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非惯性系下的浮力
1、明确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F浮)等于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它里面物体向上的压力(F2)与向下的压力(F1)的压力之差(F)。
2、进一步分析上下的压力差:F=F2-F1
1)、压力差决定于两个压力的大小,
2)、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力,
除了与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外,
还与液体(或气体)的压强有关,
3)、液体(或气体)的压强与液体(或气体)的重力有关,
非惯性系下的浮力,
主要要看液体(或气体)的重力情况。
3、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看一看非惯性系下液体(水)的重力有没有变化:1)不变化,浮力不变,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2)变化了,要具体分析,(应用到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初中不讨论)。
特例:失重时,重力G=0,压强p=0,压力F1=0,F2=0,压力差F=0,F浮=0。
举一实例:矿泉水瓶内放一钢珠,让矿泉水瓶在空中自由下落,分析钢珠在水中受浮力的情况。由上分析可知,钢珠在水中受浮力=0。
若超重时,浮力会变大。不讨论了。
❷ 高中物理中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矩怎么计算
非惯性参照系凡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照系叫惯性参照系,简称惯性系。凡相对于惯性系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都是惯性系。在不考虑地球自转,且在研究较短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情况下,地球可看成是近似程度相当好的惯性系。凡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的参照系统称为非惯性系,一切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做加速运动的参照系都是非惯性参照系。在考虑地球自转时,地球就是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物体的运动也不遵从牛顿第二定律,但在引入惯性力的概念以后nrvz就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来解决动力学问题7一973直线系统中的惯性力简称惯性力,例如在加速前进的车厢里,车里的乘客都觉得自己好象受到一个使其向后倒得力,这个力就是惯性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m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大小a的乘积nptx方向于a相反。用公式表示,这个惯性力F惯=-ma,不过要注意:惯性力只是一种假想得力,实际上并不存在,故不可能找出它是由何物所施,因而也不可能找到它的反作用力f惯性力起源于物体惯性,是在非惯性系中物体惯性得体现。二,转动系统中的惯性力简称惯性离心力,这个惯性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远离轴心的方向。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大小a的乘积。如果在以角速度ω转动的参考系中,质点到转轴的距离为r,则:F惯=mω2r.假若物体相对于匀速转动参照系以一定速度运动,则物体除了受惯性离心力之外,还要受到另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这里不做进一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