誕生至今,比特幣不論是受眾層面還是價格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謂「一幣一別墅,一幣一嫩模」指的就是比特幣,那麼比特幣(BTC)究竟有多值錢呢?一個比特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又是什麼支持了比特幣的價值?
首先我們要知道比特幣的價格並不是固定的,和股票、基金、黃金等投資標的一樣具有波動性,而且比起大家熟知的這些投資標的波動性更為劇烈。「幣圈一日,股市一年」幣圈流傳的這句話雖然有所誇大,但也確確實實的說明了數字貨幣的波動性!
我們再來看看從比特幣誕生至今的歷史價格走勢,或許大家會有更深的體會;
1、比特幣第一次完成價值交換是2010年5月22日,一位程序員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按2017年12月18日(目前比特幣最高價格)計算這位程序員相當於用1.3億購買了2個披薩
註:實際上比特幣最早產生價格是在2009年10月12日,比特幣曾在Sirius交易所發生過一次交易,並獲得了0.1美分的價格,不過因為「披薩事件」太過著名,很多人都將比特幣首次產生價值定位披薩事件
2、2011年2月13日比特幣價格達到1美元,即1個比特幣約等於6.8元人民幣
3、2013年4月初,比特幣價格突破100美元,即1個比特幣約等於670~680元人民幣
4、2017年1月初,比特幣價格突破1000美元,即1個比特幣約等於6700~6800元人民幣
5、2017年12月18日,比特幣到達19891美元,即1個比特幣約等於133900元人民幣(截止目前比特幣最高價格)
6、本文發布時比特幣全球均價維持在792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即1個比特幣=56000元人民幣;
比特幣總量是多少?
比特幣總發行量恆定在2100萬枚,每隔四年在原有基礎上產量減半一次,直至所有比特幣被挖完。如:現在全球每天能挖出100個比特幣,四年後在現在的基礎上基礎上減去一半,即50個比特幣,再過四年後再在每天50個比特幣的基礎上減半,即每天產出25個比特幣。截止發文已經產出了1700餘萬個比特幣,達到了總量的83%。
是什麼持倉了比特幣的價值?或者說比特幣為什麼會值錢?
一個事物的價值源於它的需求性和共識,如:柴米油鹽,它們為什麼會有價值?為什麼會值錢?是因為在咱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這便是需求性。
而像黃金、鑽石、法定貨幣等就是共識價值的代表,以法定貨幣為例,法定貨幣有價值嗎?有也沒有,如果沒有國家信用的背書、如果人們都不接受該法幣,那它就是一張張廢紙或銀行卡的一串數字;
共識越強大,那麼它的價值便越高。美元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中的通用貨幣?為什麼泰銖(泰國)、圖格里克(蒙古)無法成為世界通用貨幣?就是因為人們對於美元的共識足夠強大,對於泰銖、圖格里克沒有太多的共識。
比特幣的價值就來源於共識,信任比特幣的人越多、持有比特幣的人越多它的價值就越高。如果這么說大家無法理解,那大家可以將比特幣視為互聯網世界的黃金,比特幣和黃金有很多共同性:1.總量恆定、2.總量稀少、3.具有流通性,除此之外比特幣比黃金的流通性更強,還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徵。
總量恆定,不用擔心增發/多發等問題、不受任何中心化機構控制、不需要中心化機構背書、流通性強,可以完美流通到世界任意角落,這些特性加在一起支撐起了比特幣的共識,使比特幣產生了價值。
假如將比特幣看成一樣商品,那麼作為商品不能偏離它的使用價值,而比特幣目前最為人所提及的就是它的「交易」、「投資」、「貯藏」等屬性,所以比特幣其實更像一種貨幣,雖然它既沒有貴重金屬的天然屬性(不過有許多國家將比特幣歸入大宗商品或虛擬商品),也沒有國家或者機構來強制保證其幣值。

Ⅱ 數字貨幣就是沒利息銀行卡,對嗎

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是人民幣的數字版(群眾手機里的一串電子數字信息),在中國,就是數字化了的的法定貨幣。(它和比特幣等等眾多虛擬貨幣不是一回事,中國(中國人民銀行)不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性。)
——它不是銀行卡。它可以直接應用手機進行支付、收取(不需要聯網)。
從1948年12月1日誕生起,人民幣已經有72年歷史。不管人民幣如何改版,其紙幣的形態一直未曾變化。但在今年,(很可能)人民幣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升級:
央行數字貨幣(DC/EP),由央行牽頭進行,各家銀行內部正在就落地場景等進行測試,有的已經在內部員工中用於繳納黨費等支付場景。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央行數字貨幣仍在內部研發階段,央行一直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推進研發和場景測試,各大行內部研發一般由總行網路金融部門負責,具體推出沒有時間表。
4月14日晚間,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在網路流傳開,消息稱,央行數字貨幣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試點城市測試。
從網上流出的農行數字貨幣錢包截圖看,其顯示的主要功能與銀行電子賬戶日常支付與管理功能基本相似,如農行數字貨幣錢包首頁中,有「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
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落地無疑一個大消息。但是,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相信不少人還是一頭霧水。
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於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跟別的央行數字貨幣不太一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DC/EP"。
DC=digital currency就是數字貨幣
EP=electronic payment則是電子支付
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其進行了清晰定義,即"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定位上,DC/EP是M0替代(紙鈔和硬幣),而不是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銀行卡是M1,微信支付寶是在銀行卡基礎上的電子支付手段。)
與「炒幣」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常被拿來同「幣圈」「鏈圈」等信息混淆。
但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區塊鏈並無必然關系。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區塊鏈課題組就聯合發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管理》。
文章指出,區塊鏈以大量冗餘數據的同步存儲和共同計算為代價,犧牲了系統處理效能和客戶的部分隱私,尚不適合傳統零售支付等高並發場景。
該課題組指出,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資產無法保證其錨定資產的穩定性,甚至缺少真實資產背書,以投機交易為主,部分莊家、投機者通過對敲等手段大肆操縱加密資產的價格,導致市場劇烈波動並形成資產泡沫。
截至2019年9月底,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資產種類達到2417種,總市值突破2192億美元。同時,部分暗網交易網站通過加密資產進行洗錢、賄賂、偷稅漏稅、恐怖主義融資等違法犯罪,潛藏風險隱患較大。
此外,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與中央銀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沖突。中央銀行提供的支付服務不能離開集中式賬戶安排,需建立在中心化系統之上,這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相沖突。因此,目前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何不同
央行人士表示,數字貨幣也不會取代微信支付或支付寶。
央行數字貨幣替代M0,其功能和屬性與紙幣相似,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
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走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屬於M1和M2級別的數字化,不具有M0級別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
M1 :一般包括 M0 + 各單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 M1 + 居民儲蓄存款 + 單位定期存款 + 單位其他存款 + 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穆長春在網上公開課程中稱,中國央行擬推出的數字貨幣是紙鈔替代,它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
「只要你我手機上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那連網路都不需要,只要手機有電,兩個手機碰一碰,就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里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個人。」穆長春稱。
他認為,DC/EP並不會對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地位產生影響。因為目前支付寶、微信支付也是使用人民幣支付,其實也就是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進行支付。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後,只是換成了數字人民幣,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貨幣,雖然支付工具變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場景都沒有變化。
另外,把支付寶、微信支付比作一家銀行來說,你們的錢都是存在這個銀行里,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銀行里轉賬。雖說支付寶微信體量是足夠大,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破產的可能性,畢竟商業銀行也會破產,這樣億萬用戶資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對於監管層來說,必須做到未雨綢繆。
如何替代現金
央行數字貨幣推廣的動力是什麼?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原因之一是,基於人民幣現金的支付、交易、反洗錢等,在現代社會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
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去年11月在公開活動上表示,在中國,支付寶、微信支付遠超信用卡支付;ATM機在2019年也首次出現下降。人們不再依賴現金流通,不少銀行櫃台甚至門可羅雀。
這些變化顯現在銀行的現金流通量上,在2001年-2011年11年中,中國現金流通量M0每年的增長基本上都在10%以上,最高在2010年曾經達到16.7%。但是從2012年以後,不管貨幣信貸如何波動,M0的增幅始終不大,近幾年基本上維持在3%到4%多一點的水平。
「DC/EP是對M0的替代,所以對於現鈔是不計付利息的,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不會對現有的實體經濟產生大的沖擊。」
穆長春此前指出,已經實現電子化、數字化的M1、M2,M0(紙鈔和硬幣)容易匿名偽造,存在用於洗錢、恐怖融資等的風險。電子支付工具(移動支付平台)不能完全滿足公眾對匿名支付的需求,無法完全替代M0。
金融分析師肖磊認為,DC/EP替代M0的使命會逐步實現,兩到三年時間會有30%至50%的M0被央行數字貨幣替代,基本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全國范圍推廣,平常的現金使用大部分會被替代。
另外,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從中長期來看,目前國內M0規模8.3萬億(增速逐年下降至5%以內),作為M0部分替代,預計央行數字貨幣投放量將在萬億規模,受客戶習慣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取決於現金交易替換規模和電子支付替換規模。

Ⅲ 數字貨幣排行榜一覽

數字貨幣排行榜(市值Top15)一覽

  1. 比特幣(BitCoin,BTC)

    • 市值:約$7430.93億
    • 簡介:由中本聰基於密碼學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實現的點對點電子貨幣系統。
    • 交易開始時間:2009年1月3日
    • 最大發行量:2100萬
  2. 以太幣(Ethereum,ETH)

    • 市值:約$3531.02億
    • 簡介以太坊的原生加密貨幣,可用於在全球范圍內發送和接收價值。
    • 交易開始時間:2014年7月24日
    • 最大發行量:1.21億
  3. 泰達幣(Tethers,USDT)

    • 市值:約$829.81億
    • 簡介:法幣掛鉤的數字貨幣,與美元一比一掛鉤。
    • 交易開始時間:2014年11月26日
    • 最大發行量:857.14億
  4. 幣安幣(BNB)

    • 市值:約$643.5億
    • 簡介:幣安鏈和幣安智能鏈的原生代幣,早期為以太坊ICO的ERC-20代幣。
    • 交易開始時間:2017年7月26日
    • 最大發行量:1.65億
  5. USD Coin(USDC)

    • 市值:約$498.8億
    • 簡介: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由CENTER聯盟發行。
    • 最大發行量:474.73億
  6. XRP(瑞波幣)

    • 市值:約$342.1億
    • 簡介:用於支付的數字資產,旨在建立無需信任、即時和廉價的跨境支付網路。
    • 交易開始時間:2011年4月18日
    • 最大發行量:1000億
  7. Solana(SOL)

    • 市值:約$326.78億
    • 簡介:專注於快速交易和提高吞吐量的區塊鏈網路,使用混合共識演算法。
    • 交易開始時間:2020年3月23日
    • 最大發行量:5.12億
  8. Terra(LUNA)

    • 市值:約$316.89億
    • 簡介:基於Cosmos框架搭建的區塊鏈協議,發行了多種法定貨幣的錨定幣。
    • 交易開始時間:2019年7月26日
    • 最大發行量:10億
  9. Cardano(ADA)/ 艾達幣

    • 市值:約$291.53億
    • 簡介:去中心化的第三代權益證明(PoS)區塊鏈平台,以科學和研究為驅動。
    • 交易開始時間:2017年10月2日
    • 最大發行量:450億
  10. Avalanche(AVAX)/ 雪崩協議

    • 市值:約$189億
    • 簡介:為分布式應用和企業區塊鏈提供可互操作、高度可擴展的生態系統的部署環境。
    • 交易開始時間:2020年7月24日
    • 最大發行量:7.2億

注意: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市值和排名可能隨時間發生變化。投資需謹慎,建議在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後再做決策。

Ⅳ 加密數字貨幣征稅大潮或開啟,將會有哪些利弊呢

2020年極大可能開啟加密數字貨幣的征稅大潮,現在數字經濟成為潮流,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加密數字貨幣帶來的挑戰。而加密數字貨幣的征稅制度就成為了其中一個大方向。

加密數字貨幣征稅大潮為何在2020

首先從2019年至2020年的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的數據來總結,據得得智庫數據顯示,截止北京時間2019年12月31日24時,全球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為 1927.69 億美元,2019年全年共計上漲53.35%。

截至2020年1⽉5⽇,全球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共有數字貨幣4993種,總市值共計1997.68億美元。與2019年年初的1257.08億美元的總市值相⽐,整個加密數字貨幣市場上漲了740.6億美元,同比上漲58.91%。

由此可以看出加密數字貨幣市場正在全球范圍逐步擴大,尤其是2019年漲幅明顯,數字化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2019年雖然Libra是非常值得熱議的海外項目,但中國區塊鏈技術的進展和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則在另一角度也牽動著各國政府和業內人士的心。

Libra的研發帶來了巨大沖擊,在中國引領之下,全球各國政府陸續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了表態,同時也公布了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進展,全球各國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央行數字貨幣的刺激加上全球加密數字貨幣市值的顯著提升,全球各個國家不得不加快對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的管理。如何對加密數字貨幣市場有更加合規的管理,加密貨幣征稅制度的完善彷彿成為了對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管理的重要一環。

各國加密數字貨幣稅收政策逐漸完善

2月14日一則美國國稅局,免去納稅人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游戲交易的納稅義務的消息,就不脛而走。也讓大家對各國對於加密數字貨幣的納稅政策有了很大的關注。

美國:國稅局免去納稅人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游戲交易的納稅義務

美國在2014年就發布了「2014-21號通知」,其通知警告加密貨幣持有人如果不為加密交易繳納稅款,將受到處罰。

2019年10月,美國國稅局(IRS)發布了有關加密貨幣的稅收指南並明確表示,出於聯邦所得稅的目的,僅在投資者能夠處置其持有的資產時才識別空投/分叉的代幣。

一旦納稅人獲得了轉讓,出售或交換加密貨幣的能力,則即將被視為接受加密貨幣。當通過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時,應稅交易的價值就是平台以美元記錄的金額。此外,納稅人的買賣價格將確定收益或損失是否已發生及其持續時間。

2020年2月美國國稅局(IRS)修改了其網頁上的措辭,美國納稅人已經免除了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游戲交易的納稅義務。根據美國政府問責局(GAO)的一份報告,美國納稅人對於如何處理加密貨幣持有和交易仍處於迷霧之中。認真對待數字資產避稅,2020年稅務申報變重要。

英國:認真對待數字資產避稅,2020年稅務申報變重要

2018年,英國數字資產特別工作組提交了一份特別報告後,首份加密數字貨幣指南問世了。指南闡明了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如何看待加密數字貨幣的一些重要細節。許多人認為這份指南是對加密數字資產採取更嚴格的征稅措施的前奏。

2019年11月英國再一次發布了針對企業的新加密貨幣稅收指南。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還向一些主要的數字資產交易所中心(包括比特幣公司)發送了請求,以獲取交易所中英國投資者在2019年8月份的交易信息。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似乎在很認真對待數字資產避稅一事。這意味著,2020年稅務申報將變得尤為重要。

泰國:泰國將對加密數字貨幣征稅立法

2019年11月25日,泰國稅務總局局長Patchara Anuntasilpa在接受《曼谷郵報》采訪時表示,泰國稅務部門將通過引入基於區塊鏈的退稅系統來改變目前的退稅做法,並希望在2020年年中實施該系統。

根據上個月外媒報道稱:泰國的財政部長Apisak Tantivorawong宣布了泰國政府對加密數字貨幣採取的稅收框架問題,此次泰國政府對泰國加密數字貨幣的稅收范圍非常廣闊,涵蓋所有的加密數字貨幣投資回報以及零售交易。

投資者需要在加密數字貨幣交易後支付7%的增值稅,除此之外還需要繳納15%的資本利得稅。目前泰國內閣已經批准了2項關於加密數字貨幣交易的法令草案。

韓國:預計2020年開始對加密貨幣交易征稅

據《韓國時報》報道,對於出售加密數字資產所得的資本收益,2019年時還沒有直接的征稅框架。韓國經濟和財政部正在制定這項措施,從2020年開始,它將成為稅收法案。

韓國經濟部某官員表示:「相關的討論已經開始。修訂後的法案將於2020年的上半年起草。」

韓國國民議會也一直在研究一項加密貨幣稅收法案。最終的法案將增加加密數字貨幣交易過程各個環節的透明度。但可以肯定的是,韓國將對出售加密數字資產的資本收益征稅。

中國:法院描述比特幣為虛擬資產,中國稅務機關或出台加密稅收政策

2019年7月一家中國法院正式將比特幣描述為虛擬財產,從而獲得了法律認可。

這一裁決是一家現已關閉的交易所與一名損失資金的用戶之間糾紛的一部分。 目前,中國還沒有關於加密稅收的具體規定,但法院對加密貨幣作為一種資產的關注,可能會促使中國稅務機關出台加密稅收政策。2020加密數字貨幣市場持續火爆,中國出台加密數字貨幣稅收政策也許就在今年了。

除以上國家在加密數字貨幣的征稅政策方面,2020年有計劃或者已經行動。其它很多國家也早就針對加密數字貨幣出台了相關征稅政策。

其中包括百慕大,伊朗,法國,紐西蘭,日本等多個國家都頒布了加密貨幣的稅收政策。當然也有一些國家表示暫時不會對加密數字貨幣市場進行征稅。

加密數字貨幣征稅的「利」與「弊」

對於加密數字貨幣征稅的問題,很多人都提出了疑問,大家認為加密貨幣的匿名性意味著很少有人知道交易的發送者或接收者。

但是,政府稅收和其他管理人員都傾向於交易所引入KYC(Know Your Customer,即了解你的客戶)的指導方針,然後再要求獲取這些記錄。這樣就會導致大家的身份暴露,沒有了區塊鏈最初所提出的隱匿性。

這也確實是一個弊端,但其實絕對的自由就是隱患了,現在的世界文明是我們經過幾千年的實踐才獲取的,而各個國家的監管和法律正是其中維護社會文明和制安的重中之重。其實去中心化並不代表絕對的去中心化。

目前各國相關政策其實並沒有完善,可能最終會達成全球默認規則,但這需要基於加密貨幣的業務積累,然後用某種分配方式將這些稅收按司法管轄區來分配。

換個方式想一想,其實各國對於加密數字貨幣的稅收政策恰恰代表了加密數字貨幣正在逐漸得到世界的認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數字貨幣的合法性,國家的監管也對用戶有了更大的保障。

現在加密市場的嚴謹性無法與法幣市場相媲美,並且有匿名化的特性,數字貨幣經常被用於走私、販毒、洗錢、地下交易等領域,一直遊走在法律的邊緣。

加密數字貨幣交易在全球的接受度也在不斷提升,交易量及交易數額逐漸增大,對其進行有效地監管是各級政府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作為重要的監管手段,合理地稅收政策自然會被提上日程。

2020年加密數字貨幣市場應該會得到更大的關注和普及,而全球也極有可能開啟針對加密數字貨幣稅收政策的大潮。

閱讀全文

與2019年數字貨幣總市值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數字貨幣總市值多少 瀏覽:415
github區塊鏈區別 瀏覽:812
radeon7挖礦算力 瀏覽:106
巴厘島國際區塊鏈論壇 瀏覽:638
南威軟體數字貨幣 瀏覽:747
區塊鏈錢包同步數據 瀏覽:240
如何算螺旋槳力 瀏覽:457
theone區塊鏈社區 瀏覽:902
km數字貨幣發行多少枚 瀏覽:328
歐洲數字貨幣規則 瀏覽:930
信任機器區塊鏈的故事電影 瀏覽:288
Hashbox算力挖礦之家 瀏覽:244
區塊鏈村長小故事 瀏覽:294
趙勇區塊鏈 瀏覽:609
etn1200算力 瀏覽:474
花唄區塊鏈 瀏覽:758
區塊鏈入門書籍知乎 瀏覽:77
大數據區塊鏈金融行車 瀏覽:286
區塊鏈技術能用運到那些地方 瀏覽:417
俞凌雄區塊鏈演講稿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