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驳人民网论加密货币
日前,借比特币大跌之“东风”,两位知名专家在人民网发表《虚拟货币终究是黄粱一梦、庞氏骗局》一文,宣称“虚拟货币(Cryptocurrency)“无疑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从翻译角度来看,“Cryptocurrency”一词应当翻译为“加密货币”或者“数字货币”,从而与所谓“虚拟货币”的标签有所区分。从规模上来看,随着比特币跌至2万美元,当前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在1万亿美元左右,而此前总市值曾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其暴涨暴跌的性质,的确存在极大的投资风险。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拉回到10年前的2012年,彼时的比特币大约是14元人民币一枚,相较于今天的大约14万元人民币一枚,10年时间上涨了1万倍。难怪有人会戏称:十年前,为什么不让我“受骗上当”,不让我“黄粱一梦”!
两位作者在文中指出:“在全球富豪榜前100名中,至少有90位公开表明过对虚拟货币的唱衰态度,包括比尔盖茨、巴菲特、芒格等”。笔者着实不知道“90位全球前百富豪唱衰比特币”这一说法的依据从何而来,如果真有这么多富豪出来“唱衰”,那只能说明,加密货币的影响力已经大到惊人。
至于比尔盖茨、巴菲特、芒格等,的确是全球鼎鼎大名的投资“大佬”,他们也是目前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与财富体系的核心代表,其中巴菲特今年92岁,芒格今年98岁。即使是在美国,也有一大波的年轻富豪们是加密货币的拥趸:全球首富马斯克是著名的加密货币“喊单人”,被誉为“硅谷预言家”的马克安德森认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加密货币与Web3是未来三大最有前途的 科技 领域。
《黄粱一梦》一文的作者,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一概斥之为“庞氏骗局”。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加密货币市场上,各种具备传销、资金盘性质的“空气币”的确层出不穷,但是因此而将加密货币“一棍子打死”,在笔者看来也是过于武断的。
整体来看,我们可以把当前的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分类如下:
(一)主权信用数字货币
代表币种:数字人民币(ECNY)
特征:主权信用数字货币又可以称为数字法币,它的本质是法币的数字化与加密化,其法律地位与法币等同,由政府信用背书。主权货币的根本是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之上的,其信用基础来源于稳定的国家和负责任的政府。
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政府与中国制度在担当 社会 管理责任、发展经济中表现突出,因此,中国的主权信用货币——人民币,应当也可以在全球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数字人民币(ECNY)作为全球首个运用加密技术架构的数字主权货币,凭借技术上的领先性,加上人民币的良好信用,有望使得全球众多尚未享受到现代金融便利的国家与地区,跨越性的走上数字金融时代。人民币的加密化与数字化,也将成为我国参与全球金融竞争与变革的重要武器。
(二)资产类数字货币
代表币种:比特币(BTC)
特征:以计算机科学与加密数学为基础,以算力形式凝结的、无法篡改的算力凭证,这些凭证由于人们的共识而产生价值,从而具备资产属性。这些数字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与黄金、白银、宝石等贵重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可以类比。
人们通常将比特币视为“数字黄金”:回顾人类 历史 ,贝壳、动物羽毛、石头等等,都曾经被当作过价值锚定物。黄金、珠宝等贵重品,抛开其有限的使用价值,本质上只是自然界里的石头;金银的价值使命,也仅仅是一个 历史 阶段。身处智能时代、计算时代初期的我们,应当用 历史 的大局观去看待价值的变迁——代表计算、算法、算力之美的比特币,由于其首创性,有望成为智能时代的价值锚定物。
(三)“燃料类”数字货币
代表币种:以太坊(ETH)、树图币(CFX)
特征:在“数字工业体系”中,充当“燃料”为系统内智能合约的运转提供动力的数字货币,其可以类比为传统工业体系中的“煤”“石油”,这一类型的数字货币,通常具备较大的实际使用价值。
(四)权益类数字货币
代表币种:币安币(BNB)、无战币(EB)
特征:此类数字货币的本质是数字化的股权或权益,通常这类数字货币的发行方会承诺通过分红、销毁代币、参与治理、用于 游戏 等形式,为这些数字货币赋权。
对于这些类型的数字货币,从监管上来看,应当参考股票的形式,由证券监督部门进行监管,从信息披露、资金募集与使用等方面,从严监管,对发行“空气币”、“圈钱跑路”的行为,依法予以打击。以数字股权形式的股票发行方式,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
(五)数字货币名义的违法犯罪活动
代表币种:Plustoken、MMM
特征:以数字货币为载体,组织和发展人员,通过许诺高额回报,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可以看出, “ 庞氏骗局”是“庞氏骗局”,加密货币是加密货币 ,不能因为存在大量以加密货币为载体的“庞氏骗局”,而全盘否定加密货币本身。
有鉴于加密货币投资的巨大风险性,加之各种以加密货币为载体的违法金融活动猖獗,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2013年央行等多部门发文提示炒作虚拟币的风险;2017年“94通知”严格禁止虚拟货币ICO与开设交易所;2021年严厉禁止各类虚拟货币“挖矿”和炒作交易。
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遏制相关金融违法行为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于个人持有加密货币,目前国家并未从法律上明确禁止,对于个人私下里的交易行为,也未认定为违法。
实际上,面对加密货币这样信息时代与智能时代之下的新产物,一种有可能带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事物,我们既要防风险,也需要审慎观察,甚至有必要汲取其中所长,而不应当“一言判其生死”。
《黄粱一梦》的作者最后指出:“不应因虚拟货币而忽略区块链技术原本的巨大价值。就技术角度而言,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广播式数据传输方式,对数据从结构、追溯、权限和验证性上进行共识,形成分布式并且公开透明的一种信息化系统, 而虚拟货币只是基于区块链的一项简单的应用 。”
我们也看到当前国内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曾经区块链的概念热火朝天,不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区块链产业园”不断涌现。然而,在老百姓的层面,到目前为止尚未感受到区块链给生活带来任何的改变。甚至许多号称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平台,仔细扒开一看都是传统的网络技术,“忽悠”政府、“忽悠”国企成为一些所谓区块链公司的重要“商业模式”。
作为普通老百姓,既然国家目前不倡导投资加密货币,我们就响应国家号召。但是我们更希望我国的专家学者,花更多的功夫去研究和推动怎样让区块链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武断的去否定区块链技术的某个应用,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应用”。
『贰』 比特币这把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2009年1月3日,一名自称中本聪的密码学爱好者,开发出了一套加密金融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人人都可以通过“挖矿”发现数字货币。
这一天,中本聪自己还挖出了50个比特币。
11年后,这50个比特币市值接近300万美元。加上其他比特币,美团王兴推测,理论上,中本聪已是世界首富了。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没人知道中本聪到底是谁,但他开创的比特币,开始被大众所熟知并悄悄影响世界经济:这个数字货币的价值不断上升,成为越来越多投资客所热爱的交易资产;实践层面它如同中本聪当初的设计初衷一样,正在成为部分交易活动的一般等价物。
比如,特斯拉不仅把比特币视为货币(支持比特币支付车款),也把它视为投资标的。在2月8日,特斯拉投资了总计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这部分投资额占到了特斯拉持有现金及其等价物的 7.7%。
从价格来看,确实“要比持有现金好”(马斯克语)。粗略计算,仅仅不到两周时间,特斯拉买入的这部分比特币收益已经高达10亿美金以上,超过了2020年特斯拉的净利润。
炒币收益大于造车收益,特斯拉已经从一家造车公司成为炒币公司。
比特币的大涨从去年美股熔断开始,从最低点的4000美元一路飙升,截至发稿日已经涨幅超过1000%,最高价格达到58318美元。在最高峰时,比特币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市值高于国内所有 科技 公司的市值。
那么,比特币的这把火是如何烧起来的?
共识的形成:从无价值到有价值
早在春节前,马斯克就在美国社交媒体 Clubhouse 中发表观点称,比特币是一件好事,所以,自己是比特币的支持者。
超级网红的振臂一呼,多位商界大佬也随着跟风发表对比特币的认知。
在A股散户心中有重要分量的但斌是坊间最出名的“茅台吹”,他声称旗下基金也开始投资比特币。
相比往常诸年,今年具有舆论影响力的商界名人对比特币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即使是商界的”保守势力“态度也开始转变。
以“老成持重”的印象著称的瑞.达利欧和比尔盖茨,更能代表保守势力对于比特币的看法。
瑞.达利欧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他被视为对冲基金之王。
他在今年1月时发文谈论对比特币的看法:“比特币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人震惊,整个一过程就像创建一条以信用为基础的传统货币体系。”
达利欧这一看法稍显中立,更多的商业大佬表现出更具有倾向性的态度:比尔盖茨在2月18日时谈了自己对比特币的新认知:“我确实认为,将资金转换成更数字化的形式,降低交易成本。”而在三年前,他曾经对比特币不屑一顾:“如果有简单的方法做空,我会做空。”
除了商界名流,主要机构也开始对比特币的进行背书和认可。
今年 1 月 20 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黑石旗下的两支基金向美国 SEC 提交了投资说明书。说明书中提到,旗下的某些基金或将参与基于比特币的期货合约交易。
几天后,更为激进的投资机构ARK 发布了2021 Big Ideas,在报告中被散户捧为女版巴菲特的ARK创始人凯瑟琳伍德女士在15个章节中用2个章节阐述了比特币的基本面以及机构配置比特币的分析,根据ARK的预期,未来比特币将成为众多机构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迎接比特币的将会是星辰大海。
鼓吹上市公司去把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当然是投资机构的一种策略,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提前“埋伏”会有接盘侠。
截至2月19日,ARK旗下的ARKW持有876.98万股灰度基金,根据区块链媒体区块律动的测算,ARK仅仅是在今年的浮盈就有2.47亿美元。
这就像A股中抱团买茅台股票的公募基金一样,华尔街的机构也开始对持有比特币进行抱团。持有比特币的交易员开始被人“尊敬”,如同A股中持有茅台的基金经理不再被散户鄙视。
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资产和另类资产,在早期没有供机构持仓的基础设施,17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比特币经纪人和托管商服务于机构,金融基建的完善支持了机构们对比特币的投资。
投资之后再进行呐喊和宣传,是华尔街的一贯策略。
资产的形成,源于共识。
古代的贝壳以及黄金白银成为一般等价物时源于大家都愿意承认它是稀缺的、以及不具备功能性的。钻石成为众人推崇的求婚必备品,源于大家相信它是稀缺的,能够代表爱情,随着不断实践,“钻石等于爱情”从故事变为事实。
在《人类简史》中,作者传递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是相信故事的,相信皇帝的“君权神授”,就有了上千年的封建 社会 存续。
从这种意义上,上市公司的定价其实也是故事:人类相信商业组织永续存在,所以才发明了DCF(现金流折算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定价。这些资产定价公式通过商学院的普及不断传递,让公募基金和散户都获得共识。
在原始 社会 ,人们相信大祭司讲的神话故事,开始有了社群和族裔的概念。 当商界名人和机构开始对大众说“我相信比特币故事”,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种“无价值”的数字货币开始“有价值”。
稀缺、FOMO情绪以及供需
商界名人和机构的空前一致的看多情绪,已经加速传染给散户群体。
从今年1月份开始,刚开始接触比特币的高明轩就开始在好友圈打听谁有熟悉的USDT购买渠道。
USDT在圈子里被简称为“U”,是用法币(美元或者人民币)购买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的中介虚拟货币。
数字货币交易所里只支持币币交易(即用数字货币A去购买数字货币B),如果想在数字货币交易所里购买比特币,首先要在场外买入USDT。
USDT通常会被戏称为电子美元,和美元的兑换关系是1:1,但在兑换的时候由于是在场外交易,通常会出现溢价和折价。 如果投资者情绪高涨,要高于美元价格。
2月22日晚,比特币从最高的5.8万美元跌到4.7万美元并没有阻拦市场投资者的热度,在某交易所软件中,USDT的价格从短短一周内从6.45元涨到了6.56元。
实际上,交易所往往会提供很多售卖U的卖家信息,直接转账给对方的银行卡即可兑换,但没有见过面且没有担保的交易总是令人不安心。
由于找到合适的卖家,自称“性格谨慎”的高明轩只好放弃了这次比特币的购入。
高明轩仍然想要去找熟人去购买USDT,但随着比特币的行情持续新高,很多手持USDT的比特币炒家已经不愿意转手给他人,他们更愿意持有以便随时进行比特币交易。
他最终用6.50元的价格兑换了USDT,即使比特币恢复到1月29日的价格,他手里可以买的数量也要比之前减少了。
他担心踏空。
高明轩的这种情绪被币圈市场称之为FOMO情绪。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 在市场呈现上涨趋势时,投资者往往担心踏空而不断加仓,继而造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FOMO情绪进一步扩大。
散户的FOMO情绪助长了比特币市场的火热,但从2020年疫情开始的比特币牛市的主要原因最开始来源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大放水”以及灰度基金不断在市场中吸筹。
主要经济体的大放水,让“持有现金”和其他固收资产变得不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在2020年3月,被视为全球流动性重要指标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低达到0.5%,全球范围内的核心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在疫情期间出现了全球范围的机构抱团现象:A股的白酒股、美股五大 科技 股(Facebook、Amazon等)。
稀缺的比特币成了“资本”的另一个流入之地。去年新冠疫情导致很多境外国家出现了短暂的动乱局面,而比特币拥有交易方便、打破资金跨境流通以及流动性高的特点,被全球买家视为”可以避险的资产“。
比特币的交易门槛稍微高,但优势却很多:365*24小时不间断交易,流动性甚至要高于股票。
相比不断开足马力的美元印钞机,比特币在数量上具有稀缺性,在理论上这种虚拟数字货币只有2100万个,目前已经有85%的被挖出。由于总量上存在上限,数字货币的价格更多取决于供需和相信它价值的人的多寡。
曾经在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工作过的牛骏峰现在在数字货币交易所工作,他认为 :“股票资产在牛市来临时,其实也是投资者在用不同的资产定价公式来安慰自己,当所有定价公式都显示太高的时候,就不谈估值了,谈资产的供需。”
比特币供需因素主要被一家名为灰度基金的信托基金影响。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信托基金管理加密资产,它允许投资者把自己手里的比特币入金到信托里,但这个兑换是单向的,投资者不支持赎回,需要锁仓。形象地说,“灰度”在扮演一个只入不出的比特币“饕餮”的角色。
它并不需要动用自有资金就能不断拿到市场中的比特币,在上个月灰度基金持有高达60.68万枚比特币。
熟悉股市的朋友就可以看出来这件事的逻辑: 这是一个公开的庄家,市场上可流通的比特币由于它的存在而不断减少。
众所周知,庄家影响价格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控制供给。
在区块链圈子里有句段子,比特币在市值低迷时被称为“比特币骗局”,在市值高涨时又被称为“区块链骗局”。
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比特币的剧烈波动。
比特币被称为数字黄金,但本身并没有具备像黄金一样的避险属性。恰恰相反, 比特币由于没有像股票一样有一个可以锚定的资产定价公式,反而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价格走势。
2月23日,比特币一度跌至45200美元左右,暴跌逾10000美元。
比特币价格暴跌导致杠杆交易者大面积爆仓。据比特币家园网实时统计数据,当天有48.67万人爆仓,爆仓资金达到296.44亿元。
从2016年至今,比特币累计下跌20%及以上的情况,总共出现了四次,跌幅超过48%的情况共有4次。在2018年底,比特币价格更是较高点下跌了90%,这样的波动并非每一个投资者可以承受。
由于比特币本身是非法定货币,是基于某种算法而产生的去中心化货币。相对其他资产,比特币的流通场景更为隐秘而小众,甚至是非法的。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的荒谬事情:数字货币受人追捧正是源自于它的“自由”,不受监管,不实名,不受交易限制,24小时在交易。 但也正是它的“自由”属性,导致成为它为恐怖主义融资、洗钱以及逃税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国内一些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上,仍然有一条提醒:“请勿备注任何信息BTC、USDT以及其他数字资产名称用于转账备注,防止造成您的汇款被拦截、银行卡冻结等问题。”
目前,市面上活跃的国内交易平台虽然其办公场所仍然在国内,但注册地却往往是海外,国内监管对非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仍然是采取限制的态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 比特币并非实名制的特点也导致了这一资产有被盗的风险。
被盗并非数字货币的专利,理论上所有账户都有被盗的风险,但实名制账户有追回的可能。而数字货币的规则是:谁掌握了私钥,谁就掌握了这笔资产。一旦私钥被盗,那么就和这笔资产说再见。
大多数中国投资者购买比特币选择用USDT等稳定币,在交易过程中投资者大多会选择持有USDT等稳定币来规避下跌风险。但这些稳定币并不具备如同比特币一样的稀缺性,也并没有如同比特币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
USDT所在的泰达公司一直声称自己发行多少币,就储备多少美元,但却无法提供相对应银行账户的担保。所以存在一个风险就是:或许有一天,即使比特币依旧涨势如虹,但持有的、本来用于购买比特币的USDT突然就会因为过度超发大幅贬值。
股票及其衍生品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现如今投资者们在股票交易所中自由出入只担心资产下跌,从未担心资产的丢失以及交易所跑路。
但比特币作为一个新兴的资产,相应的金融基建并没有完善,比如大多数人持有的比特币是存放在交易所提供的中心化虚拟账户,并非真实的比特币地址, 理论上交易所携币跑路的风险仍然存在。
对于习惯了股票账户的投资者而言,这恐怕是最大的风险了。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欧易OKEx#
『叁』 中本聪凭借比特币成为世界首富,对比尔盖茨公平吗
他们不在乎这些的。有句话叫做惺惺相惜。行业不同,都是成功者。天下365行,根本就没有第一的。
『肆』 作为货币来讲,比特币显然是很优秀的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唱不唱空我倒是不知道,也不重要, 如果他们真的去做空了,那倒是值得注意了。 可能大佬们也需要政治正确吧,毕竟比特币崛起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就受到很大影响了。
任何一种作为货币的媒介,其实说到底都是一种共识,大家为什么信任美元,为什么信任人民币,是因为大家拿美元和人民币能买到想要的东西,那为什么美元和人民币能买到东西,是因为大家信任这个货币背后的国家主权。 说白了国家和货币其实都是一样的,都只是一种共识,没有客观存在,却大家都相信它的存在。所以现在比特币之所以受到部分人的追捧,就是因为在这些人中已经形成共识,至少是初步共识,最起码我低价买了比特币,涨了我也是能高价卖出换成法币的。
美国多流氓,这也不用我多说了,借助美元的霸主地位,真的是很多时候可以为所欲为了,困难的时候印点美金,全世界帮着买单。这就是美元或者其他法定货币作为货币的弊端。而比特币因为算法决定了总量的有限性,那这最起码能避免货币滥发引起的通货膨胀吧,比黄金还要靠谱 (毕竟有可能发现新的金矿,但是某种数字货币的矿就那么多,发明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你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唱空,那马斯克不是唱多么,而且不仅是唱多,还做多,真金白银投进去,那这个不是更有说服力么。马斯克都信,那我们信信也无妨,再不济卖给他换个特斯拉也行。
另外一个就是 灰产的交易用比特币更方便,更可靠。 这也顺便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 比特币究竟值多少钱?那这个就看它的应用范围了。 假设比特币只应用在灰产,且灰产只用比特币交易,那每个比特币的价值就该是灰产的总值除以比特币的数量。假设灰产规模是2100亿美元,一共2100万个比特币,那每个就应该1万美元。如果比特币有更多的场景或者灰产规模更大,那它就应该更值钱。但是灰产的规模我是不知道,数字货币也不是只有比特币,所以你说究竟值多少钱,那我也不知道呀! 所以价格就飙升还是因为共识的存在吧,交易者认为它值更多的钱。
任何一种商品,在充分市场化的前提下,价格基本上都是供求决定的,短期来看价格又比较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那突然炒数字货币暴富的消息充斥着大街小巷的时候,是不是就容易带来看多的情绪,让大家疯狂入市炒币,那需求增加的时候,是不是价格就会暴涨了。
说这么多,主要的一个意思就是这个东西大佬看不看好不重要,毕竟大佬们观点也不一样,谁拿钱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更有意义。很多人说,比特币就是炒作,没任何价值,这个也对也不对,不详细展开了。 作为货币来讲,比特币显然是很优秀的。
#欧易OKEx# #数字货币# #比特币[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