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比特币区 > 斯诺登买比特币

斯诺登买比特币

发布时间:2023-10-01 00:07:38

Ⅰ 什么是比特币加密技术

比特币和区块链的诞生需要依赖于很多核心技术的突破:一是拜占庭容错技术;二是非对称加密技术;三是点对点支付技术。下面会依次介绍。
拜占庭容错技术
比特币和区块链诞生的首要难点在于如何创建分布式共识机制,也就是菜斯利·兰伯特等人1982年提出的拜占庭将军问题。所谓拜占庭将军问题是指,把战争中互不信任的各城邦军队如何达成共识并决定是否出兵的决策过程。延伸至计算机领域,试图创建具有容错性的分布式系统,即使部分节点失效仍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也可让多个基于零信任基础的节点达成共识,并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
中本聪所提到的“拜占庭将军问题”解决方法起始于亚当﹒拜克在1997年发明的哈希现金算法机制,起初该设计是用于限制垃圾邮件发送与拒绝服务攻击。2004年,密码朋克运动早期和重要成员哈尔·芬尼将亚当﹒拜克的哈希现金算法改进为可复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他们的研究又是基于达利亚·马凯与迈克尔·瑞特的学术成果:拜占庭容错机制。正是哈尔·芬尼的可复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后来成为比特币的核心要素之一。哈尔·芬尼是中本聪的最早支持者,同时也是第一笔比特币转账的接受者,在比特币发展的早期与中本聪有大量互动与交流。
非对称加密技术
比特币的非对称加密技术来源于以下几项密码学的技术创新:1976年,Sun公司前首席安全官Whitfield Diffie与斯坦福大学教授Martin Hell,在开创性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首次提出公开钥匙密码学的概念,发明了非对称加密算法。1978年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阿德曼、罗纳德·李维斯特、阿迪·萨莫尔三名研究人员,共同发明了公开钥匙系统“RSA”可用于数据加密和签名,率先开发第一个具备商业实用性的非对称RSA加密算法。1985年,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俩人,首次提出将椭圆曲线算法(ECC),应用于密码学,并建立公钥加密的算法,公钥密码算法的原理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公钥对应的是私钥,私钥是解开所有信息的钥匙,公钥可以由私钥反推算出。ECC能够提供比RSA更高级别的安全。比特币使用的就是椭圆曲线算法公钥用于接收比特币,而私钥则是比特币支付时的交易签名。这些加密算法奠定了当前非对称加密理论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领域。但是,当时这些加密技术发明均在NSA严密监视的视野之内。NSA最初认为它们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并将其视为军用技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NSA才放弃对这些非对称加密技术的控制,RSA算法、ECC算法等非对称加密技术最终得以走进公众领域。
不过,中本聪并不信任NSA公布的加密技术,在比特币系统中没有使用RSA公钥系统,原因除了ECC能够提供比RSA更高级别的安全性能外,还担心美国安全部门在RSA留有技术后门。2013年9月,斯诺登就曾爆料NSA采用秘密方法控制加密国际标准,比特币采用的RSA可能留有后门,NSA能以不为人知的方法弱化这条曲线。所幸的是,中本聪神一般走位避开了RSA的陷阱,使用的加密技术不是NSA的标准,而是另一条鲜为人知的椭圆曲线,这条曲线并不在美国RSA的掌握之下。全世界只有极少数程序躲过了这一漏洞,比特币便是其中之一。

Ⅱ 斯诺登出NFT了!将进行公益拍卖,对此你有何看法

根据基金会的拍卖页面,“ Stay Free”由开源软件创建,将于北京时间17日凌晨2点关闭。目前的价格已经达到150 ETH(合约370,000美元),全部收入将捐赠给Press Freedom基金会Snowden自2016年以来一直担任该基金会的董事。鉴于一些公众关注区块链技术的环保争议,斯诺登昨日在一条推文中还提到,NFT具有碳抵消机制。

自从斯诺登揭露棱镜计划以来,他已成为互联网时代自由意志的告密者和窃贼的举世闻名。在流亡的过程中,他没有忘记说出自己的一些担忧,包括加密货币领域。在斯诺登流亡期间,他的支持者通过加密货币提供了经济援助。巧合的是,WikiLeaks的创始人阿桑奇在逃逸期间也获得了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财政援助。对于Internet安全和黑客等敏感领域,它们本质上与加密货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次,斯诺登在一次NFT拍卖中做出了象征着互联网自由意志的Prism Gate判决,这也具有挑战权威和拥抱权力下放的未来的深层含义。

Ⅲ 你怎么看待爱德华斯诺登赞成Zcash这件事情

在涉及隐私和加密货币的广泛采访中,NSA举报人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表示赞同以隐私为中心的硬币Zcash。

“Zcash对我来说是目前最有趣的,因为它的隐私属性是真正独特的,但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项目正在试图模仿这一点,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事情,”他在Blockstack会议期间说道。本月早些时候在德国举行。

Zcash使用复杂的zk-SNARKS技术,也称为零知识密码术,以确保交易隐私。它的创始人声称使用Zcash解密发送者和接收者是不可能的。在撰写本文时,它是第25个最有价值的硬币,在加密市场价值为8,770亿美元。投资公司灰度已在2025年预测Zcash一个$60,000个目标价。

'第一不是最好的'

在谈话中,斯诺登谈到了加密货币在社会中的效用。他称钱是“第一个具体数据库”,因为它很容易被追踪。这使得它适用于监管,因为没有国家监管,货币交易是不可能的。但他怀疑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人文主义”是不可能的。他还将贸易等同于沟通,因为金钱被用来进行交易。“钱是一个不同的层面,交换的质量,”他说。“你把时间花在了不同的账户上。”

但是像比特币一样使用公开链是加密货币的结构缺陷。“这与贸易持久机制是不相容的,因为你不可能有终生的每个人的购买历史。所有的互动都可以提供给每个人,并且能够大规模地完成,“他说。

为此,他还表示比特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当你想到它时,第一个创建的浏览器并不是最好的,”他说。

你怎么看待爱德华斯诺登赞成Zcash这件事情?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Ⅳ 他说:比特币是泡沫

区块链行业伴随着币圈的发展,也慢慢地遍地开花,虽然这花有五彩,事有好坏。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伴随着周遭五花八门的评价,有认可,有贬低,有人称其将改变世界金融体系,有人称其十年后满地鸡毛。

但是我们该怎么评价这些新事物呢?显然DYOR (do your own research)是我们了解新事物的必须做的事情,但是光靠自己的了解,很多时候都会造成对事物了解过于肤浅,因为在做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被自己短视束缚,所以我们常要借助某些“成功人士”、“专家”的看法,做为参照,进而提升自己的了解深度。

因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币圈及区块链行业以外的那些大佬们对区块链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看法是怎样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 :“ 我对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它会改变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但是我怀疑比特币,我不认为比特币会取代货币。”



马云 区块链是进入数据时代的隐私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比特币是泡沫

巴菲特: 比特币是一种赌博,就像贝壳毫无投资价值

美团创始人王兴: 比特币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我认为就把它当成一个刺激的 游戏 ,要当成改变金融格局的 游戏 。各个政府都在宣布不承认,封杀,第三方支付都不支持,有的人怀疑有美日支持。我认为中国政府是最应该大力支持的,这是削弱美元霸权的最好机会。


比尔盖茨: 我不看好比特币,我的总体想法是,如果你没有埃隆那么多的钱,你还是应该小心点

爱德华.斯诺登: 比特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隐私


美图秀秀蔡文胜: 我的目标是拥有10000个比特币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 你送给我100个比特币我是不会要的

埃隆.马斯克: 我没喝多,也没情绪低落,心里只有狗狗币

见过如此多的国内外大佬讨论比特币及区块链。大部分圈外人对此看法是比特币可能是泡沫,但区块链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当然这只是少部分相关的大佬的言论,并不代表区块链技术或者比特币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在长期来说,个人的看法无足轻重,真正的未来永远不会因为某些领军人物而改变,我们自身的态度也无需因此而激动或者沉默。唯一要做的就是信仰自己内心,尊重自己的态度,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得偿所愿。

数字货币匿名性没多大市场

数字货币的匿名性的市场还是有的,也是非常招人喜欢的。比特币虽然具有匿名性,但是匿名性并不是特别好。ZCash在很多方面都和比特币有相似之处,首先它也是基于分布式账本(区块链)之上进行交易。但ZCash有一点和比特币有着很大的区别:ZCash是完全匿名的。
据介绍,ZCash利用了名叫零知识证明(被称为“zk-SNARK”)的技术验证交易的真实性,利用一个公共区块链来展示交易,但会隐藏掉交易的金额,而查看密钥的所有者(即币的拥有者),可允许他人查看这个密钥相关联的信息。
简单来说,这种计算方式可以让用户证明他们拥有了他们想要的币,而不用暴露关于币来自哪里或要去哪里的信息。就好像,零知识证明允许你在网站上输入密码,并由网站的服务器进行验证,而不会真正传输密码。
相比较之下,尽管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以交易的隐蔽性著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可以通过普通的比特币区块链的记录追踪交易,人们可以准确获知比特币的发送者和发送地点。如今,ZCash实现了通过加密的形式交易原数据,而不是像比特币那样要将交易数据公布于众。斯诺登日前参与讨论时也表示,匿名Zcash项目可解决比特币的监视风险。
所以,ZCash这样一个对隐私保护极致追求的匿名功能,其首先被认为在金融业有巨大的价值。外媒指出,传统金融业对信息保护有着非一般的需求,尽管很多人认为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系统的隐私性要求来自于加密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事实却是,传统金融业在推动将交易信息隐藏于区块链上。
不过,匿名性的数字货币也是让监管部门头痛的,在全球普及开来也是非常难的,最多也只是一个小众产品。但是,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平台却是非常有潜力的。例如,区块链内容发布平台DECENT、以太坊的智能化合约等等。

Ⅵ 区块链可被定义


2018年3月12日,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杭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萧山区人民政府、和让纳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杭州银行承办的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新闻发布厅举办,巴比特、比原链创始人长铗做了《未来可被预言,区块链可被定义》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内容: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被邀请来做这样一个分享。我分享的主题是“未来可被预言,区块链可被定义”。
我曾经是一个科幻作家,大学期间写过一些科幻小说,当时科幻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读科幻小说的人很少。后来我有一个如今很火的帖子,在2011年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在知乎上提问:如果有六千块钱做投资理财的话,你有什么建议?当时我给他的建议就是买比特币。现在看这是一条价值两千万的建议,当然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这个题主最终没有买比特币,对我来说也是唤没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我写的小说大家很多人没有读过,但是这条建议却经常被人提起,而且最近几年不断有人发私信给我买什么币好,但是我个人并不是投资理财的专家,我们公司是做区块链。
巴比特建立网站是在2011年,成立公司是2014年,所以我们可能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区块链的公司。我们是基于什么判断区块链这项技术将来可能会被普及,或者是存活的呢?
这就要提到我曾经在大学时写过的一个科幻小说,叫《屠龙之技》,这个计算机题材小说写于2007年,它讲的是黑客由于在云时代可以调用网上的巨量的计算资源,可以完成一些非常宏大的科学计算工程,这篇小说当时发表以后遭到了很多读者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个小说看起来不真实,质疑黑客的能力大到超乎常人的想象。
但是现在看来其实这个小说一点都不夸张,为什么呢?因为在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会被不成比例的放大,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可能是一种正态分布,就像人的身高、体重一样的,但是在互联网上人的能力和影响力都会不成比例的放大,它是强者越强,是马太效应+长尾效应的复合体。
这个小说的核心思想就是两点,第一点就是云计算会放大人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会放大人的能力,第二个就是计算即权力。所以当比特币这样一个新事物出来以后,好像我小说中写的世界正在变成现实。当2008年到2010年比特币被介绍进中国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听说过比特币,但是没有引起注意,其实要理解区块链这样一个事物,需要一些知识的背景。
另外我要介绍一本书,就是凯文凯利写的《失控》,这本书是写于90年代,但是这本书有非常超前的预见性,其中有一章介绍了加密货币的先驱,但是这些先驱后来都成为先烈,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滑陪么?其实区块链是需要基于三项核心技术,这三项技术是逐渐成熟的。第一项技术就是非对称加密,在85年的时候椭圆曲线函数加密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很遗憾的是用一种中心化的方式来实现加密货币,中心化有什么风险呢?就是当发行货币的公司倒闭或者是创始人被抓,或者中央服务器被人攻击,都会造成系统的崩溃,所以后来失败了。在2000年时候,开始有人首次把点对点技术引进加密货币,率先实现分布式的加密货币,但是后来也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方式可以解决双重支付(同一笔钱被使用两次)。直到1997年亚当拜客提出工作量证明,在04年哈尔芬妮把这种技术拓展为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所以08年比特币白皮书得以很成功地发表。
而且在比特币中所精心设计的技术方案后来看来都是非常超前的。比如说在2014年时候,斯诺登曝料,椭圆曲线函数加密不安全,因为美国国安局在这条加密的标准里面设置了后门,使得国安局有一种不为人知的办法可以弱化这条曲线,当时很多人惊呼比特币已死,这个系统可能会崩溃,但是后来中本聪没有使用国安局颁布的加密标准,而是使用了一条非常罕见的曲线。
再举一个例子,哈希两次以后量子计算机也威胁不到比特币地址,无法从地址破译出比特币的私钥。更有意思的是中本聪还采用了一个找零机制这样一个奇葩的交易方式,找零机制就是每一笔交易所剩下的余额都打到一个新的地址上去,现在看其实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量子计算机,因为比特币的交易只有在交易的时候它的公钥才会曝露在区块链上,你只要在每次交易的时候把剩下的钱都打到一个新的地址,其实你的公钥是不会曝光在区块链上的。
所以从这么多的细节来看,可以说中本聪有点像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人,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
刚刚提到为什么把工作量证明机制引入到区块链,引入到比特币,这个加密货币就成功了呢?因为工作量证明机制其实就是哈希计算,计算为什么对区块链这么重要?我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表格来给出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证明。
这个表格表示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其实是呈一种镜像关系,现实世界也可以叫做原子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都是随机分布,都是随机性,在数字世界上一般东西都是伪随机的,现实世界中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互联网上一切东西都可以复制,在现实世界是正态分布的,在数字世界是幂律分布,是马太效应+长尾效应。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都是竞争性资源,就是独占性资源,比如一个话筒、一杯水我拥有它,别人就不能拥有它。在数字世界所有的资源都是一种非竞争性的资源。比如一个文档我把这个文章传给了另外一个人,但其实这个文档是不能像现实中一本书转移一样的,因为这个文档有可能在我的电脑或者是其他的存储介质中保存了无穷多个副本,所以基于这样一个镜像关系,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现实世界中要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非常困难,这个问题可以转为你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制造出完美晶体,你可以制造出完美晶体,其实是可以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但是热力学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你要制造出完美晶体需要毕竟绝对零度,你就要投入巨量的能源消耗,反过来我们通过这种对称思维,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数字世界就是在互联网上,你要防止一样东西被复制,来实现这种竞争性资源也是非常困难的。要实现这样一个竞争性资源,就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员消耗,就是计算。投入的计算力越高,防止双重支付的壁垒就越高,这就是计算的重要性。
所以既然现实世界跟数字世界有这样一个镜像关系,其实区块链就可以理解为这个印刷机的逆向机,我喜欢用这样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定义,区块链就是印刷机的逆过程。
印刷机为什么这么伟大,其实在印刷机诞生之前人类的知识和信息都是竞争性资源,圣经也好,武林秘籍也好,都是竞争性资源,但是印刷机诞生之后,这个知识和信息变成可以大规模复制,或者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0的非竞争性资源,所以才有后面的信息革命,有了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印刷机的加强版。但是互联网问题就是在数字世界很难实现竞争性资源的转移,也是为什么90年代一些加密货币先驱都失败了原因,区块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率先在互联网上实现了竞争性资源,第一个竞争性资源当然就是比特币,是立起来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第一张牌倒下以后我们可以想象还会倒下第二张、第三张只要是价值属性的东西其实都是非常适合用区块链来做登记和流通的,因为互联网适合的是信息属性的事物,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是信息传输协议,区块链是价值传输协议,凡是具有价值属性的资源其实都是非常适合跟区块链结合的。
所以我不认为区块链会取代互联网,区块链本身是互联网的平行世界,它是要做互联网做不了的一些事情,所以有可能提出了很多商业模式,在我看来其实并不现实,比如它把那些信息属性的东西、商业场景跟区块链结合,其实我认为不是那么恰当,因为信息属性的场景就适合用互联网来做,只有价值属性的场景才适合“区块链+”。
我们再进一步深化一下互联网和区块链的镜像关系。互联网的载体往往是软件,区块链的载体一般都是协议,软件是需要申请专利来建立自己的专利壁垒,区块链相反,大多数区块链项目都是开源,是非常欢迎你拷贝它的代码,不需要建立这种专利的壁垒,不需要护城河。软件的开发主体一般都是公司,区块链的开发主体往往是社区或者是基金会,非常松散的组织形态。软件是需要不断的迭代升级的,协议它的迭代升级却非常困难,所以一般都是非常稳定的,因为协议的升级是需要全网共识的通过,当然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比特币。软件是可以停止维护更新的,协议是启动后便不可停机,24小时不停地运转。基于这样的思维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心中的疑惑,比如说在10年的时候,当时很多专家或者投资界的大佬认为比特币虽然是个先行者,但是不一定笑到最后,怎么防止被后来者打败,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把比特币视为一个软件,通过技术的升级可能后来者居上,就像过去90年代的浏览器,后来早期的浏览器被新来的打败了。但其实比特币不能把它视为一种软件,是一种协议,实现这种区块链的方法已经是一种最小可行的方案,没有太多优化的空间。
很多人把区块链理解为第五次范式革命,因为它基于过去几十年对技术更新的总结,大概就是每两年就会完成这样一种范式革命,跳跃式的革命。70年代就是大型机,80年代就是PC,90年代就是互联网,00年代就是移动互联网,10年代区块链诞生了。这背后的趋势其实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大型机都是在科研院所或者是军事机构,PC走入家庭,互联网更加是走入千千万万的人群,移动互联网更是弥漫在生活的各个角度,区块链更去中心化了,连中央服务器都没有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区块链的时间从1970年1月1日开始计算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特征呢,其实是因为很多编程语言都是来源于Linux系统,Linux又来源于大型机,所以无形中有这么一个时代的烙印。
其实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演化规律,比如说资产演化的三阶段,资产的演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资产的确权,就是资产权益化,资产确权以后就可以整体转让了,所以有点像是资产的固态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资产证券化,证券化以后资产可拆分转让,它的流动性显然更强了,有点像资产的液态阶段了,液态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业态是需要有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就是资产的平台,资产还是不能跨平台流动,只有资产区块链化以后,就是资产上链以后,真正进入一个气态阶段,因为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私钥来管理资产,不管是股权、收益权、债权还是知识产权等等,只要是这种价值属性的资产都适合用区块链来登记和流通,所以不再受限于平台,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钱包来完成资产转移的过程,所以也不需要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或者是一个中心化的交易场所,更宏观一点,很多人总结了一个区块链演化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2009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的阶段,来解决价值传递的事情,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1.0。在2017年的时候涌现了以以太坊为代表的通过智能合约来发行虚拟资产的时代,这样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2.0。我们认为在2020年的时候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通过智能合约来发行实体资产或者说来帮助现实中的真实资产上链,区块链最终还是要脱虚向实,服务于实体经济,所以巴比特就是做第三个阶段的事情,这是我们对区块链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预测。

Ⅶ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为什么会神秘消失

也许他很久以前就计划消失,或者是一些事故迫使他消失。目前,有许多猜测:中本聪是一个秩序井然、一丝不苟的人。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证实这一点。他不是那种在醒来时突然做出冲动决定的人。他知道一旦他决定离开,他就不会回来了。他可能提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就安排好了他的离开,并努力工作以达到最后期限。

比特币已经成熟。2011年4月23日,他给迈克·赫恩发了最后一封电子邮件。他说他要做其他事情。比特币让加文和其他人安心。“在比特币形成的几年里,中本聪很好地保护了它。现在比特币可以生存,而无需他挖矿、修复关键漏洞和引入新的核心版本。也许中本聪离开是因为他已经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当世界开始对他的创作产生浓厚兴趣时,留下只会玷污他的遗产,增加他毁灭的风险。

Ⅷ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为何会神秘消失

中本聪到哪里去了?在我看来,中本聪可能一直都不存在。或许他只是一个代号,又或许他只是一个比特币团队捏造出来的名字,这么多年过去,外界一直在推测中本聪的身份,但是没有人见过他真人。

比特币的情况

从一开始推出到现在,比特币经历了高峰也经历过低谷,现在比特币的价值已经趋于稳定,普通人想要依靠挖矿获得比特币,基本上很难做到,在成本上也很难控制。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普通人想要依靠努力靠比特币发财,基本已经没有可能了。而现在加要加入炒币圈,我个人也认为不太理智。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比特币的价值,没有便宜可以随便捡。二是比特币是否会在未来大有作用,目前还没有人可以给出百分百的保证。所以,炒币需谨慎,如果你一定要炒,那就看看自己的钱包是否有足够的钱吧。

阅读全文

与斯诺登买比特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何虚拟货币这么多 浏览:673
大同同华矿机新址 浏览:208
中国区块链智能研究院 浏览:585
btc和mGS 浏览:632
中国区块链白皮本书如何写 浏览:227
虚拟货币靠什么赚钱6 浏览:836
比特币挖矿论坛哪个好 浏览:713
挖矿技能如何达到一级 浏览:487
蚂蚁矿机S19多久挖一个比 浏览:993
区块链审批名录 浏览:203
btc有什么意义 浏览:673
冲币知道区块链可以查到哪里 浏览:541
比特币两军交战 浏览:196
精灵驿站矿场金手指挖矿 浏览:901
众利币挖矿系统开发 浏览:878
长虹区块链拍照专利 浏览:288
什么渠道买卖比特币 浏览:829
阿里巴巴区块链数字货币叫什么 浏览:667
推动汽车的摩擦力怎么算 浏览:166
矿机不弹出ip 浏览: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