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通聯數據董事長肖風:靜待認知智能在資產管理行業「花開」
科技 資管「浪潮奔流」
2011年之前,肖風是基金業內最有影響力的總經理,老十家公募機構的創始人之一,中國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的掌舵者。而在2015年以後,雖然仍然是浙商基金的董事長,但他最為行業所認知的是在大數據、區塊鏈、元宇宙等前沿技術上的「鼓與呼」。
在肖風看來, 科技 對於資管行業的影響和推動,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已經發生,碩果累累,第三個階段,正在發生,憧憬無限。
第一個階段是通訊技術時代,通訊技術的發展,讓資產管理行業進入信息時代。新的時代開啟,萌生了一大批 財經 訊息公司,不過,技術的發展、行業的進步,大浪淘沙,最後的勝利者寥寥,但卻是在行業中享有難以撼動的地位。
第二個階段是大數據分析時代,面對浩瀚資訊海洋, 科技 成為乘風破浪的武器, 科技 被當做工具來為資產管理行業提供幫助,推動資產管理行業高效、便捷地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為投資拓展廣度、挖掘深度。
第三個階段,則是認知智能的時代。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逐步深入資產管理行業,兩者的結合是化學反應,但是,肖風表示,目前仍然是極為初步的階段。「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人工智慧在圍棋上的應用,AlphaGo在19*19的空間中,駕馭多端變化,所向披靡。但是,投資千變萬化、縱橫交錯,人工智慧還遠不到窮盡其變化的階段。不過,正因為尚未窮盡所以滿懷期待。未來一段時間,我們或許將跨越那個臨界點,看到認知智能應用在資管行業的指數級增長。現在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用時間和實踐等待巨變的來臨。」肖風表示。
對於行業中存在的質疑,即 科技 資管時代,會不會淪為 科技 的比拼,主觀能動的智慧反而退居其次,肖風的觀點明確,就是 科技 將會在基礎層面為資產管理提供支撐。
擁有 科技 的支撐後,基金經理、研究員應該將有限的寶貴時間投入到行業新知識學習,而目前佔用他們大量時間的基礎性工作,比如財務報表建模,比如對宏觀、行業和個股未來趨勢預判中的各類數據收集、統計和計算等,都可以交給機器去做,以騰挪出大量時間來做有價值的工作,比如參數的調整、前提假設的優化等,從而藉助認知智能提升投資效率。肖風表示。至於投顧業務, 科技 更是能幫助標准化和多樣性的兼得,扎實邏輯基礎上的「千人千面」的智能投顧,只能靠 科技 來實現。
信息數據服務「正當其時」
回顧通聯數據的創設,肖風指出,當時,對於通聯數據的期待,多是從資產管理行業邏輯出發,即為信息數據服務開拓應用場景,彼時是通聯數據的「1.0時代」。
資料顯示,當時的通聯數據,雲集了一批資產管理和金融 科技 交叉背景的大咖,但是其主線,仍然是偏向資產管理行業的場景應用 探索 。
但是,近期,通聯數據開啟了「2.0時代」,即基於已經明晰的應用場景,進一步開展技術能力提升和商業化推廣階段。近日,通聯數據完成了9年以來的首次「換帥」:具有全球資產管理行業資深經驗的王政宣告卸任CEO職位,由公司原首席科學家、微軟前資深技術專家背景的蔣龍接任。前者的履歷中,資產管理行業的經歷豐富,而後者的背景中,技術專研的色彩更濃。
「前端技術的商業化推廣,特別是面對日新月異的認知智能技術,技術和應用絲絲入扣,更需要兼而有之、有所側重的能力。通聯數據的『2.0時代』需要管理團隊擁有更強的技術背景,進一步展現前沿技術在資管行業的賦能效應與應用成果。董事會高度認可蔣龍豐富的金融 科技 研發背景,能助力通聯數據在新發展階段走得更好。」肖風表示。
肖風認為,真正的技術革新,不應該是重復建設、淪為「內卷」,而應該是開拓創新,做的是做大行業「蛋糕」的增量工作。
事實上,回顧通聯數據的設立初衷,肖風要做的生意,就是增量的生意。「當時,行業內好奇通聯數據要做什麼?是不是復制別人的業務模式、發展歷程?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那就是不做行業中『某某第二』的定位。 科技 發展有其規律,一旦在格局形成的領域,希望以重復建設超越對手、成就自己,最終其實是『內卷』的角色,不能為行業格局帶來清風正氣。」肖風介紹稱。
正因為如此,肖風和通聯數據希望抓住的是, 科技 浪潮帶來的「蔚藍深海」。
另外, 科技 賦能投資,對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需求,對數據私密性和安全性的嚴苛要求等問題無法繞開:技術如何獲取數據?數據如何保持安全?如何應對不同金融機構的個性化需求?對此,肖風表示,通聯數據實踐的是基礎數據導入+SaaS標品+混合雲定製的多元化解決方案,按資管機構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通聯數據對於合規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就是採用混合雲的辦法,資管機構的數據在私有雲上,我們會把數據提供給資管機構,但是對方的數據並不會倒流到我們這里來。安全、合規是信息數據服務的立身之本,通聯數據的技術和方法,已經獲得行業各方的認可。」肖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