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960当真无矿卡吗
品牌型号:联想拯救者Y9000P
系统:Windows 11
960并不是完全没有矿卡的,960可以挖矿,但是计算性能是很差的,960显卡挖矿并不太合算,矿卡极少,一般都是a卡挖矿,n卡比较少见。单精度只有2.6T,双精度是单精度的1/32,所以这个效率太低太低了。
显卡性能,是由显卡自身的硬件规格决定的,无论用什么优化和设置工具,都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如果游戏对显卡要求很高,GTX960无法满足要求,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分辨率和特效设置,流畅度肯定提升。
两块GTX960满载运行还比不上AMD一块RX480的效率,2块960达到同等算力,功耗还更高。GTX960性能和GTX1050Ti一个级别,挖矿算力也没有多少区别,N卡运算和A卡运算不一样,挖矿要用AMD显卡,而GTX960挖矿给同级别的AMD显卡R9380要慢几倍。
GTX960性能和GTX1050Ti一个级别,但这两种显卡型号不在矿卡范围内,因为1050ti和960计算性能达不到挖矿要求,或者说用这两种显卡半年都未必能挖到矿,一般矿卡都是rx470、480、570、580或gtx1060这种中端显卡来做矿卡,高端也有。
『贰』 i54590可以玩战区2吗
官方公布的《使命召唤 战区2》的推荐配置是:
处理器:Intel Core i5-2500K或是AMD Ryzen R5 1600X处理器
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970 / NVIDIA GeForce GTX 1660或是AMD Radeon R9 390 / AMD Radeon RX 580 - DirectX 12.0可相容系统
内存:12 GB
硬盘空间:80 GB可以使用的硬盘空间
你的CPU是4代i5里的高端型号,比推荐的2代i5-2500K强,而且这个游戏不是特别吃CPU算力,显卡也足够,就是内存少了点,现在内存很便宜,建议至少增加到16G;
『叁』 玩三a大作应该配多少钱的电脑一个能玩3A大作的配置大概多钱都什么配置
⑴ 大学生笔记本电脑买什么好求推荐可以玩3A大作的笔记本
玩3A大作建议用RTX3060显卡的游戏本,以下配置都可以玩3A大作。
ROG幻16
配置:i7-11800H 16G 512G RTX3060 2K分辨率 165Hz 16英寸 P3广色域屏
价格:10999元
机械革命(MECHREVO)钛钽PLUS
配置:i7-11800H/16G高频内存/512G固态/RTX3060/17.3寸 100%色域 165Hz 2K 独显直连
价格:8999元
重量:2.4KG
联想(Lenovo)拯救者R7000P 显卡直连
配置:R7-5800H/16G/512GB固态/RTX3060/15.6寸 165Hz 广色域
价格:8899元
戴尔(DELL)游匣G15 一线高性价比
配置:酷睿i7-11800H/16G/512G/RTX3060/165Hz 100%sRGB
预售价格:7799元
⑵ 玩3a大作需要什么电脑配置
intel酷睿i7-10700基于祖传的14nm++制程工艺,拥有8核16线程,默认主频2.9Ghz,最大睿频4.8Ghz,三级缓存为16MB,不支持超频,内置UHD630核显。
主板是技嘉B460M AORUS PRO。
显卡采用的是索泰GeForce RTX 2060 SUPER-8GD6 X-GAMING OC V2基于12纳米制程工艺的TU106-410核心,核心频率:1470/1665MHz,显存频率:14000MHz。
配置中采用的内存是2根海盗船复仇者LPX 8GB DDR4 3000内存,组建了16G双通道内存,支持XMP 2.0,以铝制散热片能有效帮助内存散热,满足玩家的游戏平台需求。
另外三星970 EVO Plus NVMe M.2(500GB)固态硬盘,采用M.2 PCIe接口(NGFF),
读取速度3500MB/s,写入速度3200MB/s ,加快了系统、软件等读写速度。
又考虑到硬盘拥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又增加了一块1TB大容量机械硬盘作为存储盘使用。
这套十代酷睿i7-10700配RTX2060Super主机预算大约8000元出头,适合游戏玩家以及设计渲染工作者。
⑶ 预算7000元配一台台式主机,能畅玩各类3A大作的怎么配啊
文/小伊评 科技
畅玩3A大作这个畅玩的标准浮动很大,因为低画质+1080P下,上上一代的GTX1060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是要极致画质+4K+光追的情况下,RTX 3090都不一定能够满足你的需求,所以你最好还是能够量化一下你的需求。
当然了对于大多数普通玩家来说,现阶段只要能够满足在开启2K分辨率+高画质(非极限画质)+不开光追(很多 游戏 不支持)的情况下能够保持60帧左右就可以了,那么我们以《2077》为例,基本能满足这个需求的显卡是RTX2070以及以上的显卡,再结合题主的预算以及目前PC行业的现状来看,最合适的显卡是 RTX3060 ,因为老黄对3060的挖矿性能做了限制,这款显卡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空气,你的这个预算是可以入手的。
不过,这个阶段不建议自己攒零件配电脑,显卡目前受到黄牛们的炒作加价现象太过明显,原本售价2499的RTX3060现在都炒到了5000块钱你敢信?
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给你三个建议:
第一条路: 现阶段不要购买电脑,等矿难之后再说,也就是今年年底左右了,就算不会矿难只要芯片供应量稳定之后,显卡价格是一定会下降的,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离谱。
第二条路: 选择其他品牌的整机:相较而言整机的加价幅度没那么离谱,而且大多也都是现货,7000元这样的配置基本上可以在1080P下畅玩所有 游戏 了。
第三条路: 买 游戏 本:相较于桌面平台离谱的加价情况,移动端的表现还算可以,目前7000元这个价格只需要再稍微加一些就可以买到配备满血版3060(130W)的笔记本(130W的3060laptop的实际性能基本等效桌面端的3060),还省去一个显示器的钱,性价比也不错。
那么本文就给你推荐几款现阶段值得购买的整机以及笔记本,希望可以帮到你:
整机篇:第一款:宁美国度台式电脑
购买平台: 某米有品
优势: 抢购难度稍低,不定期补货,性价比相对较高,整体配置比较均衡,主板不丐
推荐版本: 分享版即可
配置: I5 10400F,RTX3060(12G),8GDDR4X 3200Mhz内存,256G SSD,华硕ROG STRIC B460-G主板,海盗船VS550,宁美290L风冷散热器
这款整机的分享版配备的是I5 10400F处理器,RTX3060显卡,主板是华硕的ROG STRIC B460-G,算是一块中端主板了,市场价也在1000块钱左右,不是那种丐中丐版的。
那么这一套配置核算下来,这块RTX3060显卡的价格大约是:7599-2000-250-200-300-100-200=4549元,虽然相比于发售价仍旧是高了将近一倍,但是相比于市售的价格来看还是要便宜一些的,在当下这个环境来看还算可以,如果是刚需抢来也不错,另外可以关注一下(SMZDM)的活动,写申请可以做低到6699元,另外也可以等待一下即将到来的米粉节,说不定有惊喜,这条机器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低于7000就是好价。
第二款:黑武士Ⅳ 变形金刚水冷 游戏 台式电脑
购买平台: 狗东
优势: 配置出色性价比高,大厂售后,11代I5处理器,水冷散热,高端机箱。
推荐版本: I5 11400+16G+3060的版本
配置: I511400F,RTX3060 12G,16G DDR4 3200MHz双通内存,512NVMe固态硬盘,B560主板(是全规格主板),雷神120一体水冷散热,600W额定电源,机箱支持Q1无线充电。
这机器不多说了,抢到就是赚到,性价比不错了。
这一套配置算下来,显卡的价格是:7899-2000-500-500-200-300-300=4099元。
笔记本篇:第一款:机械革命X8 Pro 7799元
购买平台: PDD百亿补贴
优势: 性价比高,不耍猴现货销售,满血版3060
配置: I7 10870H 16G 2933Mhz内存,512G M2接口固态硬盘 双风扇 五铜管散热系统,17.3英寸大屏幕,支持显卡独连(性能更强),144Hz 1080P电竞屏
这款笔记本应该是目前所有配备3060显卡的笔记本当中极少数现货销售的笔记本了,并且这款笔记本的显卡还是130W的满血版显卡,其性能基本等效桌面端的3060,而且处理器还是I7 10870H这款处理器也算是移动端 I家最强的处理器之一了,8核16线程,不考虑功耗墙的话大体可以等效I7 9700,满足日常 游戏 需求妥妥的没问题。其他配置也算合适16+512G黄金组合,内部预留的有一个M.2接口的插槽,未来可以升级硬盘,散热方面是双风扇+五铜管散热,压制3060没啥问题,屏幕是1080P的屏,比15.6英寸的屏幕大很多, 游戏 体验不错,而且再1080P下就可以开满特效玩了,性价比不错。
第二款:联想R9000P 7999元
这款机器就不多说了,目前综合性价比最高的一款笔记本,相比于前者来说,CPU的性能更强,散热更好,做工更加稳定而且屏幕还升级为了2.5K的高分辨率屏,升级较为明显,缺点是抢购难度较高,建议蹲点抢,或者去某鱼花钱让别人帮抢一下吧,大约100-200元。
1.直接加999元,去抢最新的联想R9000P,7999首发价。可能比你自己去买配件组装还便宜很多。
直接买 游戏 本,现在显卡价格涨得太离谱了!
显卡:RTX2060S
处理器:AMD R7 3700X
内存:海盗船16G 2
主板:华硕B450K
固态机械电源你自己看着办。
玩主流3A大作的整机搭配思路:i5或R5的CPU+500G或1T的SSD+16G双通道内存+尽可能好的显卡
因为3A大作更主要考验显卡,要显卡好到一定程度,主流往上的CPU,差距才容易体现出来 。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到的还是3A大作,对于3A大作而言,显卡已经超负荷了,升级CPU的效果就比较小了。主玩这一类的小伙伴可以提升预算去升级显卡, 像8K预算就可把显卡GTX1650升级到RTX2060,或者RTX3060性能相比GTX1650涨了一倍还多,而且支持光线追踪和DLSS,永劫无间就可以轻松驾驭了。英灵殿、赛博朋克等最吃配置的3A大作,也可以降低画质流畅游玩。
搭配思路:i5 10400 CPU+B560主板,显卡搭配RTX2060显卡/RTX3060显卡+16G内存+500G固态硬盘
不过现在显卡价格比较贵,要是想真心玩3a大作,预算有不足的情况下,还是建议试试 呆猫云桌面来云 游戏 。
拿云 游戏 来说,就是用户可以通过 呆猫云桌面 软件调用服务器端的算力,将相关的渲染、运行、计算等在云端服务器完成后,音视频流通过特定协议压缩传输到用户的一种新的 游戏 方式。
相较传统的PC 游戏 方式, 呆猫云桌面 的优势在于:
无需过多考虑终端设备的相关硬件配置,通过网络就能获得远程服务器上的资源,能够满足3A级 游戏 大作在低配PC上进行 娱乐 的需求。在硬件 科技 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辛苦攒的电脑配置可能一年甚至半年就会过时,若要及时适应各种 游戏 、软件的更新所需要的硬件配置,资金投入将会无限扩大, 呆猫云桌面 却是与时俱进的,省下一大笔购机费用。
整体电脑各个硬件配置推荐:CPU: 处理器方面,英特尔i5级别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满足所有3A 游戏 大作对CPU的需求了。如i5-11400F或锐龙R5-5600X。其中AMD最新的5000系列处理器,锐龙R5-5600X,一雪前耻,之前都是英特尔处理器打 游戏 更好,现在AMD R5-5600X性能提升爆表,虽然定位中端,但性能异常强悍,无论单核多核性能,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其是 游戏 表现方面,力压自家前代R5,同时还能越级秒杀英特尔十一代i7-11700F。是目前 游戏 处理器首选,当然如果预算更多,也可以选择更高级别的R7-5800X,不过必要性不大,5600X的CPU性能玩 游戏 ,已经是超配了。
显卡: 玩3A大作的话,主流的1660S就有点吃力了,建议选择RTX系列高端显卡,先最新的显卡系列基本都上市了,RX6600、RTX3060或RTX3070都是相对不错的选择,在往上的3080和3090有点性能过剩,性价比也相对较低,适合不差钱的发烧友玩家。
内存: 玩3A大作,内存就不要考虑8G了,16G起步了,同时16G也完全够用了。内存的颗粒厂商主要是三星、镁光、海力士三家,品牌有芝奇,影驰,十铨,金士顿,威刚,海盗船等,两根3200的镁光原厂颗粒,颜值在线性能强悍,当然如果要信仰灯光的话,也可以考虑芝奇幻光戟、皇家戟这些,不过性价比就没那么高了。
固态: 500G起步,预算充足建议1个T,现在的3A大作对容量占用一点也不客气,一个使命召唤就要接近200G,如果玩好几个这样的大作,那500G还真有点吃力。不过如果只玩某一个或两个,500G也基本够用了,具体值得推荐的也就那几个,西数蓝盘sn550,RC10(原东芝存储rc500),高端点就西数黑盘sn750或者铠侠RD20。再高端就是pcie4.0固态了,如影驰名人堂,海盗船MP600,三星980PRO。
主板: 配合着CPU选就行了,AMD R5-5600X就选B550主板就行,性价比很高。高端的X570必要性不大,主板不是性能硬件,对 游戏 性能没有加成。
散热: 利民品牌是专业做电脑散热产品的,定位偏高端,产品散热效果优异,噪音控制也很突出,AS120PLUS足够压住这个处理器了。当然也可以选择更好的PA120,或者有各种光效的水冷散热器。
电源: 海韵GX系列,酷冷至尊GX系列,全日系电容稳的不行。一般550W就够用了,如果RTX3070或以上显卡,则建议选择750W或850W的电源。
才7000?还畅玩3A大作,买块显卡钱都不够哟
现在有平价显卡的都配着整机卖的,你买大品牌的整机,这个价能拿到30系显卡主机,玩3A高画质没压力。顶级画质加光追那就别想了,那得2万左右了。
不可能!一个显卡就7000了还不一定够,因为你想畅玩各类3A大作…
不会呀!!!!
不管怎么配都买不到一张合适的显卡,不如直接买主机吧。
⑷ 玩3a大作台式电脑配置推荐
玩3a大作台式电脑配置推荐如下:
1、处理器intel酷睿i3-12100F(散)、散热器TT水星S400RGB散热器、主板华硕PRIMEH610M-KD4主板、内存威刚XPG游戏威龙Z1DDR432008G乘以2根(16G)、固态WDSN570500GM.2NVMe固态硬盘、显卡华硕TUFGTX1660SO6GGAMING、机箱鑫谷小艺术家机箱(默认黑)、电源航嘉GX500500W80PLUS认证。
2、处理器intel酷睿i5-12400F(散)、散热器TT水星S400RGB散热器、主板华硕PRIMEB660M-KD4主板、内存威刚XPG游戏威龙Z1DDR432008G乘以2根(16G)、固态WDSN570500GM.2NVMe固态硬盘、显卡华硕TUFGTX1660SO6GGAMING、机箱鑫谷小艺术家机箱(默认黑)、电源航嘉GX500500W80PLUS认证。
⑸ 能玩主流三 A 大作的电脑需要什么配置
cpu:amd 3700x。
显卡:5700xt或者2060S。
主板:技嘉auros pro WiFi x570。
内存:威刚D41 3000 8GX2。
硬盘:西数sn750 480G+蓝盘960G+东芝3T hdd。
电脑的配置,是衡量一台电脑性能高低的标准。主要由CPU、显卡、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机箱、光驱、键盘、鼠标和散热系统决定。
显卡配置: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喜欢玩游戏和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TI和nVIDIA两家。(ATI已被AMD收购改名AMD)
全称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译为"图形处理器"。NVIDIA公司在发布GeForce 256图形处理芯片时首先提出的概念。GPU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并进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图形处理时。
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件T&l、立方环境材质贴图和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和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件T&l技术可以说是GPU的标志。
⑹ 一个能玩3A大作的配置大概多钱都什么配置
追光暂时别考虑,支持的游戏少,效果也不好,等游戏普及,至少也是2年后的事了,现在追光还属于鸡肋情况,有那银子,后边不够在升级了。
CPU RYZEN 5 2600X 810RMB
主板 七彩虹(Colorful)CVN B450M GAMING 500RMB
显卡 华擎Radeon RX 5500XT Phantom Gaming 8G OC 幻影电竞显卡 1300RMB
内存 三星16G 圣战士 DDR4 2666 300RMB
硬盘 ST 1T 64M 250RMB
SSD 海康威视C2000 512G 480RMB
电源 GP600G黑金 300RMB
箱子看爱好了
⑺ 能玩主流三A大作的电脑需要什么配置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几款 游戏 的配置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冷战
推荐配置
CPU:Intel Core i7 4770k 或 AMD 同级别产品
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970 4GB / GTX 1660 Super 6GB 或 AMD Radeon R9 390 / AMD RX 580
内存:16GB RAM
硬盘空间:45GB
古墓丽影暗影
CPU:Intel Core i7 4770K, 3.40 Ghz or AMD Ryzen 5 1600, 3.20 Ghz
显卡:Nvidia GTX 660/GTX 1050 or AMD Radeon HD 7770 Nvidia GTX 1060 6GB or AMD Radeon RX 480, 8GB
内存:8 GB RAM 16 GB RAM
硬盘空间:45GB
荒野大镖客2
CPU:Intel Core i7-4770K / AMD Ryzen 5 1500X
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 / AMD Radeon RX 480 4GB
内存:12GB
硬盘空间:150GB
生化危机8:村庄
CPU: AMD Ryzen 5 3600 / Intel Core i7 8700
显卡:AMD Radeon RX 5700 /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内存:16 GB RAM
硬盘空间:50GB
为了支持光线追踪,显卡性能需达AMD Radeon RX 6700 XT或NVIDIA GeForce RTX 2070。
推荐配置能够满足的游玩情况是1080 p/60 fps,现在我们再来一个个看。
首先是CPU,并不建议选择i7或者i9系列,除非你要求4K超高画质,不然的话i5十代 + B560m是最性价比的选择,同样AMD 的R5 3600 + B550m也是不错的选择,两者都在一千七八以内。
接下来看内存, 游戏 标配16GB,也不用再往上加,不论是单根16GB还是双根8GB基本七百块能搞定。
然后是硬盘,固态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500g SSD M.2也要跟上,六百块钱。
显卡是预算大头,尽管看这几个 游戏 感觉10系列也能玩,但事实上10系跑起来会吃力,所以尽量以正常价格选择2060或者3060。
剩下的电源最好是550W稳点,如果显卡选择30系列可以适当再加点,散热给CPU配上就行,机箱如果没有信仰百来块钱就足够了。所以整体算下来七千块钱完全能够配上符合需求的主机。
⑻ 配多少钱电脑能玩3A游戏
仅需3000元的预算就能让你玩上3A大作。电脑如下配置就可以实现。
这套配置之所以能将价格压得这么低,也是得益于近期内存价格便宜。要是在去年这个时候,DDR4 2400 8GB产品的价格接近千元,整套配置的价格还得增加至少500元。而现在十铨 火神系列 DDR4 2400 8GB只要295元,是个还算不错的选择了。
显卡点评
1、打造游戏配置,最重要的是选择CPU和显卡,在现在的游戏中,显卡的戏份普遍更重。目前千元价位的显卡有GTX1050、GTX 1050Ti、RX580-2048SP等。
2、在这些显卡中,论性能最强的当然是RX 580 2048SP。别看其型号上有RX 580,实际上这就是RX 570的马甲,要知道可是用来与GTX 1060 3GB对阵的产品,性能自然比GTX 1050、GTX 1050Ti直流强得多,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都很有优势,算是这个价位上的首选产品。
3、同时RX 580 2048SP有4GB和8GB两种显存规格,其实在1080P中等特效下,4GB就很难出现爆显存的情况了。以往华硕的显卡总是比同类产品要贵一些,但是最近这款华硕 RX580 2048SP 4GB价格降得非常猛,只卖999元,算是同类产品中比较便宜的一款了。
CPU方面
1、现在要玩转3A大作至少要选择四核处理器才行。综合价格和性能的因素,本次推荐的是锐龙3 1200,其采用了Zen架构,拥有4核心4线程的规格,频率为3.1GHz~3.4GHz。
2、更重要的是,最近这款CPU的价格非常亲民,散片也就350元,加个散热器也不会超过400元,比奔腾价格还便宜,搭配盈通 RX580-2048SP 8G D5 大地之神总价1300多元就能保证在1920×1080分辨率和中等画质下画面流畅。
『肆』 如何选购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选购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值客原创
>
购物攻略
>
文章详情
卖一手 2015-02-01 11:09:15 ● 购物攻略打赏446人
笔记本选购之新手指南
无意间看到了右边的征稿,想了一下,过年过节不少朋友也要买东买西、该添置的添置、该升级的升级了,于是写点笔记本选购的文字,定位初级入门,适合实战。
首先定范围:苹果系不讨论,ARM处理器平台的平板+笔电二合一不讨论,仅讨论X86架构、WINDOWS系统的传统意义上的笔电。
不同于各种零配件,对于笔电,如果有条件,楼主建议尽量看看样机实物,感受一下诸如屏幕观感、键盘手感、发热区等。如果条件只允许上网盲购,那么这些相关隐形参数就成为你承担的必要风险。
不同配置的电脑承载不同性能,笔电又涉及到尺寸、重量、发热、电池续航等额外参数,显然在同一时代的配置下,性能和后面四个参数矛盾,因此一旦决定购买笔电,就要做好妥协的思想准备——相对于台式机,笔电在配置的选择弹性上更弱,更需要断舍离。
关于具体品牌哪个好哪个不好,本文也不会提:楼主自己对品牌的喜好有特别黑,但是没有特别粉,戴尔华硕惠普宏碁联想东芝富士通索尼这些都是楼主自选的品牌范围,蓝天系的几个国产新锐品牌(其实运作都是老牌)也不排斥,唯一一个黑的是神舟——不喜欢那个胖老大的言行而已。
一、笔记本CPU/平台
笔记本平台首先不用考虑主板,再加上笔记本BIOS基本上不开放超频选项,因此主板简化为内外扩展接口上:有多少USB3.0,视频输出接口类型和最大支持分辨率,是否有空闲M.2接口等等。所以第一步选平台即选CPU。
随着超级本概念被Intel提出来,唯CPU论又有了一隅战线。没错,按摩店(AMD)近年CPU一直不给力,导致Intel占据绝大部分市场,而超级本为了轻薄续航,在外观上向苹果MBA/MBP靠拢,在配置上通常是低电压I3/I5/I7 CPU和核芯显卡和SSD固态硬盘——对这样的笔记本,CPU、内存和硬盘三大件性能几乎就是整机性能。对于较厚的笔记本,比如游戏本,CPU也是要重点考虑的——毕竟不是完全打游戏,完全打游戏配个不移动的台式机就完了。
笔电CPU和显卡的型号一向是JS忽悠的重灾区,最简单的忽悠就是“型号数字越大越好”和“核心数和线程数含混、让你傻傻分不清楚”,你要信了就倒大霉了。 正好前些日子英特尔发布了第五代broadwell移动处理器,各家的新品也陆续发布了,下面就对照台式机CPU梳理一下他家笔记本处理器。 按摩店加油啊,哪天雄起了楼主就写一篇A家的。
CPU的主要参数无非:架构、针脚、核心数、线程数、主频(基本频率和睿频频率)、缓存、指令集、核芯显卡、TDP功耗。对本文目标读者而言,架构已限定(第五代个体测试结果显示单线程同频性能和第四代差不多,多线程有显著性能提升),针脚主要涉及自行更换CPU,指令集过于理论可忽略、TDP功耗和主频息息相关也可不说。筛选后可重点关注:核心数、线程数、主频,次要关注核芯显卡、缓存。
·核心数/线程数:
大家都知道台式机的奔腾/I3/I5/I7主要以核心和线程数分割。I7(不包括Extreme)是4核8线程,I5是4核4线程,I3是2核4线程,奔腾是2核2线程。基本上就一路阉割下来。新手可大致认为四核相对于双核有大幅提升、超线程有少量提升。对于超线程的机制,可以简要归纳成“把一部分物理核心的运算能力模拟出新的核心,实现超过物理核心满载运算能力的极限”,也就是说:如果2核物理核心算力是200%,超线程削弱40%单核效能模拟算力相同的虚拟核心,2核4线程就是4x60%=240%。 所以对于游戏需求,建议CPU从2核4线程起,推荐4核4线程,资金充裕可4核8线程。
*上面没简单的说选I3/I5/I7,是因为笔电CPU不以此区分核心数,具体参考后文表格。
·主频:
性能党越高越好,便携党想要兼顾性能的话尽量选超级本里基本主频高的,因为笔电由于TDP/功耗/发热限制,往往睿频都不持久。 睿频最早是通过短时间提高单核主频(空闲核心降频)来改进单核心应用下的性能,后来发展为所有频率都可以同时睿频,就变成全面自动超频了。笔电的睿频功能仍有用,但最高频率参考价值不大。
·缓存:
交换数据的区域,越大越好,但和前两个参数比不太重要。
·核芯显卡:
第四代主要搭配HD4200/4400/4600/5000,第五代搭配HD5500/6000,至于Iris/Iris Pro则是给高端型号使用,机型应该不多。新的HD5500/6000按官方说法是3D性能提高22%,转视频提高50%,日用提高4%。对于HD4200/4400/4600/5000,调一调特效,玩转主流网游、入门3D单机、几年前的主流3D单机可以基本流畅,而HD5500/6000你可以看成是更流畅一些、偶尔卡顿更不容易出现。现有测试数据表明HD5500已经超过了入门独显GT720/820的性能,所以入门独显可以洗洗睡了。
有了上面的基本知识储备,就来看下面的对比表吧:
对比表
你没看错,第五代目前发布的I7都是2核4线程的低压(U)版本,其中倒数两个数字是50的(5550/5650)是相对(5500/5600)更低频版,但核显略强(最大动态频率),至于搭载IRIS显卡的高频I7-5557U注定不会常见。如果JS告诉你这是最新I7四核CPU,可回扇之。如果JS告诉你I7-5550U是I7-5500U升级版,性能更强,可回扇之。
第五代I5系列对比
从发布数量看,第五代I5-U显然是今年的主打系列,和I7-U组一样,它们都是2核4线程,缓存较I7缩到3MB,后缀50主频更低、显卡更强的规律不变,出现了主频更高的I5-5287U。纵观参数,同频I5-U的性能应该接近I7-U,没有本质差异,所以如果JS告诉你I7比I5高一个档次,可对比主频后视情况回扇之。
第五代I3系列对比
I3只有三款,命名方式也和I5/I7有了区别。其实第五代第一批发布的都是U后缀,所以目前来看这个U的“低压概念”无法区分型号(可YY下非低压版的主频能多高),xx00可看成基本型号,xx50是低压型号,xxx7是搭载IRIS高端核显的高频高性能型号。I3命名为xx05/xx10,相差不大,也很好记,由于没有了睿频,所以基本主频即最大主频,可以预见一大波I3-5010U的产品即将出现。
第四代对比
第四代的数量就很多了,不过实际上市售常见的型号也就少数:先拿掉IRIS核显,再去掉高频的。 Q后缀即英文Quad,“四”的意思,这个命名方式从第一代桌面四核Qxxxx一直延续到现在。MQ和HQ的区别是CPU是否焊死在主板上,MQ不是,HQ是,不打算升级CPU不用在意。数字大小和性能无关的特性也体现出来,比如I7-4770HQ主频就比I7-4710HQ低。
这是剩下的双核I7大军,大多数I7超级本都用它们。后缀比较多,解释下并和第五代简要对比。M后缀是标准电压,U是低电压降频,Y是更低电压(可以看M/U/Y处理器的TDP功率),显卡出现了HD5000/4200,差别主要是最大动态频率。
对比第五代双核I7-U,可以看到:新一代的TDP仍然是15W/28W,但是主频明显相对第四代提升,这是工艺进步的结果,再加上显卡的性能提升前面已经提到了,所以综合来看,第五代性能比第四代整体提升应该比较明显(期待Q2要发布的桌面级Broadwell )。
I5大军就按基本频率降序排列,对于要求性能的朋友,尽量选择靠上的型号,性能超越低频双核I7不是问题;对于要求极致轻薄的超级本,十台里可能十台都是靠下的型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其中一些低压型号如I5-4200Y,睿频频率都不足2GHz,搞好散热的话都能装平板上用了。
不用太在意核芯显卡是HD4200还是HD5000,在同一架构下的核心运算能力差不了多远。Intel对一款型号的频率设定是很自由的,比如I5-4330M的HD4600最高1.25GHz,I5-4350U的HD5000才1.1GHz,I5-4300Y的HD4200是1.2GHz,但前面的I7-4610Y的HD4200才850MHz,要么就一款一款详细看搞清楚,要么就无视频率差别。
I3系列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I5拿掉了睿频,性能党往上看,轻薄党往下看。
再往下还有奔腾系列。奔腾里一种是正统延续在I3以下的,命名方式为 Pentium xxxxM/U/Y,2核2线程,核显进一步阉割;另一种是在其他地方深度阉割后的Nxxxx为名的奔腾,4核4线程,主频还不低,但是TDP很低,性能并不强。所以如果JS拿出一个奔腾笔记本告诉你说这个是4核4线程,比双核I7还强,可以直接转身走人了。 到了奔腾级别,就可以引入按摩店APU笔记本竞争了,按摩店APU的CPU部分大致和Intel奔腾性能接近(桌面版价格也差不多),但是APU的显卡部分较强,因此对于预算有限、想花少少钱买强强的集显本,APU是不二之选。Intel再往下的赛扬和阿童木就不介绍了。
最后一个没标出来的点:内存支持。除了最后提到的奔腾Nxxxx只支持最大8GB DDR3-1333内存以外,列表里的所有CPU要么支持双通道最大32GB,要么支持双通道最大16GB,所以如果你要上32GB内存,务必看一下具体CPU型号是否支持,最高2x8GB内存及以下容量很安全。
CPU选择建议
总结一下,如果你觉得看上面的还是头疼,那么告诉你三句话选CPU的办法:
性能党先看是几核几线程(数字越大越好),再看基本主频(数字越高越好),再看主频有没有“最大xxGHz/up to xxGHz”(有比没有好),不在乎是不是I7/I5/I3,但是不要买到奔腾Nxxxx。
非性能党买轻薄便携本的根据预算选择I3/I5/I7的任意一款即可。
想集显玩游戏又缺钱看APU本。
二、笔记本储存
内存
首先是内存,其实可说的不多,日用4GB起步,游戏尽量8GB,16GB对目前笔电而言应该十分充裕。实际购买应注意所选型号是否支持内存扩容,比如出厂两根内存插槽,已经插了2GB x 2,那么再升级就会造成原有内存的浪费。而更坑爹的情况如下:
戴尔新出的XPS 13,搭载Intel第五代移动处理器
全球同步发售,亮点是把13英寸的屏幕塞进11英寸的模具里,所以体积小、边框窄。上面的链接是新加坡发布的I5版,坑爹之处在于内存:4GB Dual Channel DDR3L-RS 1600Mhz(On Board) ,集成4GB内存,内存条焊死在主板上的,无法扩容和更换。
国内发售的版本是8GB内存,不坑,国内坑的是价格。新加坡I5 4GB和I7 8GB版戴尔官价分别是新加坡元1699和2199(含税),折人民币7800和10100多,国内I5 8GB和I7 8GB版售价10999元和12999元……
笔记本升级内存是很常见的事,所以买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有没有升级空间。
硬盘
相比内存,更影响性能和使用体验的是硬盘。就性能而言, 大致是“ 5400转HDD<7200转HDD<SSHD<SSD+HDD SRT<小容量SSD<大容量SSD”。但选笔电不是一味求顶配,不同需求下也有各种限制,所以下面简要介绍下这几种方案供参考。
·5400转2.5寸机械硬盘:
曾经是笔电标配,整机最大的性能短板,目前应该只存在于低端型号里,比如标配500GB的型号。便宜的游戏本也会这么配置,谁让你视线都在显卡上呢?
·7200转2.5寸机械硬盘:
因为转速提高,所以性能也提高,楼主曾经用老的Thinkpad笔记本,买回来就把5400转硬盘自行换成7200转,感觉性能提升确实比较明显,但掌托处发热也很明显,读盘时的震动和寻道噪音也不低。在固态硬盘价格高高在上的当年,这样升级是唯一方案,现在就不推荐这么搞了。
·SSHD混合硬盘:
最早是希捷搞的,现在其他家(如东芝)也有了,原理就是使用一块小容量NAND闪存(比如8GB SLC NAND)作为高速缓存来提高速度。前面提到的机械硬盘缓存只有16MB/32MB/64MB,所以混合硬盘对性能的提升还是明显的。混合硬盘的好处是:一定程度弥补纯机械硬盘的性能劣势,但保留了大容量优势,且仍然只占用一个硬盘位。当然,机械盘的震动和发热问题仍然存在。
**随手查了下JD,希捷2.5寸 500GB盘价格:5400转289元,7200转319元,混合5400转450元。相比而言混合硬盘的额外成本并不低。
·SRT(英特尔快速储存技术):
即小容量SSD+大容量HDD的组合,原理仍然是用SSD作为大缓存以提高性能。目前不少超级本标配这种组合,即商品介绍里的“20GB固态+500GB机械硬盘”,并不是说把系统装到20GB固态硬盘里。用于缓存的SSD从12GB到24GB不等。SSD的特性是:同方案同系列的型号容量越大性能越强,所以你也可自行升级到64GB甚至128GB的SSD做缓存,不过这样做的话,为何不直接拿SSD装系统呢?要开启SRT很简单,对于标配SSD+HDD的本子默认就是开的,如果是自己买小容量SSD搞,首先要有插额外SSD的位置(比如插光驱SATA位或接主板可能提供的M.2、M-SATA接口),其次装系统的时候BIOS里开AHCI模式并安装INTEL SRT驱动,安装好后就可以通过INTEL软件控制了。JD上有不少30GB低容量杂牌固态硬盘,才卖100多,买来给老笔记本开发第二春是一个选择。往上到64GB,有牌子的,价格就300多了,不推荐做RST,更建议买400多的120-128GB SSD直接做系统。
·SSD固态硬盘:
混合硬盘和SRT都是妥协性的优化,在钱包允许的情况下直接上容量足够的SSD是首选,只要笔记本预算外有400元就能搭配一个不错的入门靠谱的SSD 。而且楼主知道不少朋友,尤其是女生,喜欢在开着机的时候抱着笔记本跑来跑去——这种行为对机械硬盘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对SSD而言就没啥。SSD推荐120-128GB起步,不分区,安装系统和常用软件。如果想要放一两个大型游戏,那么推荐240-256GB起,额外投入需达到700元。对轻薄超级本,只有一个SATA硬盘位,建议直接自行换SSD,把原来的HDD拿出来加USB3.0移动硬盘盒作为外置仓库盘。对于普通笔记本,尤其是游戏本,可用SSD替换原有硬盘位,把光驱取了,原来的HDD插光驱上,就可以双硬盘了。
关于SSD的选择,楼主的个人意见一直是:追求可靠、稳定、成熟的方案和产品,不要陷入跑分和追新。尤其笔记本更不要选择功耗略高的性能级SSD,毕竟还要考虑电池负荷和发热量。品牌方面,新手无需恶补主控方案、储存颗粒等参数,优选自带晶圆厂的品牌和有主控研发能力+可靠颗粒来源的品牌,以下是不完全的举例:
英特尔和闪迪都是全球联保,当前入门产品和前代旗舰都是好的选择。镁光M550/M500/MX110,浦科特M6S,东芝Q Pro,复出的建兴入门ZETA系列也是不错选择。三星840系列有虚假跑分和掉速问题,不过正常使用并非坑货,850价格比较贵。OCZ从良后抱东芝大腿,用东芝颗粒的Vertex 460/ARC150/ARC100,以及OCZ贴牌的松下也不错。影驰新的GAMER系列已经超越了入门定位,金士顿的入门贴牌产品比如FURY系列、V300也可以用。其他还有一些比较新的牌子,如光威,不乏靠谱产品,但是从品牌认可度和售后可靠性来讲暂不推荐。
SSD是电储存产品,任何一次意外掉电都有变砖的可能,因此选购售后靠谱的品牌远比性能优异的型号重要。另外一点就是,一分钱一分货,SSD入门门槛很低,什么乱七八糟的牌子都可以做,所以不可一味求便宜而选没听过的牌子赌RP。最后,120GB/128GB,240GB/256GB,480GB/512GB这几组“/”左右的容量不同,但其实是一回事,简单的讲就是是否划分了备用区以应对颗粒磨损。就楼主个人而言,如果买120GB,就直接全部分区用,如果买128GB,就分120GB用,未分区的就那样摆着不用。
*经值友提醒,补充:给笔记本更换固态硬盘应先搞清楚本子可用的是标准SATA、M-SATA还是M.2接口。SATA接口的2.5英寸盘厚度分为9cm/7cm/5cm,可对照标配HDD厚度。M.2接口分PCIE通道和SATA通道,接口形态一样,但接错硬盘无法识别,务必在厂家官网了解后选购正确的M.2 SSD。M.2 SSD长度分三种,2242/2260/2280,即宽度22cm、长度42/60/80mm的盘,不同笔记本支持的长度也不尽相同。
三、独立显卡
NVIDIA系列
独显型号是比CPU型号更难辨认的重灾区,原因在于庞大的“马甲军团”,甚至同一个型号的笔记本独显可以是架构完全不同的两个产品 。所以这里只好再做几张表格、以台式机原始型号为标准,供参考。马甲军团的天梯表就不再做了,有兴趣可参考显卡系列经验的相关数据。
强大的马甲军团~
目前笔记本显卡最新的GEFORCE 900M系列只出了3款高端,主流市场仍然是800M和700M把持,然而这些产品竟然跨越了从“费米”到“开普勒”到“麦克斯韦”、从GEFORCE 400系列到900系列的核心。面对如此庞大的马甲军团,你颤抖了吗?
最新的麦克斯韦GM核心已紫色高亮、开普勒GK核心卡其色高亮、祖宗级费米GF核心天蓝色高亮,对应的桌面显卡核心也已标出。至于表格中间的各项核心参数可参考之前的显卡系列经验,此处不赘述。对于不想看表格的朋友,可参考下方楼主建议:
区分中端以上和以下最简便的两个方法:一是看型号,玩游戏GTX起(官方规律);二是看数字(民间规律),型号三个数字中间那个从5起。
入门独显(如GT705/710/720/820)显存再大也是渣,有和没有差不多,还不如直接买CPU核显机型。
同一核心搭配GDDR5显存和DDR3显存后的性能差别很大,GDDR5>DDR3,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过渡型号上(所以用是否灵活配置两种显存来区分中端上下的核心也勉强可行,但不要高估OEM厂商的节操)。
上表只是NVIDIA官方的配置,天知道笔记本厂商会搞出来什么奇葩配置,但是核心型号应该不会乱来,所以如果有余力,选中几个备选GPU,记住NVIDIA标配的显存类型和位宽,就不会倒霉。
大按摩店(AMD)系列:
A卡系列
按摩店的型号也是多的不行,上图还是楼主精简过的(马甲系列在左侧合二为一了)。在移动领域,A卡高端明显干不过N卡,最高端的R9 M290X/HD8970M对应的也就是桌面HD7870/R9-270/R9-270X水准,对应到N卡应该在GTX870M到GTX780M/GTX880M之间,面对麦克斯韦的高端GTX980M/GTX970M战力不足。更要命的是,AMD的移动显卡竟然没有次旗舰,旗舰往下直接规格砍半,直接导致主要型号在中低端扎堆。
A卡虽然型号众多,但命名规律不难找,楼主也以相应色块区分:以HD开头的型号里,同一系列的核心配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显存位宽、显存类型和频率,4个数字第一位代表“x”代,其实没多大意义(马甲),第二位代表不同核心,第三位从9到3依次外部规格递减。以Rx M200命名的新系列更好辨认,R9/R7/R5分别代表阵营内的高中低端,型号后缀带X的是系列里较强的。
选购A卡笔记本不用记这么复杂的表格,知道一款旗舰、两款中端HD7700M/HD8800M就行了,型号不一样的按规律推,低端随便哪个型号差别其实都不大。
四、笔记本电脑屏幕
屏幕是一个大话题,剔出来介绍显示器都能有几大篇,这里作为笔记本的一个组件,只从选购意义上大概介绍。首先强调:不管是显示器还是笔记本屏幕,有条件都推荐实际看一下样机。参数反映出来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看参数能知道面板类型(甚至面板型号)、背光、理论最大亮度、对比度、色域、响应时间,但除非有详细评测,否则不知道实际亮度、对比度、伽马值、色温距标称值偏移多少,也不知道DeltaE偏色多少,更不知道漏光表现、亮度均匀度、偏视角下偏色多严重,等等。普通消费者不看评测,但通过现场观察样机,调一下OSD里的设定,都能有一个直观感受:“这个屏幕看起来舒不舒服”,色彩感觉对不对。下面是一个典型反例。
华硕(ASUS) VG278HE 27英寸宽屏LED液晶显示器3249元京东去购买
这款高大上的竞技显示器的实测色彩如何呢?
测评链接: http://www.tftcentral.co.uk/reviews/asus_vg278he.htm
大跌眼镜吧,这是出厂设置下“标准色彩模式”的表现,偏色指标Delta E多处破表(最大20.4),平均也有7.5,一般认为平均不超过4是“正常”表现。一般消费者没有“色彩校正”的概念,买来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用,遇到这货就倒大霉了。
所以接下来简要介绍屏幕面板给“盲购”的朋友,以及现场看机器的步骤,最后是windows系统后期校色。
·TN:优点是便宜、可以做到很快响应,所以这方面宣传的竞技显示器多数是TN面板。缺点是可视角度,稍微偏一点就会导致亮度、对比度、色彩的全面扭曲。
·IPS:LGD的面板很常见,苹果、戴尔都是LG的主要客户。以前还分高端S-IPS,低端E-IPS,现在都叫AH-IPS了。IPS的优缺点和TN正好相反,多一个“容易漏光”。
·PLS:主力是三星,面板合作生产商还有国内京东方。PLS原理和IPS类似。
·VA:明基数年如一日宣传的“不闪屏”就是一种VA面板,准确的说主要是低端A-MVA,属于软屏(IPS是硬屏),优点仍然是广色域,不易漏光(因此灰阶表现更好),缺点是低端A-MVA容易偏色(尤其是从边上看易偏黄),强烈建议看看实物再出手。
如果对广色域有要求,那么只靠面板是不行的,需要背光灯配合。目前主流市场都是侧入式W-LED背光,即边框两根白色LED灯条,便宜、轻薄、节能,但是色域表现顶天sRGB,且背光均匀度不太行。需要彩色LED背光以矩阵形式遍布,且支持区域调节才能很好的控制色彩表现——楼主没见过哪个笔记本有这样的屏幕,建议有需求的朋友外接显示器用。
最后关于雾面屏和镜面屏,楼主个人推荐雾面屏:背后有光源的时候,至少不会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脸影。
有条件看样机的朋友可以通过如下步骤简单看屏幕表现:
用几幅熟悉的图片(尽量色彩丰富的图)去直观感受偏不偏。
亮度调到最低和最高,分别感受,标准是:最低够暗、最高能亮到刺眼,这样才能在范围内找到看着舒服的亮度。
手机开摄像模式,对准屏幕,分别在100/75/50/25/0亮度下观察是否镜头内的屏幕有条纹上下闪动,无说明全面不闪屏,有说明至少在这个亮度范围是低频PWM调光,眼睛容易疲劳。
理论讲分辨率越高越好,对不同分辨率的屏幕,建议在各自最佳分辨率下开word输入五号字号、宋体下的中文段落,然后看是否舒服。
Nokia Monitor Test软件的全面测试。
本本买回来后,在系统里对色彩和文字进行一次屏幕校对(有蜘蛛套件的用蜘蛛套件)。以win7为例,在控制面板-显示里校准颜色,并调整ClearType文本以及文字大小,以达到最符合自己双眼的设定。还有一个字体渲染软件叫Mactype,即在让windows的文字显示苹果系统的字体效果,也支持自定义设置,楼主亲测很好用,只是某些游戏的文字菜单会出现显示BUG,打游戏时关掉即可。
『伍』 GTX960能挖矿吗,看网上有挖ZEC的,不知道能
GTX960虽然能挖矿,但其计算性能极其低下。单精度仅有2.6T,双精度仅为单精度的1/32,这意味着它的效率非常低。两块GTX960满载运行,其效率仍不及一块AMD的RX480,而且两块960的功耗更高。GTX960的性能与GTX1050Ti相当,挖矿算力也相近,但N卡和A卡在挖矿时的表现不同,挖矿时应使用AMD显卡,而GTX960挖矿的速度与同级别的AMD显卡R9 380相比要慢几倍。
GTX960挖矿并不经济,矿卡市场以AMD显卡为主,N卡较少。无论价格如何,都不推荐购买GTX960用于挖矿。尽管GTX960的性能与GTX1050Ti相近,但它们均不在矿卡范围内,因为这两种显卡的计算性能无法满足挖矿要求,或者说使用这两种显卡,半年内挖矿收益可能微乎其微。一般矿卡包括RX470、480、570、580以及GTX1060等中端显卡,高端矿卡则更多。
显卡性能由其硬件规格决定,无论使用何种优化和设置工具,都无法实质上改变。如果游戏对显卡有较高要求,GTX960无法满足,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降低分辨率和特效设置,以确保游戏流畅运行。
『陆』 你所能配出来的最贵的电脑配置单是什么样子的
CPU Xeon 9282(56核112线程),京东上没有,8180M(28核56线程,和9282差一个8280L)是8万出头,支持8路并行。售价就当是15万一块,8块120万。
内存一个8280L就支持六通道4.5TB,不出意外9282应该是支持9TB内存,DDR4 2933 REG ECC内存我不太清楚什么价格,但是芝奇幻光戟128G 3200 16G*8是一万六,REG ECC内存每GB售价肯定要比三星b die oc要贵。就当是2万128G,也就是需要144万左右。
主板是直接找intel订制的(9282不提供LGA封装,只提供BGA封装)看华硕单路c621主板Dominus Extreme就需要2万8,估计8路也不便宜,就当10万算。
显卡上Tesla V100(Turing卡的Tu100核心还没发布,RTX8000多了Rt Core少了Tenser Core也没有FP64搞双精度浮点运算)所以我们来尝试Quadro RTX8000和Tesla V100混插,每个只给1*PCIE3.0(毕竟不是实时运算) 68条PCIE通道也就是可以插68张,一块Rtx8000是8万5,一块V100 32G是9万5,68个混插就是612万。
固态P4800X,京东上1TB以上找不到了,当时我记得好像是7TB10万一块吧。
还没算各种供电设施,算来算去千万就出来了了(硬盘显然可以插很多个,再加上傲腾加速卡,Raid之类的)
这些远不是计算机极限,再来个机柜,十块主板瞬间十倍价格,上亿了。
其实我也没有给出一个特别准确的数字,京东上我能找到的是45万元吧
『柒』 AMD VS 英伟达:显卡江湖的书剑恩仇录
众所周知,AMD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显卡和CPU上,能够同时做到行业top级别的公司。
但与英特尔和英伟达这两大霸主相比,又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儿意思。
长久以来,AMD的显卡卖不过英伟达,CPU卖不过英特尔,但它却能顽强的活下来,这可真的是一门玄学啊。
上次,我们已经简单长篇大论地梳理了AMD与英特尔之间缠缠绵绵走天涯的爱恨情仇。那么今天呢,咱转移到显卡领域,好好聊聊AMD与英伟达的书剑恩仇录。
诶,你还真别不信,英伟达与AMD同样也有着缠缠绵绵走天涯的一段秘事呢。
(不得不说,AMD还真是够可以的啊,左拥右抱,人生赢家~)
先来说说咱们的老黄同志。
黄仁勋,美籍华人,原AMD公司专业芯片设计师,技术能力十分过硬,混得也相当不错。但不知道是AMD给得太少了还是老黄年少轻狂爱自由,冷不丁地就跳槽了去了LSI Logic,一家倾向于芯片图形处理的公司,还顺便转了个型。叮咚~销售精英黄sir正式上线。
但黄sir又不甘寂寞啊,三十而立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于是他一狠心,在1993年拉着两个小伙伴共同创立了英伟达,主攻当时仍处在萌芽阶段的图形芯片市场。
(插一嘴,这时候的AMD在干啥呢?它正在和英特尔相爱相杀打官司闹离婚呢.......)
要知道,早年的图形处理器市场还相当于一张白纸,正处于蛮荒时代,入局的玩家也贼多,竞争可谓是相当的激烈,群雄并起硝烟弥漫啊。
据说,老黄曾经给Bay Area的一位分析师打电话,跟他咨询图形芯片的市场走势,分析师回复说:“这个市场还没起步就已经乱成一团了,现在已经有将近30家公司,你最好还是别干这个。”老黄听后十分感动,然后就成立了英伟达。
真乃一狠人呐!
当时,3DFX这厮因为推出了引领时代潮流的Voodoo 3D加速卡,确立了绝对的江湖统治地位。凭借3D加速卡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和炫目效果,当时的3DFX把所有同行都摁在地上摩擦,当然也包括老黄的英伟达。
英伟达成立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发布的产品NV1、NV2显卡都宣告失败了,当时还因为烧钱太多,陷入了财务困难,穷得叮当响,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将军百战穿金甲,一将功成万古枯。老黄毕竟不认命,留足了枪支弹药苦心研发NV3,即Riva 128,这时候又顺便搭上了微软老大哥的Direct 3D,性能超越了3DFX的Voodoo和ATI的Rage Pro,虽说画质一般,但最重要的是便宜啊,因此在OEM市场还是灰常吃香的。
从那以后,老黄像开了挂一样,如有神助。1999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块GPU——GeForce 256,不仅极大推动了PC游戏市场的发展,更彻底改变了并行计算,宣告了3DFX统治的结束。之后英伟达更以很低的价格收购了3DFX,让其成为囊中之物。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一不小心就会死在沙滩上。
半导体界也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那就是:每18个月,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倍,从而提升一倍的性能。而老黄就比较变态了,他给英伟达定下的目标是:6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倍。
快速的性能升级和迭代之下,背后其实是无数程序员和设计师日日夜夜爆肝的结果。也正因如此,英伟达才能一步步站稳脚跟,成为显卡江湖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进入21世纪之后,英伟达已经肃清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下一个ATI了,即后来的AMD。
你说巧不巧?ATI的创始人也是华人,名叫何国源,祖籍广东。与3DFX和英伟达的策略不同,ATI走得是一条更高大全的路子,经营范围极其广泛,包括了显卡、视频捕捉卡和电视调谐卡等种种产品,不仅做设计,还自己做代工生产,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OEM市场上。
然而,ATI做得过于宽泛,自然就不是专攻GPU的英伟达的对手。在英伟达的进攻下,2001年,成立16年的ATI首次迎来了亏损。
不过春风得意后的老黄似乎有点独孤求败的感觉,不知不觉便飘了起来。2000年,老大哥微软给英伟达送来了一笔大单,决定从英伟达这里采购Xbox的显示芯片和媒体传送芯片,为了表示诚意,还直接给了2亿美金作为订金,已经很够意思了吧?
然鹅,老黄还真是飘得忘乎所以了,给的报价过高,惹得老大哥不高兴,不仅没有完成这笔交易,甚至还闹到了法律仲裁的地步。
这把微软给气的啊!毕竟作为老大哥嘛,微软还是有一些威严的,既然小弟不听话,那就必须得好好敲打一番才行。于是,微软找到了英伟达的死对头ATI,把占据英伟达业务接近20%的Xbox二代订单,直接送到了ATI的手里。而被英伟达活活从手里抢走细分显卡芯片市场的英特尔,也开始对ATI眉来眼去的。
树倒猢狲散,市场就会给予最快的反应,遭此变故,英伟达的股价应声而落,从70美金一度跳水到了只有7美金。这谁玩得起啊?老黄无可奈何地再次找到微软,主动认错,请求和解,而后又重新拿到了订单。
但是呢,在英特尔的扶持下,ATI也逐渐站稳了脚跟,显卡江湖双雄的局面正式开始了。
ATI其实是一个老玩家了,成立于1985年,并于1993年上市,而彼时的英伟达才刚刚成立而已。所以在ATI眼中,英伟达不过是一个小屁孩。
90年代初期,ATI一直深耕OEM市场,尤其是笔记本的移动图形芯片。从1997年到2000年,ATI将Rage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地改进设计,最终Rage 128 Pro居然完全可以与3DFX的Voodoo2相提并论。
但是,真正让大家记住ATI的还是Radeon。Radeon就像是ATI的明信片,让大家真正认识了ATI,3DFX后唯一能与英伟达在图形芯片领域掰一掰手腕的一代枭雄。也正是ATI与英伟达长期以来的相互竞争,才推动了显卡的快速迭代和发展,给大家带来一个又一个的神卡作品。
ATI和英伟达既是命中注定的宿敌,同时又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破局者。
其实从GeForce 2系列开始,英伟达就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ATI也不是吃素的啊,Radeon来势汹汹,初代产品为Radeon 256显卡,性能上完全不落下风,随后又进行提频,改名叫Radeon 7500,性能提升巨大,更是击败了英伟达的Geforce 2 GTS,成为新一代性能之王。
也正是从Radeon 256伊始,英伟达和ATI成为了真正的宿命之敌,它们之间的竞争历程代表了当代显卡发展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
DX7时代,是ATI一直在追赶英伟达 ,而DX8时代,则是ATI全面崛起的时代。那时候,ATI与英伟达并驾齐驱,争锋相对,你来我往,相互超越。
在DX8时代,当ATI 推出的Radeon7500还没得意多久呢,老黄就推出了里程碑式的GeForce 3,再次取得领先。ATI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马上推出Radeon 8500,整体表现甚至优于GeForce3。英伟达不甘落后,又推出GeForce3 Ti500来抗衡。ATI不依不饶,发布Radeon 8500,在高端市场取得领先。老黄急了,祭出了一对王炸:DX8时代的究极显卡—GeForce 4 Ti系列。
老黄原本以为Geforce 4 Ti可以完全压制ATI,然而终究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了。
ATI采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策略。当Geforce 4 Ti发布后的短短4个月内,ATI便推出秘密武器Radeon 9700 Pro,完美支持DirectX 9.0,性能大幅度提升,深受广大发烧友爱戴。Radeon 9700的完美表现,使得ATI在3D时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领先英伟达。
在这里还必须得浓墨重彩地提一茬Radeon 9550。我愿意尊称其为:
Radeon·国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究极神卡、ATI乃至显卡史上的绝对经典、中低端市场上神化的结晶、ATI史上的巅峰之作·9550。
其实单从规格上来说,Radeon 9550只有4条流水线,性能非常一般。但关键是人家价格便宜啊,而且能完整支持sm2.0,超频空间巨大,性能可以提升接近一倍,简直就是超级甜点。当年的ATI靠这块显卡把英伟达的5200打得落花流水,你想想,你花白菜的价格就能吃到大鱼大肉,能不香嘛?一代神卡可真不是盖的!
当然了,风水轮流转。就在ATI吃着Radeon 9550的老本时,英伟达已经悄悄地展开了PCI Express攻略,这样一搞,ATI之后就直不起背了。
事实上,英伟达一直在产品研发进度方面略微领先于ATI。早在GeForce 5900发布之前,GeForce 6系列便已经进入研发阶段。
当英伟达拿出大刀阔斧简化后的GeForce 6600时,ATI也推出了X700系列。可惜的是,X700只是X800的小修小改,成本高,还不支持Shader Model 3.0和HDR等新技术,难以被大众接受,低端市场的份额被英伟达抢走了一大半,而在高端市场,X800衍生出的X850系列,也难以与GeForce 6800系列正面对抗。
此外,在极为关键的中端市场竞争中,ATI推出了X1600,但又一次发昏了。作为力拼GeForce 6600GT甚至GeForce 7300GT的新品,X1600一度被寄予厚望。然而,其所谓的12管线有着太多的水分,步子迈得太大很容易扯着档的,ATI的这项所谓的超前技术备受质疑,最终无奈草草收场。
令人唏嘘的是,就在ATI终于发布X1650XT时(这次是真正拥有12管线,并且实现了36个像素单元了),似乎总算是熬出头了吧?然鹅,这时ATI却连家都没得了......
2006年7月24日,AMD出人意料的收购了ATI。这家拥有21年历史的全球领先图形IC厂商以54亿美元卖身,双A最终合璧。
就,挺秃然的......
从此以后,AMD也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完整提供CPU+GPU解决方案的双修玩家,和英特尔争夺CPU的同时,还和英伟达共分GPU的天下。
但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双A的结合让老黄很难受。甚至当时这条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非常的别扭。
毕竟,AMD+英伟达和英特尔+ATI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一个固定组合。而当年出身于AMD的老黄还为了力挺AMD喊出了“Intel is not good enough”时,大家当然认为AMD理所应当就是与英伟达穿一条裤子的。
ATI被AMD收购的那一晚,老黄独自拿了一瓶威士忌跑到了楼顶,喝着最浓烈的酒,抽着最好的烟,也依然不能排解内心的五味陈杂。此时的老黄在想什么呢?是在为ATI的突然落寞而感到空虚,还是在为昔日好基友AMD的倒戈相向而痛惜呢?不得而知....
双A合璧后,ATI成为了AMD的图形部门,也由此获得了更多的研发经费以及技术上面的支持。
新的显卡战争又重新开始了,而这次的主角换成了英伟达和AMD。
ATI被AMD收购以后,初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Radeon HD 2900 XT显卡是合并后首次发布的产品,它基于全新的R600核心,从这开始就进入了“HD”时代,而“HD”命名也一直延续到Radeon HD 7000系列。
英伟达发布强大G92核心,对AMD-ATI造成压力,而后A卡迅速反击,直接推出了55nm更加先进制程的RV670核心,RV670代表作就是Radeon HD 3870 X2显卡,号称当时的最强单卡。
还没等AMD-ATI松口气,英伟达又放出了G100核心,争锋相对,彼时的AMD-ATI来了一招田忌赛马的策略,直接放弃高端市场,用RV770核心的Radeon HD 4870抢占中低端市场。
之后,N卡牢牢掌控着高端市场,而A卡则成为性价比的代名词,在中低端市场里混得风生水起,首款支持DX 11的显卡Radeon HD 5870更是达到了巅峰。
2009年是一个分水岭。一方面,A卡正式由AMD接管,ATI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另一方面,正式更名AMD显卡后A卡大不如以前,再难重塑以前的辉煌。
2010年,AMD推出的显卡普遍升级不大,性能也打不过英伟达,处处落了下风。
2012年,随着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发展,提供算力基础设施的英伟达如鱼得水,基于CUDA架构的大规模并行运算芯片Tesla可谓为AI时代而生。到了15年,在AI、VR的巨大风口和矿机催生的需求下,英伟达的股价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这里还有一个重点的事件不得不说,那就是轰动一时的挖矿潮。
在AMD轰轰烈烈打出价格战招牌时,当时数字货币挖矿对显卡的要求也极高。而A卡无疑是挖矿工们的首选。
之前也提过,那段时间,AMD的显卡分分钟卖断货,夸张点将就是:旷工们天天守在工厂门口,看到车就上去拦,直接现金交易,卡全部都要。
虽然AMD的显卡销量很高,但后劲不行啊,卖得快,没有货,结果就是矿工扭头转向购买英伟达的产品。而且,随着数字货币挖矿泡沫的出现,AMD 需要面临的难题是一桩接着一桩:
二手市场交易猖獗、黑心商家瓜分利润、游戏玩家纷纷倒戈、AMD Mantle API失去开发者的技术支持......
AMD发起了价格战,最后却赔了夫人又折兵,而英伟达则坐收渔翁得利,还在不久后发布其Maxwell架构GTX 9XX全系列,也用价格狠狠虐了一把 AMD。
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AMD和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开始发生急剧变化。绿巨人开始制霸显卡领域,而红色帝国则是有起有落,起起伏伏。
2013年,AMD放弃了HD的命名方式,采用分级别命名方式,最高档的R9系列,而上一代HD 7970也换了一个新的名字R9 280X。当时,AMD推出的Radeon R9 290X爆出供电过热、显卡92℃降频等不利新闻,被英伟达完虐。
2015年,AMD首次使用HBM显存,发布首次采用水冷的显卡:Radeon R9 Fury X,这是一款属于GCN架构体系的核心,从规格上来说比对手GTX 980Ti强大不少,不过性能方面只能说是互有胜负。
2016年AMD GCN架构的第四代Radeon RX 480,能耗比有了大幅提升,中端的价格中高端的性能,是性价比的不二选择。
2019年,AMD虽然凭借着7nm工艺和全新的RDNA架构显卡,几度出击,先后推出了多款RX 5000系列显卡,在功耗、发热方面拉近了和老对手英伟达的距离,但是不支持硬件光追的弱点,以及显卡发布初期各种游戏优化兼容和驱动问题,AMD每次新品发布,都被英伟达轻松化解,并没有打破原来的格局,不禁让人感到些许的唏嘘啊。
2019年第三季度下降之后,AMD开始重新占领市场,并在2020年第一季度保持稳定,AMD占据了GPU市场的31%以上,而英伟达则占据了剩余的69%。
AMD走的路线还是性价比取胜,降维打击,Radeon RX 5700的价格与RTX 2060相当,并提供2060超级性能水平。5700 XT的价格也与RTX 2060 Super几乎相同,而性能却与RTX 2070 Super差不多。
近年来,苹果一直与AMD紧密合作,几乎所有的Mac系列电脑配备的独立显卡都来自AMD。牢牢抓住苹果这个大客户,AMD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但是,英伟达在超高端显卡市场上依然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垄断地位,RTX 2080 Super和RTX 2080 Ti是玩家可以选择的最优项。
英伟达和AMD都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他们的下一代显卡。根据初步估计,RTX 3080将比RTX 2080 Ti快30-40%,而3080 Ti则比后者高70%以上。目前,AMD也确认了Big Navi显卡为首批RDNA 2产品,性能提升方面亦会有比较大的期待。
时间永是流驶,江湖总不太平,AMD和英伟达的显卡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新时代显卡换代的频率越来越快,性能提升也越来越强,我们仍然激动于英伟达带给我们的创新,我们也仍然向往着AMD的弯道超车。
显卡江湖的书剑恩仇录还将继续上演,没有结局,一切皆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