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矿池算力 > 漫威无限算力

漫威无限算力

发布时间:2025-10-04 16:50:33

㈠ 求问能来有Xbox 本世代与次世代实机对比

微软的次世代主机Xbox Series X已经于今日正式发售,而索尼的PlayStation 5也将在两天后,11月12日发售,新一轮主机大战的硝烟已经逐渐弥漫。
和7年前PS4和Xbox One发售时不同,如今两家都从单一机型的销售策略,转变向分别推出不同硬件配置的机型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面对499、399、299美元,光驱版、数字版等一系列不同的主机型号,相信不少新玩家已经有些犯难了。
加上索尼微软各自在游戏阵容、平台服务、旧平台兼容、运营政策上又有不少区别,因此本世代两代主机的购买也就多了几分选择困难。所以这次我们将从硬件、游戏阵容、会员服务、以及购买推荐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相信不管新老玩家看完都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谁是地表最强次世代主机?
选硬件当然第一时间看性能。尽管在硬件配置阶段,微软与索尼两家明显在着力点上存在着不同,但从总体性能上来看,目前微软的旗舰机型XSX更胜PS5一筹,是当之无愧的最强性能次世代主机。

CPU方面,虽然双方均采用了8核心AMD Zen 2 CPU架构,纸面性能与去年上市的锐龙3700x相仿,但XSX最高3.8GHz的运算频率略优于PS5的3.5GHz,差距不算太大。
而在GPU方面,Xbox Series是目前唯一支持RDNA 2架构完整特性的次世代主机
尽管GPU的提供商AMD此前已经承认两台同样都采用了RDNA 2.0架构GPU,但在定制层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10月底AMD公开RDNA 2架构显卡产品时,微软也随即宣布Xbox Series X/S是唯一完整支持RDNA 2特性的主机,包括DXR光线追踪、网格着色器、取样反馈和可变速率着色。

换言之,索尼PS5采用的GPU并不能完整支持以上这些特性,这也是此前索尼一直宣称其GPU为“基于RDNA 2架构”的原因。目前可以肯定的是,PS5将不支持网格着色器,取而代之的是AMD在上一代RDNA架构中公布的Primitive Shader定制化后的“几何引擎”(Geometry Engine)。
当然,如果你对以上这些特性不甚了解,简单的纸面示例还是能说明基本问题的——XSX拥有每秒高达12TFlops的单精度浮点运算力与52个控制单元,PS5则只有10.3TFlops与36个控制单元。
分辨率:8K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此外,两家均宣称支持4K甚至8K分辨率,以及最高120帧的画面,但实机效果因游戏而异,目前已经发售的XSX经过测试,向下兼容的《只狼:影逝二度》、《巫师3》等本世代游戏都可以在4K分辨率下达到60帧左右的流畅水平,当然具体的测试还得到拿到机器之后再给出。而PS5的8K分辨率支持则需要之后通过系统更新获取。

由于光线追踪需要消耗大量的机能,大多数游戏在次世代主机上为了兼容分辨率和光追效果,都会选择牺牲帧数。以《鬼泣5 特别版》为例,在开启光线追踪的情况下,两台主机都只能在4K分辨率下维持30帧,或是在1080P分辨率下保持60帧;而如果关闭光追,则可以在4K分辨率下跑到60帧或120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次世代主机还不能够自如地将光线追踪、4K或8K高分辨率、高帧数三个诉求全部兼容,受制于成本和售价,玩家还是要在其中做取舍——毕竟最贵的XSX和PS5,官方售价也只有499美元,和高性能PC相比还是便宜不少的。
存储:索尼的SSD真的是黑科技吗?

数据存储方面,此次两家皆升级至16GB GDDR6高速内存。不过XSX的内存有着320-bit 位宽与最高560GB/s的非对称带宽。PS5的内存则采用256-bit位宽与448GB/s的带宽。
面对硬盘这个读写速度的短板,次世代两家同时抛弃了慢速的机械硬盘,全面改用吞吐速度更快的固态硬盘。而这部分,两家又有着较大的差距,索尼自宣发时期就着重强调PS5的固态硬盘性能。

XSX内置1TB容量的定制SSD,可用容量为802GB,非压缩传输速率达到2.4GB/s。配合微软的黑科技Quick Resume功能,允许玩家不中断当前游戏并保留当前游戏状态的前提下,快速打开其他游戏游玩,并可以在数款游戏之间快速切换。经过测试,XSX可以轻松地在10秒内从《无主之地3》切换到《我的世界:地下城》。当然,这个数据受不同游戏影响也会产生浮动,不过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XSX并没有提供比较大众的扩容接口,玩家可以购买微软官方的1TB扩容卡来增加主机的容量,不过这款微软与希捷合作定制的1TB扩容卡售价高达220美元,价格不菲。

PS5定制SSD有着极其惊人的5.5GB/s非压缩速率,是XSX的两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游戏载入读取的时间。相比起PS4上《黑魂3》死一次就要等个10几20秒,未来玩家在游玩《恶魔之魂 重制版》时可以在死亡后立刻重来,真是可喜可贺(?)。
不过PS5硬盘的高速率也是有代价的,其容量仅有825GB,可用容量仅665GB。除去系统占用,预期实机可用容量还会更少。同时这块定制SSD是焊接在主板上,难以拆换,这对于机器的良品率与售后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索尼也单独提供了PCIe 4.0规格的M.2 接口,方便玩家自行购置SSD扩充容量,不过必须满足PS5的最低性能水平。

此前Gamespot针对两台次世代主机内置SSD的载入速度进行了测试,有些诧异的是尽管PS5有大吞吐量SSD的加持,加载速度上整体还是稍逊于XSX。由于测试的是本世代游戏而非次世代游戏,此前索尼也曾表示第一方的次世代游戏将针对这块SSD进行专门优化,期待后续的表现。
这里还是列出Gamespot经过测试的本世代游戏载入速度:
《荒野大镖客2》
PS5 1:04
XSX 1:02
《最终幻想15》
PS5 1:10
XSX 0:43
《命运2》
PS5 1:37
XSX 1:12
《怪物猎人世界》
PS5 0:51
XSX 0:29
《蝙蝠侠:阿卡姆骑士》
PS5 1:07:27
XSX 58:48

相比本世代主机,双方在载入速度上的提升都已经非常明显了,无论选择哪一台主机,玩家的体验都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再也不需要长时间坐在显示器前等待读盘,也不需要那些连通关卡场景的长隧道来争取素材加载的时间了。
散热: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
强悍的机能势必伴随着散热的问题,XSX这边采用结构紧凑的垂直风道散热设计,外观小巧的同时可以任意竖放或侧放。相比之下,PS5安装了导热性优异的液态金属,但遇到品控不好的机器则有漏液报废的可能。此外,PS5的热管散热片占用了大量空间,导致整机体积达到PS4 pro 的两倍,XSX的1.5倍之大。尽管体积庞大,造型一言难尽,但PS5的侧板可自由拆卸,未来想必会有一堆魔改自制外壳,让主机看起来养眼一些。而且PS5还有个非常有趣的设计,那就是专门提供了一个集尘口方便玩家用吸尘器进行日常清灰,可以降低主机长期使用后造成的灰尘累积。

我相信不少朋友都体验过自己的PS4或是PS4 PRO在运行本世代末游戏时那恐怖的风扇噪音,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两台次世代主机都会更加安静。根据数毛社Digital Foundry的测试,XSX运行时相当安静,甚至不需要使用噪音表单独测试,而散热温度方面,运行《战争机器5》时机器表面温度为48-49度,表现良好。

版本:按需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与XSX同步发售的,还有微软的轻量级次世代主机:Xbox series S,相比起XSX,XSS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无光驱,板载硬盘缩减至512G,显卡浮点算力为XSX的1/3,主打2k分辨率和高帧数,更适合不追求高分辨率的玩家购买。根据游戏的优化和规模不同,XSS也能够在一些游戏中开启光线追踪,比如XSS运行《看门狗:军团》时就是支持光追的,而运行《鬼泣5 特别版》时则不行。这方面还是以具体游戏为准。

而索尼的PS5也分为带蓝光光驱的标准版和无光驱的数字版,不过不像XSX和XSS存在性能上的差异,PS5的数字版和标准版主要在于光驱的有无,以及外观、重量上的不同。当然,如果选购数字版,那么今后就只能选择数字版游戏,也就无缘国内比较流行的实体盘二手回收了,还请留意。

游戏阵容:独占策略与订阅制的两极
说完硬件,再来看主机最核心的驱动力,游戏阵容。
目前索尼与微软都已经公布了各自的首发游戏,同时也阐明了玩家最关心的上世代游戏过度的问题
独占
在主打的独占游戏方面。索尼以魂系列玩家魂牵梦绕的《恶魔之魂 重制版》打头阵,再加上《漫威蜘蛛侠:迈尔斯·莫拉莱斯》、《麻布仔大冒险》、《太空人的娱乐室(Astro's Playroom)》这几款游戏作为PS5年内首发独占游戏,原定首发独占的《毁灭全明星》则延期至2021年。

这之外还有《Returnal》、《GT赛车7》、《战神:诸神黄昏》、《地平线2:西部禁域》这几款独占游戏仍在开发中,暂时未公布发售日。同时贝塞斯达旗下的《死亡循环》、《幽灵线:东京》发售后也将在PS5上限时独占一段时间。
相较于索尼坚定的独占打法,微软近几年主推“play anywhere”的则是多平台互通策略。Xbox老大Phil Spencer曾强调过,微软的目标是,玩家买的游戏不只能在Xbox Series X、Windows 10 PC上玩,甚至随着xCloud的兴起,还可以延伸到移动设备上。
这也就意味着Xbox的独占游戏同时也会登录PC,包括为新主机保驾护航的《光环:无限》(虽然延期了),《脑航员2》、《神鬼寓言》新作、《极限竞速》新作、《腐烂国度3》、黑曜石新作《Avowed》和《暮色降临(As Dusk Falls)》等等游戏,都会一同登陆PC。
不过由于今年9月微软收购了贝塞斯达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及其旗下工作室,未来如《上古卷轴》、《辐射》、《毁灭战士》等贝塞斯达和旗下工作室制作的游戏很有可能在Xbox和Windows PC平台独占或是限时独占,对于索尼的独占策略来说也是很大的冲击。具体还要看微软的策略。

向下兼容
除了独占游戏外,两家主机均兼容了旧世代游戏。微软的XSX将会延续之前XBOX ONE向下兼容的政策,即兼容XBOX 360、XBOX初代游戏的同时提供更强的画质升级。这等于玩家只需购买一台主机就能坐拥四代同堂的海量游戏阵容。对于经常想要怀旧的玩家而言,XSX这一卖点非常值得去投入。
PS5则兼容99%的PS4游戏,并且同样基于更高的硬件配置提供更高的画质体验。
订阅服务:微软的XGP更香
最后,在订阅制服务这块,微软与索尼有着决定性的差距。
微软的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价格实惠,新玩家仅需10港币(1美元)就能尝鲜一个月。正常购买一年的费用大约等于一到两款3A的价格,即可以享受库内上百款新旧精选游戏。不仅每月会有新游戏加入XGP,部分微软独占游戏与第三方游戏首发即纳入其中。此外,拥有XGP还将获得买游戏享8折,DLC9折的优惠。

Xgp已经包含了EA play,容纳更多游戏
不仅如此,微软最近大手笔收购贝塞斯达后,确认会将贝塞斯达旗下游戏加入到XGP。未来像《上古卷轴6》、《星空》、《辐射》新作这类B社重磅作品,都可以在XGP订阅服务中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而无需花费六七十美元去单独购买。

索尼这边则升级了一贯以来的PlayStation Plus会员,提供名为PlayStation Plus Collection免费游戏服务。只要付费成为 PS Plus 会员,不需要另外再付出额外费用,就可以在PS5主机上免费畅玩其中所包含的经典PS4游戏。
目前已经在PlayStation Plus Collection列表中的游戏如下
第一方:
《血源诅咒》
《往日不再》
《底特律:变人》
《战神》
《声名狼藉:次子》
《瑞奇与叮当》
《最后的守护者》
《最后生还者 重制版》
《直到黎明》
《神秘海域4:盗贼末路》
第三方:
《蝙蝠侠:阿卡姆骑士》
《战地1》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 僵尸历代记版》
《古惑狼 疯狂三部曲》
《辐射4》
《最终幻想15 皇家版》
《怪物猎人:世界》
《真人快打10》
《女神异闻录5》
《生化危机7》

大前提:如何买到机器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都在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买不到,或者说买不起。
参考上一世代主机首发大幅溢价,一机难求的状况,尽管我们已经做好了新机首发价格炒上天的准备,但是实际情况还是非常夸张。

PS5在某宝价格被炒到将近一万元

热度低一些的XSX价格也达到了六千左右
特别是目前两家的国行机还未有消息,在主流的电商渠道通常很难以平价购入新世代主机。加上目前疫情期间肉身出国购买确实麻烦,如果不是有购机刚需的朋友,还是建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观望一阵。
考虑到微软近年开始力推XBOX主机与Windows 10 PC互通政策,XGP订阅服务也在逐渐覆盖Windows 10 PC端,未来将会有更多微软旗下的游戏加入到Windows 10商店中。
如果你手头拥有高配电脑,可以考虑购买PC端的XGP服务使用,待主机价格稳定后再出手。
而现今PS4主机全球普及率较高,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的新游戏想必也不会缺席PS4平台。若是手持PS4想要换机的朋友,同样可以稍微等等,选购《刺客信条:英灵殿》这种可以免费升级到下世代版本的游戏先玩着,等待PS5价格冷却下来之后再购买也不迟。

㈡ 英伟达新款Thor芯片发布 算力2000TOPS/极氪品牌2025年搭载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英伟达新款智能汽车芯片THOR发布,算力高达2000TOPS。据悉,该SoC芯片内部拥有770亿个晶体管,算力高达2000TOPS,或者是2000TFLOP,将于2024年量产,吉利旗下极氪品牌将于2025年搭载。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㈢ 智联未来系列|AIoT应用场景全速前进,消费安防率先爆发

Jarvis, are you there?
At your service, sir.

——Iron Man


电影艺术中关于 科技 的想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也将回归生活。


伴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电子工程师的创新设计将驱使AIoT的应用设备终端完成从单机智能到互联智能,最终实现主动智能的三个发展阶段,到那时,每个家庭都能拥有像Jarvis一样的智能管家。



根据应用对象不同,AIoT的应用场景可分为消费驱动的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政策驱动类的智慧城市、智慧安防等;以及产业驱动的智能工业、智慧物流等。


当前,全球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观念也在改变,当金钱不再是物欲的禁锢,万物皆可种草。就在这时,以智能音箱、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功能不断迭代,人们对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的智能化产品逐渐“真香”。


消费刺激市场需求增长,在AIoT应用场景中,以消费类为主的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应用率先爆发。


于此同时,智慧安防也正在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安全感。



“Jarvis,开灯”


现如今,以小米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已经拎包入住到各家各户,为理想的家庭生活增添更多生机。



智能家居是以居民住宅为核心平台,利用无线通讯、云计算以及AI等技术实现设备智能化和互通互联,无线连接技术和低功耗芯片设计技术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


智能家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智能单品阶段(智能家居1.0)、互联互通阶段(智能家居2.0)以及全面智能阶段(智能家居3.0)。


目前,智能家居正以单品起步,逐步向智能化+全面互连的方向发展:


产品智能化: 通过在智能终端中引入 AI 处理单元,借力智能语音识别、智能视觉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智能化。


全面互连: 从独立智能化单品逐步迈向全屋多品互连,进而实现全面智能。根据相关研究,在全面智能阶段,智能家居系统将有统一的人工智能枢纽,基于传感器/通讯芯片等硬件设施以及深度学习、交互语言等多技术的集成下,能够洞察用户需求,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但由于中短期内无线通讯协议之间无法相互取代,并且不同设备通讯标准的统一也难以实现,因此,在网关IP层、云端和APP上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成为当前场景应用的较优解决方案。


根据IDC和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预计全球智能家居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1320 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13.3%;而中国智能家居规模在2019年达到167亿美金,预计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0亿美金,CAGR约为17.7%,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不仅如此,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也十分惊人。据IDC和Strategy Analytics统计,2019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到8.3亿台,预计2023年出货量将达到15.8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17.5%。而中国的智能家居设备在2019年出货量达到2.1亿台(占全球的 25.3%),预计2023年出货量将达到4.5亿台(占全球的28.5%),年均复合增长率21.0%,增速高于全球。



从细分产品出货量的情况来看,普及度较高的智能影音 娱乐 设备(包括电视/机顶盒等)与智能音箱预计以10%左右增速持续增长,而智能照明设备和家庭安防监控设备将迎来30%左右的高增长。




“Jarvis,放个电影”


在AIoT应用场景中,多样化、碎片化的智能终端作为交互入口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并丰富大家的智能家居生活体验。


其中,AI音视频终端通过语音识别、智能视觉等关键交互技术的升级带头兴起,成为智能家居市场的爆款。


更大、更高清的智能电视也要会“动脑”

目前,我国智能电视行业发展已逐步趋于成熟,渗透率较高,但随着AI技术与电视行业的融合,智能电视也需要向3D、更高分辨率、更高画质、更大尺寸、更智能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与其他设备的联动比例较低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智能电视 SoC 芯片是智能电视的核心硬件,芯片计算能力是智能电视新品升级的核心,目前内置 AI 加速神经网络、支持4K/8K高清视频解码的产品逐步被推出。


以晶晨股份产品为例,其推出的AI音视频高端系列SoC产品,进一步升级采用业界领先的12 nm制程工艺,同时内置神经网络处理器,支持远场语音升级版和杜比vision,新一代产品还支持AV1解码。



小巧的机顶盒也要当“领导”

随着智慧城市与智能家居等 AIoT 场景的持续推进,智能机顶盒扮演的角色将从单一的视频传输逐渐转变为家庭控制、协调的中心枢纽之一,并成为家庭信息的重要入口。


机顶盒SoC芯片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解码、处理、编码、输出等模块,用以实现多种多媒体音视频信号在多媒体终端产品上的呈现。通常,每台机顶盒均配置1颗主芯片,如此一来,随着全球网络机顶盒市场的不断增长,也将为网络机顶盒芯片市场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企业在OTT机顶盒芯片市场具有较高话语权。根据格兰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 IPTV和OTT TV机顶盒芯片市场以海思、晶晨出货为主,两者的市场占比超过九成,市场集中度高。



国产智能音箱也要国际范儿

智能音箱是具备语音交互系统、可接入多种设备和丰富内容的智能终端产品,是交互场景应用的典型代表之一。


智能音箱通过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实现了居民用户对家居设备的声音控制,其关键意义在于将智能家居控制方式从手机、TWS耳机的终端化向去终端的方向演化。虽然国际巨头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等入局较早,但国内企业小米、网络以及阿里势头迅猛,目前合计市占率约达到38%。


处理器主控芯片是智能音箱产品的核心,其算力与集成度的提升将增强智能音箱的AI交互功能,同时也将作为国产芯片的主要竞争力。当前,国内企业智能音箱芯片产品已逐步打入国际巨头产品供应链,全志、晶晨、创锐讯、网络、君正等国产智能音箱主控芯片都是市场主流。



“大眼睛”的智能机器人也要很酷

家用智能机器人由于具有可移动性,有望成为连接用户和其他家用智能终端的纽带,以增强家庭中智能化设备的集成程度,实现智能硬件联动。当前,扫地机器人作为代表已经是智慧家居中最“酷”的产品,居民对其接受度越来越高,需求量也在逐年高速增长。


以小米扫拖机器人为例,其全新升级版产品使用了3D精准避障+AI智能导航系统,可以感知家庭各种环境,真实还原家庭布局,清晰识别障碍物,实现多维立体避障。


视觉技术不仅是智能机器人的“眼睛”,也将助力AIoT场景交互方式的持续优化。其中,3D Sensing作为关键技术备受瞩目。在3D Sensing的三大方案中,双目立体成像开发难度较高,目前以结构光方案和TOF方案技术落地更为迅速。



“Jarvis,播放音乐”


TWS (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依托于语音交互功能和降噪能力的升级,有望成为 AIoT 智能交互入口,未来用户可通过佩戴TWS耳机与智能家居等产品进行远程、实时交互,实现对空调、开关等产品的语音控制。


在芯片方面,TWS耳机的智能蓝牙音频芯片需要有更高的算力、灵活的平台化能力、小尺寸高集成度以及相对较低的功耗,来应对各方面的需求。



新冠疫情的爆发强化了人们对于 健康 的需求,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 健康 可穿戴设备作为 健康 检测的重要接口,需求持续升温。目前智能手表已具备GPS、心电图、心率传感、血氧监测等能力,未来仍将引入血压、震颤等监测功能,人类的 健康 警报器逐渐成型。


AR/VR设备作为AIoT核心智能硬件,行业重回升势。在5G技术解决传输时延问题后,VR硬件的NED(Near-eye Display,近眼显示)技术、感知交互以及算力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教育、网游等VR应用将拉动设备的爆发式增长。而短期内,AR设备受限于硬件技术,且头显、一体机设备难以大规模放量,仍属于潜力无限的蓝海市场。



“Jarvis,打开摄像头”


智能安防是建设“安全城市”、“智慧城市”的必要场景,智能安防应用设备主要包括智能锁、智能枢纽、警报器、摄像头和感测器等,其中市场规模最大的是摄像头。安防摄像头在智慧城市中担任哨兵的职责,随着AI以及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视频监控摄像机将会逐步被替代。


从下游市场来看,智能安防主要是由To C端的消费类安防监控产品、以及To G的智慧城市安防所构成:




在高清智慧安防监控实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远、看得懂”的高要求过程中,高清化的需求将推动集成高清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功能、模拟高清信号调制器的ISP芯片成为模拟高清市场的主流;全高清实时编码SoC芯片将成为网络摄像机市场主流,同时,具有更高像素编码能力的SoC芯片也将得到大量应用。


另一方面,AI技术将提升安防监控的智能化水平:


1.产品支持AI算法以及对应算力大小:AI-IPC SoC 芯片属于高端系列产品,其带有神经网络推理引擎可支持多种智能算法应用,而算力则是衡量 AI IPC 芯片的关键指标,算力越高表示其性能更加优异。例如瑞芯微推出AI IPC产品,最高算力可达2TOPS;


2.最高分辨率:IPC SoC可支持的最高分辨率越大说明产品性能相对更加优异。当前主流多为 2、3、5、8MP。例如,海思的3519和3559两大高端系列最大分辨率达到 67MP以及140MP,技术领先于其他厂商;


3.支持的视频编码:目前厂商积极开发支持新编码协议H.265的产品。在相同的图象质量下,相比H.264,通过H.265编码的视频大小将减少大约39-44%;利用 1~2Mbps的传输速度传送720P(分辨率1280*720)普通高清音视频传送具备多重优势。


在智能家居与智能安防两大AIoT应用场景中,多样化且富有创新性的产品是下游企业的战略重点,而拥有全面产品线布局的核心处理器SoC上游供应商将在市场中占据高位。而对于全球居民来说,AIoT的落地就是在搭建真实的漫威世界,将复仇者联盟留在身边。


下期 《智联未来系列 汽车 与工业进入提速期,AIoT蓝海市场暗流汹涌》 将为大家带来 汽车 与工业AIoT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敬请期待。

㈣ 通用pe安装win7

通用pe安装win7(通用pe安装win10)如果你让一个装机爱好者马上说出一张水冷显卡的名字,那么七彩虹 iGame 水神(Neptune)系列大概率会被第一个想到。一直以来水神都以强劲的散热表现而著称。我们今天的主角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80 16GB Neptune OC(以下简称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也不例外。
IT之家也是提前收到了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的非公版显卡,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依旧将全部配置拉满,同时还会简单测试一下它的超频潜力。具体配置如下:
外观设计:银白装甲,流光点缀
想要购买水神的消费者,无非在乎的是两点: 超频和外观。水神的外观从不让人失望。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银白色的装甲一体性很强,连接的 360 冷排也采用纯白设计,很适合与纯白侧透机箱搭配。
细看显卡本体,能看到两个水波形状的灯带,这是水神显卡独有的“波动”RGB 灯效系统。
在点亮后,灯效静谧流淌,潺潺流动。为玩家献上满载艺术感的波动 RGB 光效。
显卡本体的背面还有蓝色的 Logo,与银色的金属外壳交相呼应,高级感油然而生。
冷排部分采用 3 把 12cm 风扇进行散热,保证水体的温度能快速导出。
这三把风扇也支持 ARGB 调光。配上我们这次的七彩虹全家桶,就可以用 iGame Center 进行灯光同步,观感非常酷炫。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本身要占据一个 360 冷排位,所以在配置 CPU 散热的时候要注意机箱兼容性,大部分常规尺寸的 ATX 机箱是放不下两个 360 冷排的。
在显卡本体的侧面,除了大家都有的 3*DP 1.4a + 1*HDMI 2.1 外,还有一个七彩虹独有的一键超频按钮。而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按下后更是能解锁更高的 TGP,带来更激进的性能释放。
GeForce RTX 4080 公版的默认 TGP 功耗为 320W,而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由于散热强大,在一键超频后功耗最高可以达到 380W / 470W,这个性能释放绝对是 RTX 4080 中的天花板了。
为了承载更高的功耗,供电接口也从公版的 3 个 8 Pin 转 16 Pin 变成了和 RTX 4090 同款的 4 个 8Pin 转 16Pin。因此对电源的需求也就更大了,建议配 850W 以上的足额电源。
技术解析:能效比转化为超频潜力
我们手中的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是基于目前定位第二高的 AD103 核心打造的,里面有 7 组 GPC,其中 4 组是满血的。内部共有 9728 个 CUDA 核心、304 个 Tensor 核心、和 112 个 ROP 单元,核心规模与上一代 RTX 3090 比较接近。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的默认核心频率是 2205MHz-2505MHz,开启一键超频后,最高频率会被默认拉 150MHz,来到 2205MHz-2640MH。这个提升不可谓不大。显存方面则是一步到位来到了 256-bit 位宽的 16GB GDDR6X。显存的大规模提升使得 4K 游戏中再无爆显存之忧,同时也能兼顾当下流行的 AI 生产力工作。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的架构同样是最新款的 NVIDIA Ada 架构,它基于 TSMC 4N NVIDIA 定制工艺打造,因此实现了高达 2 倍的性能功耗比飞跃。流式多处理器的吞吐量超过上一代产品 2 倍。第三代 RT Cores 的有效光线追踪计算能力是上一代产品 2.8 倍。第四代 Tensor Cores 新增 FP8 引擎,具有高达 1.32 petaflops 的 Tensor 处理性能,超过上一代的 5 倍。SER 为光线追踪带来最高可达 3 倍的性能提升,整体游戏性能提升可高达 25%。
反映到具象的功能上,新架构带来了不少的新功能:由于 Ada 光流加速器的引入,使得 DLSS 3 能够预测场景中帧和帧之间的运动变化,实现 AI 插帧,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帧率。同时支持双 AV1 编码器的应用,不仅可以将视频导出时间缩短,还能拥有更好的画质。
理论性能:超频潜力巨大,等你前来挑战
前面我们说到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有一键超频功能,所以我们在实际测试中就直接在一键超频模式下进行。首先是单烤甜甜圈,烤机 15 分钟后,核心温度稳定在 54.8℃左右,功耗稳定在 375W 左右,符合超频后的标定。不得不说 54.8 的温度实在是太低了,核心简直要被冻感冒了。最关键的是风扇也远没有满载,仅仅只运转了 30% 多,因此使用起来几乎没有噪音。
接下来进行 3DMark 压力测试,这个测试可以检测连续跑分下显卡性能有没有发生下降,一般 97% 以上才算合格的显卡。实测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的得分为 99.5%,性能释放极其稳定。
在 3DMark TimeSpy DX12 测试中,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显卡分数达到了 27352 分,作为对比,公版 RTX 4080 的分数为 26552 分,GeForce RTX 3080 10G 版的分数为 17306 分,RTX 3090 的分数为 18981 分,RTX 3090 Ti 为 21862 分。也就是说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全面超越了上代 RTX 30 系列的所有显卡,与上代同等级的 RTX 3080 相比提升了 50%。
在 3DMark Fire Strike DX11 测试中,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显卡分数达到了 55838 分,作为对比,公版 RTX 4080 的分数为 53379 分,GeForce RTX 3080 10G 版的分数为 40932 分,GeForce RTX 3090 的分数为 46045 分,GeForce RTX 3090 Ti 为 52630 分。这个分数比公版的提升更加明显了。
在 3DMark Portal Royal 光追测试中,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获得了 17714 分,提升幅度比光栅性能来得更大。比 GeForce RTX 3080 同样提升了大约 50%。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在理论跑分中的成绩是笔者目前测试过所有 RTX 4080 中最高的,我们制作了一份 GPU 物理分数的对比表,在所有项目中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相比于公版卡都有着明显的提升。
当然,买了这么一张水冷卡,不拿来超频可就浪费了。由于时间紧张,笔者这次就不详细调试它的电压了,我们就使用 iGame Center 自带的超频控制,在默认的电压下简单拉拉频率。
实测频率拉 300 就无法通过烤机了,因此我们选择核心频率拉 200MHz、显存频率拉 600MHz、电压功耗拉 20%。此时频率达到了 2840MHz,相比公版频率提高了 330MHz,这个超频能力不可谓不强。
实测手动超频后,显卡分数进一步提高到了 28402 分。相比一键超频又提高了 3.7%,相比公版默频提升了 6.5%。可以说是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非公显卡中的天花板了。
DLSS 3 详解:AI 助力游戏,帧数 4 倍暴涨
虽然理论性能已经超越了所有的 RTX 4080,但真正重磅的提升还要属 DLSS 3 技术。DLSS 3 是一款由 AI 驱动的性能倍增技术,由全新第四代 Tensor Core 和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的全新光流加速器驱动,是 NVIDIA 广受好评的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技术的最新版本,并拥有开创性的光学多帧生成功能,将开启 NVIDIA RTX 神经网络渲染游戏和应用的新时代。
基于 NVIDIA Ada Lovelace 架构的光流加速器可分析两帧连续的游戏图像,并计算帧到帧中物体和元素的运动矢量数据,而无需传统游戏引擎进行建模。多帧生成模型同时获取游戏引擎中的运动矢量和光流数据,这极大地减少了 AI 在渲染诸如粒子、反射、阴影和光照等元素时的视觉异常。
简单地说,过去的 DLSS 2 是通过渲染出一个低分辨率图像,然后 AI 放大至高分辨率,实现画质与帧数的提升。而全新的 DLSS 3 在兼容 DLSS 2 的基础上,还新增了帧生成功能,可以在两个真实帧之间插入 AI 推算出来的全新帧,实现帧数的倍增。再结合 DLSS 2 的超分辨率功能,AI 能重建至多八分之七的显示像素,与没有 DLSS 相比,游戏性能最高可提升 4 倍!
接下俩我们进入 DLSS 3 的测试环节。最新版的 3DMark 已经适配了 DLSS 3 的 BenchMark,我们把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的测试结果和 DLSS 2 进行控制变量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差异。实测在 DLSS 2 模式下,平均帧数为 100.65 帧,相比于不开 DLSS 2 已经提升了将近 2 倍多。
但如果我们开启最新的 DLSS 3 技术,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显卡帧数直接来到了平均 129.29 帧,和不开 DLSS 的帧数相比,提升相当明显。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DLSS 3 是帧数越高,能插的帧也越多。所以建议先使用 DLSS 2 将帧数超到一个流畅的水平,再使用 DLSS 3 突破性能极限。
这才过去了一个月,DLSS 3 又适配了不少新游戏,当 11 月 15 日 GeForce RTX 4080 发布时,将有 10 款 DLSS 3 游戏发布:
1.《瘟疫传说:安魂曲》(A Plague Tale: Requiem)
2.《光明记忆:无限》(Bright Memory: Infinite)
3.《毁灭全人类 2:重新探测》(Destroy All Humans! 2 - Reprobed)
4.《暗影火炬城》(F.I.S.T.: Forged in Shadow Torch)
5. F1 ? 22
6.《逆水寒》(Justice)
7.《生死轮回》(Loopmancer)
8.《漫威蜘蛛侠:重制版》 (Marvel’s Spider-Man Remastered)
9.《微软模拟飞行》(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
10.《超击突破》(SUPER PEOPLE)
由于只要适配 DLSS 3 就可以向下兼容 DLSS 2,开发难度非常低,所有后续肯定会有越来越多开发商加入 DLSS 阵营。我们选取了《赛博朋克 2077》、《瘟疫传说:安魂曲》、《超击突破》、《毁灭全人类 2:重新探测》和《幻塔》等多款已经适配了 DLSS 3 的游戏来对 RTX 4080 水神进行测试。
我们先测试一下压力最大的《赛博朋克 2077》,在 4K 最高画质超级光追下运行它自带的 BenchMark,得到了以下数据。可以看出,DLSS 3 选项全开的情况下,至多可以实现帧数 80% 的提升。相比于同档位的 DLSS 2,帧数提升了 30 多帧,这个帧数提升是相当明显的。而在实际游戏中,开到 DLSS 3 平衡档就已经可以相当流畅的游玩了。
那么 DLSS 3 是否会对画质有严重影响呢?我们使用 NVIDIA ICAT 工具进行画面对比数毛,可以看出左边的锯齿确实会略多一点,但在宏观上并不明显,可以说 DLSS 3 技术真的可以让我们“白捡”了不少帧数。
↑ 左 DLSS 平衡 ,右 DLSS 关闭
在一款全新上线的 3A 续作《瘟疫传说: 安魂曲》中,帧数提升的效果更加明显。默认状态下还是达不到 60 帧的,但在 DLSS 技术加持下,仅需开到平衡档即可实现帧数的翻倍。如果打开 DLSS 3 + 超级性能,那么帧数甚至可以实现 3 倍多的暴增。
《绝地求生》开发商蓝洞的新作《超击突破》中,同样提供了和 DLSS 3 的选项。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目前适配还有一点点问题,出现了性能档比平衡档证书还低的情况,但在全部 DLSS 选项开启后,帧率确实实打实提高了近 1 倍。
接下来是一款无厘头的美式游戏《毁灭全人类 2:重新探测》。在帧数表现方面,DLSS 3 也能为其带来 50% 以上的帧数提升,而且帧数越高对 DLSS 的效果更加明显。
接下来笔者测试一下《幻塔》。笔者曾经以为《幻塔》只是一款手游级别的游戏,没想到 PC 端的画质竟然如此出色。它提供了完整的 RTX+DLSS 2+DLSS 3 技术的支持。开启 RTX 后,地面的反射明显更加真实,赛博都市的感觉栩栩如生。
当然这个光追效果也是非常吃性能的,4K 最高画质下只有 40 多帧。但我们可以开启 DLSS 3 技术,实现 3-4 倍的帧数提升,就能实现 4K 光追畅玩了。
那么 DLSS 3 技术就是十全十美的吗?当然不是。DLSS 3 的本质是 AI 生成全新帧,生成帧必定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延迟的提高。毕竟我们鼠标是对我们看到的那一帧做出的反馈,而 AI 却会加上额外的帧,这个延迟的提高对于竞技游戏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打开 DLSS 3 的帧生成功能时,NVIDIA Reflex 会强制打开,尽量缩短生成帧带来的渲染延迟。我们以《超击突破》为例,开启 DLSS 3 后延迟反而比什么都不开还要低一些。
游戏实测:享受 4K 电竞,更高帧数更低延迟
除了支持 DLSS 3 的大作外,IT之家也为大家测试了几款主流游戏。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本次会全程在 4K 分辨率最高画质下进行测试,在新上线的《守望先锋》“归来”中,提供了 NVIDIA Reflex 低延迟选项,它使 CPU 能够在完成前一帧之前就开始向 GPU 提交渲染工作,从而大大减少甚至消除渲染队列,这使得响应时间更快,瞄准精度更高。实测开启增强 ReFlex 后,延迟降低了一半。
在《古墓丽影: 暗影》中,实测在 4K 分辨率最高画质下即便不开启 DLSS,也能在运行 BenchMark 时跑到 140 帧,已经能基本满足 4K144Hz 的显示器畅玩了。
这款游戏也有 DLSS 2 的支持,在开启 DLSS 2 后,帧数最高可以提升将近 90%。所有的项目也都比公版略高一些,已经可以挑战未来的 8K 游戏了。
最后我们测试一款光追 3A 大作《控制》,4K 最高画质最高光追下不开 DLSS 几乎不能勉强流畅游玩,而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开启初档 DLSS 后帧数几乎翻倍,这个体验相当出色了。
创意生产:长时间渲染也能保持安静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的算力提升巨大,显存方面也提升不小,因此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生产力属性。在应对创意生产和深度学习方面会有一定建树。同时 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也可以安装 NVIDIA Studio 驱动,有超过 75 款创意应用都可以调用 NVIDIA CUDA 核心的 AI 算力,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模渲染类软件中,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可以利用 CUDA 为工作提供硬件加速,目前几乎所有的建模软件都会对 NVIDIA 的 GPU 有优化,所以能做到效率、稳定和兼容性的共存。比如在常用的渲染工具 V-Ray 中,可以借助 RTX 加速的光线追踪,实现高性能最终帧渲染。借助搭载 AI 的降噪功能,GPU 可进一步加速交互式渲染。
在 V-Ray Benchmark 中,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获得了 3138 分,可以顺利应对大部分的建模渲染需求。
得益于光追性能的提升,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在 V-Ray GPU RTX 中的分数也提高到了 4250 分,足以应对实时光追的高压力渲染。
最后我们跑一下另外一款渲染软件 Octane,它可以藉由 RTX 加速的光线追踪和搭载 AI 的 OptiX 降噪可实现快速的交互式渲染。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最终的测试结果来看,其渲染能力大约相当于 10 多块 GTX 980 同时工作,从 GTX 980 到 RTX 4080,算力的提升令人恍如隔世。
在视频后期这一块,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同样配备第八代 NVIDIA NVENC 编码器,支持 AV1 编码和双编码器。AV1 是下一代的视频编码技术,能够在占用相同空间情况下,提供更加快速的视频编码和更高质量的流媒体传输性能。
NVIDIA 与多家行业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当今主流多媒体应用均可以支持 AV1。目前国内的剪映专业版已经支持 NVIDIA 的 AV1 的视频编码器加速。OBS 直播软件也支持了 NVENC 的 AV1 编码的录制,希望能尽快适配 AV1 编码的直播,大大节约直播带宽。
常用的视频调色剪辑软件 DaVinci 和剪映 Pro 也提供了 AV1 编码的支持,作为一个免费开源的编码,AV1 一定会是未来的主流编码。
为什么 AV1 会受到厂商们的青睐呢?因为它可以在保持画质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视频体积。我们这边做一个测试。同时压制两个 4K30 帧 20000Kbps 的视频,一个采用 H.264 编码,一个采用 AV1 编码。结果 H264 版的大小为 361mb,AV1 版只有 280mb,体积缩小了 28%。
那么画质会不会有损伤呢?我们选择视频内的一个画面,然后用 NVIDIA iCAT 工具看细节,结果左边的画质和右边的画质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又小又高清,难怪 AV1 会成为下一代行业规范。
IT之家还为大家测试了 PugetBench For Davinci。基于 NVIDIA CUDA 技术的 GPU 加速特效可实现更快速度的实时视频编辑和帧渲染,使用 NVIDIA 编码的输出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5 倍。iGame GeForce RTX 4080 水神最终分数可以达 2670 分,是笔者测过的 4080 中最高的。
此外,NVIDIA 还为 RTX GPU 提供了 NVIDIA Broadcast 这个神器。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音频降噪、绿幕抠像、人像聚焦等实用效果。对于希望买一张高端显卡的主播们来说,有了 NVIDIA Broadcast+AV1 的高效编码,只需要一台机器就可以完成全链路直播。
笔者认为水神这种一体式水冷显卡是特别适合创意生产用途的。因为创意生产者们往往对噪音特别敏感。而水冷的设计意味着它的噪音相比于风冷显卡天生就有优势。
总结:RTX 4080 之巅
笔者在这一周内,测试了大量的 RTX 4080 显卡,但其中最亮眼的莫过于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80 16GB Neptune OC 了。它是所有 4080 中性能最强劲的,也是所有 RTX 4080 中外观最独特的,仅仅只需要这两点,就足以激起高端玩家们的购买欲了。
如果你是一个注重性能的 4K 游戏玩家,或者想要玩玩超频的极限发烧友的话,那么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80 16GB Neptune OC 会是你独一无二的选择。目前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80 16GB Neptune OC 已经上市,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电脑网

㈤ 电脑玩游戏开光追是什么意思

“光追”是“光线追踪”的缩写。光线跟踪(也叫ray tracing或者光束投射法)。是一个在二维(2D)屏幕上呈现三维(3D)图像的方法。

由于光线追踪是RTX系列显卡的主打技术,因此目前体验光追游戏主要是以RTX20和RTX30系显卡为主。

其中新一代的RTX30显卡处理能力、核心规模、显存规格以及光追性能均有大幅度的提升,整体性能要领先许多,同时可提高游戏性能的DLSS技术也更新到了2.0版本,从游戏体验的角度来看,新一代的RTX30系显卡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5)漫威无限算力扩展阅读

PC 整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某一部分硬件的性能不足是会严重影响整机游戏性能的。所选择一颗性能足够强力的CPU来与显卡搭配同样不可或缺。

从测试结果来看,显卡的占用率是随CPU性能递增的,这就意味着CPU和显卡是协同合作关系,只有足够强劲的CPU性能才能让显卡性能充分地发挥,而在类似《赛博朋克2077》这种时下热门的3A 大作上,我们至少需要i5-10600K这种级别的处理器,才不会在游戏时由于性能瓶颈拖累游戏整体体验。

阅读全文

与漫威无限算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区块链挖矿前景 浏览:341
漫威无限算力 浏览:826
区块链系统由什么组成 浏览:306
四川区块链教授 浏览:223
zec币A卡算力 浏览:6
微信朋友拉我进群玩数字货币 浏览:695
一手区块链挖矿 浏览:376
大气压算力 浏览:272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概念股 浏览:964
新加坡数字货币无名项目 浏览:630
区块链技术国家认证 浏览:908
数字货币全面下跌 浏览:695
矿池推广广告 浏览:222
黄金储备与数字货币 浏览:112
区块链教学问题 浏览:640
全国发行数字货币还要多少年 浏览:832
翼比特算力告警 浏览:403
如何上传区块链 浏览:788
区块链的igg 浏览:785
星火矿池分配方式 浏览: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