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区块链solc什么意思(sol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概念区块链技术概念
区块链技术概念,现如今,区块链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关注的领域,很多企业也早已深入其中研究该技术情况,但是还有人对于它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区块链技术概念的相关信息。
区块链技术概念1
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1、基本概念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2、工作原理
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
区块链主要解决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因此它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四个技术创新:
1、分布式账本,就是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
跟传统的分布式存储有所不同,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多份进行存储。二是区块链每个节点存储都是独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识机制保证存储的一致性,而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通过中心节点往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8]
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本数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也由于记账节点足够多,理论上讲除非所有的节点被破坏,否则账目就不会丢失,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
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3、共识机制,就是所有记账节点之间怎么达成共识,去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性,这既是认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区块链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共识机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具备“少数服从多数”以及“人人平等”的特点,其中“少数服从多数”并不完全指节点个数,也可以是计算能力、股权数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以比较的特征量。“人人平等”是当节点满足条件时,所有节点都有权优先提出共识结果、直接被其他节点认同后并最后有可能成为最终共识结果。以比特币为例,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加入区块链的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
4、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以保险为例,如果说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信息和风险发生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那就很容易的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去进行自动化的理赔.
3、其它
互联网交换的是信息,区块链交换的是价值。人类历史和互联网历史可以用八个字理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分久必合的时代,网络信息全部散在互联网上面,大家要挖掘信息非常不容易,这时会出现像谷歌和脸书等的平台,它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把我们所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了一下。互联网时代垄断巨头们重组的就是信息,并不是产生自己的信息,产生的信息完全是我们个人。一旦信息重组,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垄断巨人,所以就到了分久必合的时代。现在由于区块链技术产生又到了合久必分时代,又是新的多中心化,新的多中心化之后赋能产生新的价值,这些数据会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个人数据产生价值是归自己所有,这是这个时代最最激动人心的时代。
区块链的价值有哪些?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机制,确立数权,解决数据的.产权。
目前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包括现在的单链向多链发展,而且技术能够在进一步扩展,我想未来还是可能会出现,特别是在交易等方面出现颠覆性的,特别是对现有产业的很多颠覆性的场景。
区块链的本质是在不可信的网络建立可信的信息交换。
一带一路+一链。区块链更大的不是制造信任,而是让信任产生无损的传递,整个降低社会的摩擦成本,从而提高整个效益。
现在区块链本身还是初始阶段,所以包括区块链的信息传递、加密,这个过程中出现量子加密和其他加密,实际上对区块链本身所采用的加密算法攻击现象也时有发生。包括区块链也是作为一种资产的认定,数字资产的一个认定,但是现在我们很多都是用密码算法,或者是作为我们来解密的钥匙,但是如果密码忘记了,很可能你现在的资产就丢掉了,你不能够在得到你原来的这些资产,所以在资产管理,包括信息传递和一些安全这些方面,应该说都还是存在着一些隐患。当然那么从技术角度,现在我们区块链本身处理的速度,或者说本身的扩展性,因为从工作机理的角度来看,是要把整个账本要复制给所有的参与人员,所以在区块链本身的运作效率和扩展性方面还是比较受限的。这些我们觉得都还是需要进一步在技术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
区块链平台这些底层技术,又形成包括区块链钱包、区块链浏览器、节点竞选、矿机、矿池、开发组件、开发模块、技术社区及项目社群等一系列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区块链底层平台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4、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
去中心化、高效、安全,不可能实现三者全部同时达到极致。
区块链技术概念2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与之相对的是中心式记账技术,中心式记账技术在我们目前的生活中广泛存在。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区块链技术通俗的理解就是:把“物”的前、后、左、右区块用一种技术连接成一个链条,但每个区块的原始数据不可篡改,是一种物联网范畴的、可以让参与者信任的“各个模块链动”的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互联道网,也离不开物联网,是建立在二者融合互动基础上的、但又让参与者各自保持独回立的去中心化、、并共同拥有这套价值链共建共享、的技术。
区块链的特征: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
区块链是一个能够传递价值的网络,对可以传递价值的网络的需求是推动区块链技术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对于保护带有所有权或者其他价值的信息需求的推动下,区块链出现了。区块链通过公私钥密码学、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手段,一方面保证了带有价值的信息的高效传递,另一方面保证了这些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被轻易的复制篡改。
从区块链诞生的必然性来理解区块链的内涵,区块链是解决了中心化记账缺点、解决了分布式一致性问题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同时也是连接互联网升级为保证带有价值的信息安全高效传递的价值网络。
区块链技术概念3
区块链:区块链就像是一个全球唯一的帐簿,或者说是数据库,记录了网络中所有交易历史。
以太坊虚拟机(EVM):它让你能在以太坊上写出更强大的程序比特币上也可以写脚本程序、。它有时也用来指以太坊区块链,负责执行智能合约以及一切。
节点:你可以运行节点,通过它读写以太坊区块链,也即使用以太坊虚拟机。完全节点需要下载整个区块链。轻节点仍在开发中。
矿工:挖矿,也就是处理区块链上的区块的节点。这个网页可以看到当前活跃的一部分以太坊矿工:stats.ethdev.com。
工作量证明:矿工们总是在竞争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第一个解出答案的(算出下一个区块)将获得以太币作为奖励。然后所有节点都更新自己的区块链。所有想要算出下一个区块的矿工都有与其他节点保持同步,并且维护同一个区块链的动力,因此整个网络总是能达成共识。(注意:以太坊正计划转向没有矿工的权益证明系统(POS),不过那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以太币:缩写ETH。一种你可以购买和使用的真正的数字货币。这里是可以交易以太币的其中一家交易所的走势图。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1个以太币价值65美分。
Gas:在以太坊上执行程序以及保存数据都要消耗一定量的以太币,Gas是以太币转换而成。这个机制用来保证效率。
DApp:以太坊社区把基于智能合约的应用称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DecentralizedApp)。DApp的目标是(或者应该是)让你的智能合约有一个友好的界面,外加一些额外的东西,例如IPFS可以存储和读取数据的去中心化网络,不是出自以太坊团队但有类似的精神)。DApp可以跑在一台能与以太坊节点交互的中心化服务器上,也可以跑在任意一个以太坊平等节点上。(花一分钟思考一下:与一般的网站不同,DApp不能跑在普通的服务器上。他们需要提交交易到区块链并且从区块链而不是中心化数据库读取重要数据。相对于典型的用户登录系统,用户有可能被表示成一个钱包地址而其它用户数据保存在本地。许多事情都会与目前的web应用有不同架构。)
以太坊客户端,智能合约语言
编写和部署智能合约并不要求你运行一个以太坊节点。下面有列出基于浏览器的IDE和API。但如果是为了学习的话,还是应该运行一个以太坊节点,以便理解其中的基本组件,何况运行节点也不难。
运行以太坊节点可用的客户端
以太坊有许多不同语言的客户端实现即多种与以太坊网络交互的方法、,包括C++,Go,Python,Java,Haskell等等。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实现?不同的实现能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Haskell实现的目标是可以被数学验证、,能使以太坊更加安全,能丰富整个生态系统。
在写作本文时,我使用的是Go语言实现的客户端geth(go-ethereum),其他时候还会使用一个叫testrpc的工具,它使用了Python客户端pyethereum。后面的例子会用到这些工具。
关于挖矿:挖矿很有趣,有点像精心照料你的室内盆栽,同时又是一种了解整个系统的方法。虽然以太币现在的价格可能连电费都补不齐,但以后谁知道呢。人们正在创造许多酷酷的DApp,可能会让以太坊越来越流行。
交互式控制台:客户端运行起来后,你就可以同步区块链,建立钱包,收发以太币了。使用geth的一种方式是通过Javascript控制台。此外还可以使用类似cURL的命令通过JSONRPC来与客户端交互。本文的目标是带大家过一边DApp开发的流程,因此这块就不多说了。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命令行工具是调试,配置节点,以及使用钱包的利器。
在测试网络运行节点:如果你在正式网络运行geth客户端,下载整个区块链与网络同步会需要相当时间。你可以通过比较节点日志中打印的最后一个块号和stats.ethdev.com上列出的最新块来确定是否已经同步。)另一个问题是在正式网络上跑智能合约需要实实在在的以太币。在测试网络上运行节点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此时也不需要同步整个区块链,创建一个自己的私有链就勾了,对于开发来说更省时间。
Testrpc:用geth可以创建一个测试网络,另一种更快的创建测试网络的方法是使用testrpc.Testrpc可以在启动时帮你创建一堆存有资金的测试账户。它的运行速度也更快因此更适合开发和测试。你可以从testrpc起步,然后随着合约慢慢成型,转移到geth创建的测试网络上-启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指定一个networkid:geth--networkid"12345"。这里是testrpc的代码仓库,下文我们还会再讲到它。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可用的编程语言,之后就可以开始真正的编程了。写智能合约用的编程语言用Solidity就好。
要写智能合约有好几种语言可选:有点类似Javascript的Solidity,文件扩展名是.sol.和Python接近的Serpent,文件名以.se结尾。还有类似Lisp的LLL。Serpent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现在最流行而且最稳定的要算是Solidity了,因此用Solidity就好。听说你喜欢Python?用Solidity。
solc编译器:用Solidity写好智能合约之后,需要用solc来编译。它是一个来自C++客户端实现的组件又一次,不同的实现产生互补、,这里是安装方法。如果你不想安装solc也可以直接使用基于浏览器的编译器,例如Solidityreal-timecompiler或者Cosmo。后文有关编程的部分会假设你安装了solc。
web3.jsAPI.当Solidity合约编译好并且发送到网络上之后,你可以使用以太坊的web3.jsJavaScriptAPI来调用它,构建能与之交互的web应用。
区块链是什么意思区块链有两个含义:
1、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2、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区块链是什么意思?
区块链(Blockchain),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注意事项:
1、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
两个月后理论步入实践,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为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2、为了实现区块链金融大跨越大发展,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新发展,加速全球资产流通,实现一代代人为之奋斗不已的复兴梦想。
普银集团于2016年12月9日在贵州举行普银区块链金融贵阳战略发布仪式,会上将就区块链实现资产的数字化流通、区块链金融交易模式、并对区块链服务与社会公共产业的应用落地展开探讨。
『贰』 鱼池矿池怎么了
慢雾安全团队宣布观测到一起自动化盗币的攻击行为,攻击者利用以太坊节点 Geth/Parity RPC API 鉴权缺陷,恶意调用 eth_sendTransaction 盗取代币,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单被盗的且还未转出的以太币价值就高达现价 2 千万美金,还有代币种类 164 种,总价值难以估计,因为很多代币还未上交易所正式发行。池也是受害者之一,因此损失了8000多个ETH。
拓展资料:Cobo钱包主要在两个方面做优化:
1、产品方面。致力于解决用户没有好钱包产品这个痛点。很多小白用户进入这个行业第一就是要学习复杂的钱包使用说明,用户在前期都是尝试阶段,打很小额的币或者不打币,所以对管理私钥不太在乎,后期交易量高了,很容易遗忘或根本记不起来各种币种的密钥,甚至有的换了手机,连APP都找不到了。为了解决这个用户最基础最痛的痛点,启动了这个项目,期望用最好的互联网产品逻辑出发去打造一个优质体验的钱包产品。
2、安全方面。安全方面Cobo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产安全是我们第一生命线,在安全方面我们从不吝惜成本。有多家国内外互联网企业级安全团队入驻,帮助我们把好用户资产安全这个大门。除了服务器端的安全加固,资产还会进入到我们冷钱包中。有一种很极端的情况,Cobo钱包的后端服务器被盗,导致用户的资产丢失,对此做了一系列的安全方案,首先从安全的分级,到不同的资产,一些大额用户的资产放到了完全离线的、跟互联网没有任何接触的离线服务器里面,只有少额的数字资产是放在在线的钱包里的,如果在线钱包的数字货币被盗取,也是在Cobo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鱼池钱包的优势和区别,应该是以下几个点:
1、运营思路与传统钱包完全不同,完全从用户实用角度出发而不是使用,有别于现在市面上所有钱包产品逻辑;
2、利用国际化团队的优势,把优质的区块链产品及应用融入到钱包中,
3、目前各类钱包、包含交易所在内的安全等级都不够,各种丢币事件频出,用户资产安全应该是头等大事,不惜成本不惜代价的来守护,如果没有这个理念,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行业。
『叁』 区块链高度怎么查询(区块链地址查询怎么查)
区块高度越高说明什么区块高度(Blockheight)是指一个区块的高度是指在区块链中它和创世区块之间的块数。区块高度是可以通过该区块在区块链中的位置识别区块的另一种方式。第一个区块,其高度为0,每一个随后被存储在第一个区块之上的区块在区块链中都比前一区块“高”出一个位置,就像箱子一个接一个堆叠在其他箱子之上。
和区块头哈希值不同的是,区块高度并不是唯一的标识符,在区块链的增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块有同样的高度,这种情况叫做“区块链分叉”。
区块链是blockchain翻译而来的,看见“链”人们联想到的是长长的链条,它有长度的概念。但在区块链中,并不叫区块长度,而是区块高度,你可以把区块链理解为区块堆。
创世区块,即第0块,位于最底层,然后每一块都叠在前一块之上,这样就比较好理解区块高度了。我们查询某个区块信息时,除了通过它的哈希,还可以通过它的区块高度进行查询。
区块高度的作用
区块高度是区块的标示符,区块有两个标示符,一是区块头的哈希值,二是区块高度。区块头的哈希值是通过SHA256算法对区块头进行二次哈希计算而得到的数字。区块哈希值可以唯一、明确地“标识”一个区块,并且任何节点通过简单地对区块头进行哈希计算都可以独立地获取该区块哈希值。区块高度是指该区块在区块链中的位置。区块高度并不是唯一的“标识”符。虽然一个单一的区块总是会有一个明确的、固定的区块高度,但反过来却并不成立,一个区块高度并不总是识别一个单一的区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块可能有相同的区块高度,在区块链里争夺同一位置。
如何检测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风险等级高低随着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脚步的加快,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金融、物流、司法等众多领域得到深入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不仅催生了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也产生了很多安全问题,因而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测评作为监管重要手段之一,成为很多区块链研发厂商和应用企业的关注热点。本文就大家关心的区块链合规性安全测评谈谈我们做的一点探索和实践。
一、区块链技术测评
区块链技术测评一般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评。
1、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是对底层区块链系统支持的基础功能的测试,目的是衡量底层区块链系统的能力范围。
区块链功能测试主要依据GB/T25000.10-2016《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GB/T25000.51-2016《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等标准,验证被测软件是否满足相关测试标准要求。
区块链功能测试具体包括组网方式和通信、数据存储和传输、加密模块可用性、共识功能和容错、智能合约功能、系统管理稳定性、链稳定性、隐私保护、互操作能力、账户和交易类型、私钥管理方案、审计管理等模块。
2、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为描述测试对象与性能相关的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而实施和执行的一类测试,大多在项目验收测评中,用来验证既定的技术指标是否完成。
区块链性能测试具体包括高并发压力测试场景、尖峰冲击测试场景、长时间稳定运行测试场景、查询测试场景等模块。
3、安全测评
区块链安全测评主要是对账户数据、密码学机制、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进行安全测试和评价。
区块链安全测评的主要依据是《DB31/T1331-2021区块链技术安全通用要求》。也可根据实际测试需求参考《JR/T0193-2020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JR/T0184—2020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等标准。
区块链安全测评具体包括存储、网络、计算、共识机制、密码学机制、时序机制、个人信息保护、组网机制、智能合约、服务与访问等内容。
二、区块链合规性安全测评
区块链合规性安全测评一般包括“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评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专项资金项目验收测评”三类。
1、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评估
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评估主要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9年1月10日发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参考区块链国家标准《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
《规定》旨在明确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规范和促进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的健康发展,规避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风险,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规定》第九条指出: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发上线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是由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牵头,浙江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写的一项建设和评估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能力的国家标准。《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规定了联盟链和私有链的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满足的安全要求,包括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评估方法,适用于指导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评估和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建设。标准提出的安全技术要求、保障要求框架如下:
图1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要求模型
2、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主要依据包括《GB/T22239-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8448-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信息技术,构建的应用系统同样属于等级保护对象,需要按照规定开展等级保护测评。等级保护安全测评通用要求适用于评估区块链的基础设施部分,但目前并没有提出区块链特有的安全要求。因此,区块链安全测评扩展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3、专项资金项目验收测评
根据市经信委有关规定,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在项目验收时需出具安全测评报告。区块链应用项目的验收测评将依据上海市最新发布的区块链地方标准《DB31/T1331-2021区块链技术安全通用要求》开展。
三、区块链安全测评探索与实践
1、标准编制
上海测评中心积极参与区块链标准编制工作。由上海测评中心牵头,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七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墨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编写的区块链地方标准《DB31/T1331-2021区块链技术安全通用要求》已于2021年12月正式发布,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测评中心参与编写的区块链国标《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同时,测评中心还参与编写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同济大学牵头编写的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初级和中级教材,负责编制“测试区块链系统”章节内容。
2、项目实践
近年来,上海测评中心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大量的区块链安全测评实践,包括等级保护测评、信息服务安全评估、项目安全测评等。在测评实践中,发现的主要安全问题如下:
表1区块链主要是安全问题
序号
测评项
问题描述
1
共识算法
共识算法采用Kafka或Raft共识,不支持拜占庭容错,不支持容忍节点恶意行为。
2
上链数据
上链敏感信息未进行加密处理,通过查询接口或区块链浏览器可访问链上所有数据。
3
密码算法
密码算法中使用的随机数不符合GB/T32915-2016对随机性的要求。
4
节点防护
对于联盟链,未能对节点服务器所在区域配置安全防护措施。
5
通信传输
节点间通信、区块链与上层应用之间通信时,未建立安全的信息传输通道。
6
共识算法
系统部署节点数量较少,有时甚至没有达到共识算法要求的容错数量。
7
智能合约
未对智能合约的运行进行监测,无法及时发现、处置智能合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
服务与访问
上层应用存在未授权、越权等访问控制缺陷,导致业务错乱、数据泄露。
9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编码不规范,当智能合约出现错误时,不提供智能合约冻结功能。
10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的运行环境没有与外部隔离,存在外部攻击的风险。
3、工具应用
测评中心在组织编制《DB31/T1331-2021区块链技术安全通用要求》时,已考虑与等级保护测评的衔接需求。DB31/T1331中的“基础设施层”安全与等级保护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等相关要求保持一致,“协议层安全”、“扩展层安全”则更多体现区块链特有的安全保护要求。
测评中心依据DB31/T1331相关安全要求,正在组织编写区块链测评扩展要求,相关成果将应用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具——测评能手。届时,使用“测评能手”软件的测评机构就能准确、规范、高效地开展区块链安全测评,发现区块链安全风险,并提出对应的整改建议
怎样通过RPC命令实现区块链的查询
基本架构如下:
前端web基于socket.io或者REST实现,
后端加一层mongodb/mysql等数据库来代替单机leveldb做数据存储
目的应该是:
1.加速查询
2.做更高层的数据分析
3.做分布式数据库
思考:
这些online的查询固然可以方便我们的日常用,那如何与相关应用集成呢?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rpc命令实现同等的效果?
有几个用处:
1.大家都可以做自己的qukuai.com或blockchain.info的查询:)
2.集成RPC命令到自己的店铺,收款后查询用
3.集成到钱包应用
4.其他应用场景
cmd分析:
根据高度height查blockhash
./bitcoin-cligetblockhash19999
2.然后根据blockhash查block信息
./bitcoin-cligetblock
{
"hash":"",
"confirmations":263032,
"size":215,
"height":19999,
"version":1,
"merkleroot":"",
"tx":[
""
],
"time":1248291140,
"nonce":1085206531,
"bits":"1d00ffff",
"difficulty":1.00000000,
"chainwork":"",
"previousblockhash":"",
"nextblockhash":""
}
3.根据tx查询单笔交易的信息:
没建index时,只能查询自己钱包的信息,若不是钱包的交易,则返回如下:
./bitcoin-cligetrawtransaction
error:{"code":-5,"message":"Invalidornon-wallettransactionid"}
那怎么办呢?直接分析代码找原因:
//Returntransactionintx,andifitwasfoundinsideablock,itshashisplacedinhashBlock
boolGetTransaction(constuint256hash,CTransactiontxOut,uint256hashBlock,boolfAllowSlow)
{
CBlockIndex*pindexSlow=NULL;
{
LOCK(cs_main);
{
if(mempool.lookup(hash,txOut))
{
returntrue;
}
}
if(fTxIndex){
CDiskTxPospostx;
if(pblocktree-ReadTxIndex(hash,postx)){
CAutoFilefile(OpenBlockFile(postx,true),SER_DISK,CLIENT_VERSION);
CBlockHeaderheader;
try{
fileheader;
fseek(file,postx.nTxOffset,SEEK_CUR);
filetxOut;
}catch(std::exceptione){
returnerror("%s:DeserializeorI/Oerror-%s",__func__,e.what());
}
hashBlock=header.GetHash();
if(txOut.GetHash()!=hash)
returnerror("%s:txidmismatch",__func__);
returntrue;
}
}
if(fAllowSlow){//,andscanit
intnHeight=-1;
{
CCoinsViewCacheview=*pcoinsTip;
CCoinscoins;
if(view.GetCoins(hash,coins))
nHeight=coins.nHeight;
}
if(nHeight0)
pindexSlow=chainActive[nHeight];
}
}
if(pindexSlow){
CBlockblock;
if(ReadBlockFromDisk(block,pindexSlow)){
BOOST_FOREACH(constCTransactiontx,block.vtx){
if(tx.GetHash()==hash){
txOut=tx;
hashBlock=pindexSlow-GetBlockHash();
returntrue;
}
}
}
}
returnfalse;
}
pi节点区块高度不显示PI节点区块高度不显示可能是由于网络连接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建议重新检查网络连接,重启PI节点,以及更新PI节点软件至最新版本,若仍无法显示出来,可使用区块链浏览器查看区块高度。
怎么样在以太坊上查询区块链币可以输入钱包地址、交易ID、区块哈希或者区块高度等信息直接查询,非常方便。
如果是查询账户余额、账户的历史交易数据等信息,建议直接输入钱包地址查询;如果是查询某笔转账的相关信息,比如是否到账、进展如何,输入交易ID是最方便的。
当然了,区块链浏览器不仅可以查询自己的账户,也可以查询别人的账户以及相关的交易信息,包括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账户。
『肆』 Quorum介绍
Quorum和以太坊的主要区别:
Quorum 的主要组件:
1,用其自己实现的基于投票机制的共识方式 来代替原来的 “Proof of work” 。
2,在原来无限制的P2P传输方式上增加了权限功能。使得P2P传输只能在互相允许的节点间传输。
3, 修改区块校验逻辑使其能支持 private transaction。
4, Transaction 生成时支持 transaction 内容的替换。这个调整是为了能支持联盟中的私有交易。
Constellation 模块的主要职责是支持 private transaction。Constellation 由两部分组成:Transaction Manager 和 Enclave。Transaction Manager 用来管理和传递私有消息,Enclave 用来对私有消息的加解密。
在私有交易中,Transaction Manager 会存储私有交易的内容,并且会将这条私有交易内容与其他相关的 Transaction Manager 进行交互。同时它也会利用 Enclave 来加密或解密其收到的私有交易。
为了能更有效率的处理消息的加密与解密,Quorum 将这个功能单独拉出并命名为 Enclave 模块。Enclave 和 Transaction Manager 是一对一的关系。
在 Quorum 中有两种交易类型,”Public Transaction” 和 “Privat Transaction”。在实际的交易中,这两种类型都采用了以太坊的 Transaction 模型,但是又做了部分修改。Quorum 在原有的以太坊 tx 模型基础上添加了一个新的 “privateFor” 字段。同时,针对一个 tx 类型的对象添加了一个新的方法 “IsPrivate”。用 “IsPrivate” 方法来判断 Transaction是 public 还是 private,用 “privateFor” 来记录 事务只有谁能查看。
Public Transaction 的机理和以太坊一致。Transaction中的交易内容能被链上的所有人访问到。
Private Transaction 虽然被叫做 “Private”,但是在全网上也会出现与其相关的交易。只不过交易的明细只有与此交易有关系的成员才能访问到。在全网上看到的交易内容是一段hash值,当你是交易的相关人员时,你就能利用这个hash值,然后通过 Transaction Manager 和 Enclave 来获得这笔交易的正确内容。
Public Transaction的处理流程和以太坊的Transaction流程一致。Transaction 广播全网后,被矿工打包到区块中。节点收到区块并校验区块中的 事务 信息。然后根据 Transaction信息更新本地的区块
Private Transaction也会将 Transaction 广播至全网。但是它的 Transaction payload已经从原来的真实内容替换为一个hash值。这个hash值是由Transaction Manager提供的。
有两个共识机制:QuorumChain Consensus 和 Raft-Based Consensus。
在 Quorum 1.2 之前的 Release 版本都采用了 QuorumChain。
从 2.0 版本开始,Quorum 废弃了 QuorumChain 转而只支持 Raft-based Consensus。
QuorumChain Consensus 是一个基于投票的共识算法。其主要特点有:
相比较以太坊的POW,Raft-based 提供了更快更高效的区块生成方式。相比 QuorumChain,Raft-based 不会产生空的区块,而且在区块的生成上比前者更有效率。
要想了解Raft-based Consensus,必须先了解Raft算法
Raft算法
Raft是一种一致性算法,是为了确保容错性,也就是即使系统中有一两个服务器当机,也不会影响其处理过程。这就意味着只要超过半数的大多数服务器达成一致就可以了,假设有N台服务器,N/2 +1 就超过半数,代表大多数了。
Raft的工作模式:
raft的工作模式是一个Leader和多个Follower模式,即我们通常说的领导者-追随者模式。除了这两种身份,还有Candidate身份。下面是身份的转化示意图
1,leader的选举过程
raft初始状态时所有server都处于Follower状态,并且随机睡眠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在0~1000ms之间。最先醒来的server A进入Candidate状态,Candidate状态的server A有权利发起投票,向其它所有server发出投票请求,请求其它server给它投票成为Leader。
2,Leader产生数据并同步给Follower
Leader产生数据,并向其它Follower节点发送数据添加请求。其它Follower收到数据添加请求后,判断该append请求满足接收条件(接收条件在后面安全保证问题3给出),如果满足条件就将其添加到本地,并给Leader发送添加成功的response。Leader在收到大多数Follower添加成功的response后。提交后的log日志就意味着已经被raft系统接受,并能应用到状态机中了。
Leader具有绝对的数据产生权利,其它Follower上存在数据不全或者与Leader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时,一切都以Leader上的数据为主,最终所有server上的日志都会复制成与Leader一致的状态。
Raft的动态演示: http://thesecretlivesofdata.com/raft/
安全性保证,对于异常情况下Raft如何处理:
1,Leader选举过程中,如果有两个FollowerA和B同时醒来并发出投票请求怎么办?
在一次选举过程中,一个Follower只能投一票,这就保证了FollowerA和B不可能同时得到大多数(一半以上)的投票。如果A或者B中其一幸运地得到了大多数投票,就能顺利地成为Leader,Raft系统正常运行下去。但是A和B可能刚好都得到一半的投票,两者都成为不了Leader。这时A和B继续保持Candidate状态,并且随机睡眠一段时间,等待进入到下一个选举周期。由于所有Follower都是随机选择睡眠时间,所以连续出现多个server竞选的概率很低。
2,Leader挂了后,如何选举出新的Leader?
Leader在正常运行时候,会周期性的向Follower节点发送数据的同步请求,同时也是起到一个心跳作用。Follower节点如果在一段时间之内(一般是2000ms左右)没有收到数据同步请求,则认为Leader已经死了,于是进入到Candidate状态,开始发起投票竞选新的Leader,每个新的Leader产生后就是一个新的任期,每个任期都对应一个唯一的任期号term。这个term是单调递增的,用来唯一标识一个Leader的任期。投票开始时,Candidate将自己的term加1,并在投票请求中带上term;Follower只会接受任期号term比自己大的request_vote请求,并为之投票。 这条规则保证了只有最新的Candidate才有可能成为Leader。
3,Follower的数据的生效时间
Follower在收到一条添加数据请求后,是否立即保存并将其应用到状态机中去?如果不是立即应用,那么由什么来决定该条日志生效的时间?
首先会检查这条数据同步请求的来源信息是否与本地保存的leader信息符合,包括leaderId和任期号term。检查合法后就将日志保存到本地中,并给Leader回复添加log成功,但是不会立即将其应用到本地状态机。Leader收到大部分Follower添加log成功的回复后,就正式将这条日志commit提交。Leader在随后发出的心跳append_entires中会带上已经提交日志索引。Follower收到Leader发出的心跳append_entries后,就可以确认刚才的log已经被commit(提交)了,这个时候Follower才会把日志应用到本地状态机。下表即是append_entries请求的内容,其中leaderCommit即是Leader已经确认提交的最大日志索引。Follower在收到Leader发出的append_entries后即可以通过leaderCommit字段决定哪些日志可以应用到状态机。
4,向raft系统中添加新机器时,由于配置信息不可能在各个系统上同时达到同步状态,总会有某些server先得到新机器的信息,有些server后得到新机器的信息。比如在raft系统中有三个server,在某个时间段中新增加了server4和server5这两台机器。只有server3率先感知到了这两台机器的添加。这个时候如果进行选举,就有可能出现两个Leader选举成功。因为server3认为有3台server给它投了票,它就是Leader,而server1认为只要有2台server给它投票就是Leader了。raft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raft系统中有一部分机器使用了旧的配置,如server1和server2,有一部分使用新的配置,如server3。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添加一个中间配置(Cold, Cnew),这个中间配置的内容是旧的配置表Cold和新的配置Cnew。这个时候server3收到添加机器的消息后,不是直接使用新的配置Cnew,而是使用(Cold, Cnew)来做决策。比如说server3在竞选Leader的时候,不仅需要得到Cold中的大部分投票,还要得到Cnew中的大部分投票才能成为Leader。这样就保证了server1和server2在使用Cold配置的情况下,还是只可能产生一个Leader。当所有server都获得了添加机器的消息后,再统一切换到Cnew。raft实现中,将Cold,(Cold,Cnew)以及Cnew都当成一条普通的日志。配置更改信息发送Leader后,由Leader先添加一条 (Cold, Cnew)日志,并同步给其它Follower。当这条日志(Cold, Cnew)提交后,再添加一条Cnew日志同步给其它Follower,通过Cnew日志将所有Follower的配置切换到最新。
Raft算法和以太坊结合
所以为了连接以太坊节点和 Raft 共识,Quorum 采用了网络节点和 Raft 节点一对一的方式来实现 Raft-based 共识
一个Transaction完整流程
1,客户端发起一笔 Transaction并通过 RPC 来呼叫节点。
2,节点通过以太坊的 P2P 协议将节点广播给网络。
3,当前的 Raft leader 对应的以太坊节点收到了 Transaction后将它打包成区块。
区块被 编码后传递给对应的 Raft leader。
leader 收到区块后通过 Raft 算法将区块传递给 follower。这包括如下步骤:
3.1,leader 发送 AppendEntries 指令给 follower。
3.2,follower 收到这个包含区块信息的指令后,返回确认回执给 leader。
3.3,leader 收到不少于指定数量的确认回执后,发送确认 append 的指令给 follower。
3.4,follower 收到确认 append 的指令后将区块信息记录到本地的 Raft log 上。
3.5,Raft 节点将区块传递给对应的 Quorum 节点。Quorum 节点校验区块的合法性,如果合法则记录到本地链上。
参考链接: http://blog.csdn.net/about_blockchain/article/details/78684901
『伍』 DAPP与智能合约的关系
DAPP 是DecentralizedApplication的缩写,译为:分散式的应用程序。DAPP是一种互联网应用程序,与传统的APP最大的区别是:DAPP运行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上,也就是区块链网络中。网络中不存在中心化的节点可以完整的控制DAPP。而APP我们都知道,是中心化的。需要请求某台服务器来获取数据,处理数据等。北京木奇移动技术有限公司,专业的区块链开发公司,欢迎交流合作。
何为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其实是一种计算机协议,用一段计算机指令实现自我验证、自动执行,并产生可以验证的证据来证明合约操作的有效性。智能合约和传统纸质合约的区别在于智能合约是由计算机很多区块链网络使用的智能合约功能类似于自动售货机。智能合约与自动售货机类比:如果你向自动售货机(类比分类账本)转入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一旦输入满足智能合约代码要求,它会自动执行双方约定的义务。生成的。因此,代码本身解释了参与方的相关义务。
DAPP 与智能合约 以太坊中一般会认为智能合约就是DAPP,当然更准确的可以认为智能合约相当于服务器后台,另外要实现用户体验,还需要UI交互界面,通过RPC与后台对接,那么DAPP就是包含完整的智能合约+用户UI交互界面。 区块链相对于DAPP来说是应用运行的底层环境。简单的可以类比为IOS,Android等手机操作系统于运行与之上的各种App。
一个完全的DAPP是需要满足完全开源并且是自治的应用程序。DAPP一经部署完毕,,便不可更改。应用的升级必须由大部分用户达成共识之后才可以进行升级。所有的数据必须进行加密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应用平台上。其次DAPP必须要有token机制。区块链DAPP能够进行容错,不会出现单点故障。它们没有中心化的机构能够进行干扰。不会出现某些数据的删除或者修改。甚至不能被关闭。
『陆』 win10文件加密证书在哪里
win10文件加密证书在哪里(win10管理文件加密证书)一、NFT简介编辑导语:NFT即非同质化代币,近两年来,发展状况愈演愈烈、十分火热,它顺应了年轻人的喜好,成功吸引了年轻一代的追求。本篇文章对NFT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NFT)是一种架构在区块链技术上的,不可复制、篡改、分割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可以理解为 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资产或实物资产的数字所有权证书”。
从技术层面来看,NFT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发行,一份智能合约可以发行一种或多种NFT资产,包括实体收藏品、活动门票等实物资产和图像、音乐、游戏道具等虚拟资产。
从物理层面来看,NFT仅仅是一串机器生成的数据,由于底层技术赋予的不可篡改性等特点,它被用于权利证明。
理解 NFT 本质:简而言之——由智能合约创建、维护、执行的非同质化数字资产通证。NFT智能合约记录了每个NFT资产的token ID、资源存储地址及它们的各项信息。
NFT储存于区块链上,但受到成本影响,其映射的实物资产或数字资产一般不上链,而是储存于其他中心化或非中心化的存储系统中,如IPFS,并通过哈希值或URL映射上链。
二、NFT功能价值1. NFT功能:实现资产的去中心化认证与交易从认证角度来讲:核心原因是由于认证的不可篡改性和永久性,不可篡改属性实现基础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交易过程公开以及分布式存储。从交易角度来讲:除了不可篡改、公开可追溯之外,还由于成本因素,因为 NFT 对应的是资产,中心化机构做中间信任机构有中介成本,而 NFT基于区块链,区块链本身就是基于信任的机器,消除中间成本。2. NFT价值=虚拟货币+资产权证+流动性NFT作为铸造在区块链上的非同质化代币,主要通过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因此 NFT具备一定的虚拟货币价值。NFT作为资产的数字权证代表了资产本身价值,同时NFT的技术特征赋予了资产所有权流动性和可追溯性,一方面流动性增加了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可追溯性解决了艺术藏品等资产辨伪、确权的痛点。NFT的流动性赋予了资产增量的交易价值。三、NFT底层技术NFT 基于的底层技术——区块链。NFT 所具有的唯一公开、不可篡改、可交易等属性均是基于当前的区块链技术实现。
区块链的数据结构分为区块头、区块体,不同区块之间通过前一区块头的哈希值连接,形成链式结构,区块头与区块体之间通过默克尔根字段相连。以以太坊为例,区块头中存储的数据主要包括父区块头哈希值、当前区块交易相关的默克尔树根节点哈希值、区块难度值、矿工地址、区块高度、Gas 上限、Gas 使用、时间戳、Nonce 值等,区块体中存储的数据包括交易记录表和叔区块,其中 NFT 的交易记录存储于区块体的数据记录表中,由矿工打包。
区块链结构简易图如下:
区块链上确认打包入块的数据不可篡改,将永久存于链上。NFT 的数据信息上链确认后,将无法再进行修改。当矿工或者超级节点采用共识算法完成出块后,会通过 P2P 协议向全网广播(P2P 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协议,早于区块链技术出现),各个节点在收到广播信息确认后,会将信息更新,这一机制实现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录,通过共识算法保证恶意节点无法篡改信息。
1. 区块链分类根据去中心化程度可以分为 3 类链,分别是公链、联盟链以及私链。
2. 共识算法区块链建立去中心化信任的基础是共识算法,当前主流公链共识算法分为 3 类,分别为 PoW、PoS、DPoS:
PoW 算法:比特币、以太坊 1.0 采用 PoW 算法,即 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以比特币为例,不断进行 SHA256 计算,最终找出满足给定数量前导 0 的哈希值的节点有权出块;PoS 算法:以太坊 2.0 采用该算法,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引入币龄概念,持有币越多获得出块的概率越高,该算法降低了计算量,提升了 TPS(每秒并发交易量),牺牲了一定去中心化程度;DPoS 算法: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各节点将手中的代币抵押投票给最有能力、有信誉的节点出块,以 EOS 区块链为例,全网投票选出 21个超级节点,21 个超级节点轮流去生产区块,这一算法可以大幅提升 TPS,但去中心化程度进一步降低3. 智能合约标准协议:NFT 通过智能合约 ERC-721、ERC-1155 等标准合约形式部署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即部署在区块链上的一段可执行代码,ERC-721 标准适用于任何非同质化的数字内容,ERC-1155 更多用在游戏中,用于标识一类道具。
智能合约交易触发与执行机制:交易是连接外部世界和以太坊内部状态的桥梁,所以以太坊也被称为交易的状态机,NFT 的智能合约部署完成后,外部调用 RPC 接口访问以太坊主网,矿工将交易打包,EVM(以太坊虚拟机)找到对应智能合约并根据外部传入参数执行对应的合约函数,执行完成后在链上将状态更新。
举例:无聊猿 NFT 开发方将智能合约代码部署至以太坊,NFT 交易平台OpenSea 收录并展示,当其中一名用户在 OpenSea 平台发起购买此无聊猿 NFT 操作,OpenSea 调用 RPC 接口访问以太坊主网发送交易请求,矿工打包交易找到智能合约执行,将链上状态更新完成交易。
以太坊中继在服务集群中充当的是一座连接传统服务器端和以太坊区块链的桥梁,中继负责公链上相关功能的实现,几乎囊括了目前以太坊的DApp 的绝大部分功能。
所谓 RPC 协议,就是规范了一种客户端和实现了 RPC 接口的服务器端交互时的数据格式。RPC 接口实现的大致流程,服务的调用方按照规范好的编码方式把某个 RPC 接口的函数名称和参数进行序列化编码后,发送到服务的提供方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再通过反序列化后把对应的参数提取出来,然后通过调用相关函数,最后把结果返回给服务的调用方。
以太坊智能合约交互模型如下:
以太坊智能合约执行流程如下:
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一览:
四、NFT产业链NFT产业链包含上游基础设施层(结算层)、中游项目创作层(协议层)以及下游衍生应用层。上游基础设施层为NFT铸造和交易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中游项目创作层根据铸币协议铸造NFT并在一级市场发行,下游衍生应用层则围绕一级市场铸造的NFT衍生出NFT二级市场、数据平台和社交平台等。
1. 上游基础设施层1、以太坊是NFT领域基础设施的绝对霸主
NFT是架构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加密数字产权证明,NFT的铸造、发行、流通及其衍生应用需要一个较为成熟的可用性强的区块链及其底层生态(开发工具、存储、钱包等)作为底层基础设施支撑。
NFT基础设施层负责价值的记录与结算,搭建起整个NFT生态的安全性和最终性。NFT中下游应用的发展空间受限于上游NFT基础设施层的性能及互操作性。
NFT基础设施层的搭建包含点对点互联网协议、平台中立的计算描述语言、数据储存协议、去信任的交互平台、去信任的交互协议、瞬态数据传输。
以太坊(ETH)的NFT生态发展较早,形成了ECR721、ECR1155等非同质化通证协议标准,是目前NFT领域的基础设施的绝对霸主。
根据Cryptoslam的统计,近30日(9.16-10.15)NFT领域的交易总额为24.41亿美元,其中有71.48%基于以太坊,另外有18.52%基于以太坊的侧链Ronin(主要为Axie Infinity),其余区块链除Solana外占比不足1%。
架构在以太坊上的NFT收藏项目包揽了近30日(9.16-10.15)交易额排名Top10中的9个,包括Art Blocks、CryptoPunks等项目,并占据了历史交易总额(截至10.16)排名Top100的84个。
2、以太坊之外的三种基础设解决方案
对于单个NFT项目尤其是新项目来说,受以太坊手续费过高(高Gas费)、网络拥堵严重、用户体验差的限制,NFT很难形成规模化市场。
对此,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除了以太坊之外对于NFT友好的其他Layer 1区块链,适用于NFT发展的优质公链包括Flow和Near;二是侧链,包括Polygon,xDai以及Ronin;三是以太坊的Layer 2扩容解决方案包括Immutable X。
3、去中心化存储技术
目前主要的去中心化存储的技术为 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Filecoin 是建立在 IPFS 技术上的激励层分布式存储项目,此外还有链上永久存储项目Arweave。
IPFS 又名星际文件系统,是一种实现文件分布式存储和多点传输的网络传输协议,IPFS 协议用算法将文件切分为多个小块,分散存储到各个节点,当请求文件时,将各个节点的小块再次拼接成完整文件。
这一模式有赖于节点的数量要足够多,不然就会遇到类似于 BT 文件由于没有节点维护、存储而丢失无法下载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Filecoin 项目 2020 年正式上线,在 IPFS 基础上搭载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电脑的激励层,发行了 Fil 代币,用于激励更多矿工(节点)维护数据,用户在存储和读取数据时需要支付 Fil 代币,目前 Filecoin全球活跃节点 3761 个,算力总量达到 15.5EB。
Arweave 项目,2018 年上线,拥有自己的底层架构和经济激励层,发行AR 代币,一次存储支付,上链永久保存,后续访问数据完全免费,目前Arweave 全球活跃节点 203 个,数据总量达到 47TB。
去中心化存储技术的不断完善,为 NFT 项目的数据永久存储建立了基础,进而从资产确权、存储两端都实现了去中心化,进一步降低链下数据被篡改的风险。
2. 中游项目创作层1、主流NFT协议标准对比(与上文智能合约部分内容重复)
NFT行业中游项目创作层也称为协议层,NFT的铸造遵循底层基础设施的标准协议,目前以太坊最常见的三大NFT标准协议包括ERC721、ERC1155和ERC998,其中ERC721协议和新晋的ERC1155协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NFT主流协议标准。
ERC721诞生自CryptoKitties开发团队,ERC721标准定义了非同质化代币的4个关键元数据:全局ID,名称NAME,符号SYMBOL,URI统一资源标示符,这也成为当今绝大多数NFT的中间协议层。但ERC721协议标准下一份合约只能发行一种NFT资产,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的Solidity语言目前还做不到统一管理不同合约的资产,因此难以胜任需要调用大量资产的应用场景,如游戏道具、活动门票等。ERC1155在ERC721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支持一份合约发行任意种类的NFT资产,大幅节约了发行和交易NFT时的手续开销,同时支持批量转移(如转账多数量的同一类别资产或多类别资产),提高了转移的便捷程度。但ERC1155标准移除了元数据的名称(NAME)和符号(SYMBOL),牺牲了本身的描述能力。ERC1155标准在进行多种资产转移过程中无法追踪单个资产,这一定程度上是严重的信息损失,并将描述资产的权力让渡给上层的应用层后端(如二级交易市场),这牺牲了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除三大NFT标准协议外,市面上还有EIP1948(可存储动态数据的NFT)、EIP2981(专注于NFT版税的以太坊协议)、ERC809(可租用的NFT)等。
2、市场集中度较高
NFT项目集中度较高,历史成交额Top5项目占据超一半的市场份额。
目前NFT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收藏品、艺术品和游戏领域。按照NFT映射的资产的不同,NFT项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收藏品、艺术品、游戏、元宇宙、应用程序、体育运动、去中心化金融等。
3. 下游衍生应用层1、丰富应用方向
衍生应用层主要是基于项目创作层铸造出的NFT衍生出的应用,涉及收藏品/艺术品、游戏、元宇宙、公用事业、DeFi等。
2、NFT商业模式
NFT生态系统中,传统的营利模式为直接出售NFT资产、在二级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时收取手续费和游戏内部的交易收取手续费等。而Defi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为NFT生态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
治理代币,即游戏开发者可以通过向社区成员出售治理代币来获取收入,获取治理代币的游戏社区成员可以获得一定的投票权,对游戏未来的发展方式提出新的建议甚至提出新的功能等。收入分成代币,即游戏开发者还可以通过推出具有收入分发功能的代币发放给游戏玩家,持有代币的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获取游戏运营商扣除之外的游戏收益。认购,用户将加密资产投入到Defi协议或资金池中,将产生的收益提供给游戏开发者,作为与游戏的入场券或其他服务的获取资格。原生代币,即NFT项目开发自己的NFT代币,作为游戏或其他项目中获取虚拟资产的唯一货币。拆分,目前的部分NFT交易平台允许用户将一个NFT资产拆分成ERC-20(即FT)类型的资产并在平台进行交易,比如NIFTEX平台。抵押贷款,即通过抵押NFT来获取资产,对比银行的资产,该种贷款方式下款更快NFT平台商业模式展示图:
主流NFT交易市场商业模式对比:
3、二级交易平台
目前较为活跃的二级加密交易平台包括 OpenSea、Nifty Gateway、MakersPlace、Rarible、SuperRare 和 VIV3,这些市场也提供一级市场铸币和发行服务。
目前OpenSe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2021年7月公司获得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OpenSea的整体估值达到15亿美元。
OpenSea的竞争壁垒在于平台领先的交易用户规模和丰富的NFT项目:
支持跨链交易,搭载Ethereum(以太坊主链)、Polygon(侧链)、Klaytn(侧链)3种区块链,支持MetaMask等4种钱包可交易的NFT项目涵盖收藏品、艺术品、域名等8种类型以零门槛、低费率、易操作的界面向用户提供NFT铸造/交易/查找等功能OpenSea的竞争对手将主要来自具备优质NFT项目孵化能力的平台。
OpenSea平台NFT内容铸造过程:
OpenSea平台购买NFT过程:
五、国内NFT生态互联网巨头进场,监管体系底层架构尚未成熟,探索数字藏品领域的应用。
国内主要NFT产品时间线:
国内NFT交易平台:
国内虚拟货币相关政策:
六、风险提醒(1)政策监管风险
现阶段我国尚未出台针对NFT的监管体系,考虑到海外NFT市场相关的虚拟货币、投机炒作都是我国监管政策的红线,NFT应用在国内市场落地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监管政策。
(2)发展不及预期
目前国内 NFT 资产交易尚处于初级阶段,二级市场交易尚未完整铺开,若 NFT 资产不能合法流通,则可能影响相关数字版权公司借助 NFT 技术实现相关产品的交易和发售。
(3)技术进步低于预期
NFT 技术除应用于收藏品领域,在区块链游戏方面已有良好探索,且未来有望成为元宇宙的基建,若包括元宇宙在内的新技术发展低于预期,则会影响 NFT 资产交易的市场规模,进而影响相关平台和产品的佣金提成。
个人学习记录,欢迎大佬交流~
本文由@38度产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柒』 如何开发数字货币
谢邀~
为何要开发数字货币?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看有6个好处:
第一、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第二、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
第三、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四、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
第五、 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六、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
数字货币开发步骤:
第一步、
首先我们要从git 上下载某套区块链体系的源码,比如选择比特币的主干代码下载好
相关源码。
同时准备好对应的编译环境(C + +的建议在Linux)和安装好对应开发环境和工具。
第二步、
代码都是需要编译的,因此需要准备编译环境和工具,需要下载环境编译工具、配
好系统环境变量, qt环境等文件,编译命令在Itc源代码里的文件里有详细说明。
不过系统和开发环境的搭建、程序编译等过程都比较繁琐,不建议普通用户自己制作。对于开发人员,第一次可能要预计2-3天的安装配置时间。
第三步、
拿比特币开发来说,他是Q的开发环境,下载好源码并配置好环境后,在QtCreator内打开该比特币核心的源码,配置相关文件和编译器,开始尝试编译比特币核心的客户端。
第四步、
改造成自己的数字货币,打开各个源文件,找到对应的地方调整参数即可,如调整
每个区块出币数,总产量,调整难度等等,然后就到最关键的点,就是改名为自己的币名。
想怎么取名就怎么取名,别忘记在资源文件夹里替换掉相关图标。如果一切顺利,经过重新
编译,你的新币就顺利发明了。
对于这个数字货币的开发,还是属于技术比较专业的,因此最好有-个专业的团队协助。
数字货币开发大致需要学习的框架:
1、搭建以太坊私链测试环境以及公链节点环境配置
2、以太坊中以太币的交易、确认原理
3、以太坊中json rpc接口
4、以太币转账与提现原理
5、服务器对接以太坊公链接口,自有服务器存储业务数据,公链存储交易可匿名数据
6、私钥的安全处理
以下是开发的代码示例:
举例下市场上常用的数字货币钱包有:
APP类:kcash、imtokenweb:myEthereumWalletgoogle 浏览器插件:metaMask
其中最常用的就是imToken
区块链交易技术概念:
让我们来看看区块链交易是如何以比特币为例进行处理的。为了将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发送到另一个钱包,您需要以下信息:将资金发送到您的钱包的地址,您想要发送的加密货币数量
接收者的钱包的ID。
每笔交易都使用唯一的机密私人密钥进行签名。一旦付款由发件人签署,它就变为公开可用。交易仍需要确认,以便收款人可以得到这笔钱为了确认交易,有必要生成一个新的链条块。
这些块是通过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来找到唯一的密钥而生成的。创建一个新块需要10分钟,找到该密钥的人获得一定数量的硬币作为奖励。一旦创建了链的新块,就不可能将其从数据库中删除或以某种方式更改信息。因此,区块链交易是最终且不可逆的。
数字货币的三大核心优点:
第一点、数字货币是公平的货币
数字货币没有特定的发行机构,不是由某一国家发行的,仅仅是依靠特定算法产生的,这就意味着无法通过操纵发行数量来操纵数字货币,因此数字货币是一种自由的、非国家的货币。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许多国家是直接认可了虚拟货币,那么有需求,就需要交易的平台。
我们现在许多想搭建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投资者,为什么不能去这些地区搭建交易平台呢?搭建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吗?
第二点、数字货币的安全系数更高
纸币的出现虽然方便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易,但是会有被偷盗以及收到的风险。电子货币虽然可以避免这些风险,但是会出现诸如被盗刷、等新的问题。
数字货币则可以避免以上问题。并且将每一笔交易记录在网络上进行广播,是的所有节点都保存全部货币的流通信息,这样任意一个节点在交易之前就可以轻易地发现货币的流通。
第三点、数字货币的交易可以实现匿名交易
由于没有传统银行开户和身份认证的过程,数字货币是纯匿名的。虽然可以根据本地完整的交易记录查询到每个账号的流水信息。
但却无法知道这个账号的主人是谁,同样也没有任何人有能力操纵他人账号上的数字货币,这样很好的保护了使用人的隐私。
如果您也在持有交易数字货币、外汇黄金原油、合约期货:
『捌』 如何注册web3地址
web3.js如何新建以太坊账户?推荐提问的同学去看看这个完整的区块链新手入门的以太坊DApp开发教程,包括node.js、web3.js、solidity、geth、turffle都会涉及到,应该有帮助:
以太坊DApp入门实战教程
web3=newWeb3(newWeb3.providers.HttpProvider("http://localhost:7545"));这个地址怎么填?
-rpcaddr"127.0.0.1"-rpcport"8545",ip和端口是你启动时设置的这两个参数,格式就是你上面的格式。
什么是Web3中心化帮助数十亿人上网,并创建了稳定、强大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少数中心化实体在大片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单方面决定应该允许什么和不应该允许什么。
Web3是解决这个难题的答案。Web3不是由大型科技公司垄断的互联网,而是去中心化,并由其用户构建、运营和拥有。Web3将权力掌握在个人而非公司手中。在讨论Web3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大多数人认为互联网是现代生活的持续支柱——它是被发明出来的,从那以后就一直存在。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今天所知道的互联网与最初想象的完全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将互联网的短暂历史分成松散的时期是有帮助的——web1.0和web2.0。
1989年,在日内瓦的CERN,TimBerners-Lee正忙于开发后来成为互联网的协议。他的想法?创建开放的、分散的协议,允许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共享信息。
互联网的第一次诞生,现在被称为“Web1.0”,大约发生在1990年到2004年之间。Web1.0上的互联网主要是公司拥有的静态网站,用户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个人很少生产内容——导致它被称为只读网络。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Web2.0时期开始于2004年。Web不再是只读的,而是演变为可读写的。公司不再向用户提供内容,而是开始提供平台来共享用户生成的内容并参与用户与用户的交互。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网,少数顶级公司开始控制网络上产生的不成比例的流量和价值。Web2.0也催生了广告驱动的收入模式。虽然用户可以创建内容,但他们并不拥有它或从它的货币化中受益。
“Web3.0”的前提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Wood在2014年以太坊推出后不久创造的。Gavin提出了一个解决许多早期加密货币采用者认为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互联网需要太多的信任。也就是说,今天人们知道和使用的大多数互联网都依赖于信任少数私营公司来为公众的最大利益行事。
Web3已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代表了一个新的、更好的互联网的愿景。Web3的核心是使用区块链、加密货币和NFT以所有权的形式将权力交还给用户。2021年Twitter上的一篇帖子说得最好:Web1是只读的,Web2是读/写的,Web3将是读/写/拥有的。
尽管提供一个严格的定义Web3是什么具有挑战性,但有一些核心原则指导它的创建。
尽管Web3的杀手级功能不是孤立的,也不适合整齐的类别,但为简单起见,我们尝试将它们分开以使它们更易于理解。
Web3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您拥有数字资产的所有权。例如,假设您正在玩web2游戏。如果您购买游戏内物品,它会直接与您的帐户绑定。如果游戏创建者删除您的帐户,您将丢失这些物品。或者,如果您停止玩游戏,您将失去投资于游戏内物品的价值。
Web3允许通过非同质化的代币(NFT)直接拥有所有权。其他人甚至游戏的创造者,都没有权力剥夺你的所有权。而且,如果您停止玩游戏,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或交易游戏内你的物品并收回它们的价值。
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之间的权力动态是严重失衡的。
OnlyFans是一个用户生成的成人内容网站,拥有超过100万内容创作者,其中许多人使用该平台作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8月,OnlyFans宣布了禁止色情内容的决定。该公告在平台上的创作者中引发了愤怒,他们认为他们帮助创建了一个平台现在却被这个平台被剥夺了收入。在强烈反对之后,这个决定很快被推翻。尽管创作者赢得了这场战斗,但它突显了Web2.0创作者的一个问题:如果你离开一个平台,你就会失去声誉并追随你的人。
在Web3上,您的数据位于区块链上。当您决定离开一个平台时,您可以将您的声誉带走,将其插入另一个更符合您的价值观的接口。
Web2.0要求内容创建者信任平台而不是更改规则,但抵抗审查是Web3平台的原生特性。
传统上,您将为您使用的每个平台创建一个帐户。例如,您可能有一个Twitter帐户、一个YouTube帐户和一个Reddit帐户。想要更改您的显示名称或个人资料图片?您必须在每个帐户中执行此操作。在某些情况下,您可以使用社交登录,但这会带来一个熟悉的问题——审查。只需单击一下,这些平台就可以将您锁定在整个在线生活之外。更糟糕的是,许多平台要求您信任他们的个人身份信息才能创建帐户。
Web3通过允许您使用以太坊地址和ENS配置文件控制您的数字身份来解决这些问题。使用以太坊地址可以跨平台提供安全、抵抗审查和匿名的单一登录。
Web2的支付基础设施依赖于银行和支付处理程序,不包括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或碰巧住在错误国家境内的人。Web3使用ETH等代币在浏览器中直接汇款,不需要受信任的第三方。
更多关于ETH
尽管当前形式的Web3有许多好处,但生态系统仍然必须解决许多限制才能使其蓬勃发展。
任何人都可以零成本使用重要的Web3功能,例如使用以太坊登录。但是,交易的相对成本仍然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由于高昂的交易费用,Web3不太可能在不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使用。在以太坊上,这些挑战正在通过网络升级和第2层扩展解决方案来解决。该技术已经准备就绪,但我们需要在第2层采用更高级别的技术,以使每个人都可以访问Web3。
目前使用Web3的技术门槛太高了。用户必须理解安全问题、理解复杂的技术文档并浏览不直观的用户界面。尤其是钱包提供商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在Web3被大规模采用之前还需要更多的进展。
Web3引入了新的范式,这些范式需要学习与Web2.0中使用的不同的心智模型。随着Web1.0在1990年代后期越来越流行,类似的教育活动也发生了。万维网的支持者使用一系列教育技术来教育公众,从简单的比喻(信息高速公路、浏览器、网上冲浪)到电视广播。Web3并不难,但它是不同的。让Web2用户了解这些Web3范式的教育计划对其成功至关重要。
Ethereum.org通过我们的翻译计划为Web3教育做出贡献,旨在将重要的以太坊内容翻译成尽可能多的语言。
Web3生态系统很年轻并且发展迅速。因此,它目前主要依赖于中心化基础设施(GitHub、Twitter、Discord等)。许多Web3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填补这些空白,但构建高质量、可靠的基础架构需要时间。
Web3是一个年轻且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GavinWood在2014年创造了这个词,但其中许多想法直到最近才成为现实。仅在去年,人们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就大幅增加,对第2层扩展解决方案的改进,对新治理形式的大规模实验以及数字身份的革命。
我们才刚刚开始使用Web3创建更好的互联网,但随着我们继续改进支持它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光明。
web3怎么加入Web3.0只是由业内人员制造出来的概念词语。
最常见的解释是,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系统程序才能实现的系统功能。用户数据审计后,同步于网络数据。
不知道啥是Web3?来,看过这篇就懂了Web1.0,指的是1994年到2004年,那是互联网发展早期。当时互联网提供的内容,我们只能阅读。还记得每天登录门户网站,看资讯的年代吗?
Web2.0,指的是2005年到现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拓展,讯息Bigbang时代来了。我们不仅可以阅读信息,还可以创作信息。我们可以在各大网站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可以上传自拍、可以给自己餐厅评分。这个阶段,我们再熟悉不过,就是当下这个年代。
而Web2.0时期,越来越多争议的问题逐渐凸显。比如,隐私问题。虽然我们享受着网站提供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但这从来都不是白嫖的。Web2.0的网站生存模式,就是分析你的社会角色,然后不停的给你推送定制化广告。就像扎克伯格的脸书,越来越多的人批评这样的盈利模式。如今,Web3来了,希望改变人们在互联网巨头卑微的地位。
Web3.0,我们不仅可以阅读、创作内容,我们还将拥有这些内容。目前,基于区块链、NFT和去中心化基建的技术,已经实现了Web3.0的雏形。
比如,我们用一串代码代表你的身份。因为运营了区块链技术,所以具有唯一性。而你登录Web3的网站是,再也不需要复杂的填写信息、注册。直接用这串代码就可以登录,并且可以获取你在Web3网站购买的东西、创作的内容以及种种。总之,只要上了区块链,你创作的内容,都是你的。可以跨平台使用,而不再属于网站。
数字藏品,去年跟着国外NFT的火热,也跟着发展了一波。然而,是否能成功破圈,让数字藏品不仅仅是“文物”,而是成为我们自己的Web3生态的基石。而这样的愿景,相信不远的将来必会来到。
当然,目前的Web3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方方面面还都不成熟完善。不过,我们至少看见了下一代互联网的雏形,这始终都是振奋人心的。
#合规压力下NFT能否顺利出圈#
web3.0怎么添加Web3.0(或更常见的拼写方式为web3)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不同的人对这个词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最初,Web3.0指的是所谓的“语义网”,旨在使互联网机器可读。语义网由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创造,是“一个可以由机器直接或间接处理的数据网络”。语义网的支持者不想使用HTML,而是希望使用新的专门为数据量身定制的语言。
Web3(也用小写字母拼写为web3)不关心语言或机器可读性。
相反,Web3指的是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版本。2014年,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和Polkadot的创建者GavinWood创造了Web3一词。几年后,他创立了Web3基金会,以创建“一个去中心化且公平的互联网,用户可以控制自己的数据、身份和命运”。
由于加密,Web3中的这种所有权概念成为可能。
加密货币和区块链
有一个简单的经验法则可以检查您是否正在与Web3交互。
如果您在网页上看到“连接钱包”按钮-这很可能是Web3。
Web3.0示例:您可以使用任何钱包连接到Zerion的Web应用程序
您无需输入登录名和密码,而是连接您的非托管加密钱包以与该网站进行交互。您的钱包的加密签名无需依赖Facebook或Google拥有的集中式数据库即可验证您的身份。
在集中式Web2.0应用程序中,您的帐户本质上是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您的帐户可能有很多数据(尝试下载您的Facebook数据,您会感到震惊)。但是所有这些数据都归应用程序的运营商所有。
在去中心化的Web3.0应用程序中,您的帐户是区块链(例如以太坊)上的地址。该地址可以保存加密货币、代币、NFT,并拥有过去与其他地址和应用程序交互的完整历史。在以太坊上,这个账户是公开的,但它可以保持匿名,你是唯一可以控制它的人。
这种从孤立账户到用户拥有账户的转变是一件大事。
事实上,去中心化可以创造一整套新的应用程序,包括丰富的元宇宙。
Web3.0和元宇宙的互操作性
元宇宙是一个持久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相互交流。
虽然媒体经常将元宇宙描绘成未来主义的东西,但它已经存在。像Fortnite和Roblox这样的游戏是虚拟世界,尽管它们的受众相当狭窄。
这些元节也由其开发人员控制。
Fortnite的开发商EpicGames完全控制了游戏世界,包括玩家账户。许多玩家支付真金白银的皮肤仍然归EpicGames所有,而不是玩家所有。
Web3可以改变这一点。
正如我们所讨论的,你的加密钱包可以持有代币和NFT。这些NFT可以表示一个元节中的项目。如果你购买了NFT并将其保存在你的钱包中,那么没有人可以从你那里拿走它。只有您可以转让或出售它。
这可以解锁不同元节之间的互操作性。在一个元节中具有某些功能的NFT也可以在另一个元节中使用。
如果这一切听起来有些牵强,那么浏览一下Web的历史有助于了解未来的发展轨迹。
Web3.0技术的演进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Web1.0(1989-2005):只读
早期的互联网是真正去中心化的。
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只要它是在常见的开源协议中完成的:TCP、IP、HTTP、SMTP。我们都仍然使用这些协议。
但是,作为用户,您在Internet上没有什么可做的。
大多数早期的网站都是被动的。你可以过来读书。即使添加评论也很少见。
Web2.0(2005年至今):读写
在2000年代初期,互联网变得更加复杂。
像MySpace这样的第一个社交网络让日常用户可以创建网页、发布内容并相互互动。
这些新功能引发了一波创新浪潮,刺激了社交媒体、复杂的Web应用程序、电子商务和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
用户生成内容的激增也造成了自然垄断。所有Facebook帖子、YouTube视频和亚马逊评论都保存在BigTech拥有的数据库中。这些海量数据帮助大公司创造新产品,引导人们花费更多时间创建数据。
Web2.0导致了几个问题。
用户数据是中心化的:您的所有数据都存在于中心化服务器上,并且可能被滥用、黑客攻击或泄露。
用户数据不可移植:您无法轻松移动内容或受众。如果TikTok在您所在的国家/地区被禁止,您需要手动导出视频并以某种方式要求您的关注者切换到新平台。
用户数据被出售:如果你不为产品付费,你就是产品。Facebook和Google使用您的数据创建了巨大的广告双头垄断。
Web3.0(现在出现):读、写、拥有
如果你可以拥有你的数据怎么办?
Web3旨在通过用区块链技术取代集中式数据库来做到这一点。您的数据可以作为NFT存放在您的加密钱包中,而不是驻留在公司服务器上。
Web3.0运动旨在解决由BigTech在Web2.0中的主导地位所造成的问题。
用户数据归用户所有:数据作为资产存在于区块链和其他去中心化技术上。
用户数据是可移植的:只有您通过Web3钱包控制您的数据。
用户可以完全控制数据:某些应用程序可能会让用户通过自己的数据获利。其他应用程序可能会要求付款,但理想情况下,这应该是明确的。
由于Web3.0技术的堆栈尚未完全形成,新的去中心化网络仍然是一个愿景。
Web3.0技术
从技术角度来看,Web3并不寻求完全取代支持Web2.0的堆栈。
相反,Web3可以在重要的地方引入去中心化。这可能是数据存储、文件托管、后端逻辑、登录和授权。
网络2.0网络3.0
前端HTML、CSS、JavaScript。相同的HTML/CSS/JS加上一个用于与区块链交互和签署交易的加密钱包。
后端
Python、Node.js等。Solidity中的智能合约,在以太坊虚拟机中执行。
数据MySQL、甲骨文等链下去中心化存储,例如IFPS、Swarm或Arweave。
Web3技术堆栈还有其他几个重要元素,包括Alchemy等节点基础设施提供商和TheGraph等链下索引解决方案。
然而,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技术支持的关键特性。
Web3.0的主要特点
去中心化使Web3与其前身区分开来的几个重要特性成为可能。
Web3.0技术是
不信任
可验证
免许可
加密原生
社区所有
抗DDoS
当然,这些优势是有代价的。与集中式后端相比,智能合约更慢且更昂贵。Web3的UX也远非完美。
但也不是每个Web应用都需要是Web3。
Web3.0应用程序
虽然去中心化的元素可能在广泛的情况下有用,但Web3还支持新的独特应用程序。
DeFi可能是Web3应用程序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智能合约创建了一个新的替代金融系统,包括交易、借贷、衍生品等。
DAO或去中心化自治应用程序提供了另一种组织人员和工作的方式。与传统公司和其他正式组织不同,DAO依靠代码而不是法律来创建合作结构。DAO可以使用联合管理的加密钱包代替银行账户。DAO成员可以持有代币,而不是股票,并使用它们对重要决策进行投票。除了本身是Web3.0应用程序之外,DAO还可以拥有其他Web3应用程序。
NFT不仅仅是昂贵的JPEG,它们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替代身份,在Facebook或Google上的政府ID和个人资料之外。
GameFi应用程序可以创建新的游戏赚钱机制,将游戏和工作相结合。一些像AxiesInfinity这样的游戏已经让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有机会在玩游戏时赚取生活工资。
Metaverses可以结合所有这些应用程序来创建持久的虚拟世界,其中加密钱包将充当Web3.0护照和所有资产、身份和体验的持有者。
然而,在这些雄心勃勃的愿景能够实现之前,必须建立许多缺失的块。这就是一些区块链项目正在开展的工作。
Web3.0区块链项目
Web3依赖于一组新的去中心化技术。其中许多项目都有自己的代币,这些代币构成了其内部经济的基础。
流行的Web3硬币
Web3.0令牌不是一个明确定义的类别。任何致力于构建去中心化存储或支持基础设施的项目都可以被视为Web3.0代币。
一个非常不完整的列表(绝对不是财务建议!)将包括以下硬币。
Filecoin:开源云存储市场和IPFS的激励层,IPFS是一些Web3.0应用程序使用的分布式点对点文件存储。虽然原生代币FIL在其自己的区块链上运行,但WFIL是一个包装版本,位于以太坊上。Filecoin的市值最高时超过120亿美元,是最著名的Web3代币之一。
Arweave:一个启用“permaweb”的网络,一个永久的分布式存储。您可以使用原生代币AR支付一次并永久存储任何文件。AR有自己的分布式账本和钱包。
StorjNetwork:去中心化的云存储。Storj没有维护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依赖于共享存储空间的组织和个人的点对点网络。STORJ是用于网络内激励的原生代币。
Livepeer:去中心化直播视频流平台。LPT是可以用来保护网络的协议代币。
TheGraph:用于组织区块链数据和IPFS的索引协议。Web3开发人员可以使用GraphNetwork访问其应用程序中的公共区块链数据。GRT是一种协议代币,可在不同参与者之间调整激励措施。
Chainlink: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将现实世界的数据带入区块链。如果智能合约需要股票价格、天气或足球比赛结果等数据,它们就需要预言机。LINK是支付给节点运营商以提供数据的协议令牌。
这些只是致力于实现去中心化互联网的项目的一些Web3代币。请在购买任何硬币之前进行自己的研究。
如何购买Web3.0代币
要购买Web3.0代币,您首先需要有一个加密交换帐户(Web2.0选项)或非托管加密钱包(Web3方式)。
走Web3钱包路线,体验去中心化互联网的运作方式:
创建一个非托管钱包。
购买一些ETH。
找到令牌。
购买代币。
而已!您将在Zerion的概览中显示代币,其中显示了您在加密钱包中持有的所有内容。
加入Web3.0
Web3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经在这里了。如果您看到“连接钱包”按钮,那就是它的标志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了Web3的定义,探讨了它的演变,并概述了技术和应用。但体验Web3的最佳方式是创建一个以太坊钱包,用一些ETH加载它,然后开始你的去中心化之旅。
FAQ
Web3.0也称为什么?
Web3.0或web3是互联网的新去中心化版本。与由大科技主导的Web2.0不同,Web3.0寻求回归早期网络的去中心化,同时也利用加密货币的本地数字支付。
Web3.0也可以指语义网或机器可读互联网的愿景,它试图引入除HTML之外的新协议。
什么是Web3.0及其示例?
Web3.0的一个示例是您可以使用非托管加密钱包与之交互的任何去中心化应用程序。Web3应用程序可能看起来像一个常规网站,但不是集中式后端,它使用智能合约来处理部分或全部业务逻辑。
Web3.0是否已经存在于2022年?
是的!虽然技术和UX远非完美,但Web3应用程序已经出现。DeFi应用程序是Web3.0可以做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Web3.0以什么广为人知?
Web3.0或web3被称为分散的、用户拥有的互联网。Web3使用区块链和其他去中心化技术将控制权交还给用户。
『玖』 NFT铸造功能以及商业模式详细介绍
非同质化通证(NFT)作为区块链技术的产物,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认证与交易方式。NFT本质上是智能合约形式发行的数字资产证明,可包括实物与虚拟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NFT实现了资产的唯一性、不可篡改性和公开性,赋予了它们独特的价值。
NFT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实现资产的去中心化认证与交易、虚拟货币与资产权证的结合、以及资产的流动性。通过智能合约,NFT能够确保每一份数字资产的唯一性和真实性,便于交易流通。
NFT基于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区块链通过区块头与区块体的连接,以及默克尔根字段,形成不可篡改的数据链。在以太坊为例,数据记录表中存储NFT的交易信息,通过共识算法实现分布式记录和去中心化信任。根据去中心化程度,区块链可以分为公链、联盟链和私链三类。共识算法主要分为PoW(工作量证明)、PoS(权益证明)和DPoS(委托权益证明)。
智能合约是NFT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执行代码,ERC-721和ERC-1155标准合约用于不同场景,如非同质化数字内容和游戏道具标识。智能合约的交易触发与执行机制基于以太坊的RPC接口,通过中继服务连接传统服务器端与区块链,实现DApp功能。
NFT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直接出售NFT资产、二级市场交易手续费、以及游戏内部交易费用。随着Defi经济的繁荣,NFT生态出现了更多盈利模式,如NFT艺术品、游戏内物品交易等,增加了资产的多样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