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貨幣 > 數字貨幣金融科技於貨幣重構

數字貨幣金融科技於貨幣重構

發布時間:2025-05-09 15:05:27

A. 一文讀懂央行DCEP,數字貨幣將如何改變未來生活

8月14日,商務部發布重磅文件,公開宣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由人民銀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如果測試進展順利,且符合國內國際形勢需求,我們有可能在一兩年內使用數字貨幣DCEP進行日常消費。


聽說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可以以更快捷、便利的方式進行支付,且有國家背書,安全可靠,甚至可以不留支付痕跡,保護隱私,手裡的支付寶、微信瞬間不香了。未來,DCEP是否會取代支付寶、微信這兩大第三方支付平台?又或是與他們融合成更好的支付形態呢?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一個數字貨幣系統,包括貨幣和支付兩個功能。 其中,貨幣的功能和屬性與紙鈔完全一致,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支付是無需通過賬戶就可以實現點對點方便快捷的支付。簡而言之, DCEP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01 它與銀行卡、支付寶、微信這樣的互聯網電子支付有什麼區別呢?


DCEP是流通中的現金(M0)結算,也是法定貨幣結算;而銀行卡、支付寶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中的「余額」是狹義貨幣(M1),「快捷支付」是廣義貨幣(M2),都屬於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


因此,支付寶、微信在轉賬的過程中,只是對應賬戶數額發生改變,只有從賬戶提款的時候,貨幣的所屬關系才會發生改變,存在兌付風險;DCEP本質上等同於現金支付,貨幣所屬關系直接發生改變,不存在兌付的信用風險問題。


02 它與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的區別是什麼?


他們的發行機制不同。DCEP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發行的數字貨幣,本質上是一種信用流通工具,執行貨幣職能;比特幣等不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發行,屬於私人數字代幣。


03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是否會導致通脹、對我們現有經濟產生影響呢?


其實並不會。此次央行計劃發行數字貨幣,是「替代性」發,而不是「增量性」發。在發行階段,中央銀行扣減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等額發行數字貨幣;在回籠階段,中央銀行等額增加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注銷數字貨幣。因此數字貨幣發行和回籠不改變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總量。


DCEP是中國中央銀行在數字貨幣領域多年研究的結果: 2014年央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2016年在原小組的基礎上設立數字貨幣研究所;2018年6月成立深圳金融 科技 有限公司;2019年 8月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和移動支付試點;2019年10月DCEP在「2019外灘金融峰會」上首次亮相;2020年4月央行數字貨幣 DCEP 率先在農行內測;2020年8月,建行數字人民幣錢包開放注冊。數字貨幣的時代已然開啟。


01 效力 和安全性


DCEP是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是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屬於法定貨幣,有國家信用背書,具有無限的法定償付性質。所有國民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接受數字人民幣。從法權性講,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02 雙離線支付


不同於銀行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DCEP的支付無需綁定賬戶,也不需要付款、收款雙方處在有網路的環境中。即使是在信號較差的山頂和隧道,只要在手機有電的情況下,雙方即可完成支付。

DCEP採用掃碼、匯款轉賬、「碰一碰」等方式即可實現雙離線支付。其中,「碰一碰」是指當交易雙方手機里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時,只需要開啟錢包,手機碰一碰就可以交易。


03 有限匿名和交易可追溯


由於DCEP是基於區塊鏈架構的數字貨幣,有分布式賬本的功能,所以它的匿名支付功能可以輕松實現,連交易雙方都互相不知道對方的信息,也看不到交易痕跡。

但對於國家來說,數字貨幣的匿名必須是有限的,非法交易、金融犯罪都可以通過其資產特徵追溯到來源、經過和去向。此後,洗錢、偷稅漏稅、電信詐騙、恐怖融資等行為會在DCEP有限匿名和交易可追溯的特性下無處遁形。


04 智能合約下的專款專用


每一筆數字貨幣,本質上是一個智能合約,可以附加一些交易條款,使之具有特定用途。一些特定去向的款項,可以通過數字簽名附加交易條款,若這些款項沒有按照條款,則無法交易。比如:一筆專門捐給慈善機構的善款,若被某人拿去購買奢侈品,是不能成功支付的。



01 重構未來支付體系


在支付通道的末端,DCEP將對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產業產生直接影響和沖擊。


目前支付寶、微信這樣的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需要綁定銀行賬戶,且無法跨平台轉賬,也無法滿足用戶對離線、匿名等支付需求的服務。DCEP則能夠支持跨銀行、跨支付機構支付,未來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也均須支持DCEP。其離線支付功能也決定了DCEP支付擁有更廣泛的支付應用領域。此外,DCEP有國家信用背書,發行基礎穩定, 其種種優勢將為民眾帶來優質的支付體驗,或將打破目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壟斷地位。


02 重構未來信用基礎體系


DCEP公開透明的資料庫、點對點記賬、可追溯、智能合約的特點對未來重構全 社會 的信用基礎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未來法定數字貨幣與主權信用相掛鉤,DCEP通過與國家的GDP、財政收入、黃金儲備等經濟與財富手段建立相應關聯,並利用金融 科技 重塑信用傳遞交換機制, 能夠從多個維度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創新信用評級。


此外,DCEP可溯源的特性,使其可與央行徵信報告合作,出具權威性的借款人信用報告, 將緩解個人信貸信用風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風控。



央行的DCEP數字貨幣計劃還具有政治意義,那就是防範美國可能發起的金融挑戰,確保中國金融安全,在今後的國際對峙中占據主動權。

美國擁有著對全球貨幣結算網路——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絕對的控制權。全球各個國家所有的國際賬戶信息,都在美國的掌控之中。如果美國把某個國家從SWIFT中除名,這個國家就無法與其他國家的銀行進行金融往來。比如被從SWIFT中刪除了國家代碼的朝鮮,還有被設置了很多的支付障礙的伊朗、俄羅斯等國,他們的跨境貿易和經濟皆因此而受損。


只有在國際貿易清算時,不通過SWIFT,才有可能打破這種壟斷。 有了數字貨幣,就不用經過SWIFT通道,也不受美國限制,可以更加自由、高效地進行國際貿易結算。


隨著中國的日漸強大和中美關系的不斷惡化,美國極有可能通過SWIFT對中國進行制裁。因此,在此時通過發行的數字貨幣、構建數字防禦來對抗美元霸權也就變的極其重要了。目前全球已有24個國家開始推行數字貨幣計劃,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紛紛研究通過建立國際加密貨幣支付網路,來繞開SWIFT等全球支付體系。


DCEP是推動未來數字化移動支付變革和人民幣國際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其落地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和調試。面對DCEP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應鞏固強化現有市場優勢、商業模式優勢,方能在數字貨幣支付時代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如有其他數據需求,請發送相關信息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星圖君會盡快回復您。

——————————————

星圖數據是消費領域專業的大數據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線上零售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工具

為品牌企業提供豐富直觀的數據查詢、分析和預測功能

——————————————

星圖數據能幫您解決什麼問題?

洞悉市場變化|了解競爭對手|提升盈利能力

——————————————

微信號:星圖數據

英文ID:syntun

B. 什麼叫數字金融

數字金融是指通過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務。
分類根據易觀智庫的產業結構分類,數字金融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金融服務外包及網上貸款、網上保險、網上基金等金融服務。

數字金融的主要特徵:對數據,數字的分析與審核。
.與傳統金融的區別?
傳統金融,實際上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我們之前辦理銀行業務,一般都需要去到線下的銀行網點辦理,買股票開戶,也需要去線下的營業部等等,這些基本都可以歸為傳統金融。

那麼數字金融和傳統金融的區別在哪裡?

簡單的說,就是在傳統金融模式上做加法,加一個互聯網就是互聯網金融,這是狹義上的數字金融,再加上新興數字技術,比如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等,就是廣義上的數字金融,比如此前中國央行在蘇州、深圳等四個地區實驗的央行數字貨幣,就是一種新的數字金融。

C. 數字金融是什麼意思

數字金融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結合的一種新型金融形態。以下是關於數字金融的詳細解釋:

D. 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金額破千億!對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助益

增加了貨幣的功能。原幣是通用等價的,但不能攜帶非通用等價信息。而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數字貨幣都有這樣的功能,比如記賬功能,可以記錄貨幣流通的時間、地點和目的地。對於追蹤某些特定用途的貨幣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有效防止洗錢等行為。數字人民幣之所以在技術和運營上採用動態化演進的雙層結構體系,在於可充分整合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平台等現有市場。

要知道的是人民幣數字化和數字貨幣最大的區別是所有權不同。人民幣的主權是中國人民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增發貨幣,決定貨幣價格,而數字貨幣是私人貨幣,去國有化,去中心化。人民幣的研發沒有預設的技術路線,可以公平競爭,市場擇優。它既可以考慮區塊鏈技術,也可以採用在現有電子支付基礎上演進的新技術,從而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E. 數字貨幣會引發國際金融摩擦嗎

1月13日,「數字貨幣未來」研討會暨《數字貨幣-領導幹部讀本》發布會在北京大學朗潤園舉辦。與會專家表示,數字貨幣發展起來必然對金融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很有可能重構金融模式和貨幣體系。而至於數字貨幣會否沖擊金融穩定,專家認為不像直觀理解的那麼簡單。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可信可控雲計算、終端安全存儲、區塊鏈等技術的演進,全球范圍內支付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貨幣的發展正在對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書中提出,中國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應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替代。在雙層運營體系安排下,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應以賬戶松耦合的方式投放,並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對央行數字貨幣載入智能合約應保持審慎態度。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研討會上表示,法定數字貨幣到底能不能替代傳統的貨幣形式,取代新興的電子支付工具,成為主要的貨幣形式和主要的支付工具,最終會是一個由市場來決定的過程。

他認為,數字貨幣很有可能重構金融模式和貨幣體系,這是現實的挑戰,也是未來的機遇。數字貨幣在未來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居於核心地位,應有必要抓緊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法定數字貨幣的具體架構。我國應該立足於數字金融健康發展,加快數字金融制度建設,抓緊制定數字貨幣監管、法定數字貨幣發行等數字金融制度。

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會影響金融穩定?針對這個問題,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書中撰文指出,從金融結構來講,央行數字貨幣增加流動性資產供給,將減少銀行信貸創造流動性資產的動能,降低私人部門的杠桿率,這有利於金融穩定。但是央行數字貨幣也為擠兌銀行存款提供了一個更有效更便捷的渠道。所以有觀點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加大了市場恐慌時出現銀行擠兌的可能,從而增加金融不穩定風險。

「但也要注意到,能夠擠兌本身就增加了我們對銀行的信心。我們願意把錢存在銀行,是因為我們相信能隨時提取現金。假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導致無現金社會出現,我們沒有辦法從銀行提取現金,那我們還放心把錢存在銀行嗎?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替代了現金,在需要的時候我們總可以把銀行存款轉為央行數字貨幣,可能反而增加消費者對銀行穩定的信心。」彭文生說,央行數字貨幣對金融穩定的沖擊可能不像有些直觀理解的那麼簡單。

專家在研討會上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貨幣的競爭主要是支付手段和支付效率的競爭。傳統的貨幣體系將支付服務和金融服務綁在一起,當下支付服務和金融服務則可以分開,由於支付服務可能和其他實體經濟活動綁在一起,因此如何監管,如何維護支付體系的穩定是數字貨幣時代的挑戰

F. 數字人民幣快來了,全球領先,三大特點甩開微信、支付寶幾條街

從2014年著手研發工作到2020年接近公開測試,中國版的法定數字貨幣即數字人民幣(e-CNY)漸行漸近。 這既是貨幣形態演變的必然趨勢,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數字人民幣將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解構並重構我國貨幣與支付體系。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美國經濟學家米什金認為,貨幣或貨幣供給是任何在商品或勞務的支付或在償還債務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而貨幣形態,與經濟發展階段與需求密切相關。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在原始 社會 ,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作為交換的媒介。而進入農業 社會 後,人們以五穀、布帛、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的實物貨幣。在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金、銀、銅等貴金屬作為貨幣被普遍接受。北宋時期,我國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1971年,美國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徹底與黃金脫鉤,標志人類 社會 自此進入了純信用貨幣(Credit Money)時代。

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貨幣形態數字化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在全球,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重要驅動力和新的增長點。在中國,報告顯示,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36.2%。在這種情況下,逐步實現法定貨幣的電子化和數字化,有助於滿足數字經濟發展對貨幣和支付體系的更高要求。而互聯網和信息 科技 蓬勃發展,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數字貨幣產生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從國際形勢看,有兩個趨勢是數字人民幣必須面對的:

第一,形式多樣的虛擬貨幣正在加速滲透,或將對我國貨幣體系構成沖擊。 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屢創新高的同時,天秤幣(Libra)等所謂的穩定幣也在興起。雖然這些虛擬貨幣(穩定幣)無法承擔法定貨幣的職能,但在一定范圍和場景內受到追捧,以去中心化的模式在網路上大規模交易。如果不加以防範,將可能侵蝕我國貨幣發行權。

第二,多個國家正在開展數字貨幣研究,或將搶佔法定數字貨幣先機。 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在央行數字貨幣研發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或有意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包括法國、瑞典、沙特、泰國、土耳其、巴哈馬、巴貝多、烏拉圭等,美國近期也表現出對數字貨幣的濃厚興趣。如果我國不開展前瞻性部署,將難以在數字貨幣這場競賽中獲得先機。

從國內情況看,較早研發數字人民幣,與我國支付結算體系現狀密切相關。 一方面,我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巨大、增長迅速,支付方式和產品推陳出新,支付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成為全球一道獨特風景線。目前,廣大用戶已經養成使用電子支付工具的習慣。另一方面,非銀行支付市場形成雙寡頭格局,大型支付機構壟斷數據和場景,大量交易在其體系內封閉循環,難以有效實施監管,不但侵害客戶合法權益,更不利於公平競爭和金融風險防範。在這種情境下, 發行數字人民幣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數字人民幣將作為中國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基建」,在解構國內外諸多挑戰的基礎上,重構我國貨幣與支付體系。

一是提供幣值穩定、無限法償的數字貨幣。 數字人民幣由央行依法發行,具有人民幣現金所具有的全部特性,發揮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工具等功能,將有助於規范貨幣交易行為,節約 社會 成本,使現代金融和經濟活動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數字人民幣發行後,拒收現金行為或將減少。

二是增強貨幣與支付體系公平性和普惠性。 數字人民幣不向用戶收費,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公共物品。作為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打破支付壁壘,在全部所支持的銀行和支付工具間實現流通;使用數字人民幣不用綁定銀行賬戶或支付賬戶,還可以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使用,使用場景和范圍更廣。

三是更好地維護金融穩定和防範金融風險。 數字人民幣中心化管理、「可控匿名」等特性,在保護用戶信息和隱私安全的同時,將支付活動置於有效管理之下,交易數據留存金融管理部門,解決現金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助於打擊洗錢、恐怖融資和反腐敗等,有助於金融風險監測和防控。

此外,我國較早啟動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如果在法定數字貨幣方面開展國際合作,與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加強數字貨幣研發、監管等方面信息共享和經驗交流,將有助於更好地推動數字貨幣服務全球,也有助於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金融治理。

2020年10月開始,以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等形式,數字人民幣先後在蘇州、深圳等地開展三輪有公眾參與的測試活動。此外,北京、上海、雄安等地也對數字人民幣進行內部測試。上述測試活動進展順利,參與主體既有商業銀行也有銀聯商務等支付機構,應用場景既覆蓋線下多類商戶也有線上購物方式,數字貨幣錢包既有軟體載體也有「可視卡」等硬體載體。但上述測試活動仍處於從封閉測試到公開測試的過渡階段。下一步,應在安全性、穩定性和連續性得到進一步驗證的前提下,盡快在全國范圍開展大規模公開測試,並在條件成熟時正式發行數字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數字貨幣金融科技於貨幣重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虛擬貨幣對接交易所 瀏覽:44
沃頓區塊鏈商學院 瀏覽:325
以太坊仲裁成功 瀏覽:197
區塊鏈科技紅杉資本 瀏覽:771
手機可以以太坊養貓嗎 瀏覽:520
以太坊支持聯盟鏈 瀏覽:952
不考慮電費以太坊 瀏覽:174
數字貨幣理財新聞 瀏覽:709
以太坊私有鏈創世區塊的設置 瀏覽:460
中國算力挖礦排行榜 瀏覽:61
以太坊開采量上限 瀏覽:678
以太坊顯卡2g4g 瀏覽:450
幸福指數hi數字貨幣 瀏覽:996
數字貨幣金融科技於貨幣重構 瀏覽:536
虛擬貨幣和電子貨幣一樣嗎 瀏覽:997
鑫涌算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460
霍爾果斯區塊鏈 瀏覽:454
哪個平台可以買虛擬貨幣 瀏覽:118
數字貨幣交易軟體前十 瀏覽:842
兩邊彈簧拉怎麼算力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