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酷鏈錢包如何獲取計算力
酷我音樂在最近也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產品-酷鏈錢包,許多朋友都對裡面的內容還不太了解,那麼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酷鏈錢包中計算力的說明。
酷鏈錢包計算力怎麼獲得
酷鏈錢包是很不錯的區塊鏈平台,在這個平台中用戶在賺錢的同時需要得到樂鑽,而樂鑽會受到計算力的影響喲,不少用戶針對這個計算力不是很了解,想知道這個計算力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又是怎麼得到的?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酷鏈錢包計算力是用戶獲取樂鑽的影響因子,計算力越高,獲得的樂鑽越多。
加速樂鑽的方法:
在酷我音樂上進行瀏覽、聽歌、下載等所有活動,可以增加計算力,首先點擊鏈接用微信號授權登陸,下載一個酷我音樂,用授權的微信號登陸酷我音樂聽一首歌,開始產生算力,由於目前還在內測,未來將支持更多獲取計算力的方式。
目前每天登陸酷我音樂進行收聽,會固定增加計算力,同時邀請好友也會增加計算力。
註:首次注冊需要登陸酷我音樂進行收聽等行為後,產生初始計算力。
B. 如何看待華為Mate 40系列國內發布會自有應用服務,有哪些亮點
大家都知道了,這次 Mate40 背後是一個環形攝像頭,不少人調侃它的樣子像是倒過來的 iPod 。調侃歸調侃,這個設計確實還蠻耐看的。
但傾心圓形攝像頭的差友可要注意了,可能是工藝的問題,圓形的玻璃非常容易碎,最好買個膜保護一下( 差評君的 Mate30 Pro 攝像屏早早就碎了,難受 )。
Mate40 系列只有五種顏色,秘銀色、 「 釉白色 」 陶瓷白、 「 亮黑色 」 陶瓷黑、 「 夏日胡楊 」 素皮綠, 「 秋日胡楊 」 素皮黃。
就差評君的手感來看,秘銀色隨著角度不同,能折射不同的光學效果,摸上去是塑料磨砂的感覺,應該挺耐用;而黑白兩色的手感滑滑的,很溫潤,摸起來瓷實舒服,不套殼的話要小心點拿,容易掉;素皮邊框還用的金色配紅按鍵,從上到下透露出一種高貴,就不知道用久了污漬有點難處理。
真要差評君選的話,更喜歡釉白色和素皮綠一些。
Mate40 Pro 會比一般手機要寬一些,可能比較適合手大或者已經習慣寬屏的人,橫過手機來打游戲時背面的攝像頭稍微有點礙事,可能是攝像頭那個圓形屏太大了。
這次差評君拿到的 90Hz 屏幕,色差亮度啥的都挺好,用專業軟體( 紅蜘蛛 )測過之後評價也不錯。
嗯,華為的屏幕這次終於站起來了!
CPU 性能
麒麟 9000 是市面上第一個集合了 5G 的 5nm 晶元,微博@安兔兔表示,性能模式下跑分有 721462 分,傲視群雄,足以證明自己的實力。
本來我也想試試安兔兔跑分,但是媒體機安兔兔怎麼也裝不上,只好退而求其次,為了測試麒麟 9000 ,用手機性能殺手——原神。
拉滿 60Hz 幀率和畫面精度到最高,看看這個晶元還扛得住么?
雖然游戲內提醒我這樣設置會導致設備負載嚴重過高,但實際上在玩的時候出乎意料的平滑,表現力比市面上其他旗艦手機確實好很多。
但是隨著要求升高,背部上方發熱量不斷上升( 邊緣金屬框將近 45 度),耗電量也蹭蹭的。玩了 12 分鍾跑了 9% 的電,惹不起惹不起。。
5G 也不必多說,畢竟是華為的看家本事,實測速率比外掛 5G 晶元的手機網速只多不少。
總之,麒麟 9000 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想到這里,再想到美國的禁令可能讓麒麟優勢不再,唉。。
攝像
Mate40 Pro 的攝像參數大家都能查到,5000 萬超大底主攝,2000 萬超廣角, 1200 萬長焦,能到 10 倍混合變焦和 50 倍數碼變焦。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多光譜色溫感測器,估計是為了彌補 RYYB 出現的色差問題。
DXO 的分數權當一個參考▼
在實際拍攝體驗過程中,差評君明顯感覺華為加大了 AI 對圖片的處理。
得益於麒麟 9000 的 NPU 和 ISP 上去了,除了專業模式下的照片,其他模式下的拍照到相冊時都會被 AI 加工一下,把模糊的變清晰,再色彩校準一下。
大部分情況下 AI 的加持都會讓圖片變的更好,就是拍攝會加大電池的使用量。。
差評君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確實很不錯。尤其是超廣角的夜景圖片,吊打同行。
C. 華為電腦裝機配置推薦華為筆記本新電腦怎麼裝系統win10
Ⅰ 華為本重裝windows10系統
首先是用u盤裝windows10系統,電腦維修店裝系統一次30-50元,不如直接買個u 盤,之後就能免費裝機。並且遇到什麼問題都不怕了,一鍵裝機即可解決。
華為電腦重新安裝windows7系統原理:是把U盤內置一個PE系統(微型windows系統,只有29M)後插在電腦上,使用U盤啟動,然後做系統用,主要是方便又可以更好的操作更多的是不容易出現問題。華為電腦重新安裝windows10
華為電腦重新安裝windows10准備工作:1. 准備個U盤,最好是2.0介面的(部分電腦3.0介面,裝系統可能幾率性會失敗。),建議使用8G以上U盤,備份好u 盤的資料!!!
2. 網路搜索「系統119」下載純凈版本pe,如果自己的電腦不可用,可以用朋友的電腦;如下圖設置:
4. 進入桌面後,選擇【通用ghost工具】-選擇【簡易模式】-選擇【恢復系統】
5. 點擊「計算機」在可移動存儲設備的分類中找到「總裁裝機u盤」,點擊進去後選擇你剛剛復制進u盤的系統。
6. 選擇「c」盤,點擊「繼續」。此時等待進度完成後重啟計算機。
7. 拔掉u盤等待計算機自動部署華為電腦重新安裝windows10完成即可,時長約15-25分鍾。重新從硬碟啟動後,進入電腦,就會開始安裝系統,如配置開始菜單,注冊組件等等
華為電腦重新安裝windows10系統整個安裝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一定要耐心等待。
注意事項:
1. 系統未安裝完成前禁止強制退出、斷電、重啟;
2. 裝之前備份好u 盤和電腦的資料;
3. 有問題可以隨時私信我;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採納,祝您生活愉快
Ⅱ 我想裝一台電腦主機,平時用來畫CAD,三維家效果圖,有時玩玩王者榮耀,能幫我推薦一個實用實惠的配置
下圖為裝機配置單,價格為網路參考價,實際售價低於網路參考價。
選用AMD R5 2600X處理器 6核心12線程,多線程處理器對於畫圖建模有著非常大的速度優勢,8*2 16G雙通道 3200內存容量大頻率高,雙通道頻率提升一倍,游戲辦公兩不誤;GTX1650顯卡,中端游戲顯卡,通吃所有網路游戲的同時足以滿足辦公需求,卡價格適中。
240G+1T硬碟組合,固態50G分C盤系統,190G分D盤裝CAD等常用需要加速的軟體,1T機械盤用來裝游戲以及重要資料,安全性與速度並重的組合。
Ⅲ 馬上要上大學了,非計算機專業,買什麼配置的電腦合適,求推薦
你學習的目的不一樣和專業不一樣,你對於電腦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學習的是設計的相關專業或者你學的是美術的相關專業,這樣對於電腦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對於內存和CPU要求是比較高的,同時呢屏幕也要大一點。
如果你學的是其他專業,那麼對於這個計算機的要求是一般的就行,不需要太好。
但是一般來說,你大一的時候進去離你學習專業還有一段時間。到了大二和大三,你才會學習到真正的專業,真正開始一般從大三左右。所以你現在買的電腦到兩年以後你可能會也比較過時了。所以呢現在買個一般的電腦就可以了。夠用就行,就是當下流行的配置就可以。一般來說把這個顯卡好一點。
Ⅳ 2022年裝機攻略一文通:含顯卡漲價分析、電腦替代方案、避雷參考
裝機難,天下苦30系顯卡高價久矣!
2017是內存翻3倍,2019年後開始顯卡節節攀高,到了2021年3月離譜之大離譜到了頂峰,直到2021下半年也沒有恢復到原價的希望。這篇文章,對顯卡漲跌態勢做了言簡意賅的分析,並面向各位急於組裝台式機的朋友們做了一些替代方案羅列,希望能幫助大家系統避坑。
文章字數較多,但可以點擊目錄對應章節有針對性地閱讀,大家可收藏備忘,各取所需。如果幫到你了,也請點個贊讓更多朋友看到,讓大家都能花最合算的成本,得到最合適的機器。
打工人哭成淚人,去年猶豫觀望中,新電腦沒提上議程,以為開春會迎來一波真香價,結果開工大吉,幣圈猛漲,顯卡變身「理財卡」。這大概是2020~2021期間,不少裝機人最後悔的事情。
說個事實——去年不到4千塊拿下的3070,2021年3月已經8千多了,雖然到了年中,國內封了不少「礦場」,但大家期待已久的「礦難」並未應聲而來,更郁悶的是,顯卡價格也並未受到多大影響。即使在2021年底傳來「比特幣狂跌1萬」的消息,顯卡也只是100塊的跌幅,而且人家這降價節奏幾乎與「礦難」毫不沾邊。
剛才我查了下電商平台和小黃魚,1萬塊的3080比比皆是,當初在海鮮市場開戰的平民隊伍,迎來的是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勝利。那些JS的買賣,幾乎沒有遭受巨大的創傷。
2021年初最讓人難受的時期,30系顯卡暴漲2倍多,央視新聞報道足足10分鍾。20系也沒歇著,2020年兩千多入手的2060,2021年2月初價格漲到了3600~4200元;就算你的目標卡是1660,對不起,去年10月你還可以1600塊搞一塊,如今這個成本要多花上1000大洋。去年我那些硬上3060的朋友,有好幾個都選了七彩虹的卡,無他,便宜,且「滿足了他們的慾望和虛榮」,畢竟這價格買1660s可能也沒多花……。
腎痛。好痛。
之前我也說過,如果說30系顯卡去年還算是「正常價」(其實當時還有不少人噴30系太貴,20系更香),結果今年就變成了「刀脖架」,你若著急裝配電腦要入手一塊顯卡,錢包吃癟也是肯定的!
so,如果你不是花八九千眼睛都不眨的富家子弟,一定不要蠻干。
礦潮如此瘋狂,也有很多人蠻開心。
囤過庫存卡的商人和散戶們,2021上半年過著最開心的日子。這1年來,只要你有墊底的自用卡,幾乎能搞到平價的30系顯卡就穩賺。平時愛折騰的裝機散戶,此時把自己手頭不用的閑置RTX3070、3080甚至20系顯卡出手,也能小割一筆。20系也順勢撈點兒外快。
不過,對於只有一張顯卡的同學,捨不得賣的也大有人在。這就像囤房一樣,你有三套以上賣1套很自然,但只有1套,房價漲得再高也套不了現。更多想要裝新機的朋友,都是盯著JD偶爾放出來那點兒個位數的貨,搶到滑鼠點碎也未必能撞上大運。
作為有真實需求的裝機用戶,今年裝電腦,真的是太難了!有沒有靠譜破解方法呢?
首先,不要被JS蠱惑買高價卡,不合算。
其次,不要被JS蠱惑買低價卡,礦卡最虧。
再次,沒有30系顯卡的剛需,乾脆坐地做等等黨。
1,選用自帶核顯的CPU,獨顯先用空氣。
2,能用舊顯卡頂著就不買新,1066再戰5年完全沒問題;
3,選擇台式整機,但注意廠商欺負你不懂割你韭菜。
4,如果只是對玩 游戲 有剛需,放棄PC,直接買主機Switch、PS5、XBOX等等更劃算。
稍微解釋一下大家都懂。比如台式機非要買30顯卡,基本上可以接受丐板3060,甚至1650這樣的過時卡的話,試試去買個現成的PC組裝機。聯想刃7000P系列,寧美國度的組裝機都可以,但入手前最好將廠商標記得模稜兩可的顯卡型號問清楚。
者同樣的高成本,買個筆記本也能撐2年。有關筆記本選購,可以搜我之前寫的這篇:《筆點酷玩-楊驄:大學生專用筆記本電腦,2021年有哪些新品值得推薦?》
一般學生用,對 游戲 需求一般的話,建議選地低於5000的筆記本,追求高一點,價位在7000~8000可以用到不錯的筆記本獨顯,配置也強悍許多。總體看,這個時期選擇筆記本的可靠度要超過台式機,所以作為一個替代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唯一要考慮的是成本控制在多少米以下。
如果你想裝電腦只是為了碼字、學網課、做筆記、甚至做手繪,那麼也許價格正常的平板電腦才是正解。如果需求不高,不打 游戲 ,預算完全可以控制在2500以內,這個價位可以買最新的小米平板5Pro,華為MatePad 11,或者iPad 2021(iPad 9)64GB。建議有這類剛需的同學參考一下我的這篇《筆點酷玩-楊驄:2022年學生用平板電腦全攻略 (不同型號價位、優勢缺點、選購指南一文讀懂) 》。
其實,與其貪戀30系顯卡的 游戲 性能,不如直接入手 游戲 主機,Switch,PS5,玩膩了轉手還不掉價,怎麼說也比硬著頭皮買顯卡要值的多。
這類產品的優勢是,買的時候和二手出掉的時候價格相差不會太大,俗稱「保值」。而打 游戲 總會有膩歪的時候,台式機、筆記本等你膩歪的時候,它的配置已經落伍,市場價或二手價也應聲而落,自然賣不出好價錢,主機就沒有這個煩惱。
有網友私信我說非要裝一台30系顯卡的機器,顯卡已經買了,但其他配件還沒選好,問我配置單的時候,我提醒他,內存和固態硬碟也要漲起來了。
顯卡這關你熬過去了,內存條、固態硬碟也漲價就讓人抓狂了。要知道,2020年光威品牌推出了「弈Pro」系列的純國產內存條和NVMe SSD固態硬碟產品,品質市場肯定,又逼得大品牌打價格戰,可以說結束了三星等國際巨頭動不動「斷電、失火」 漲價的壓榨史,讓我們100%純國產有了再一次揚眉吐氣的機遇,當時我寫過幾篇文章,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如《筆點酷玩-楊驄:100%中國芯又一大作!光威弈Pro NVMe SSD發布,國外大廠敢再停電、失火嗎?》。
2021年2月24日,嘉合勁威市場部發布通告「預警」,談及晶圓供應緊張,製造內存條、固態硬碟的DRAM、NANDFLASH晶元供應短缺,導致合約價格上升,由此推測2021上半年內存將會持續漲價,或者不漲價,有價無貨。
不過,連這樣接地氣的國產品牌都發布了漲價預警,內存、SSD漲價必然不是空穴來風!有圈內朋友認為,這波漲價可能是繼2017~2018年內存顯卡固態「三大件」漲價之後的新一次「腎痛」熱潮。
很快2021年四五月份曝出了「硬碟挖礦」的新玩法,比如Chia幣。
硬碟礦有多離譜?比特幣是點對點價值交換;以太坊類似下一代互聯網,萬物可載,然後顯卡算力成為礦潮基礎。但chia是什麼,能幹飯嗎?無非是某些人花花腸子打了彎,再來圈錢的勾當罷了。
這是什麼幺蛾子?隨著硬碟礦上了熱點,從2021年五六月份開始,無論是4TB以上大容量的機械硬碟,還是512GB、1TB或更高容量的SSD固態硬碟統統漲價。相比SSD,大容量機械硬碟的漲幅最為明顯,而且重要的是沒貨。
後來的結果我們知道了,玩幣的人受沒受傷不要緊,關鍵是DIY玩家非常受傷,至今還未痊癒。
顯卡沒貨還好說,硬碟總不能不用吧?目前大容量硬碟的價格依然愁人,HDD倉庫盤尤其如此。這個時期,如果沒有倉庫盤需求,選新硬碟還是盡量買1TB、2TB的SSD吧(512也行,但256就不推薦了)。
總之,現階段裝機,不能光看顯卡,硬碟這塊兒也得早點動手(此外還有與存儲晶元漲價相關的內存漲價),建議大家有好價格時,伺機囤上一兩塊SSD或內存,別等JS搞出新的幺蛾子導致硬碟漲價之後,望著JD空流淚。
這里我還是比較傾向有大家支持國產,比如光威的SSD和純國產內存、致鈦的純國產SSD。
這是粉絲私信提問最多的一個問題,比如牙膏新平台Z690+12代酷睿+DDR5,平心而論,DDR5目前價格還不太親民,網上評測往往都是媒體評測大V和「貴族玩家」,現階段硬上是要交「稅」的。個人認為與其DDR5入門等日後吃癟,不如入手高端DDR4 4000頻率的內存,即使是RGF光條,也比DDR5性價比更高。感興趣的同學搜這篇文章參考:《筆點酷玩:現在買 Z690 選 DDR4 還是 DDR5 的好呢?》
至於SSD是否選擇PCIe4倒不著急,DDR4高端撐一兩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對了,AMD近期推出的新顯卡,和未來新的CPU,我會在筆點酷玩專欄下持續跟進補充(2022年1月待更新)。
裝機,是個技術活。
在互聯網和電商物流不發達的時代,JS扎堆在北京中關村、深圳的賽格大廈,沈陽三好街,靠大忽悠讓無辜的買家大價錢買低配、舊貨。當年的我就被無良裝機工坑過。
互聯網把硬體價格透明完整地打出來後,比特幣來了,用瘋狂和非理性的玩意兒讓貪利者趨之若鶩,令普通購買者心亂如麻,讓本以為可以美滋滋選硬體我的吃了癟。
我們無力抗拒,但我們還有選擇的權利。至少,我們可以選擇,不買。
但是,剛需的時候,我們只能「迎漲而上」。這個時候 ,一定要做足功課、規避雷區、精準選件、慎之又慎。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領悟原則,活學活用,花少錢辦正事。#組裝電腦#
Ⅳ 華為筆記本新電腦怎麼裝系統win10
一、准備工作
1、8G或更大容量空U盤
2、製作uefi pe啟動盤:u盤重裝win10電腦系統教程(UEFI&Legacy雙模式)
3、win10系統下載:Windows10最新專業版系統下載
二、華為matebook筆記本重裝win10步驟如下
1、製作好wepe啟動盤之後,將下載的win10系統iso鏡像直接復制到U盤;
以上就是華為筆記本電腦使用U盤重裝win10系統的方法,如果你需要給華為matebook裝win10,可以參考上面的步驟。
Ⅵ 華為筆記本銳龍r5和i5選哪個
銳龍 R5 要比酷睿 i5 性能好、跑分好,大多數廠商和裝機者還是選擇更貴的 i5?
謝邀。
銳龍5是不是在酷睿面前真的能全勝,這個問題姑且不論。我們就先來假設真的是全勝的情況。
這個問題,顯然屬於「工程師思維」。應該說忽略了一點:產品本身只是市場營銷手段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全部。完整的營銷4P概念,包含渠道、產品、價格、促銷四個要素,以及貫通始終的目標與定位。
好吧,這么說起來有點要長篇大論的感覺,完整地重復一遍營銷學理論也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打住,看幾個實例吧。
1、品牌。
小白:幫我裝機,我要Intel的處理器。
大神:AMD性價比高。
小白:AMD是啥?沒聽說過。
大神(甩過去一系列評測文章)
小白:原來AMD這么厲害啊。
大神:所以,用AMD吧。
小白:還是買i5吧。
大神:……
最終小白買了電腦。但不知哪一天,電腦掛了。小白怎麼想?
如果是Intel,小白:CPU應該沒有問題,可能是主板或者硬碟掛了吧……
如果是AMD,小白:你看,AMD的就是不行,當初就不該信他買什麼AMD,這下被黑了!
這就是品牌偏見。Intel那5個音符的廣告音曾被評為最有價值的商業廣告音樂,品牌耕耘數十載,哪是一朝一夕就能顛覆的?
Intel每年電視廣告、媒體廣告、網吧培訓會、校園培訓會,投入比AMD多不止一個量級,要是沒效果,Intel會白花這筆錢?
其他行業也一樣啊,像Tesla汽車橫空出世,叫好不叫座,累積銷量能有BBA的零頭?
2、渠道。
試想一下,假如我是一個小小的裝機商,而Intel區域代理商是當地最大的一家代理商。除了Intel CPU以外,還代理華碩和GIGA主板、三星和AOC顯示器、金士頓內存條、三星SSD等等一系列市場重磅產品。
今天大代理說,要推Intel,每周賣了多少Intel要給我報數,賣得多的有獎勵支持。當然,賣得少的也沒關系,嘿嘿,我也不能去砸你店啊。但分貨的時候,我優先分給聽話的不行么?下回我弄個捆綁套提不行么?或者我把賣得少的帳期給追得緊一點不行么?啥?這些品牌你一個都不賣?好嘞!你開心就好。
你是商家,你賣誰?
3、資源。
假如我是一個品牌機廠商,跟Intel每年有10個億的貿易額,跟AMD維持2000萬的貿易額。
Intel說,兄弟,你看我CPU市場刊例價這么高,給你的成本又好,出一台機器能賺XXX元,出不動的話,哪怕賣散片都有人兜底,不會虧。幫我多賣點,維持住市佔,CPU訂單單筆超過100K我額外再給你追加每片5美元的返點。
AMD說,兄弟,咱這回產品棒棒噠,賣我個面子,咱們各讓一點利,把市佔拱起來吧!
你是品牌商,你賣誰?
4、行業客戶。
假如我是一個公司的采購,老闆丟給我一個100台電腦采購任務。
分析了一下,用AMD的性價比比較高。但我知道,Adobe和Autodesk老版本的對多線程並沒有那麼深度的優化,一些模塊AMD不堪用啊。要是把軟體也升下級到新版本的話倒是可以,但算一下,一套需要XXXXX元,至少得采購XX套。這樣一來成本比用Intel成本還要貴,在現有軟體功能夠用的情況下,怎麼說服老闆掏錢?
況且新版軟體對老版本文件的兼容性如何,心裡也沒底。這個試錯風險太高。要萬一出什麼問題,即便老闆不說啥,那幫射基獅也得砍了我啊。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老老實實用Intel吧,至少不出錯。
5、軟體開發公司。
程序猿:老闆,我們程序為Intel優化還是為AMD優化?
老闆:優什麼化!趕緊先把功能實現,盡快上線,以後再慢慢優化。
程序猿:老闆,程序已經上線了。客戶普遍反饋跑起來太慢,不太好用。
老闆:Debug不要停,把主流用戶配置也收集下,看什麼配置比較多,優先優化這一部份。
程序猿:好,我做個問卷調查……這么看來,Intel的市場保有量比較大。
老闆:好,那就先為Intel平台的做優化。
是的,Ryzen出來以後,AMD在DIY的圈子裡,接受度確實比較高。
但要知道,DIY電腦只是一個小圈子。而計算機行業則是一個從上到下的產業鏈。
商場如戰場,做生意不能只靠喊口號。
一個亞文化小圈子,或許在一定范圍內有影響力,但真的不要高估這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