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货币 > 数字货币时代读书笔记

数字货币时代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5-10-15 11:56:09

1. 《漫步华尔街》到底讲了什么

2019年10月15日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复盘,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个部分:复盘这本书的主要脉络。在复盘的整个过程当中,不会出现“作者”说等字样。因为我发现只要是作者说的东西,大部分的读书笔记中都是恨不得摘抄下来,没有什么自己的理解。这样的东西就算是记下来,写下来,发上去,通常也没有什么意义。无非就是一个及时反馈,求个自我安慰。如果说这本书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遗漏在我的复盘当中,那么只有两个原因非此即彼,要不就是我没看懂,要不就是我认为不重要。

第二个部分:在我阅读中标记的段落,我会以问题的形式,扩展开来谈一些东西。

第三个部分:总结全书当中具有指导性的法则。

股票在近代主要是两个基本派别,即磐石价值理论和空中楼台理论。

磐石理论的根基在于,股票的价值是在于公司未来可分配的红利上。换句话说,公司增长的越快,赚得钱越多,可分配的利润越多,则价值更高。这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它是可以通过对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得出的。

但磐石理论在实践当中,总会对于公司未来增长率产生分歧。无法预料的黑天鹅事件、政策的转变、行业周期的等等都让这个所谓未来增长率的非常困难,在现代社会这种信息分发效率上,如果有基本面的信息能对股票的内在价值产生影响,这也早就在这个价格当中体现了。

以空中楼阁理论为根基发展起来的指导工具,就是技术面分析。它的逻辑依据:历史会重演。

所以无论我们现在用的指标是什么,MACD、均线理论、KDJ、波浪形态也好、MACD等等技术面分析,它所给出的都是概率。

举个例子来说,KDJ指标在4小时的k线图当中,在底部区域K线由下方上穿D线,形成金叉。这是一个买入信号的指标。但这个信号的实际意义在于:根据历史的情况来看,出现金叉之后,行情快速拉升的概率很高。

注意,他说的只是概率很高,这个概率高多少?技术面分析并没有告诉你这一点。

所以这里面会有两个有趣的现象:

1. 很多技术面指标的发明者,大半都是统计学家,统计学家,主要就是和概率打交道;

2. 你在很多技术面指标的分析当中,都会听到讲师说这一句话,不要就用一个指标,要多个指标一起用。当多个指标都发出买入信号,形成共振的时候,这个时候买入的时机是比较好的时机。换句话说,根据历史情况数据,这几个指标同时发出买入信号后,行情上涨的概率大大增加。

大多数技术面分析的专家,都是中短线的高手,有着自己的买卖逻辑和操作思路。实际上,中短期的市场中,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市场,你买出一个股票,花了50块钱,是因为有人在50块钱的价格上卖给了你。当这只股票的价格变成30块钱的时候,你以为你亏20块钱。其实,你的钱早在你买股票的时候就亏损了。你现在只是想找一个下家,以比50块钱更高的价格卖给他罢了。

换句话说,基于技术分析信号的闪转腾挪,并不意味着你丢硬币买个股票赚的要多,毕竟,赚钱的概率和丢硬币人头朝上的概率都是百分之五十。

预期收益率与标准差

在现代的价值投资理论当中,着重强调于风险这个要素。

它的核心要义在:

1. 计算出预期的收益率;

2. 计算出每种收益率方式,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离散程度,即方差或者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的大小,代表投资标地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举个例子,你买了黄金、股票、支付宝基金。你的预期收益率计算为15%。但如果计算出的标准差特别大的话,也代表这你能得到15%收益率的概率越小。

分散风险

风险分为两部分,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各家公司的自己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部分,是可以通过分散化的投资给分散掉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明天不是请天就是阴天(雨天也算),在晴天和阴天我都有投资,都有相应的收益和亏损,所以这种非系统风险,是可通过分散掉风险给解决掉的。

注意:晴天和阴天,两者是非此即彼高度不相关(协方差为0),所以非系统性的风险就被完全给消化掉了。但如果投资的标地是相关的行业,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协方差接近1),则不能拿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有部分的风险是无法被分散的。即系统性风险,可以理解成为是大盘的走势,投资标地整体经济周期的风险。

可亘古不变的真理是,你承担了多少的风险,你就获得多少的收益。在这个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你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同事你也降低了承担这部分风险所带来的收益。也就是说,你获得的收益,仍然来自承担的系统性风险。

这个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当中,预期收益率的计算仍然是不严谨的。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企业明年是向上还是向下,反正都是个55开的事情。但是在这个55开背后,盈利或者亏损的百分比,我们是没法精确预计的。例如,明年企业有50%的概率亏损,但是亏损多少,决定了我们的预期收益率。可亏损29%亏损15%,这些数字主观意味太浓,并且没有考虑到在这一年当中出现的各种偶发事项对整体经济的冲击。

而系统性风险,举个例子,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上涨,或者通货膨胀会加剧某些行业利润缩水,但这些变量,是不能通过β所衡量的。

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代表的思路是好的,可以看出说:

风险和收益是正相关的。这个正相关说的是,你通过技术手段(投资组合)的手段,去分散掉那些风险,也就意味着,你不会得到那些被分散掉的风险的收益;

世界经济现在是如何的复杂,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体系是没法全面的评价一只股票的;

我实际上是不敢苟同的。我理解的投机更像是赌博,在一个相对规则简单市场或者标地下,预期相对明确,但是却建立在不可控的因素上。例如21点,规则简单,预期相对明确,但是过程是完全不可控的。又例如我们说政治投机,烧冷灶。成本相对较低,预期也是相对明确的,而仍然是这个预期的建立过程,是你完全无法把控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可复制性。成功的投资者,都有一个共性,即有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这套投资哲学,是可以在不同时期复制,并且能够赚取到收益的。但是投机和赌博类似,是不具备这个特质的。

实际上,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对于投资投机的定义是逐渐模糊的,区分这个实际上对于人并没有特殊的指导意义。因为在消费时代的裹挟下,暂无一套同行的观念理论和同行准则。对于投资投机这种概念的区分,往往跟个人的道德水准,智力水平直接相关。例如,有的人认为炒鞋就是投资,但有的人却认为,你这纯属投机。

还有一些在老派投资者的观点看来,数字货币这个东西,纯属扯淡,是赌博、是投机。但这个行业发展到今日这个地步,仍然说明它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哪儿怕是一定周期内的合理。智力水平高,富有煽动性的人还能以信仰、明天、希望等等词汇来赋予你觉得是垃圾的东西赋能。

所以,投资和投机,是能区别的,但好像并没有什么必要。

文中在回溯17世纪郁金香事件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金融市场具有与生俱来的高能力,比如当出现能增加投机机会的金融工具的真实需求时,市场必定会提供那种工具。”

这话很有意思,细想一下还真是如此。借贷、杠杆、债券、所谓权证、IPO、IEO,放到数字货币市场上,更是如此。

金融市场上是人性的放大器,任何构筑在真实需求上的工具,都会被满足。作者书中举了很多例子,包括什么裙摆理论(根据女士裙子的高度代表大盘行情的涨跌)类似这样的工具都有人信。

前两天不知道从哪儿看到一句话,我们在一家公司任职上班,其实也已经是一种很大的投资了,如果再去买自己公司的股票的话,从多样性的角度来说,是不智的。

这句话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什么是行业。即,文中所说持续输出利润的能力。无论是选择投身的行业,还是投资的公司,我们看中的是它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能不能有钱赚,其次再看是不是风口。

因为所谓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充其量是个讲故事的能力。故事,终究有讲完的一天,终究也有消失的一天。

从公式来看,市盈率代表的是回本时间。例如说一个100倍市盈率的股票,代表的是100年回本。但随便查看一些龙头股票,他们的市盈率都是100、70、80的。而且这些公司看上去都是大公司,这是为什么呢?

股票中有句话,叫做买预期,卖事实。市盈率高的这些公司,同样也是被这些看好这家公司的人的预期给推高了。

他们同样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对这家公司的未来盈利情况抱有非常好的预期,于是在这个事实到来之前,就提前接入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进而推高了这只股票的价格。

也就是说,人们看好的股票,会推高这只股票的市盈率。

1、一只股票的股息和收益率越高,则价格越高>不解释,股票从开始就是分红的凭证,当然股息高,则价格高

2、派发的现金股息越多,价格越高>同上;

3、相同条件下,风险越低,价格越高>同上,注意相同条件下;

4、相同条件下,利率越低,价格越高>

这个是跟资本的流入直接相关的。股票相对而言,只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标地,就拿债券来说。如果债券有相当高的收益,那大量的资本就会流入债券市场,而从股票市场中抽离出来,股市的价格就会大幅度下跌。反之,利率非常低,利率固定的债券和股票相比,竞争力就会变低,资金涌入收益更高的股票市场,带来价格提升。

综上,公司的增长率越高,增长持续时间越长,股息派发的越多,股票风险越小,利率平均水平越低,则股票的价格以及市盈率就会也高。

1、购买预期收益能够持续五年以上平均水平的股票;

2、不要高于其磐石价格,可通过市场的平均市盈率;

3、寻找低市盈率的成长股。如果成长性实现,收益和市盈率均为大幅度上升,带来大量的投资收益。而未来成长性已经被贴现的高市盈率股票,如果成长会兑现,损失会加倍惨重,收益和市盈率均会下降;

4、找有股市的股票;股票的价格并非围绕在事实和数据上建立,而是也是有梦想和情绪的维度驰行。故事,就是这种放大大众情绪,帮助的大家做梦的基础。要多问自己,这只股票是否能够捕捉大众的想象力,投资者是否能在这个基础上讲起故事。

2. 关于银行的秘密——《香帅金融学讲义》读书笔记

上个周末跟几位朋友谈到养老金问题,想起来香帅老师的《金融学讲义》还没有读完,就把它添加到第2季度的书单里。计划大概一个周读一章,这个周读了第2章“银行:现代经济社会的血管”。发现自己虽然号称喜欢经济话题,但其实只是看了个热闹,鹦鹉学舌了一些自己根本就不理解的概念和观点。而香帅老师把底层的逻辑讲得非常清楚,学习到了这些知识,再遇到具体的状态,能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还需要慢慢练习。

再说说读这一章的感受,带着计划读,不会看几页就停下来,而是会一口气读完,竟然用了将近2个小时(34页),感觉上与不做计划读相比效率更高,再整理一遍,印象更深。相对来说,学得更扎实一些。

发现自己不能一段时间只读一本书,需要几本不同的书同时进行。这一周还开始读了《西南联大文化课》和《吴军阅读与写作》两本书,都刚开了个头。

银行,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说,在历史上,寺庙、客栈、布庄、药铺都充当过银行的角色。为什么他们也可以充当银行?这一章讲了银行的前生今世,告诉我们他们跟现代银行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搭建起了社会的信用网络。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化依州雹赖于统治者,商人和银行家之间的伙伴关系。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6世纪之后的大航海时代,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是荷兰和英国,凭借最先进的资本市场和中央银行体系,成就了全球霸主的伟业。

直到15 、16世纪,欧美居民对国家的概念还很淡漠。银行信贷体系和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现代意义上“国家、公民、政府”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从人类400年的近代史来看, 银行信贷体系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它就像一个城市的地下管道工程一样,不一定时时可见,但却支撑着整个城市的循环和呼吸。

难怪哈伯和凯罗米里斯感慨说“国家创造了银行,银行创造了国家”。

法定货币是现代货币的灵魂,意味着现代货币是由国家赋予银行(比如中央银行)某种特许权力而发行的,支持货币的关键是国家信用。

1944年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到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开启了信用货币时代。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在很多场景下都能完成货币的计价、支付,甚至价值储藏功能,但也正因为它是去中心化、去银行化的,在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组织形式的大背景下,比特币要取代各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可能还是路漫漫册举帆其修远兮。

银行体系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国家经常通过银行体系来调控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其中,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基准利率是两个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涉及资金的量,而基准利率调整的是资金的价格,通过量和价两个维度的调节,国家也因此拥有了调控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的能力。

这两个工具的具体作用,我很喜欢书里的这样一个比喻:

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通过银行体系的循环,会引起社会信贷规答猛模的巨大变化。所以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就像控制水库闸门一样,会影响全社会的信用规模。

如果说存款准备金率是用来调节资金量的,那么基准利率则是调节资金价格的。在农业生产中,如果用水成本太高,农民可能就宁可让土地荒芜。如果水量充足且价格低廉,农民可能就愿意多开垦一些荒地,多种一些庄稼。

同样的道理, 降低基准利率(降息)就是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刺激经济,而提高基准利率(加息)则是要抑制投资消费行为,给经济降温。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和过度降息刺激经济的政策有密切关系。

调节基准利率,就是通过调节资金价格,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意愿,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这个逻辑本身是自洽的,而银行体系具有杠杆效应,一旦利率调整幅度过大,市场预期被彻底扭转,就可能在相反的方向上形成反馈效应:比如加息的力度过大,经济容易收缩过猛,引起“旱灾”;降息尺度宽了,又可能导致“大水漫灌”,产生资产泡沫。所以,加息、降息的力度和节奏很难把握。

中央银行是绝对的系统中枢。它管控着货币发行的闸门,更是市场的最后贷款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之一竟然是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 大萧条之所以从美国蔓延到英国,德国,最终升级为世界大战。是因为中央银行没有作为市场的最后贷款人发挥作用。同样是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实际上比1929年的大萧条还严重,但是全球主要央行果断协同救市,积极充当“最后贷款人”,很快阻止了危机的蔓延。

之前几乎人人都用的余额宝就是一只货币基金。其实到2019年7月,我国114家金融机构一共推出了730只货币基金,总规模差不多达到了7.74万亿元。

货币基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仍然实施利率管制。根据Q条例,活期存款没利息,定期存款的利息则设有上限,所以老百姓的储蓄意愿非常低。

从1978年到1999年,美国货币基金占存款的比例从1%直线上升到63%。一大半美国老百姓都去买货币基金,不在银行存钱了,这正是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银行存款大搬家,史称“金融脱媒”。

中国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发生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情形。2013年至今,居民的储蓄存款总额一直是上升的。截至2019年6月,我国货币基金仅占存款总额的3%左右,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里还只是沧海一粟。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主要取决于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

换句话说,想知道什么时候买货币基金更好,只要看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什么时候更高就行了。

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市面上资金流动性充沛,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下降;反之,市面上资金流动性紧张,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上涨。

很多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只是一个通道,银行往往会收取1%~2%的通道费用,对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则没有监管义务,如果融资计划失败,银行是不负有保本责任的。

资管新规以后,银行就没有固定收益的保本理财产品。

一般人要怎么判断某个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呢? 总结而言,有以下几种技术和策略。

很多内容都是摘抄,很多概念和比喻可以不时地拿出来分析当下的某一个现象,也算是“学习”中“习”的部分。

阅读全文

与数字货币时代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字货币时代读书笔记 浏览:333
以特币矿池挖矿 浏览:356
区块链罗永浩 浏览:143
区块链基本组成 浏览:384
北京牵头整治区块链 浏览:38
怎么在莱比特矿池挖矿 浏览:695
a卡算力上不去 浏览:900
比特币算力下降有什么影响 浏览:599
链和数字货币电子货币 浏览:37
f2pool矿池怎么挖 浏览:829
什么才是法定数字货币 浏览:266
区块链论坛招聘 浏览:726
区块链亏了有方法搞回来吗 浏览:899
幻想生物区块链游戏 浏览:863
pplns大矿池 浏览:371
啥事数字货币 浏览:330
hub数字货币 浏览:149
utm数字货币 浏览:160
现在比特币算力多少 浏览:714
链信夸克区块的地址以什么开头 浏览: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