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3里的公式怎么设置
试试这个:
=IF(D3/B3>2,(B3*1-D3)*3%,IF(D3/B3>1.5,(B3*1-D3)*2%,IF(D3/B3>1,(B3*1-D3)*1%,0)))
看看是不是你要的?
数字货币挖矿 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 矿机的算力,
比如:挖BTC比特币的蚂蚁矿机T9+ 算力10.5TH/S,
挖LTC莱特币的蚂蚁矿机L3+ 算力504MH/S,
挖LCC数字链的好矿机Ubuntu×64 算力180KH/S.
那究竟算力是什么意思呢? 算力代表了什么 算力单位是怎么定义的呢?
其实算力的意思很简单,他就是代表矿机的计算能力、计算性能的衡量 他具体代表的是每秒矿机的整体hash算法运算次数。
我们先要知道挖矿的本质就是解决一个数学计算,谁先算出来谁就获得奖励(币),这个数学计算方式也很简单,就是一直不断的尝试碰撞结果
(4)l3算力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1.蚂蚁矿机是全球市占率第一的加密货币挖矿机品牌,市占率约为70%。矿机由比特大陆研发,在中国内地拥有专利。蚂蚁矿机初时只有比特币矿机,后来业务拓展至其他加密货币,如以太坊、达世币、莱特币、门罗币等等。
2.蚂蚁矿机采用比特大陆设计的ASIC芯片,该芯片由台积电生产。所有芯片均以BM字头作为型号。每一步矿机里都有3至4块的电路板,电路板上则有数十块芯片,因此每一部蚂蚁矿机都只能够用以挖掘一种或多种利用相同算法的加密货币。
3.蚂蚁矿机需要配合专门的挖矿软件,不能使用第三方软件。另外,蚂蚁矿机由于功率甚高,也需要配合专门火牛使用。
5. 想入手一台蚂蚁L3+矿机,每天收益大概有多少呢
现在基本挖不倒了,总共就2100万个。都挖的差不多了,不能说多久挖到一个,就是靠计算机每日每月的计算挖掘的。很难说运气多久会降临在你身上。
6. 智能驾驶芯片争夺战
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市场正处在爆发的前夜。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球范围内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辆将达到约6000万辆,L1/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渗透率将接近50%,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市场渗透率也会来到7%。
就从眼前来看,全球智能汽车的急先锋特斯拉,凭借着对车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革命,其股价不断创造新高,总市值已突破2000亿美元。
这也体现了整个市场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保持着超高的预期。
1、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蓄势待发
我们将视角转到国内:经过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很多合资品牌、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们在ADAS功能与智能驾驶系统的量产上车上,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
据佐思产研统计,今年前4个月,国内市场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装配率已达10.6%。
其中,丰田、沃尔沃这样的传统品牌,以及吉利、领克、几何,还有长城魏派、奇瑞星途等新兴品牌装配率领先。
造车新势力更不用说,蔚来的NIOPilot、小鹏的XPilot、威马的LivingPilot以及理想的辅助驾驶系统都已经搭载上车并且在持续进化之中。
特别是理想汽车最近拿到美团的融资,未来将大力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L3自动驾驶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自2017年奥迪推出新A8标榜量产全球首个L3自动驾驶系统以来,国内的品牌也纷纷上马L3级自动驾驶功能。
其中就包括了广汽新能源的AionLX/AionV、上汽荣威已上市的MarvelX和待上市的MarvelR,还有今年受到广泛关注的长安U-NIT和比亚迪汉。
不过受限于国内的法律法规还未明确,这些车型上所搭载的L3自动驾驶功能尚未开放,但后市可期。
而针对更高级别的L4自动驾驶,近期有两大比较重磅的行业动态:
其一是沃尔沃与Waymo牵手了,后续沃尔沃品牌、极星品牌以及领克品牌的车型将会集成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

黑芝麻联合创始人兼CEO单记章(右)黑芝麻联合创始人兼COO刘卫红(左)
黑芝麻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单记章此前是图像芯片公司OmniVision(OV)的图像算法负责人,在视觉感知领域拥有100多项专利。
联合创始人兼COO刘卫红先后就职通用汽车、博世,曾出任博世底盘制动事业部亚太区总裁,在主机厂和Tier1都有深厚的任职经验。
一个出身自芯片行业,另一个来自汽车制造业,两者相辅相成,未来要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创造出一番天地。
针对团队的构成,刘卫红曾经提到,「我们的基因是芯片,团队里有做过车规级芯片研发和车规级芯片验证的尖端人才,想做和做过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还整合了既懂算法,又懂得计算架构的开发人员。」
目前黑芝麻在中美两地都有团队,全球拥有近300名员工,团队成员很多曾就职于OV、安霸、高通、英伟达等芯片公司,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5年。
4、自动驾驶芯片量产急行军
自动驾驶芯片要实现量产落地,必须要迈过车规级的坎。
自动驾驶芯片的车规级,不但包含了芯片本身的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等要求,还要满足与车辆系统整合后的系统功能安全。目前市面上很少有供应商能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要求。
黑芝麻新近推出的A1000芯片,从设计之初就朝着车规级的目标迈进。
它符合芯片AEC-Q100可靠性和耐久性Grade2标准,芯片整体达到了ISO26262功能安全ASIL-B级别。
芯片内部还有满足ASIL-D级别的安全岛,整个芯片系统的功能安全等级为ASIL-D。
为此,A1000芯片采用的是ARM车规级的CPU和GPU。
在代工厂方面,黑芝麻也是按照车规级的要求选择了台积电的16nm产线。这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这款芯片的车规级设计目标。
此前的6月,黑芝麻的研发团队已经对这款芯片的所有模块进行了性能测试,完全调试通过,接下来就是与客户进行联合测试,为最后的大规模量产做准备。
据悉,搭载这款芯片的首款车型将在2021年底量产。
另外,黑芝麻的华山一号A500芯片也已开启量产,其与国内头部车企针对L2+和L3级别自动驾驶的项目也正在展开。
相较于传统的汽车电子芯片厂商,黑芝麻的规划显然更加快速激进,他们需要更敏捷地把握住时间窗口。
这个时间窗口也就在这两年中,特别是今年,大部分的智能驾驶车型已经在进行芯片选型,而现在能够拿出这样的芯片产品的厂商,无疑将占得先机。
黑芝麻的A1000芯片已于今年6月发布,在量产进程中踏准了市场的节奏。
在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市场爆发的前夜,针对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争夺也更加激烈。
头部是Mobileye、英伟达这样的巨头;还有从移动芯片市场杀出的华为海思和高通等厂商;老牌汽车半导体厂商们也在加快布局。
如黑芝麻一样的AI芯片公司将成为重要的后起之秀。
智能驾驶汽车将是一个拥有巨量增长潜力的市场。
在这样的市场机遇中,黑芝麻这样的国产自动驾驶芯片厂商正在产品层面上与Mobileye和英伟达这样的国际巨头展开角逐,未来就是吸纳客户、建立起生态,修建自己的护城河。
单记章曾在多个场合表露过同一个愿景:PC时代英特尔为代表的处理器企业;智能手机时代有ARM为代表的移动芯片公司;而黑芝麻则希望成为智能驾驶时代的英特尔和ARM。
智能汽车的大势已成,「Bigthingsstartsmall」。
巨大的产业机遇之下,今天的后起之秀能否成为未来的产业巨头?
我们且行且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钢筋算量时,马镫筋截面编辑中L1、L2、L3的长度怎么计算
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每一水平段的长度是以钢筋的间距+50,这个也没有统一的计算方式,可以签证,也可以双方协商确定。只要能使马凳的设置时能满足支撑面筋的要求即可
8. 英伟达发布史上最强计算平台,黄教主:自动驾驶不再担心算力问题
原本应该在今年 3 月份于加州圣何塞举办的英伟达 GTC 2020 大会,因为全球性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而不得不推迟举行。
比原计划晚了将近 2 个月,英伟达 GTC 2020 终于在 5 月 14 日回归。
不过这一次开发者们没办法在线下集会,只能通过线上直播观看「皮衣教主」黄仁勋的主题演讲。老黄此次是在他硅谷的家中完成了这场别开生面的「Kitchen Keynote」。
虽然是厨房举行,英伟达依然爆出「核弹」,发布了全新一代的 GPU 架构 Ampere(安培)。
在自动驾驶方向上,英伟达通过两块 Orin SoC 和两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组合,实现了前所未有的?2000 TOPS?算力的 Robotaxi 计算平台,整体功耗为?800W。
有业界观点认为,实现 L2 自动驾驶需要的计算力小于 10 TOPS,L3 需要的计算力为 30 - 60 TOPS,L4 需要的计算力大于 100 TOPS,L5 需要的计算力至少为 1000 TOPS。
现在的英伟达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经建立起了从?10TOPS/5W,200TOPS/45W?到?2000 TOPS/800W?的完整产品线,分别对应前视模块、L2+ADAS?以及?Robotaxi?的各级应用。
从产品线看,英伟达?Drive AGX?将全面对标 Mobileye?EyeQ?系列,希望成为量产供应链中的关键厂商。
1、全新 GPU 架构:Ampere(安培)
2 个月的等待是值得的,本次 GTC 上,黄仁勋重磅发布了英伟达全新一代 GPU 架构 Ampere(安培)以及基于这一架构的首款 GPU NVIDIA A100。
A100 在整体性能上相比于前代基于 Volta 架构的产品有 20 倍的提升,这颗 GPU 将主要用于数据分析、专业计算以及图形处理。
在安培架构之前,英伟达已经研发了多代 GPU 架构,它们都是以科学发展史上的伟人来命名的。
比如 Tesla(特斯拉)、Fermi(费米)、Kepler(开普勒)、Maxwell(麦克斯维尔)、Pascal(帕斯卡)、Volta(伏特)以及 Turing(图灵)。
这些核心架构的升级正是推动英伟达各类 GPU 产品整体性能提升的关键。
针对基于安培架构的首款 GPU A100,黄仁勋细数了它的五大核心特点:
集成了超过 540 亿个晶体管,是全球规模最大的 7nm 处理器;引入第三代张量运算指令 Tensor Core 核心,这一代 Tensor Core 更加灵活、速度更快,同时更易于使用;采用了结构化稀疏加速技术,性能得以大幅提升;支持单一 A100 GPU 被分割为多达 7 块独立的 GPU,而且每一块 GPU 都有自己的资源,为不同规模的工作提供不同的计算力;集成了第三代 NVLink 技术,使 GPU 之间高速连接速度翻倍,多颗 A100 可组成一个巨型 GPU,性能可扩展。
这些优势累加起来,最终让 A100 相较于前代基于 Volta 架构的 GPU 在训练性能上提升了?6 倍,在推理性能上提升了?7 倍。
最重要的是,A100 现在就可以向用户供货,采用的是台积电的 7nm 工艺制程生产。
阿里云、网络云、腾讯云这些国内企业正在计划提供基于 A100 GPU 的服务。
2、Orin+安培架构 GPU:实现 2000TOPS 算力
随着英伟达全新 GPU 架构安培的推出,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NVIDIA Drive)也迎来了一次性能的飞跃。
大家知道,英伟达此前已经推出了多代 Drive AGX 自动驾驶平台以及 SoC,包括?Drive AGX Xavier、Drive AGX Pegasus?以及?Drive AGX Orin。
其中,Drive AGX Xavier 平台包含了两颗 Xavier SoC,算力可以达到 30TOPS,功耗为 30W。
最近上市的小鹏 P7 上就量产搭载了这一计算平台,用于实现一系列 L2 级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Drive AGX Pegasus 平台则包括了两颗 Xavier SoC 和两颗基于图灵架构的 GPU,算力能做到 320TOPS,功耗为 500W。
目前有文远知行这样的自动驾驶公司在使用这一计算平台。
在 2019 年 12 月的 GTC 中国大会上,英伟达又发布了最新一代的自动驾驶计算 SoC Orin。
这颗芯片由 170 亿个晶体管组成,集成了英伟达新一代 GPU 架构和 Arm Hercules CPU 内核以及全新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加速器,最高每秒可运行 200 万亿次计算。
相较于上一代 Xavier 的性能,提升了 7 倍。
如今,英伟达进一步将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算力往前推进,通过将两颗 Orin SoC 和两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集成起来,达到惊人的 2000TOPS 算力。
相较于 Drive AGX Pegasus 的性能又提升了 6 倍多,相应地,其功耗为 800W。
按一颗 Orin SoC 200TOPS 算力来计算,一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的算力达到了 800TOPS。
正因为高算力,这个平台能够处理全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行所需的更高分辨率传感器输入和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深度神经网络。
对于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而言,英伟达正在依靠 Orin SoC 和安培 GPU 架构在计算平台方面引领整个行业。
当然,作为一个软件定义的平台,英伟达 Drive AGX 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
特别是随着安培 GPU 架构的推出,该平台已经可以实现从入门级 ADAS 解决方案到 L5 级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的全方位覆盖。
比如英伟达的 Orin 处理器系列中,有一款低成本的产品可以提供 10TOPS 的算力,功耗仅为 5W,可用作车辆前视 ADAS 的计算平台。
换句话说,采用英伟达 Drive AGX 平台的开发者在单一平台上仅基于一种架构便能开发出适应不同细分市场的自动驾驶系统,省去了单独开发多个子系统(ADAS、L2+ 等系统)的高昂成本。
不过,想采用 Orin 处理器的厂商还得等一段时间,因为这款芯片会从 2021 年开始提供样品,到?2022 年下半年才会投入生产并开始供货。
3、英伟达自动驾驶「朋友圈」再扩大
本届 GTC 上,英伟达的自动驾驶「朋友圈」继续扩大。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美国电动车创业公司?Canoo?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加入到英伟达的自动驾驶生态圈,将采用英伟达的 Drive AGX 计算平台以及相应的配套软件。
小马智行将会基于 Drive AGX Pegasus 计算平台打造全新一代 Robotaxi 车型。
此前,小马智行已经拿到了丰田的 4 亿美金投资,不知道其全新一代 Robotaxi 会不会基于丰田旗下车型打造。
美国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 Canoo 推出了一款专门用于共享出行服务的电动迷你巴士,计划在 2021 年下半年投入生产。
为了实现辅助驾驶的系列功能,这款车型会搭载英伟达 Drive AGX Xavier 计算平台。前不久,Canoo 还和现代汽车达成合作,要携手开发电动汽车平台。
作为全球新造车圈内比较特殊存在的法拉第未来,这一次也加入到了英伟达的自动驾驶生态圈。
FF 首款量产车 FF91 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基于 Drive AGX Xavier 计算平台打造,全车搭载了多达 36 颗各类传感器。
法拉第未来官方称 FF91 有望在今年年底开始交付,不知道届时会不会再一次跳票。
作为 GPU 领域绝对霸主的英伟达,在高算力的数据中心 GPU 以及高性能、可扩展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加持下,已经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集数据收集、模型训练、仿真测试、远程控制和实车应用的软件定义的自动驾驶平台,实现了端到端的完整闭环。
同时,其自动驾驶生态圈也在不断扩大,包括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传感器供应商、Robotaxi 研发公司和软件初创公司在内的数百家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企业已经在基于英伟达的计算硬件和配套软件开发、测试和应用自动驾驶车辆。
未来,在整个自动驾驶产业里,以计算芯片为核心优势,英伟达的触角将更加深入,有机会成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供应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