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btg是什么币
BTG比特黄金,属于比特币的分叉币之一。它是在2017年10月24日,在比特币的491407区块高度上分裂出来的新币种。
根据BitcoinGold网站(http://btcgpu.org/)的介绍,在预先设定的491407区块高度,BTG挖矿者们用新的工作量证明(PoW)算法来创建区块,这导致比特币区块链的分岔。由于这一过程,一种新的虚拟货币诞生,它就是现在的BTG。
BTG(比特币黄金)是由挖矿硬件生产商闪电智能(LightningASIC)的CEO廖翔提出,并于2017年7月底正式在Bitcointalk.org上公布。与BCC和Segwit2X不同的是,它的目标在于通过改变工作量证明算法来使挖矿回归CPU和GPU,从而解决日益突出的,比特币挖矿中心化”的问题。
与其他的分叉币相比,BTG并没有对BTC进行扩容,而是依然使用1M区块+SegWit设定,主要改变的是挖矿算法。为了防止ASIC专用矿机造成的算力过于集中问题,对其进行了限制。BTG改用GPU挖矿,并使用谨记调度调整机制EDA。
Ⅱ 关于“双花”你需要知道的
如果小明使用的不是现金,而是数字货币呢?
“双花”问题
“双花”,即 一笔钱被花了两次或者两次以上 ,也叫“双重支付”。
在数字货币系统中,由于数据的可复制性,使得系统可能存在同一笔数字资产因不当操作被重复使用的情况。
1. 51%攻击
51%攻击,又被称为Majority attack。这种攻击是通过控制网络算力实现双花。如果攻击者控制了网络中50%以上的算力,那么在他控制算力的这段时间,他可以将区块逆转,进行反向交易,实现双花。
比如Bitcoin Gold发生的双花问题就属于51%攻击。 攻击者控制Bitcoin Gold网络上51%以上的算力,在控制算力的期间,他把一定数量的BTG发给自己在交易所的钱包,这条分支我们命名为分支A。同时,他又把这些BTG发给另一个自己控制的钱包,这条分支我们命名为分支B。
分支A上的交易被确认后,攻击者立马卖掉BTG,拿到现金。这时候,分支A成为主链。然后,攻击者在分支B上进行挖矿,由于其控制了51%以上的算力,那么攻击者获得记账权的概率很大,于是很快,分支B的长度就超过了主链,也就是分支A的长度,那么分支B就会成为主链,分支A上的交易就会被回滚(回滚指的是程序或数据处理错误,将程序或数据恢复到上一次正确状态的行为)。
也就是说,分支A恢复到攻击者发起第一笔交易之前的状态,攻击者之前换成现金的那些BTG又回到了自己手里。当然,这些BTG就是交易所的损失了。最后,攻击者把这些BTG,发到自己的另一个钱包。就这样,攻击者凭借51%以上的算力控制,实现同一笔token的“双花”。
2. 芬尼攻击(Finney attack)
“Finney”的名称来源于Hal Finney,Hal Finney是第一个描述双花攻击之0确认(未确认)交易的人。芬尼攻击主要通过控制区块的广播时间来实现双花,攻击对象针对的是接受0确认的商家。
假设攻击者挖到了区块,在区块中,包含了一笔交易信息,即地址1向地址2转了一定数量的token,不过这两个地址都是攻击者的。但是攻击者并不广播这个区块,而是立即找到一个商家,用他的地址1,把这些token发给商家的地址3。
发给商家的交易广播出去后,如果这个商家接受0确认,攻击者就把他自己之前挖到的区块广播出去,这时候发给自己的交易就先于发给商家的交易。对于攻击者来说,通过控制区块的广播时间,就实现了同一笔token的“双花”。
一般来说,为了节省时间而接受0确认,特别是对于大额交易而言,是非常不安全的,而且对于大额交易而言,多几次确认,将会降低交易被回滚的风险。
3.种族攻击 (Race attack)
这种方式主要通过控制矿工费来实现双花。
比如,攻击者把一定数量的token发给一个商家,我们命名为分支A。如果商家接受0确认,那么攻击者就会再把这笔token发给自己的一个钱包,我们命名为分支B。
不过,攻击者在发给自己的这笔交易中,加了较高的矿工费,从而大大提高被矿工打包的概率(也可以说间接提高了攻击成功的概率)。如果攻击者发给自己的这笔交易被提前打包,这时候这笔交易就先于发给商家的交易,也就是分支B的长度超过分支A的长度,分支A上的交易就会被回滚。对于攻击者来说,通过控制矿工费,就实现了同一笔token的“双花”。
4. Vector76攻击
Vector76攻击,是种族攻击和芬尼攻击的组合,又称“一次确认攻击”,也就是交易即便有了一次确认,交易仍然可以回滚。
如果电子钱包满足以下几点,Vector76攻击就容易发生。这几点即钱包接受一次确认就支付;钱包接受其它节点的直接连接;钱包使用静态IP地址的节点。
具体攻击方式如下( 感兴趣的可以点此查看 ):
攻击者控制了两个全节点,全节点A只是直接连接到电子钱包这个节点,全节点B与一个或多个运行良好的节点相连。
然后攻击者将同一笔token进行了两笔交易,一个是发给攻击者自己在这个钱包(接下来要被攻击的)上的地址,我们命名为交易1,另一个是发给攻击者自己的钱包地址,命名为交易2。但是攻击者给交易1的矿工费,要远大于交易2的矿工费。攻击者并没有把这两笔交易广播到网络中去。
然后攻击者开始在交易1所在的分支上进行挖矿,这条分支我们命名为分支1。攻击者挖到区块后,并没有广播出去,而是同时做了两件事:在节点A上发送交易1,在节点B上发送交易2。
由于节点A只连接到电子钱包的节点,所以当电子钱包节点想把交易1传给其它对等节点时,连接了更多节点的节点B,已经把交易2广播给了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于是,从概率上来讲,交易2就更有可能被网络认定为是有效的,交易1被认定为无效。
交易2被认为有效后,攻击者立即把自己之前在分支1上挖到的区块,广播到网络中。这时候,这个接受一次确认就支付的钱包,会立马将token支付给攻击者的钱包账户。然后攻击者立马卖掉token,拿到现金。
由于分支2连接的更多节点,所以矿工在这个分支上挖出了另一个区块,也就是分支2的链长大于分支1的链长。于是,分支1上的交易就会回滚,钱包之前支付给攻击者的交易信息就会被清除,但是攻击者早已经取款,实现了双花。
5. 替代历史攻击(Alternative history attack)
如果商家在等待交易确认,alternative history attack就有机会发生,当然,这需要攻击者有较高的算力,对于攻击者来说,会有浪费大量电力的风险。
攻击者把一定数量的token发给一个商家,我们命名为分支A。同时攻击者又把这笔token发给自己的一个钱包,我们命名为分支B。在商家等待确认的时候,攻击者在分支B上进行挖矿。
商家在等待了N次确认后,向攻击者发送了商品。但是如果攻击者凭借高哈希率,挖到了N个以上的区块,那么,分支B的长度就超过分支A,分支A的交易就会被回滚,攻击者实现双花。如果攻击者挖到的区块数量没有超过N个,那么攻击失败。
Alternative history attack能够攻击成功的可能性在于两方面,一个是攻击者的算力在网络中的比例大小,另一个是商家等待的确认次数。 比如,攻击者控制了网络中10%的算力,如果商家等待了2个确认,那么攻击成功的概率低于10%;如果商家等待了4个确认,那么攻击成功的概率低于1%;如果商家等待了6个确认,那么攻击成功的概率低于0.1%。 由于该攻击存在的机会成本,所以如果代币交易金额与块奖励金额差不多,才有可能实现博弈。
目前,几个区块链项目的官方给出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 提高确认次数。比如LCC建议将确认次数提高为 100 个。
2. 在共识机制方面改善。比如 LCC表示可能会引入PoS机制。
3. 升级新的算法。比如Bitcoin Gold表示,正在开发新的 PoW 算法以替代原有的 Equihash 算法。
4. 与交易所等合作。比如Bitcoin Gold立即与合作交易所合作,阻断黑客的套现渠道。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6617e91b12a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eb023e1d5dd
Ⅲ 廖翔怒喷吴忌寒,比特币的分叉币到底能不能买
比特黄金(BTG)遭遇了双花攻击,创始人廖翔指责是吴忌寒的比特大陆所为,表示要报复,并坚信自己“必胜”。这场事件引发了关于分叉币投资价值的讨论。
事情起因是中本聪本人自称者Craig Wright在参加区块链高峰会议时,廖翔断言他并非中本聪,两人发生争执,当晚BTG即遭受双花攻击。随后,Craig Wright指责廖翔不听ASIC(特定应用集成电路)有用之言,讽刺道“祝你和你的空气币好运”。更关键的是,Craig Wright作为BCH(比特币现金)社区的支持者,这一事件让廖翔与吴忌寒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吴忌寒则声称廖翔试图花钱要求媒体撰写关于BTG遭到51%攻击的报道,意图引导公众认为是“挖矿公司”攻击了BTG。事实的真相仍不明了,但双花攻击的严重性显而易见,代表攻击方至少掌握了51%的算力,币价却未如预期下跌,引发市场猜测。
回到投资分叉币的议题上,尽管分叉币数量众多,但从价格表现来看,多数表现惨淡,未见实质解决比特币原有问题。分叉行为更像是将金子拆分成金、银、铜,财富创造潜力有限。真正的共识分歧分叉或许值得考虑,但目前多数分叉币似乎并非出于此目的。
在众多分叉币中,BCH因其姓吴、吴忌寒拥有大量算力以及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被认为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币种。BCH区块体积已增加至32M,即将部署智能合约,这种发展符合吴忌寒的愿景,因此BCH被视为有潜力的币种。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选择像BCH这样的高质量币种是明智之举。尽管这类优质币通常价格较高,但其品质的保障使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建议关注公众号“区块链条”,以获得一手新闻、内幕、优质币解析,以及黑平台、黑项目揭秘等专业服务,为你的投资保驾护航。
Ⅳ 【曝光】手机挖BTG比特黄金老的掉牙的骗局。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吸引眼球的项目,其中不乏一些以热门概念为噱头的骗局。最近,有一个关于使用手机挖BTG比特黄金的项目引起了不少关注。然而,深入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披着主流币旗号的资金盘骗局。
首先,让我们澄清一点,这个项目通过提供所谓的“静态收益”,以及高额的“动态拉人头”奖励,试图吸引投资者。但真相是,它并没有实际的技术或资源支持,只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套利游戏。
在注册过程中,投资者需要通过邀请码或链接注册,并填写真实信息进行实名认证。系统随后赠送一台“M0神马矿机”,并设定180天的挖矿周期,承诺在挖矿期间获得36枚BTG币。这个看似诱人的收益,实则是骗局的一部分。
接着,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级别的“神马矿机”进行投资,从M1到M6,每级矿机对应着不同的BTG币投入量和收益。这些收益看似诱人,但实际上都是通过操控投资者的期望值和不透明的算法来实现的。
除了矿机投资,该项目还引入了“矿池投资理财”模式,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投资门槛从100到1000枚BTG币不等。静态月收益高达33%~54%,这种夸张的收益比例,无疑是为了吸引投资者的贪婪心理。
更令人震惊的是,投资者在获得高额“收益”同时,还要承担着高风险。平台通过控制“算力”和“手续费”,让投资者陷入“升级”和“回本”的循环中。同时,平台规定投资者需要充值USDT(美元稳定币)来进行兑换,最终获得的“BTG币”不过是平台上的虚拟货币代码,而非真正的BTG币。
“动态拉人头”制度是这类骗局的标配,通过邀请新用户注册并投资,投资者可以获取额外奖励。这种模式不仅涉嫌传销,还可能构成非法集资,严重违反法律法规。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骗局项目使用了备案域名,注册者信息显示为国人。这表明该项目是中国本土的诈骗项目,利用国内的监管漏洞进行非法活动。
总结来说,这个所谓的“手机挖BTG比特黄金”项目是一个典型的资金盘骗局,其核心在于利用投资者的贪婪心理,通过虚构的收益和奖励机制,吸引大量资金投入。投资者应保持警惕,避免成为这类骗局的牺牲品。在投资前,务必对项目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Ⅳ ‘双花’攻击
什么是双花?
“双花”,即一笔钱被花了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也叫“双重支付”。通俗的理解,“双花攻击”(double spend attack)又叫“双重消费攻击”,即同一笔资金,通过某种方式被花费了两次,取得了超过该笔资金的服务。
在数字货币系统中,由于数据的可复制性,使得系统可能存在同一笔数字资产因不当操作被重复使用的情况。
双花是如何发生的?
众所周知,区块链节点始终都将最长的链条视为正确的链条,并持续工作和延长它。如果有两个节点同时广播不同版本的新区块,那么将在率先收到的区块基础上进行工作,但也会保留另外一个链条,以防后者变成最长的链条。等到下一个工作量证明被发现,其中的一条链条被证实为是较长的一条,那么在另一条分支链条上工作的节点将转换阵营。
双花简单说就是花两次。双花是如何实现的呢?分为两种情况:
(1)在确认前的双花。零确认的交易本来就可能最后没有写入区块链。除非小额,最好至少等确认即可规避此类双花。
(2)在确认后的双花。这就要控制超50%算力才能实施。即类似于一个小分叉,将给一个商店的交易放入孤立区块中。这种确认后双花,很难实施,只是理论上可行。
双花攻击案例
2018年曾经发生了比特币黄金(BTG)的双花攻击。BTG当时是全球第27大加密货币,流通市值为50亿人民币。2018年5月16日以来,攻击者对BTG网络成功实施了双花攻击,谋取了超过38.8万的BTG的暴利。
攻击者控制BTG网络上51%以上的算力,控制算力期间,把一定数量的BTG发给自己在交易所的钱包,这条分支我们命名为分支A。同时,又把这些BTG发给另一个自己控制的钱包,这条分支我们命名为分支B。分支A上的交易被确认后,攻击者立马卖掉BTG,拿到现金。随后,攻击者在分支B上进行挖矿,由于其控制了51%以上的算力,很快分支B的长度就超过了分支A的长度,分支B就会成为主链,分支A上的交易就会被回滚恢复到上一次的状态。攻击者之前换成现金的那些BTG又回到了自己手里,这些BTG就是交易所的损失。这样,攻击者就凭借50%以上的算力控制,实现了同一笔加密货币的“双花”。
Ⅵ 闪电比特币是什么
闪电比特币还没有被大家所熟知,那是因为他是一个比特币的分叉币,币圈的许多的用户都本能对这类的通证产生厌恶情绪。分叉币现在已经俨然成为了圈钱,跑路的代名词。但是有一点各位可能不知道,所有比特币的分叉币在国外的监管者眼里都可以叫做是货币。美国SEC只承认比特币和以太坊称做为货币,因为他们没有在公开渠道进行过ICO。相应的这些分叉币算是货币。而且闪电比特币是唯一在分叉币中没有进行预挖的。大家可以想像成比特币是一家银行发行的100纸钞,而各类分叉币就相当于这家银行发行的不同面额的纸钞。各位可能不能理解这里面有什么宝贵的价值,当要进入实体的流通环节,如果你是比特币的分叉币就很容易通过政府合规。简单的说,大皇子BCH为什么能这么快打通日本的实体流通环节,恰恰占了是比特币分叉币的光。
那我为什么要说闪电比特币是一场伟大的货币实验?因为闪电比特币推行的链上治理机制,将现实问题通过代码进行票选进行民主的决策.我们把闪电比特币比作一个自由的经济体,有三大利益方:开发人员,矿工,持币者。
至今没有一个区块链项目可以对此三者进行有效的治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往往一个ico项目,开发者,持币者量最多,甚至矿工都是同一批人,这个很好理解吧,那他为什么要把最大的利益去让给通过ico的持有者呢,这个明显不符合人性。而闪电比特币为什么敢于做链上治理,因为和闪电比特币的发行方式有关。LBTC此次的“链上治理”即是对“去中心化”的再次尝试,也很吸睛。DPOS机制决定了网络中有101个节点,同时和POW不同,选择权是掌握在持币用户的手中的,这些节点将由持币用户投票选出,当节点不作为,用户也可以投票踢出网络。根据上周周报内容显示,目前LBTC的区块浏览器也新增了这一项功能,可实时查看节点运作情况。也为LBTC的“链上治理”做出了铺垫。在LBTC的体系中,所有持币人可以通过投票决定项目发展提案的去留,所有组织成员都能参与组织的决策和运作,另外,本次闪电节点竞选后的锁仓5000的标准,又保证了节点既是矿池又是持币用户的身份。这样较好地平衡了矿工、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自治组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