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礦機挖礦 > 太空挖礦的上市公司

太空挖礦的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4-05-09 12:42:40

㈠ 太空采礦業有什麼前景科學家和企業家未來會如何采礦呢

征服太空和宇宙一直是人類的夢想,而太空也是資源開發的最後世界。太空中有很多環繞地球運行的小行星,它們蘊藏著大量的財富,如鉑等其他地球上稀缺的稀土資源,在小行星上甚至還有很少量的元素是地球上沒有的。太空采礦在過去可以說是非常科幻的構想,很難實現,但是現在,隨著新的太空 探索 技術的出現,太空采礦技術也越來越趨近成熟。不過科學家現在對如何從小行星獲取資源的方式還有一系列尚未解決的問題。

首先科學家要考慮的是太空采礦的環境影響。地球外的低重力和溫度變化意味著機器人和設備必須比地球上使用的更復雜,更耐用。科學家對空間采礦的環境影響進行了初步周期分析,數據表明,與地球上開採的過程相比,太空開采實際上可以顯著減少碳排放。在地球上,稀土開采技術,特別是稀有金屬開采技術,是一個高污染的過程。開采產生的氣體會留在地球大氣層中,針對污染問題,未來的小行星公司希望使用更清潔的火箭燃料,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據估計,火箭質量的大約五分之一燃料在火箭發射時會轉化為氧化亞氮,這些污染物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300倍。總的來說,與地球上采礦相比,太空采礦可能對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不過在這其中存在很多變數,如小行星的大小和組成,以及太空采礦技術的效率等等。

在太空采礦中還有更多的未知的因素,比如,如果在小行星挖掘現場有生命體或有機分子會怎樣?傷害以前未被發現的生命形式或帶著外來污染物返回地球,這樣的風險是否值得我們旅行?開發太空小行星的開采技術會創造一個全新的就業領域,並徹底改變世界經濟。小行星開采有可能會回收數十億美元的資源。地球上有許多資源是稀缺的,但在小行星上這樣的資源卻很普遍。

這為未來的太空采礦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潛力,由於經濟激勵,一些國家開始提供監管和財政激勵,以鼓勵空間采礦業。盧森堡就頒布了一項立法,允許公司將其開採的任何資源從天體上保留下來,並向空間采礦業投資了約2億歐元和數百位科學家以支持這項研究。

空間采礦業的擴張可能會導致地球上傳統采礦業暫時失業,不過大家不需要擔心,隨著新產業的發展,可能會創造許多新的就業機會。由於開發完成一項完整的空間采礦任務並將材料帶回地球所需的技術需要數年或者數十年的時間,因此不可能知道目前對空間采礦業的投資是否可以成功,不過眾多投資者心懷憧憬。

在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一個工業園里,格蘭特·博寧手裡拿著一個看起來像是金屬水瓶的東西。他開玩笑說,這是他公司的「蒸汽壺」的外殼,格蘭特·博寧隨後解釋道:這是一種小型宇宙飛船的推進系統,使用加熱到1000攝氏度的超熱水蒸汽來產生推力,該公司迄今為止已售出約400台。

這確實是火箭科學,但博寧的初創公司的最終目標是開采小行星。博寧初創公司的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未來會被開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們的岩土沉積物中的水,而這些水的主要用途之一可以作為宇宙飛船的推進劑。探測器和其他航天器將能夠在太空中直接從水中產生的氫和氧補充燃料,使它們能夠在任何他們想要的地方愉快地飛馳而不至於擔心能源問題。但是,在建造一個以加油站為中心的太陽能系統的想法實現之前,需要的是更多的可以利用水運行的航天器。

西雅圖行星資源公司DSI,由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理查德·布蘭森等投資者於2009年創立。其他較小的公司包括Aten工程公司和Transastra公司,兩家公司都位於美國。在英國也有小行星采礦公司,想要實現這一目標的是AMC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由23歲的米奇·亨特·斯卡利昂(Mitch Hunter Scullion)經營。

其實這些公司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文明的下一步必然是向太空擴張。地球太小了,我們的人口越來越多,為了有限的資源而斗爭。為了文明能夠長期存在,我們需要成為一個多行星、適應太空生活的物種。格蘭特·博寧說:小行星就好像是送到嘴邊的肉塊,它們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很容易將物體移開。與地球或月球不同,它們太小,沒有任何可感知的重力,所以從它們身上剝離物質應該很容易。在地球附近一共有18000顆小行星,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其中的一些小行星,距離我們比較近,也對我們的星球構成了潛在的危險。博寧開玩笑的說:我們正在受到金錢的威脅……

要說現在進行的「采礦業」,還是要數美國宇航局的奧西里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計劃了,其實嚴格來說奧西里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計劃只能說是採集樣本。奧西里斯雷克斯於2018年12月與小行星本努會合,本努小行星上有很多冰土和礦物。該航天器將繞著直徑為半公里的物體飛行,繪制地圖,然後提取1500克樣本返回地球。

在此之前,在2018年年中,日本航空航天勘探局的Hayabusa2號宇宙飛船與近地小行星Ryugu會合,這也是一個採集樣本並且返回地球的任務。這是迄今為止從小行星帶回的唯一一個物質樣本。

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任務負責人但丁·勞雷塔說:「奧西里斯·雷克斯是任何小行星采礦活動的可行性概念證明。」

對於小行星的開采,DSI的長期願景是一大群低成本的小型宇宙飛船,它們將一次發射到許多探測器或者采礦設備近地小行星上,先採集少量的原材料,並將其聚集在一個零時的小倉庫中,該倉庫將建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某個地點。

不過在任何開采之前,都要先進行勘探。AMC公司希望在2020年將一顆衛星送入環繞地球的軌道,對近地小行星進行光譜分析,以了解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該公司計劃在本月晚些時候發起一場眾籌活動,開始籌集預計項目所需的230萬英鎊。

AMC公司開發了專門的黏土礦物檢測技術。它目前正在利用地球礦物進行實踐,這項技術其實已經利用在了一顆衛星上,這顆衛星於2018年1月勘測了小行星。DSI公司也有接近地球小行星的野心,2020年,它打算展示一個被稱為「探險者」的低成本小型航天器發射升空,探測小行星其燃料也將主要來自水。

太空采礦的前景是巨大的,期待有一天我們得飛船可以真正前往小行星采礦,而不是去取樣本。在這之前還需要很多技術的積累和進步,不過人類雖然十分渺小,但是夢想十分遠大,加油吧。

㈡ 太空掀起「淘金熱」,一顆小行星價值頗豐,資源爭奪戰或打響了嗎

在科技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人類以為地球就是整飢薯個世界了,但現在才發現,地球之外的宇宙才是真正的浩大,數讓人類現在已經開始探索宇宙了。因為人口的快速增長,地球上的很多資源都快要被人類用完了,人類開始在其他星球上尋找資源。

在之前,日本就已經對這顆小行星進行暴力采礦了,探測器也已經收集了最近這40年的小行星樣本。日本已經將暴力采礦的照片都曝光了,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這個行星已經被炸得亂七八糟了。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對這顆行星上的資源很有興趣。這顆小行星或許只是一個縮影,表明人類已經開始搶奪外星資源了。

㈢ 太空挖礦就要實現了專家:已經研發了相應設備,後續投入實踐

什麼是太空挖礦?太空挖礦的時代就要來臨了嗎?一家來自南京的航天公司所展示的「太空采礦」讓人耳目一新,什麼?太空上面的礦也能挖?挖了帶回地球還可以用嗎?而目前這家公司已經發射了三個航天器和兩個望遠鏡載荷。

事實上,去太空挖礦並不是突發奇想,大約再過一百多年,地球上的資源被消耗得所剩無幾的時候,太空中的一些資源就變得尤其可貴,而且太空中已有的資源如果能夠被利用起來,對地球來說也可以減少一些損耗。

就例如人類愛用鉑金做首飾,但是鉑系金屬其實是屬於地球上的兩個隕石坑中采出來的,這兩個小行星就是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周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留下來的痕跡。

如果人類真的能在太空采礦的話,這些含有稀有金屬的小行星基本上都可以為地球所利用,而且這些資源是非常多的,這樣就可以解決地球能源不夠的問題。

太空采礦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因為在太空中引力不像地球,它的很多東西都是在到處飄,宇航員也屬於一種失重的狀態,這就給采礦工作增添了很多麻煩,加上因為要保證亂飛的灰塵和碎屑不侵入到設備裡面,所以還得研發一台機器以抵抗這些亂飛的太空垃圾。

另外就是在采礦的過程中還要克服亞表層岩石的障礙,要解決設備長期夜間工作和能源儲存的問題,還要注意通訊系統,太空中不像地球信號那麼好,通訊系統那麼強大,如果在太空中采礦時發生問題,卻不能及時的發送信息到地面的話。

將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所以,太空采礦遠比地球要危險得多,目前要實現太空采礦,還需要開展太空導航定位,信息感知這些設備,而都是技術上的難題,但是有將這些產品研發出來了才能為太空采礦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護。

目前有關太空采礦的研究仍屬於基礎階段,但是人類進行了半個多世紀的深空探測,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經驗和前期技術,其中部分技術經過了改造深化,未來可以用於太空采礦,例如資源勘查、鑽孔技術及原位資源利用等主要太空采礦技術。

目前開展太空采礦研究的國家主要是美國、盧森堡、日本,科研院包括羅拉多礦業學院,盧森堡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就在1903年時,蘇聯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提出了太空采礦的想法。

但是由於設備問題,一直無法實踐,而到了現在技術越來越成熟,圍繞太空采礦的事業又在開始發展,所以也有研究團隊開始設計太空采礦的路線。

在我國,由於探月工程的飛速發展,所以太空采礦事業緊隨其後開始了研究,天體的開采和研究已經從科幻小說變成了現實,而近地小行星也是我們星球外第一次采礦的最佳選擇。

中國的某些高校都設置了太空采礦專業,涵蓋了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研究的項目包括月球和行星環境相似模擬研究,也進行了月球和行星的挖掘和鑽探,加上一些研究院對我國的挖礦事業的籌備十分上心,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原本只能出現在科幻小說裡面的事情,很快就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展現出來了。#全能創作家# #知識創作人第七季#

㈣ 「太空礦工」蘇萌:走出地球,進入多星球時代

自人類 探索 太空以來,太空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成為科學家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為了加快太空資源的開發,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們都開啟了自己的「太空挖礦」事業。香港大學空間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起源太空創始人蘇萌就是其中一員。

5月22日,第34期「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演講在深圳舉辦。蘇萌作為活動受邀嘉賓,通過一場主題為「去太空,去挖礦!」的演講,帶領現場觀眾及廣大網友領略宇宙的魅力。活動結束後,蘇萌接受了深圳特區報讀特客戶端記者專訪。

一切源自好奇心

身為一名天文學家,蘇萌認為仰望天空的行為源自人類的本性——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人類開始對太空進行 探索 ,形成了今天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仰望星空的好奇心,應該根植在每一個人的心目當中。」蘇萌表示,宇宙的 探索 不應該是一小撮人的行為,應該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普通人對太空的好奇心也會影響到太空事業的發展。更多人認識到 探索 太空的科學價值,能夠推動整個國家在 探索 太空前沿領域的影響力。雖然 探索 太空聽起來很遙遠,但在不遠的未來, 探索 太空將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好奇心打開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除了滿足好奇心之外, 探索 太空更重要的價值更在於認識太空資源的存在。蘇萌表示,開采太空資源的目的不僅是滿足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更是為了突破地球的局限,走向多星球的時代。

去太空挖礦,保護地球家園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利用地球的資源,甚至過量開采地球的資源。蘇萌認為,地球是宜居星球,不應該被破壞,人類的生存也不應該只依賴於這顆星球上面的資源。

人類需要能源作為生活的必備品。蘇萌提出,人類需要的資源大量存在於宇宙中,例如一顆小行星上,重金屬含量已遠遠超過地球已知的所有的此類重金屬含量。如果能夠利用它們,就能解決人類能源和資源的問題。蘇萌表示,去太空挖礦將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方向,值得更早發生。

開發利用小行星不僅會降低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也能清理地球的太空軌道,讓太空環境更適宜未來人類活動。人類進入太空只有短短半個多世紀,但是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超過6000顆衛星。而衛星的殘骸,以及它們互相碰撞產生的碎片已經達到了數以億計。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提出,如果人類不重視衛星產生的碎片,地球周圍將會漂浮著大量的太空垃圾,讓人類不再有可能把任何航天器送入到近地軌道。為了人類的未來,蘇萌表示,在研究太空挖礦技術的同時,拓展了太空挖礦技術的應用場景。目前研製的小行星采礦機器人,已具備清除地球周圍太空垃圾的能力。

到2025年,用10億元採集一顆小行星

今年4月27日,起源太空NEO-01航天器搭載長征六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NEO-01航天器由蘇萌和起源太空的工作人員共同研發,是未來實現采礦及小行星整體開採的初代設備。

未來,蘇萌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第一個小行星資源的開采,預計耗費10億元。在2030年之前實現規模化、工業化、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太空資源開采。

㈤ 什麼是太空采礦

太空采礦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消費正急劇增加,地球資源枯竭恐怕已經是可以想見的未來,為此各國都未雨綢繆,各大公司都磨拳擦掌,准備進軍太空,一方面向宇宙要資源,一方面走向太空,尋找新的殖民地。

閱讀全文

與太空挖礦的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頂山改水冷礦機 瀏覽:544
螞蟻礦池怎樣賣幣 瀏覽:570
解說泰拉瑞亞挖礦視頻 瀏覽:182
ltc雲算力平台 瀏覽:910
u盤裡面的比特幣 瀏覽:514
比特幣上漲影響 瀏覽:717
藍月傳奇挖礦的礦洞在哪裡 瀏覽:14
不記得有沒有比特幣 瀏覽:824
魔獸世界懷舊服練挖礦要多久 瀏覽:930
解讀區塊鏈pdf 瀏覽:799
洛邑哪裡挖礦 瀏覽:568
一元以太坊 瀏覽:739
注冊了比特幣錢包但沒有私匙 瀏覽:274
比特比特幣是什麼 瀏覽:212
螞蟻礦池官網試煉com 瀏覽:593
excel表格打開數字怎麼老是變成貨幣 瀏覽:119
王信央行數字貨幣研發 瀏覽:95
和以太坊一樣的虛擬幣 瀏覽:365
比特幣的賺錢模式 瀏覽:274
中央銀行宣布數字貨幣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