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以太坊區 > 樂山以太坊

樂山以太坊

發布時間:2023-03-21 05:57:51

『壹』 北京故宮簡介 雄偉壯麗的故宮,是北京城的中心。這組表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和獨特風格的龐大建築,始建於

文化遺產部分
長城,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博物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承德避暑山莊,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武當山風景區,拉薩布達拉宮,麗江古城 ,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北京頤和園,北京天壇,明清猛禪歷皇襲歷家陵寢,龍門石窟,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澳門歷史城區

自然遺產部分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三江並流

文化和自然遺產雙重部分
泰山風景名勝區,黃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峨眉山-樂山大佛

文化景觀部分
廬山

北京故宮簡介:雄偉壯麗的故宮,是北京城的中心。這組表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和獨特風格的龐大建築,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基本建成。歷經明、清兩代,二十四個皇帝,至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故宮一直是明清兩代封建皇帝統治全國的中心。
故宮四周築有城牆,名叫紫禁城(。城牆高十米,東西寬七百六十米,南北長九百六十米,呈長方形。總建築面積七十二萬多平方米枝搜。紫禁城內有宮室九千多間,殿宇巍峨,宮闕重疊,畫棟雕梁。紫禁城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所謂「九梁十八柱」,異常美觀。

廬山簡介:

廬山,又稱匡山或匡廬,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傳說殷周時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結廬隱居於此,後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廬幻化為山,故而得名。位於九江市南36公里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雲中山城牯嶺鎮海拔約1167米。
廬山雄奇秀拔,雲霧繚繞,山中多飛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勝古跡遍布,夏天氣候涼爽宜人,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採納我的

『貳』 中國有哪些有名的古代建築,要有特色的~

一)殿堂

中國古代建築群中的主體建築,包括殿和堂兩類建築形式,其中殿為宮室、禮制和宗教建築所專用。堂、殿之稱均出現於周代。「堂」字出現較早,原意是相對內室而言,指建築物前部對外敞開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夾,室的兩旁有房、有廂。這樣的一組建築又統稱為堂,泛指天子、諸侯、大夫、士的居處建築。「殿」字出現較晚,原意是後部高起的物貌;用於建築物,表示其形體高大,地位顯著。自漢代以後,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築,但宮殿、寺觀中的次要建築也可稱堂,如南北朝宮殿中的「東西堂」、佛寺中的講堂、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為台階、屋身、屋頂三個基本部分。其中台階和屋頂形成了中國建築最明顯的外觀特徵。因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制約,殿和堂在形式、構造上都有區別。殿和堂在台階做法上的區別出現較早:堂只有階;殿不僅有階,還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還有一個高大的檯子作為底座,由長長的陛級聯繫上下。殿一般位於宮室、廟宇、皇家園林等建築群的中心或主要軸線上,其平面多為矩形,也有方形、圓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間和構件的尺度往往較大,裝修做法比較講究。堂一般作為府邸、衙署、宅院、園林中的主體建築,其平面形式多樣,體量比較適中,結構做法和裝飾材料等也比較簡潔,且往往表現出更多的地方特徵。

(二)樓閣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多層建築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別的。樓是指重屋,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築。閣一般平面近方形,兩層,有平坐,在建隱塌咐築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閣為主體的,獨樂寺觀音閣即為一例。樓則多狹而修曲,在建築組群中常居於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經樓,王府中的後樓、廂樓等,處於建築組群的最後一列或左右廂位置。後世樓閣二字互通,無嚴格區分, 古代樓閣有多種建築形式和用途。城樓在戰國時期即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三層。闕樓、市樓、望樓等都是漢代應用較多的樓閣形式。漢代皇帝崇信神仙方術之說,認為建造高峻樓閣可以會仙人。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築也是一種樓閣。北魏洛陽永寧寺木塔,高「四十餘丈」,百里之外,即可遙見。建於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國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可以登高望遠的風景游覽建築往往也用樓閣為名,如黃鶴樓、滕王閣等。中國古代樓閣多為木結構,有多種構架形式。以方木相交疊壘成井欄形狀所構成的高樓,稱井□式;將單層建築逐層重疊而構成整座建築的,稱重屋式。唐宋以來,在層間增設平台結構層,其內檐形成暗層和樓面,其外檐挑出成為挑台,這種形式宋代稱為平坐。各層上下柱之間不相通,構造交接方式較復雜。明清以來的樓閣構架,將各層木柱相續成為通長的柱材,與梁枋交搭成為整體框架,稱之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變異衫畢的樓閣構架形式。

(三)亭

中國傳統建築中周圍開敞的小型點式建築,供人停留、觀覽,也用於典儀,俗稱亭子,出現於南北朝的中後期。「亭」又指古代基層行政機構,兼設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設置在可供停息、觀眺的形勝之地,如山岡、水邊、城頭、橋上以及園林中。還有專門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鍾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圓形、多邊形外,還有十字、連環、梅花、扇形等多種形式。亭的屋頂有攢尖、歇山、錐形及其他形式復合體。大型的亭可築重檐,或四面加抱廈。陵墓、宗廟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莊重,如明長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偉壯觀,如北京景山的萬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輕巧雅緻,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構造作法,亭的結構以木構為最多,也有用磚石砌造的。亭多做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四角攢尖頂在漢代已出現,八角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在唐代明器中已有發現。宋《營造法式》中所載「亭榭斗尖」,是類似傘架的結構。這種做法可以從清代南方的園林中見到。明清以後,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攢尖亭多用扒梁,逐層疊起。矩形亭的構造則基本與房屋建築相同。

(四)廊

中國古代建築中有頂的通道,包括迴廊和游廊,基本功能為遮陽、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國古代建築外形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為室內外的過渡空間,是構成建築物造型上虛實變化和韻律感的重要手段。圍合灶純庭院的迴廊,對庭院空間的格局、體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並能造成莊重、活潑、開敞、深沉、閉塞、連通等不同效果。園林中的游廊則主要起著劃分景區、造成多種多樣的空間變化、增加景深、引導最佳觀賞路線等作用。在廊的細部常配有幾何紋樣的欄桿、坐凳、鵝項椅(又稱美人靠或吳王靠)、掛落、彩畫;隔牆上常飾以什錦燈窗、漏窗、月洞門、瓶門等各種裝飾性建築構件。

(五)台榭

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台,台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無壁、規模不大的敞廳,供眺望、宴飲、行射之用。有時具有防潮和防禦的功能。台榭的遺址頗多,著名的有春秋晉都新田遺址、戰國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國故城遺址、秦咸陽宮遺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階梯狀夯土台。榭還指四面敞開的較大的房屋。唐以後又將臨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築物稱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於台榭的另一類型建築。

(六)廟

中國古代的祭祀建築。形制要求嚴肅整齊,大致可分為三類:
1、祭祀祖先的廟。中國古代帝王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宗廟。帝王的宗廟稱太廟,廟制歷代不同。太廟是等級最高的建築。貴族、顯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家廟或宗祠。仿照太廟方位,設於宅第東側,規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設義學、義倉、戲樓,功能超出祭祀范圍。
2、奉祀聖賢的廟。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廟,又稱文廟。孔丘被奉為儒家之祖,漢以後歷代帝王多崇奉儒學。山東曲阜孔廟規模最大。奉祀三國時代名將關羽的廟稱關帝廟,又稱武廟。有的地方建三義廟,合祀劉備、關羽、張飛。許多地方還奉祀名臣、先賢、義士、節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陽奉祀三國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湯陰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岳王廟」和「岳飛廟」。
3、祭祀山川、神靈的廟。中國從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並設廟奉祀,如後土廟。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嶽——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的神廟,其中泰山的岱廟規模最大。還有大量源於各種宗教和民間習俗的祭祀建築,如城隍廟、土地廟、龍王廟、財神廟等。

(七)壇

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台型建築。北京城內外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祈谷壇、社稷壇等。壇既是祭祀建築的主體,也是整組建築群的總稱。壇的形式多以陰陽五行等學說為依據。例如天壇、地壇的主體建築分別採用圓形和方形,來源於天圓地方之說。天壇所用石料的件數和尺寸都採用奇數,是採用古人以天為陽性和以奇數代表陽性的說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別覆以三種顏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徵青天,中檐黃色象徵土地,下檐綠色象徵萬物。至乾隆十六年改為三層均藍色,以合專以祭天之意。

(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築,又稱「佛塔」、「寶塔」。塔起源於印度,也常稱為「佛圖」、「浮屠」、「浮圖」等。塔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數量極大、形式最為多樣的一種建築類型。
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地宮藏舍利,位於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剎在塔頂之上,通常由須彌座、仰蓮、覆缽、相輪和寶珠組成;也有在相輪之上加寶蓋、圓光、仰月和寶珠的塔剎。
塔的種類眾多,中國現存塔2000多座。按性質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為木塔、磚塔、石塔、金屬塔、陶塔等;按結構和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樓閣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興教寺玄奘塔、蘇州雲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薦福寺塔、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等。單層塔著名的有歷城神通寺四門塔、北京雲居寺石塔群、登封會善寺凈藏禪師塔等。剌嘛塔塔身塗白色,俗稱「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應寺白塔、山西五台縣塔院寺白塔等。金剛寶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覺寺金剛寶座塔。

(九)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門內或大門外,與大門相對作屏障用的牆壁,又稱照壁、照牆。影壁能在大門內或大門外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限隔的過渡空間。明清時代影壁從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門外兩側多用八字牆,與街對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對,在門前形成一個略寬於街道的空間;門內用一字形影壁,與左右的牆和屏門組成一方形小院,成為從街巷進入住宅的兩個過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門外。農村住宅影壁還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築的,上加瓦頂。宮殿、寺廟的影壁多用琉璃鑲砌。明清宮殿、寺廟、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龍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龍壁也很有名。

(十)坊表

中國古代具有表彰、紀念、導向或標志作用的建築物,包括牌坊、華表等。牌坊 又稱牌樓,是一種只有單排立柱,起劃分或控制空間作用的建築。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構件而不加屋頂的稱為牌坊,上施屋頂的稱為牌樓,這種屋頂俗稱為「樓」,立柱上端高出屋頂的稱為「沖天牌樓」。牌樓建立於離宮、苑囿、寺觀、陵墓等大型建築組群的入口處時,形制的級別較高。沖天牌樓則多建立在城鎮街衢的沖要處,如大路起點、十字路口、橋的兩端以及商店的門面。前者成為建築組群的前奏,造成庄嚴、肅穆、深邃的氣氛,對主體建築起陪襯作用;後者則可以起豐富街景、標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鎮中有跨街一連建造多座牌坊的,多為「旌表功名」或「表彰節孝」。在山林風景區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觀的前奏,又是山路進程的標志。
華表為成對的立柱,起標志或紀念性作用。漢代稱桓表。元代以前,華表主要為木製,上插十字形木板,頂上立白鶴,多設於路口、橋頭和衙署前。明以後華表多為石制,下有須彌座;石柱上端用一雕雲紋石板,稱雲板;柱頂上原立鶴改用蹲獸,俗稱「朝天吼」。華表四周圍以石欄。華表和欄桿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時的華表主要立在宮殿、陵墓前,個別有立在橋頭的,如北京盧溝橋頭。明永樂年間所建北京天安門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華表是現存的典型。

一、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跡之一。萬里長城已被視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聞名於世界。
長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築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當時的秦、趙、魏、齊、燕、楚等諸侯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衛,都興建了長城。秦兼並六國後,為防範北方匈奴的突襲,於公元前213年發起了修築長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趙、魏的原有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建。整個工程共徵用民工30萬人,連續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肅臨洮(今岷縣),沿著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東抵遼東的長城,全長達3000多公里。由於長城工程極其艱巨,民工境況非常悲慘,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
漢代除重修秦長城外,又修築了內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長城,以及涼州西段長城。涼州西段長城北起內蒙古居延海(今額濟納旗境內),沿額濟河,經甘肅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門關進入新疆。整座長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防禦體系。
漢以後的北魏、北齊、隋 、金等朝代都對長城進行過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則進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全長約6700公里(一萬三干多華里)。整個重修過程前後達100多年,可見工程的浩大和艱巨。其中,山西以東的長城採用內部夯土,外面用磚石砌築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長城全用夯土築成。整座長城上又建有很多關城,關城都建在地勢險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關、居庸關、山海關等。其中嘉峪關是現存長城關城中最完整的一處。它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氣勢雄偉,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相傳,在修建這座雄關時,不但設計和建造技藝高超,而且連用料的計算也非常精確。在關城建成之後,僅剩了一塊磚,這塊磚被後人放在重關的小樓上,作為紀念。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重修的,以前的長城則只剩下一些遺跡了。
綿延萬余里的長城穿越在崇山峻嶺、急流、溪谷等險峻的地段之上,工程之艱巨是難以想像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磅礴氣概和聰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測量、規劃設計、建築技術、工程管理以及軍事技術的高超水平。

二、故宮

故宮坐落於北京城的中心,佔地1087畝,合72萬多平方米,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建築傳統和獨待風格。
故宮始建於1406年,是明代永樂皇帝由南京遷都北京時所建的宮城。從總體布局上說,它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即所謂的外朝和內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作為兩翼,為行使朝政的主要場所。內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和東西六宮構成,為皇室的生活居住區。按四根柱為一間的傳統進行計算,共有近萬間之多,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宮殿群由紫禁城圍護,城高10米,外又圍以52米寬的護城河。整座城開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南門為午門、北門為玄(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樓。每座角樓各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結構復雜,式樣奇特,為古建築中罕見的傑作。關於角樓的建造,還流傳有魯班用秫秸編成蟈蟈籠作模型示範的傳說。整個故宮的建築布局嚴謹規則,主次有序,並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間豐富多變。
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在城牆墩台上建有一組建築。正中是寬九間的廡殿頂重檐大殿,兩側有聯檐通脊的殿閣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個高大的角亭。這一組建築稱五鳳樓,巍峨壯麗、氣勢渾厚。進午門,經過一個大庭院,再過金水橋,入太和門,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依次建築在一個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米,分3層,用漢白玉砌築而成。每層當中都有石雕御路,邊上都裝飾有欄板、望柱和龍頭。據統計,計有透雕欄板1414塊,刻有雲龍翔風圖案的望柱1460根,龍頭1138個。這些石雕裝飾,反映了中國傳統建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同時,在結構功能上又起著排水的作用。欄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龍頭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當下雨,水由龍頭流出,恰似千龍噴水,蔚為大觀。
太和殿又稱金鸞殿,是皇帝發布政令和舉行大典的場所。殿高35.05米,寬63.96米,深37.20米,是故宮最大的建築,也是現存全國最大的木構建築。它的結構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特點。即,先在栓礎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樑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層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每層的梁逐層縮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小梁逐層縮短,從而形成斜坡式的屋面;屋檐出挑則採用斗拱承接,既可承重,又可增添裝飾效果,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又一大特色。太和殿即採用這種結構,用73根大木柱支承梁架形成重檐廡殿式屋頂,上檐斗拱出跳單翹三重昂九踩,下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整座建築庄嚴雄偉,富麗堂皇,起著顯示皇權至尊的效果。
與外朝要求宏偉壯麗、庭院開闊明顯不同,作為帝後生活居住區的內庭呈現庭院深邃的特徵,東西六宮各自成一體,排列井然。又有後苑御花園,幽美恬靜,可供游樂。
整個故宮的布局,以午門至神武門作中軸,呈對稱性排列。中軸線向南延伸至天安門,向北延伸至景山,恰與北京古城的中軸線相重合。登上景山,眺望故宮,飛檐重疊,琉璃連片,壯麗輝煌,氣象萬千,堪稱中國傳統建築之瑰寶。

三、頤和園

園林融匯了建築美、藝術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藝術相互滲透、交融的結果。中國的園林建築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藝史中獨樹一幟,成就斐然。幾干年來,在中國的大地上創建有成幹上萬的精美園林。頤和園就是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皇家園林,在中國的傳統園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園林建築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部,方圓8公里(十六里),佔地4350畝,規模宏偉,景色秀麗。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金代,金章宗曾在此建金水院,是當時的西山八院之一。其山稱金山,引玉泉諸水至山下為池,叫金水池。元時,據說有一老人在山上挖得—個刻有花紋的大石瓮,便改金山之名為瓮山。元世祖曾命郭守敬兩次引玉泉諸水至山下,並把金水池疏浚擴展為大水庫,先後易名叫瓮山泊和大泊湖,俗稱西湖或西海子,挖湖之土運上山加高瓮山,從而成為山高水闊的風景勝地。明代又改瓮山為金山,改瓮山泊為金海,在山上建圓靜寺,在湖畔建好山園行官,總稱好山園,俗稱西湖景。1750年,清乾隆皇帝在圓靜寺基礎上,修建大報恩寺,為他的母帝祝壽,並改金山為萬壽山,又對金海進行疏浚,改名昆明湖,整個園林叫清漪園,工程歷時15年建成。自此萬壽山的清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以及暢春園、圓明園,合稱「三山五園」,而清漪園獨具特色,有「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之譽。令人氣憤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三山五園同遭厄運,被洗劫後又被縱火焚毀,清漪園除個別建築外均成灰燼。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歷時10年,進行修建,並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掠奪和焚毀,1902年,慈禧再次修復。現存的頤和園,既反映了中國古代園林技藝的高超造詣,也把列強的侵華罪行和清末統治者的腐敗誤國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頤和園繼承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傳統特點和造園手法,並有所發展。全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東宮門和東山、前山、後山、昆明湖等幾個部分。整個園林有如下幾個突出的持點:
1、以水取勝。水域面積佔全園的3/4,設計者依據水面開閡的特點,進行設計布置,主要建築和風景點部面臨昆明湖,或是俯覽湖面。為避免開闊的湖面顯得單調,用長堤把湖面劃分為幾個區域,還在湖中布置了鳳凰墩、治鏡閣、藻鑒堂等島嶼,以象徵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等海上三神山,從而使水域既開闊又富有情趣。
2、湖山結合。湖北岸的萬壽山高58米,好像翠屏峙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前山是全園的中心,正中為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而下是佛香閣、檀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以達湖面。其中,琉璃磚瓦的無梁殿(智慧海)和高41米的佛香閣,氣勢雄偉,為最具特色的建築。這組中軸線的兩旁,布置了許多陪襯的建築物。抱山環湖一帶建有長廓和石欄,把湖與山明顯地區分又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3、對比鮮明。前山建築壯麗,金碧輝煌,後山建築隱蔽,風景幽靜;昆明湖浩盪壯闊,後湖(蘇州河)怡靜精巧,東宮門內建築密集,西堤和堤西區景物琉落有致。強烈的反差,使遊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更添情趣。
4、景隨步轉。依據不同的地理特點,用樓、台、亭、閣、齋、堂、軒、館、曲檻迴廊以及假山花木等組合成各不相同的景點。各景點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有機的聯系,使人們漫步園內,景色隨處變換,層出不窮。
5、借景手法。設計者不僅考慮了園內景物的相互配合借用,而且充分地利用周圍的景色,使西山的峰巒,西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等,恍如園中的景物。這種園內、園外均有景色的巧妙手法,給人一種園林范圍更加擴大的感受。
6、園中有園。在萬壽山東麓一處地勢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依照無錫惠山園,建造了諧趣園。它以水池為中心,配以堂、軒、亭榭、樓閣、游廊、小橋,自具獨立的格局,成了園中之園。而且它清雅幽靜,與東宮門內密集的宮殿建築群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煥然一新之感。
7、集景模寫。園中匯集了全國許多名勝景觀,但又不是生硬仿造,而是別具神韻,如諧趣園仿自惠山園,西堤六橋仿自杭州西湖蘇堤,涵虛堂、景明樓仿自黃鶴樓、岳陽樓,蘇州街仿自蘇州市街等,但又有很大的差異。
頤和園匯集了中國傳統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它「雖由人造,宛如天成」,是園林建築的一大代表作。

中國建築自先秦至19世紀中葉以前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獨立的體系,2000多年間風格變化不大,通稱為中國古代建築。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性質的改變,外國建築,特別是西方建築法式的大量輸入,中國建築與世界建築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交流,建築風格發生了急劇變化,通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築。本文重點介紹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在封建社會中發展成熟,它以漢族木結構建築為主體,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築,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布地域最廣、風格非常顯明的一個獨特的體系。中國古代建築對於日本、朝鮮和越南的古代建築有直接影響,17世紀以後,也對歐洲產生過影響。
和歐洲古代建築藝術比較,中國古代建築的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高度統一;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總體性、綜合性很強。具體表現為:

(一)重視環境整體經營
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就有了建築環境整體經營的觀念。《周禮》中關於野、都、鄙、鄉、閭、里、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雖然未必全都成為事實,但至少說明當時已有了系統規劃的大區域規劃構思。《管子·乘馬》主張,「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系。中國的堪輿學說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絕大多數是講求環境與建築的關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將城市本體與周圍環境統一經營。秦咸陽北包北坂,中貫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時東西達到二三百里,是一個超級尺度的城市環境。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北魏)、建康(今江蘇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經營范圍也都遠遠超過城牆以內;即使一般的府、州、縣城,也將郊區包容在城市的整體環境中統一布局。重要的風景名勝,如五嶽五鎮、佛道名山、邑郊園林等,也都把環境經營放在首位;帝王陵區,更是著重風水地理,這些地方的建築大多是靠環境來顯示其藝術的魅力。

(二)單體形象融於群體序列
中國古代的單體建築形式比較簡單,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樣,孤立的單體建築不構成完整的藝術形象,建築的藝術效果主要依靠群體序列來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為陪襯時,形體不會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較平淡,但若作為主體,則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宮殿中單體建築的式樣並不多,但通過不同的空間序列轉換,各個單體建築才顯示了自身在整體中的獨立性格。

(三)構造技術與藝術形象統一
中國古代建築的木結構體系適應性很強。這個體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構成一個稱為間的基本框架,間可以左右相連,也可以前後相接,又可以上下相疊,還可以錯落組合,或加以變通而成八角、六角、圓形、扇形或其他形狀。屋頂構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兩種,無論哪一種,都可以不改變構架體系而將屋面作出曲線,並在屋角作出翹角飛檐,還可以作出重檐、勾連、穿插、披搭等式樣。單體建築的藝術造型,主要依靠間的靈活搭配和式樣眾多的曲線屋頂表現出來。此外,木結構的構件便於雕刻彩繪,以增強建築的藝術表現力。因此,中國古代建築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結構美。

(四)規格化與多樣化統一
中國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為便於構件的製作、安裝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構件規格化,也促使設計模數化。早在春秋時的《考工記》中,就有了規格化、模數化的萌芽,至遲唐代已經比較成熟。到宋元明三年(1100) 編成的《營造法式》,模數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頒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簡化。建築的規格化,促使建築風格趨於統一,也保證了各座建築可以達到一定的藝術水平。規格化並不過於限制序列構成,所以單體建築的規格化與群體序列的多樣化可以並行不悖,作為一種空間藝術,顯然這是進步的成熟現象。中國古代建築單體似乎稍欠變化,但群體組合卻又變化多端,原因就是規格化與多樣化的高度統一。

(五)詩情畫意的自然式園林
中國園林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項突出成就,也是世界各系園林中的重要典型。富有文化素養的人的審美情趣,採取建築空間構圖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變成園林美。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就是詩情畫意;所採用的空間構圖手法,就是自由靈活、運動流暢的序列設計。中國園林講究「巧於因借,精在體宜」,重視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組織豐富的觀賞畫面。同時,還模擬自然山水,創造出疊山理水的特殊技藝,無論土山石山,或山水相連,都能使詩情畫意更加深濃,趣味雋永。

『叄』 中國的古老建築物有哪些

一、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跡之一。萬里長城已被視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聞名於世界。 長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築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當時的秦、趙、魏、齊、燕、楚等諸侯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衛,都興建了長城。秦兼並六國後,為防範北方匈奴的突襲,於公元前213年發起了修築長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趙、魏的原有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建。整個工程共徵用民工30萬人,連續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肅臨洮(今岷縣),沿著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東抵遼東的長城,全長達3000多公里。由於長城工程極其艱巨,民工境況非常悲慘,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 漢代除重修秦長城外,又修築了內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長城,以及涼州西段長城。涼州西段長城北起內蒙古居延海(今額濟納旗境內),沿額濟河,經甘肅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門關進入新疆。整座長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防禦體系。 漢以後的北魏、北齊、隋 、金等朝代都對長城進行過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則進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全長約6700公里(一萬三干多華里)。整個重修過程前後達100多年,可見工程的浩大和艱巨。其中,山西以東的長城採用內部夯土,外面用磚石砌築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長城全用夯土築成。整座長城上又建有很多關城,關城都建在地勢險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關、居庸關、山海關等。其中嘉峪關是現存長城關城中最完整的一處。它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氣勢雄偉,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相傳,在修建這座雄關時,不但設計和建造技藝高超,而且連用料的計算也非常精確。在關城建成之後,僅剩了一塊磚,這塊磚被後人放在重關的小樓上,作為紀念。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重修的,以前的長城則只剩下一些遺跡了。 綿延萬余里的長城穿越在崇山峻嶺、急流、溪谷等險峻的地段之上,工程之艱巨是難以想像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磅礴氣概和聰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測量、規劃設計、建築技術、工程管理以及軍事技術的高超水平。 二、故宮 故宮坐落於北京城的中心,佔地1087畝,合72萬多平方米,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建築傳統和獨待風格。 故宮始建於1406年,是明代永樂皇帝由南京遷都北京時所建的宮城。從總體布局上說,它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即所謂的外朝和內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作為兩翼,為行使朝政的主要場所。內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和東西六宮構成,為皇室的生活居住區。按四根柱為一間的傳統進行計算,共有近萬間之多,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宮殿群由紫禁城圍護,城高10米,外又圍以52米寬的護城河。整座城開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南門為午門、北門為玄(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樓。每座角樓各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結構復雜,式樣奇特,為古建築中罕見的傑作。關於角樓的建造,還流傳有魯班用秫秸編成蟈蟈籠作模型示範的傳說。整個故宮的建築布局嚴謹規則,主次有序,並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間豐富多變。 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在城牆墩台上建有一組建築。正中是寬九間的廡殿頂重檐大殿,兩側有聯檐通脊的殿閣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個高大的角亭。這一組建築稱五鳳樓,巍峨壯麗、氣勢渾厚。進午門,經過一個大庭院,再過金水橋,入太和門,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依次建築在一個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米,分3層,用漢白玉砌築而成。每層當中都有石雕御路,邊上都裝飾有欄板、望柱和龍頭。據統計,計有透雕欄板1414塊,刻有雲龍翔風圖案的望柱1460根,龍頭1138個。這些石雕裝飾,反映了中國傳統建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同時,在結構功能上又起著排水的作用。欄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龍頭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當下雨,水由龍頭流出,恰似千龍噴水,蔚為大觀。 太和殿又稱金鸞殿,是皇帝發布政令和舉行大典的場所。殿高35.05米,寬63.96米,深37.20米,是故宮最大的建築,也是現存全國最大的木構建築。它的結構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特點。即,先在栓礎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樑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層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每層的梁逐層縮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小梁逐層縮短,從而形成斜坡式的屋面;屋檐出挑則採用斗拱承接,既可承重,又可增添裝飾效果,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又一大特色。太和殿即採用這種結構,用73根大木柱支承梁架形成重檐廡殿式屋頂,上檐斗拱出跳單翹三重昂九踩,下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整座建築庄嚴雄偉,富麗堂皇,起著顯示皇權至尊的效果。 與外朝要求宏偉壯麗、庭院開闊明顯不同,作為帝後生活居住區的內庭呈現庭院深邃的特徵,東西六宮各自成一體,排列井然。又有後苑御花園,幽美恬靜,可供游樂。 整個故宮的布局,以午門至神武門作中軸,呈對稱性排列。中軸線向南延伸至天安門,向北延伸至景山,恰與北京古城的中軸線相重合。登上景山,眺望故宮,飛檐重疊,琉璃連片,壯麗輝煌,氣象萬千,堪稱中國傳統建築之瑰寶。 三、頤和園 園林融匯了建築美、藝術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藝術相互滲透、交融的結果。中國的園林建築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藝史中獨樹一幟,成就斐然。幾干年來,在中國的大地上創建有成幹上萬的精美園林。頤和園就是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皇家園林,在中國的傳統園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園林建築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部,方圓8公里(十六里),佔地4350畝,規模宏偉,景色秀麗。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金代,金章宗曾在此建金水院,是當時的西山八院之一。其山稱金山,引玉泉諸水至山下為池,叫金水池。元時,據說有一老人在山上挖得—個刻有花紋的大石瓮,便改金山之名為瓮山。元世祖曾命郭守敬兩次引玉泉諸水至山下,並把金水池疏浚擴展為大水庫,先後易名叫瓮山泊和大泊湖,俗稱西湖或西海子,挖湖之土運上山加高瓮山,從而成為山高水闊的風景勝地。明代又改瓮山為金山,改瓮山泊為金海,在山上建圓靜寺,在湖畔建好山園行官,總稱好山園,俗稱西湖景。1750年,清乾隆皇帝在圓靜寺基礎上,修建大報恩寺,為他的母帝祝壽,並改金山為萬壽山,又對金海進行疏浚,改名昆明湖,整個園林叫清漪園,工程歷時15年建成。自此萬壽山的清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以及暢春園、圓明園,合稱「三山五園」,而清漪園獨具特色,有「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之譽。令人氣憤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三山五園同遭厄運,被洗劫後又被縱火焚毀,清漪園除個別建築外均成灰燼。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歷時10年,進行修建,並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掠奪和焚毀,1902年,慈禧再次修復。現存的頤和園,既反映了中國古代園林技藝的高超造詣,也把列強的侵華罪行和清末統治者的腐敗誤國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頤和園繼承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傳統特點和造園手法,並有所發展。全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東宮門和東山、前山、後山、昆明湖等幾個部分。整個園林有如下幾個突出的持點: 1、以水取勝。水域面積佔全園的3/4,設計者依據水面開閡的特點,進行設計布置,主要建築和風景點部面臨昆明湖,或是俯覽湖面。為避免開闊的湖面顯得單調,用長堤把湖面劃分為幾個區域,還在湖中布置了鳳凰墩、治鏡閣、藻鑒堂等島嶼,以象徵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等海上三神山,從而使水域既開闊又富有情趣。 2、湖山結合。湖北岸的萬壽山高58米,好像翠屏峙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前山是全園的中心,正中為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而下是佛香閣、檀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以達湖面。其中,琉璃磚瓦的無梁殿(智慧海)和高41米的佛香閣,氣勢雄偉,為最具特色的建築。這組中軸線的兩旁,布置了許多陪襯的建築物。抱山環湖一帶建有長廓和石欄,把湖與山明顯地區分又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3、對比鮮明。前山建築壯麗,金碧輝煌,後山建築隱蔽,風景幽靜;昆明湖浩盪壯闊,後湖(蘇州河)怡靜精巧,東宮門內建築密集,西堤和堤西區景物琉落有致。強烈的反差,使遊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更添情趣。 4、景隨步轉。依據不同的地理特點,用樓、台、亭、閣、齋、堂、軒、館、曲檻迴廊以及假山花木等組合成各不相同的景點。各景點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有機的聯系,使人們漫步園內,景色隨處變換,層出不窮。 5、借景手法。設計者不僅考慮了園內景物的相互配合借用,而且充分地利用周圍的景色,使西山的峰巒,西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等,恍如園中的景物。這種園內、園外均有景色的巧妙手法,給人一種園林范圍更加擴大的感受。 6、園中有園。在萬壽山東麓一處地勢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依照無錫惠山

『肆』 中國有哪些古跡

這也太多了吧.10000字以內回答不完.

古代著名三大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
◆天下三奇—匡廬瀑布、雁盪龍湫、黃山石筍。
◆阿里山三大美景—林濤、雲海、櫻花。
◆江西三清山三美—山岩、山泉、古松。
◆黃山四絕—怪石、雲海、奇松、溫泉。
◆廬山四奇—山峰、瀑布、雲霧、怪石。
◆雁盪山四絕—飛瀑、奇峰、怪石、幽洞。
◆青島嶗山四趣—水、魚、石、樹。
◆普陀山五絕—金沙、寺院、奇石、潮音、幻景。
◆衡山四絕—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閣之秀、水簾洞之奇。
◆泰山頂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
◆中國四大名亭—安徽滁縣縣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湖南長沙愛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朔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中國四大名菜—魯菜、川菜、蘇菜、粵菜。
◆中國四大名綉—蘇綉、湘綉、蜀綉、粵綉。
◆中國四的大名花—山東荷澤牡丹、福建漳州水仙、浙江杭州菊花、雲南山茶花。
◆古代植物四君子—梅、蘭、竹、菊。
◆中國花草四雅—蘭、菊、水仙、菖蒲。
◆中國盆樹四大家—黃楊、金雀、迎春、絨針柏。
◆中國花間四友—蝶、鶯、燕、蜂。
◆「品」石四標准—瘦、丑、皺、漏。
◆累石四標准—透、漏、險、瘦。
◆盆樹四條件—葉細、枝密、干粗、根露。
◆中國四大石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中國川中四絕—夔門天下雄、劍門天下險、娥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中國四的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中國四大牧區—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中國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吐魯番盆地。
◆中國四大河流—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
◆中國四大迴音建築—北京天壇迴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
◆中國四大佛山—四川峨嵋的峨嵋山、山西五台的五台山、安徽青陽的九華山、浙江舟山的普陀山。
◆中國著名五嶽—山東泰安的東岳泰山、湖南嶽陽的南嶽衡山、陝西華陰的西嶽華山、山西渾源的北嶽恆山、河南登封的中嶽嵩山。
◆中國古代六大都—北京、西安、洛陽、南京、杭州、開封。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

========
萬里長城
========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好多年前,中國的長城便已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漢、明兩代修築的規模更大得驚人,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
桂林山水
========
桂林,最早是在兒時的課本「桂林山水」一文中得知的。至今還隱約記得書中的描述——「桂林山水甲天下」、「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而今,在我親臨桂林之際,桂林以其旖旎的風光向我證明了這一切,書中所述實不為過。桂林處處皆勝景,灕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範。聽聞」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的佳話,我們選擇了從陽朔到桂林的路線,逆流暢游灕江。船駛出不久,遠遠地見到一座峰頂懸掛著一輪初日,縷縷陽光從雲中穿過,江中波光粼粼,與群山倒影交相輝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
========
杭州西湖
========
提起杭州西湖,誰不為之心馳神往!人們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內瓦的萊蒙湖比喻為世界上東西輝映的兩顆明珠,正是有了西湖,才使杭州成了"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西湖奠定了杭州旅遊的重要地位。西湖位於杭州城西,三面環山,東面瀕臨市區,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面積約5。66平方公理,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理,湖岸周長15公理。
========
蘇州園林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以眾多精雅的園林名聞天下。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濕潤,交通便利,舊時官宦名紳退休後多到蘇州擇地造園、頤養天年。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也趨於成熟,出現了一批園林藝術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餘處,至今保存完好並開放的有,始建於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藝圃,清代的留園、耦園、怡園、曲園、聽楓園等。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因其精美卓絕的造園藝術和個性鮮明的藝術特點於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北京故宮
========
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午門。俗稱五鳳樓。其平面為凹形,中有重樓,重檐為廡殿頂,兩翼各有重檐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
安徽黃山
========
黃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人們常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說明了黃山之美。黃山的主要山峰為天都峰,有「不上天都峰,不算上黃山」的說法,為了安全,天都峰冬季不開放,蓮花峰是黃山第二高峰。黃山有七大景區:溫泉景區、北海景區、雲谷景區、玉屏景區,釣橋景區松谷景區和白雲景區。可根據時間,安排一日或二日游。
========
長江三峽
========
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東至湖北宜昌,全長193公里。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瞿塘峽居西,在重慶所轄的奉節、巫山境內。峽口為夔門,兩山壁立,有如門戶,其江面最窄處不足百米,山高水急,極為壯觀,人稱「夔門天下雄」。峽內名勝眾多,以摩崖石刻和絕壁棧道遺跡最為引人注目。峽口高處有白帝古城,內多三國遺跡,有的旅遊船安排有白帝城觀光項目。瞿塘峽下是大寧河寬谷,大寧河小三峽是三峽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台灣日月潭
==========
日月潭昔稱水沙連,因潭景霧薄如沙,水波漣漣而得名,後因湖為光華島所隔,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輪,乃改名日月潭。日月潭位於台灣中央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水社村,四周群巒疊翠,海拔高748米,面積116平方公里,潭面景像萬千,是台灣省出色的天然大湖。日月潭之美在於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氣溫不高於攝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於攝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
============
承德避暑山莊
============
位於承德市區北部,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山莊始建於1703年,前後歷時89年才全部竣工,佔地564萬平方米,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她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在總體規劃布局和園林建築設計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觀特點和有利條件,吸取唐、宋、明歷代造園的優秀傳統和江南園林的創作經驗,加以綜合、提高,把園林藝術與技術水準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典範。
================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
1974年在陝西省臨潼縣西楊村發現一處地下建築及陶俑,其位於秦始皇陵園東側1千米處。這就是震動了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陵兵馬俑。秦陵兵馬俑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號坑為步兵部隊,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面積為14220米2。二號坑呈曲尺形,面積為5000米2,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三號坑呈凹字形,面積為520米2,似為統帥一、二號坑的指揮機關。三個坑共有7000餘件陶俑、100餘乘戰車、400餘匹陶馬和數十萬件兵器。

十大風景簡介:
1、九寨溝
沒有一個到過九寨溝的人,能否認她超凡的魅力。人們說,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溝。這是一個佳景薈萃、神奇莫測的曠世勝地;是一個不見纖塵、自然純凈的「童話世界」。「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溝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的精靈是水、湖、泉、瀑、灘、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不愧為「中華水景之王」。
九寨溝位於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巍峨的岷山山脈深處,距成都400多公里,縱深40多公里,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形成Y形分布,總長度達60餘公里。原來這里由於交通不便,幾乎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僅有九個藏族村寨座落在這片叢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此得名。這里保存著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因而有著自己的特殊景觀。
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寨子而得名。這九個寨子又稱為「何葯九寨」。這里藏胞的語言、服飾和習俗,與四鄰的藏胞有著明顯的差異。據考證,他們的祖先原來生活在甘肅省的瑪曲,屬阿尼卿山腳下的一個強悍的部落,隨松贊干布東征松州時留在了白水江畔。>中記載了唐初葉蕃東征時,松贊干布以勇悍善戰的河曲部為先鋒,一舉佔領松州,後部分人馬被留在了弓杠嶺下。他們將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傳說及部落出生傳說均帶到了九寨溝內。九寨溝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傳說都源於河曲。
2、天安門
座落在廣場北端的天安門城樓雖飽經滄桑卻依舊朝氣蓬勃、威嚴四儀。天安門是北京城的眼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天安門城樓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是明代皇城的正門,當時叫「承天門」,有承天啟運之意。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可不是現在看到的這個模樣,而是五座木牌坊,後來改建成九開間門樓。清順治八年(公元 1651年),清世祖福臨重新修建這座城樓。建國後,人民政府又重建了城樓上的木建築、加厚城牆,才成了現在的樣子。明、清兩朝,這兒是禁地,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滅為止,除了皇親貴族,老百姓不準過往。它最大的用途,是國家有大慶典(如皇帝登極、冊立皇後)時在此舉行「頒詔」儀式。而如今只要有機會,你隨時都能登上這座城樓,去眺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在晴朗的天宇下,城樓上有黃色琉璃瓦閃耀著燦爛的光輝,朱紅的柱子和城台,白色的華表、石欄桿、石獅子,金水橋一一浮現。碧水青天,丹牆綠樹,石欄黃瓦,畫梁朱柱,色彩豐富,輪廓美麗,宏偉端莊。
站在城樓上,放眼望去,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這些氣勢軒昂的現代大建築豎立在寬闊的廣場上,使廣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庄嚴的布局、磅礴的氣勢,會使每一個中國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情。
歷史的回聲彷彿還在回響,歷史的步伐依然在前行,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同共和國一道迎接著一個又一個新的黎明。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3、張家界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市)位於湖南的西北部,總面積為二千三百四十三平方公里,武陵山脈橫貫市境南部,其氣候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8C,四季宜人。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類活動。在古代,張家界被稱為九洲以外,聖人聽其自然的南蠻荒蕪之地。 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絢麗多彩的風情習俗。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南部,公園管理處駐鑼鼓塌,距張家界市城區32公里,距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約28公里,均有公路通達。 張家界地域古屬朝天山,因明崇禎邑人張再弘「蒙恩賜團官」設衙署於此而得名。也曾稱張家界為馬鬃嶺。1958年建立國營張家界林場。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4年由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示範森林公園」。境內峰密岩險,谷深澗幽,水秀林碧,雲繚霧繞。集雄、奇、幽、野、秀於一體,匯峰、谷、壑、林、水一色。有金鞭溪、黃獅寨、琵琶溪、腰子寨、畲刀溝、袁家界等6個小景區游覽線,已命名景點90多個。有標准石板游道6條,總長21.8公里;車行游道總長29.8公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有三千多座奇峰異石,似人似物,神形兼備,或粗獷,或細密,或奇絕,或詭秘,渾朴中略帶狂狷,威猛中又帶妖媚,危岩絕壁,雍容大氣。張家界集山奇、水奇、石奇、雲奇、動物奇與植物奇六奇於一體,匯秀麗、原始、幽靜、齊全、清新五絕於一身,納南北風光,兼諸山之美,是大自然的迷宮,也是中國畫的原本!
4、八達嶺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是開放最早的一段長城,城牆全長3741米,八達嶺長城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此段長城修築工程非常宏大,城牆高大堅固,敵樓密集。城牆隨著山峰的走勢,蜿蜒起伏,如巨龍盤繞。
八達嶺長城馳名中外,譽滿全球。它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長城非好漢」。迄今。八達嶺已接待中外遊人一億三千萬,先後有尼克松、里根、撒切爾、戈爾巴喬夫、伊麗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國首腦和眾多的世界風雲人物,登上八達嶺觀光游覽。這種情況,在世界風光名勝景點中,實屬罕見。八達嶺長城給來訪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無窮的回味。
八達嶺長城,作為萬里長城的精華,正以古老而年輕的雄姿,迎接慕名而至、紛至沓來的天下遊人。登過長城的人,莫不嘆為觀止。
5、黃山
黃山,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遣產」名錄,蜚聲中外,令世人難忘。 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黃山將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四海賓客。
黃山,古稱黟山,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依軒轅黃帝曾在黃山煉丹羽化升天的傳說,唐明皇敕改黟山為黃山。它地跨市內歙縣、休寧、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面積1200平方公里,現劃入黃山風景區的154平方公里,是號稱「五百里黃山」的精華部分。
黃山是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嶽旅遊風景區,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素稱黃山「四絕」,令海內外遊人嘆為觀止。黃山有名可數的7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是黃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一千八百米以上,並以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呈現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6、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曾經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距今約有600年的歷史。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共有各式宮室8千餘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明清兩代先後有24位皇帝居住在這里。1924年北京政變後,被廢黜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出宮,1925年成立了故宮博物院。解放後,故宮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成為我國最大的國家博物館。
紫禁城宮殿保持著明代的布局,宮殿按前朝後寢的制度分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為皇帝和大臣們舉行大典、朝賀、筵宴和行使權力的地方,建築高大堂皇,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內廷是皇帝處理日常朝政和後妃、皇子們居住、遊玩和奉神的地方,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紫禁城中有御花園、慈寧宮花園,另有寧壽宮花園(也稱乾隆花園)。四個城角都有,建造精巧美觀。
紫禁城北有天然屏障萬歲山(清改名景山),南有金水河,構成前水後山的格局。紫禁城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共有四個宮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清改為神武門)。宮牆四角各有一設計獨特、精巧玲瓏的角樓——9梁18柱72條脊。宮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獨成體系。
明清故宮(英文名稱: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於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03)。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7、桂林山水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她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45\'\'-109\'\'104\'\'40\'\',北緯24\'\'18\'\'-25\'\'41\'\',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里。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這個地方既沒有山,也沒有水,更談不上人煙繁盛,桂樹成林。那麼,桂林這個地方,為什麼會生長出成林的桂花樹?為什麼會有奇山秀水而名滿天下呢?這還得從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象鼻山座落在灕江邊,象鼻正好伸進灕江之中,酷似一隻酣飲江水的神象。象鼻山舉世聞名,而離它不遠的雉山卻鮮為人知。有一天,一大一小兩個怪物來到桂林,小的騎著大的,小的自稱「雉鳳大仙」,大的名叫「象」……
8、泰山
泰山在五嶽中名聲最著,其原因亦與秦漢之際開始的封禪活動有關。封建帝王的封禪活動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禪是一種祭祀性的禮儀活動,「封」是在泰山上堆土為壇,在壇上祭祀天神,報答上蒼的功績;「禪」是在泰山下掃除一片凈土,在凈土上祭祀土神,報答後土的功績。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祈願「天地交泰」。於是,凡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巔,積土為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歸於天;然後,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雲雲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這就是歷代帝王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踩懷晌�胺釤斐性恕鋇摹罷媼�熳印綳恕?
歷代帝王封禪泰山活動,有其開始和發展的過程。封禪泰山,大約可溯源於原始人群對自然山川的崇拜。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東漢哲學家王充在他的《論衡·書虛》中也說:「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紛紛湮滅者,不可勝數。」司馬遷從《管子》中找到名字的是十二位,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這些人大都是古代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是傳說中的人物。《尚書·舜典》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後。」所謂「巡狩」是指游牧民的巡行狩獵。「柴」,燒柴火。「望」,是一種祭祀形式。這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崇拜,與後世有目的的神道設教,告成功於天,以強調帝王統治權力的禮儀活動,有明顯區別。
9、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高468米,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是新上海的標志性建築,2001年5月開放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成為新的亮點,形成了"上塔觀新上海、下塔看老城廂、登船游母親河"三位一體的都市旅遊格局;控股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包括1家5星級賓館、大小各異的多功能會議廳和一個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的大宴會廳,2001年10月成功承辦了上海APEC部分會議;東方明珠傳輸公司承擔著整個上海地區無線廣播和電視發射以及數據傳輸等任務,24小時不間斷地把幾十套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到上海乃至華東部分地區的千家萬戶,並利用其獨特優勢,開拓傳輸增值業務;上海東方綠舟管理中心是集團管理品牌輸出的成功範例,中心管理著佔地面積達5600畝的上海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東方綠舟",已經成為上海又一個重要的青少年校外活動素質教育、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相結合的綜合性旅遊景觀;集團投資教育產業,建設和管理了松江大學城學生公寓項目。
第十名:西湖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引用: candy85429回答

『伍』 比特幣「礦難」:當草根的財富夢碎,四川發布的比特幣礦場清退令

他們在礦圈中淘金,更多依靠的不是知識和理性,而是草根階層對財富的極度渴望和直覺、本就一無所有反倒一往無前的勇氣,以及對比特幣的「信仰」。但2021年6月18日政府發布的比特幣礦場「清退令」,打破了這種信仰。

站在四川省甘孜州的一座山頂上,俯瞰不遠處的山坳,你可以看到雅礱江像北歐神話中的伊芬格爾河一樣向東蜿蜒,將兩個世界完全割斷:河的這一邊是古老的藏族村落,空地上的棕色和白色的望塔,穀物乾燥場周圍的祈禱旗在藍天下飄落;在另一邊,有三個六層樓高的銀色鋼結構,矗立在叢林中。建築的兩側都覆蓋著一層銀色、灰色和黑色的鋼瓦屋頂,反映出中午川西不安的光點。運動與靜止、原始與現代、自然與工業在這里荒謬而和諧地交織在一起

如果你走進這些建於後工業時代的鋼結構,你會看到數百排鐵架,上面雜亂地擺放著長方形的白鐵盒。兩個裹著黑色材料的冷卻風扇暴露在鐵盒子外面,風扇上方和周圍,兩三條厚厚的白色電源線被拖到機身外面,像飢餓的爪子。

這是一個中小型的比特幣礦場,礦場中的螞蟻S19礦機,是礦機中算力較高的機型之一,功耗是3250瓦/小時,即一個小時用電3.25度。一天下來,一台機器要耗費接近80度電。這個位於甘孜的礦場一共有5000台功率相近的比特幣礦機,算下來一天要耗費近40萬度電。除此之外,它還有1000台顯卡機、數百台挖以太坊的A10PRO等。 礦場正常運轉時,每棟建築左側的風扇牆會24小時日夜作響,與不遠處的雅礱江一起響徹山谷。幾千台礦機機身上綠色電源指示燈連成一片,如水流般此起彼伏。

由巨大電力支撐的礦山收入也令人驚訝。根據2021年6月比特幣市場價格,該礦每台S19每天可以產生約149.62元的收入,不包括29.64元的電費,凈收入約為119元。其他機器的收入並不低。即使是計算能力相對較低的圖形卡機3070,每天也能掙100元左右。粗略地說,該礦每天可以產生70萬元——這也是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時的利潤收入

然而,這些代表財富的數據已經成為過去,這些礦現在已經死了。自2021年6月以來,它一直處於斷電和關閉狀態。去年該礦建成時,股東王勝和合夥人投資了1000多萬元,但現在他們還沒有歸還資金。他告訴本報記者:"現在即使以三百萬元的低價出售,也沒有人會買。因為該礦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於電力資源。現在沒有電了,我們只能把變壓器和鋼材當作廢鐵賣了,大概可以賣10萬元礦井斷電的原因在於政府自今年5月以來陸續出台的掃雷政策。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緊跟著,雲南、新疆、青海相繼出台政策,全面整頓虛擬貨幣挖礦企業。那時,四川針對比特幣礦場的禁令尚未出台,許多礦場都陸續將礦機轉移到了四川。 「我們都在等四川的政策,大家的預期原本是樂觀的。」

四川省水電資源豐富。2020年4月和5月,四川雅安、甘孜等地方政府發布文件,發展水電消費示範區,發展區塊鏈產業。隨著四川消費園區的建設和竣工,礦主堅信四川省政府支持比特幣采礦業,並正在引導其遵守

事實上,自2013年第一座比特幣礦山竣工以來,在鼎盛時期,四川省擁有全球近50%的計算資源。據中國數字礦業協會負責人估計,"清關令"發布前,四川省至少有800多萬千瓦的計算能力。共享這些計算能力的礦山分布在雅安、甘孜、天全、黑水、小津、稻城、嶺南、樂山、木里、理縣、涼山等地,每座萬千瓦礦山的建設成本為300-400萬元。如果把四川作為一個大礦區,總建設成本將達到350億元。這些礦山的公司總部通常位於被比特幣圈稱為「計算能力之都」的成都

然而,令所有人驚訝的是,2021年6月18日,四川省發改委、省能源局聯合下發《關於清理關閉虛擬貨幣「礦業」項目的通知》,要求相關電力企業在6月20日前篩選並關閉所有與采礦相關的項目。四川未能成為中國比特幣礦山的最後避難所。

中國從今年5月開始打擊挖礦活動,這對比特幣算力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礦工關閉礦機,轉移到對加密貨幣挖礦更友好的其他國家。

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在日線圖上形成了一個上升三角形,價格需要收在46500美元的水平之上,才能確認成功測試三角形阻力。

如果日收盤價高於46500美元,將支持上漲趨勢的延續,而上升三角形的破裂可能會看到比特幣價格跌至40000美元的低位區域。

目前,加密貨幣的總市值為2.007萬億美元,比特幣的主導率為43.5%。

比特幣8.18最新行情分析

比特幣方面 :比特幣昨日日線級別十字星結尾,日內開盤後延續晚間跌勢,目前走勢破位45000一線,價格在不斷走低。日線已經給出回調信號,後續只要價格沒有突破46300上方壓制,預計再度下行的概率將會增加,走勢有回測前期43800支撐的可能,望幣友提前做好准備。

短周期小時圖上看,走勢已經連續收陰,布林帶呈開口姿態,價格延續下軌位置不斷走低,目前空頭情緒較為濃重,短期若是不能突破45000上方五日均線壓制,預計跌勢還將延續。目前短線下跌意圖較為明顯,日線也有回調信號給出,後續重點關注44000-43700前期低位支撐區域,一旦跌破將有較大下行空間,要注意該區間的破位或者企穩情況。 若是破位後續繼續保持反彈做空思路,反之若是出現企穩,則關注46000-43800盤整區間。目前走勢偏弱,穩健維持反彈做空思路,上方壓制關注45000、46000區域,給到機會空單考慮入場,止損300,止盈看500-800即可。

比特幣從7月20日的29500美元飆升至8月14日的48000美元後,在44000美元和48000美元之間的交易區間內震盪,

以太坊方面: 以太坊日線也是十字星結尾,日內走勢跌破3110前期支撐,價格是不斷向下試探,目前已經來到3000一線,已經到了昨日說的支撐位置,若是想做中長線,當前可以輕倉入場,若是短線看目前這走勢,個人還是建議反彈做空,破位跟進更為穩健。

短周期小時圖上看,以太坊短線破位之後,回調力度是比較強的,且目前走勢八連陰,短期空頭也是占據優勢。各均線呈空頭排列,有繼續延續跌幅的趨勢。目前走勢偏向下行,所以建議順勢做空為主。 下方重點關注2980前期支撐,一旦跌破這里可以順勢跟進短空,看30點左右收益即可。上方壓制關注3080、3160位置附近,後續反彈給到機會空單考慮入場,止損25點,止盈看50-80點收益即可。


#比特幣超話# #歐易OKEx# #數字貨幣#

『陸』 新唐書 列傳一二一

新唐書卷二百十九
列轎局傳第一百二十一 隱逸
古之隱者,大抵有三概: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故自放草野,而名往從之,雖萬乘之貴,猶尋軌而委聘也;其次,挈治世具弗得伸,或持峭行不可屈於俗,雖有所應,其於爵祿也,泛然受,悠然辭,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怊然如不足,其可貴也;末焉者,資槁薄,樂山林,內審其才,終不可當世取捨,故逃丘園而不返,使人常高其風而不敢加訾焉。且世未嘗無隱,有之未嘗不旌賁而先焉者,以孔子所謂「舉逸民,天下之人歸焉」。
唐興,賢人在位眾多,其遁戢不出者,才班班可述,然皆下概者也。雖然,各保其素,非托默於語,足崖壑而志城闕也。神帆簡然放利之徒,假隱自名,以詭祿仕,肩相摩於道,至號終南、嵩少為仕途捷徑,高尚之節喪焉。故裒可喜慕者類於篇。
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性簡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間,仿古作《六經》,又為《中說》以擬《論語》。不為諸儒稱道,故書不顯,惟《中說》獨傳。通知績誕縱,不嬰以家事,鄉族慶吊冠昏,不與也。與李播、呂才善。
大業中,舉孝悌廉潔,授秘書省正字。不樂在朝,求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時天下亦亂,因劾,遂解去。嘆曰:「網羅在天,吾且安之!」乃還鄉里。有田十六頃在河渚間。仲長子光者,亦隱者也,無妻子,結廬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績愛其真,徙與相近。子光喑,未嘗交語,與對酌酒歡甚。績有奴婢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雁,蒔葯草自供。以《周易》、《老子》、《莊子》置床頭,他書罕讀也。欲見兄弟,輒度河還家。游北山東皋,著書自號東皋子。乘牛經酒肆,留或數日。
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日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貞觀初,以疾罷。復調有司,時太樂署史焦革家善釀,績求為丞,吏部以非流不許,績固請曰:「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絕,歲余,又死。績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棄官去。自是太樂丞為清職。追述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李淳風曰:「君,酒家游褲南、董也。」所居東南有盤石,立杜康祠祭之,尊為師,以革配。著《醉鄉記》以次劉伶《酒德頌》。其飲至五斗不亂,人有以酒邀者,無貴賤輒往,著《五斗先生傳》。刺史崔喜悅之,請相見,答曰:「奈何坐召嚴君平邪?」卒不詣。杜之松,故人也,為刺史,請績講禮,答曰:「吾不能揖讓邦君門,談糟粕,棄醇醪也。」之松歲時贈以酒脯。初,兄凝為隋著作郎,撰《隋書》未成,死,績續余功,亦不能成。豫知終日,命薄葬,自志其墓。
績之仕,以醉失職,鄉人靳之,托無心子以見趣曰:「無心子居越,越王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無喜色。越國法曰:『穢行者不齒。』俄而無心子以穢行聞,王黜之,無慍色。退而適茫盪之野,過動之邑而見機士,機士撫髀曰:『嘻!子賢者而以罪廢邪?』無心子不應。機士曰:『願見教。』曰:『子聞蜚廉氏馬乎?一者朱鬣白毳,龍骼鳳臆,驟馳如舞,終日不釋轡而以熱死;一者重頭昂尾,駝頸貉膝,勈悄鏨契輳棄諸野,終年而肥。夫鳳不憎山棲,龍不羞泥蟠,君子不苟潔以罹患,不避穢而養精也。』」其自處如此。
朱桃椎,益州成都人。澹泊絕俗,被裘曳索,人莫能測其為。長史竇軌見之,遺以衣服、鹿幘、麂靴,逼署鄉正。委之地,不肯服。更結廬山中,夏則裸,冬緝木皮葉自蔽,贈遺無所受。嘗織十芒屩置道上,見者曰:「居士屩也。」為鬻米茗易之,置其處,輒取去,終不與人接。其為屩,草柔細,環結促密,人爭躡之。高士廉為長史,備禮以請,降階與之語,不答,瞪視而出。士廉拜曰:「祭酒其使我以無事治蜀邪?」乃簡條目,薄賦斂,州大治。屢遣人存問,見輒走林草自匿雲。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通百家說,善言老子、莊周。周洛州總管獨孤信見其少,異之,曰:「聖童也,顧器大難為用爾!」及長,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密語人曰:「後五十年有聖人出,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詣京師,年已老,而聽視聰嘹。帝嘆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顯慶中,復召見,拜諫議大夫,固辭。上元元年,稱疾還山,高宗賜良馬,假鄱陽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於陰陽、推步、醫葯無不善,孟詵、盧照鄰等師事之。照鄰有惡疾,不可為,感而問曰:「高醫愈疾,奈何?」答曰:「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為風,凝為雨霜,張為虹霓,天常數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章為氣色,發為音聲,人常數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則烝生熱,否生寒,結為瘤贅,陷為癰疽,奔則喘乏,端則燋槁,發乎面,動乎形。天地亦然:五緯縮贏,孛彗飛流,其危診也;寒暑不時,其蒸否也;石立土踴,是其瘤贅;山崩土陷,是其癰疽;奔風暴雨其喘乏,川瀆竭涸其燋槁。高醫導以葯石,救以釒乏劑;聖人和以至德,輔以人事。故體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災。」
照鄰曰:「人事奈何?」曰:「心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之謂也。膽為之將,以果決為務,故欲大。《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謂也。仁者靜,地之象,故欲方,《傳》曰『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方之謂也。智者動,天之象,故欲圓。《易》曰『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圓之謂也。」
復問養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墮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貸不殖,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臣無畏則勛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侮於遠。知此則人事畢矣。」
初,魏徵等修齊、梁、周、隋等五家史,屢咨所遺,其傳最詳。永淳初,卒,年百餘歲,遺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孫處約嘗以諸子見,思邈曰:「俊先顯,侑晚貴,佺禍在執兵。」後皆驗。太子詹事盧齊卿之少也,思邈曰:「後五十年位方伯,吾孫為屬吏,願自愛。」時思邈之孫溥尚未生,及溥為蕭丞,而齊卿徐州刺史。
田游岩,京兆三原人。永徽時,補太學生。罷歸,入太白山。母及妻皆有方外志,與共棲遲山水間。自蜀歷荊、楚,愛夷陵青溪,止廬其側。長史李安期表其才,召赴京師,行及汝,辭疾入箕山,居許由祠旁,自號「由東鄰」,頻召不出。
高宗幸嵩山,遣中書侍郎薛元超就問其母,賜葯物絮帛。帝親至其門,游岩野服出拜,儀止謹朴,帝令左右扶止,謂曰:「先生比佳否?」答曰:「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帝曰:「朕得君,何異漢獲四皓乎?」薛元超贊帝曰:「漢欲廢嫡立庶,故四人者為出,豈如陛下親降岩穴邪?」帝悅,因敕游岩將家屬乘傳赴都,拜崇文館學士。帝營奉天宮,游岩舊宅直宮左,詔不聽毀。天子自書榜其門,曰「隱士田游岩宅」。進太子洗馬。裴炎死,坐素厚善,放還山。蠶衣耕食,不交當世,惟與韓法昭、宋之問為方外友雲。
時又有史德義者,崑山人,居虎丘山。騎牛帶瓢,出入廛野。高宗聞其名,召至洛陽,俄稱疾歸。天授初,江南宣勞使周興薦之,復召赴都,擢朝散大夫。興死,免官歸,素譽頓衰。
孟詵,汝州梁人。擢進士第,累遷鳳閣舍人。他日至劉禕之家,見賜金,曰:「此葯金也,燒之,火有五色氣。」試之,驗。武後聞,不悅,出為台州司馬,頻遷春官侍郎。相王召為侍讀。拜同州刺史。神龍初,致仕,居伊陽山,治方葯。睿宗召,將用之,以老固辭,賜物百段,詔河南春秋給羊酒糜粥。尹畢構以詵有古人風,名所居為子平里。開元初,卒,年九十三。
詵居官頗刻斂,然以治稱。其閑居嘗語人曰:「養性者,善言不可離口,善葯不可離手。」當時傳其當。
王友貞,懷州河內人。父知敬,善書隸。武後時,仕為麟台少監。友貞少為司經局正字。母病,醫言得人肉啖良已,友貞剔股以進,母疾愈。詔旌表其門。素好學,訓誨子弟如嚴君。口不語人過,重然諾,時以為君子。歷長水令,罷歸。中宗在東宮,召為司儀郎,不就。神龍初,以太子中舍人征,固辭疾。詔致珍饌,給全祿終身,四時送其所,州縣存問。玄宗在東宮,表以蒲車召,不至。卒,年九十九,贈銀青光祿大夫,賴縣令弔祭。
王希夷,徐州滕人。家貧,父母喪,為人牧羊,取亻庸以葬。隱嵩山,師黃頤學養生四十年。頤卒,更居兗州徂徠,與劉玄博友善。喜讀《周易》、《老子》,餌松柏葉、雜華,年七十餘,筋力柔強。刺史盧齊卿就謁問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言足矣。」
玄宗東巡狩,詔州縣敦勸見行在,時九十餘,帝令張說訪以政事,宦官扶入宮中,與語甚悅,拜國子博士,聽還山。敕州縣春秋致束帛酒肉,仍賜絹百、衣一稱。
李元愷,邢州人。博學,善天步律歷,性恭慎,未嘗敢語人。宋璟嘗師之,既當國,厚遺以束帛,將薦之朝,拒不答。洺州刺史元行沖邀致之,問經義畢,贈衣服,辭曰:「吾軀不可服新麗,懼不稱以速咎也。」行沖垢蔑復與之,不獲已而受。俄報身所蠶素絲,曰:「義不受無妄財也。」先是,定州崔元鑒善《禮》學,用張易之力,授朝散大夫,家居給半祿。元愷誚曰:「無功而祿,災也。」卒,年八十餘。
衛大經,蒲州解人。卓然高行,口無二言。武後時,召之,固辭疾。素善魏夏侯乾童,聞其母卒,盛暑步往吊,或止之曰:「方夏,涉遠不如致書。」答曰:「書能盡意邪?」比至,乾童以事行,乃設席行吊禮,不訊其家而還。開元初,畢構為刺史,使縣令孔慎言就謁,辭不見。
大經邃於《易》,人謂之「《易》聖」。豫筮死日,鑿墓自為志,如言終。
武攸緒,則天皇後兄惟良子也。恬淡寡慾,好《易》、莊周書。少變姓名,賣卜長安市,得錢輒委去。後更授太子通事舍人,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鴻臚少卿。後革命,封安平郡王,從封中嶽,固辭官,願隱居。後疑其詐,許之,以觀所為。攸緒廬岩下如素遁者,後遣其兄攸宜敦諭,卒不起,後乃異之。盤桓龍門、少室間,冬蔽茅椒,夏居石室,所賜金銀鐺鬲、野服,王公所遺鹿裘、素障、癭杯,塵皆流積,不御也。市田潁陽,使家奴雜作,自混於民。晚年肌肉消眚,瞳有紫光,晝能見星。
中宗初,降封巢國公,遣國子司業杜慎盈齎書以安車召,拜太子賓客。苦祈還山,詔可。安樂公主出降,又遣通事舍人李邈以璽書迎之。將至,帝敕有司即兩儀殿設位,行問道禮,詔見日山帔葛巾,不名不拜。攸緒至,更冠帶。仗入,通事舍人贊就位,攸緒趨就常班再拜,帝愕然,禮不及行,朝廷嘆息。賜予無所受,親貴來謁,道寒溫外,默無所言。及還,中書、門下、學士、朝官五品以上,並祖城東。
俄而諸韋誅,武氏連禍,唯攸緒不及。睿宗恐其不自安,下詔慰諭,復召拜太子賓客,不就。譙王重福之亂,攸緒以誣被系,張說表置廬山,中書令姚元崇奏:「攸緒在武後時未嘗輒出,今州縣逼遣,士為驚嗟。願詔賜嵩山舊居,令州縣存問。」詔可。開元十一年卒。
白履忠,汴州浚儀人。貫知文史,居古大梁城,時號梁丘子。景雲中,召為校書郎,棄官去。開元十年,刑部尚書王志愔薦履忠博學守操,可代褚無量、馬懷素入閣侍讀,國子祭酒楊瑒又表其賢,召赴京師。辭病老不任職,詔拜朝散大夫。乞還,手詔許游京師,徐返里閭。履忠留數月乃去。
吳兢,其里人也,謂曰:「子素貧,不沾斗米匹帛,雖得五品亦何益?」履忠曰:「往契丹入寇,家取排門夫,吾以讀書,縣為免。今終身高卧,寬徭役,豈易得哉!」
盧鴻,字顥然,其先幽州范陽人,徙洛陽。博學,善書籀。廬嵩山。玄宗開元初,備禮征再,不至。五年,詔曰:「鴻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鉤深詣微,確乎自高。詔書屢下,每輒辭托,使朕虛心引領,於今數年。雖得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誼,豈朝廷之故與生殊趣邪?將縱欲山林,往而不能返乎?禮有大倫,君臣之義不可廢也。今城闕密邇,不足為勞,有司其齎束帛之具,重宣茲旨,想有以翻然易節,副朕意焉。」
鴻至東都,謁見不拜,宰相遣通事舍人問狀,答曰:「禮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見。」帝召升內殿,置酒。拜諫議大夫,固辭。復下制,許還山,歲給米百斛、絹五十,府縣為致其家,朝廷得失,其以狀聞。將行,賜隱居服,官營草堂,恩禮殊渥。鴻到山中,廣學廬,聚徒至五百人。及卒,帝賜萬錢。鴻所居室,自號寧極雲。
吳筠,字貞節,華州華陰人。通經誼,美文辭,舉進士不中。性高鯁,不耐沈浮於時,去居南陽倚帝山。
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道士籍,乃入嵩山依潘師正,究其術。南遊天台,觀滄海,與有名士相娛樂,文辭傳京師。玄宗遣使召見大同殿,與語甚悅,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帝嘗問道,對曰:「深於道者,無如《老子》五千文,其餘徒喪紙札耳。」復問神仙治煉法,對曰:「此野人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宜留意。」筠每開陳,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天子,天子重之。群沙門嫉其見遇,而高力士素事浮屠,共短筠於帝,筠亦知天下將亂,懇求還嵩山。詔為立道館。安祿山欲稱兵,乃還茅山。而兩京陷,江、淮盜賊起,因東入會稽剡中。大歷十三年卒,弟子私謚為宗元先生。
始,蟋嘻惡於力士而斥,故文章深詆釋氏。筠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詩略相甲乙雲。
潘師正者,貝州宗城人。少喪母,廬墓,以孝聞。事王遠知為道士,得其術,居逍遙谷。高宗幸東都,召見,問所須,對曰:「茂松清泉,臣所須也,既不乏矣。」帝尊異之,詔即其廬作崇唐觀。及營奉天宮,又敕直逍遙谷作門曰仙游,北曰尋真。時太常獻新樂,帝更名《祈仙》、《望仙》、《翹仙曲》。卒,年九十八,贈太中大夫,謚體玄先生。
又有劉道合者,亦與師正同居嵩山,帝即所隱立太一觀,使居之。時將封太山,雨不止,帝令道合禳祝,俄而霽,乃令馳傳先行太山祈祓。得賞賜輒散貧乏,無所蓄。
咸亨中,為帝作丹,劑成而卒。帝後營宮,遷道合墓,開其棺,見骸坼若蟬蛻者。帝聞,恨曰:「為我合丹,而自服去。」然所余丹無它異。
司馬承禎,字子微,洛州溫人。事潘師正,傳辟穀道引術,無不通。師正異之,曰:「我得陶隱居正一法,逮而四世矣。」因辭去,遍游名山,廬天台不出。武後嘗召之,未幾,去。睿宗復命其兄承禕就起之。既至,引入中掖廷問其術,對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夫心目所知見,每損之尚不能已,況攻異端而增智慮哉?」帝曰:「治身則爾,治國若何?」對曰:「國猶身也,故游心於淡,合氣於漠,與物自然而無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廣成之言也!」錫寶琴、霞紋帔,還之。
開元中,再被召至都,玄宗詔於王屋山置壇室以居。善篆、隸,帝命以三體寫《老子》,刊正文句。又命玉真公主及光祿卿韋絛至所居,按金籙7設祠,厚賜焉。卒,年八十九,贈銀青光祿大夫,謚貞一先生,親文其碑。
自師正、道合與承禎等,語言詼譎似方士,叕刂之不錄,直取其隱概雲。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談說,與族姑子陸象先善。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談風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
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知章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累年無功。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並謝。宰相源乾曜語說曰:「賀公兩命之榮,足為光寵,然學士、侍郎孰為美?」說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士懷先王之道,經緯之文,然後處之。此其為間也。」玄宗自為贊賜之。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
申王薨,詔選挽郎,而知章取捨不平,廕子喧訴不能止,知章梯牆出首以決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客,授秘書監,而左補闕薛令之兼侍讀。時東宮官積年不遷,令之書壁,望禮之薄,帝見,復題「聽自安者」。令之即棄官,徒步歸鄉里。
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咸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才十數字,世傳以為寶。
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僧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禮部尚書。
令之,長溪人。肅宗亦以舊恩召,而令之已前卒。
秦系,字公緒,越州會稽人。天寶末,避亂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訓奏為右衛率府倉曹參軍,不就。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餘章,俗傳東晉時所植,系結廬其上,穴石為研,注《老子》,彌年不出。刺史薛播數往見之,歲時致羊酒,而系未嘗至城門。姜公輔之謫,見系輒窮日不能去,築室與相近,忘流落之苦。公輔卒,妻子在遠,系為葬山下。張建封聞系之不可致,請就加校書郎。
與劉長卿善,以詩相贈答。權德輿曰:「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其後東度秣陵,年八十餘卒。南安人思之,為立於亭,號其山為高士峰雲。
張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始名龜齡。父游朝,通莊、列二子書,為《象罔》、《白馬證》諸篇佐其說。母夢楓生腹上而產志和。十六擢明經,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賜名。後坐事貶南浦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亦以自號。有韋詣者,為撰《內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兄鶴齡恐其遁世不還,為築室越州東郭,茨以生草,椽棟不施斤斧。豹席棕〓,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縣令使浚渠,執畚無忤色。嘗欲以大布制裘,嫂為躬績織,及成,衣之,雖暑不解。
觀察使陳少游往見,為終日留,表其居曰玄真坊。以門隘,為買地大其閎,號回軒巷。先是門阻流水,無梁,少游為構之,人號大夫橋。帝嘗賜奴婢各一,志和配為夫婦,號漁童、樵青。
陸羽常問:「孰為往來者?」對曰:「太虛為室,明月為燭,與四海諸公共處,未嘗少別也,何有往來?」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值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辯捷類如此。
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成。嘗撰《漁歌》,憲宗圖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裕稱志和「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達,嚴光之比」雲。
孫述睿,越州山陰人。梁侍中休源八世孫。高祖德紹,事竇建德為中書侍郎,嘗草檄毀薄太宗,賊平,執登汜水樓,責曰:「爾以檄謗我雲何?」對曰:「犬吠非其主。」帝怒曰:「賊乃主邪?」命壯士捽殞樓下。曾祖昌寓,字廣成,貞觀中對策高第,歷魏州司馬,有治狀,帝為不置刺史。為政三年,璽書褒美,進膳部郎中。祖祖舜,字奉先,為監察御史,以累下除成武令,雉馴於廷。
述睿少與兄充符、弟克讓篤孝,已孤,偕隱嵩山。而述睿資嗜學。大歷中,劉晏薦於代宗,以太常寺協律郎召,擢累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述睿每一遷,即至朝謝。俄而辭疾歸,以為常。
德宗立,拜諫議大夫,命河南尹趙惠伯齎詔書束帛,備禮敦遣。既至,對別殿,賜第宅,給廄馬,兼皇太子侍讀。固辭,弗許。久乃改秘書少監,兼右庶子,復為史館修撰。述睿重次《地理志》,本末最詳。性退讓,未始忤物,雖親朋燕集,至嚴默終日,人皆畏之。與令狐峘同職,峘數抵侮,然卒不校也,時稱長者。
貞元四年,帝念平涼之難尤惻怛,以述睿精愨而誠,故遣持祠具稱詔臨祭。又以疾乞解,久乃許,以太子賓客還鄉,賜帛五十匹、衣一襲。故事,致仕不給公馹,帝特命給焉。卒,年七十一,贈工部尚書。
子敏行,字至之。元和初,擢進士第。岳鄂呂元膺表在節度府,元膺徙東都、河中,輒隨府遷。入拜右拾遺,四遷司勛郎中、集賢殿學士、諫議大夫。李絳遇害,事本監軍楊叔元,時無敢言,敏行上書極論之,叔元乃得罪。以名臣子,少修潔,及仕宦,能交當時豪俊,有名一時,而雅操不逮父矣。卒,年三十九,贈工部侍郎。
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既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
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得張衡《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群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之,令剃草莽。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嘆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人,作詼諧數千言。
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師,太守李齊物見,異之,授以書,遂廬火門山。貌侻陋,口吃而辯。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朋友燕處,意有所行輒去,人疑其多嗔。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薴翁,闔門著書。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今接輿也。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貞元末,卒。
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器前,季卿為再舉杯。至江南,又有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崔覲,梁州城固人。以儒自業,身耕耨取給。老無子,乃以田宅財貲分給奴婢各為業,而身與妻隱南山,約奴婢過其舍則給酒食,夫婦嘯詠相視為娛。山南西道節度使鄭余慶辟為參謀,敦趣就職,不曉吏事,余慶稱長者。文宗時,左補厥王直方,其里中人也,上書論事,見便殿,訪遺逸,直方薦覲高行,詔以起居郎召,辭疾不至。
陸龜蒙,字魯望,元方七世孫也。父賓虞,以文歷侍御史。龜蒙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一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游,摶歷湖、蘇二州,辟以自佐。嘗至饒州,三日無所詣。刺史蔡京率官屬就見之,龜蒙不樂,拂衣去。
居松江甫里,多所論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不少輟也。文成,竄稿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得書熟誦乃錄,讎比勤勤,朱黃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皆可傳。借人書,篇帙壞舛,必為輯褫刊正。樂聞人學,講論不倦。
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則與江通,故常苦飢。身畚鍤,茠刺無休時,或譏其勞,答曰:「堯、舜霉瘠,禹胼胝。彼聖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判品第。張又新為《水說》七種,其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人助其好者,雖百里為致之。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後客至,挈壺置杯不復飲。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不乘馬,升舟設蓬席,齎束書、茶灶、筆床、釣具往來。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寬以高士召,不至。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國,召拜左拾遺。詔方下,龜蒙卒。光化中,韋庄表龜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贈右補闕。
陸氏在姑蘇,其門有巨石。遠祖績嘗事吳為鬱林太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其廉,號「鬱林石」,世保其居雲。

『柒』 中國 蘇 姓的來源。

蘇氏系承昆吾 發源河南臨漳
三蘇是文壇上的名人,關於蘇姓的族譜,在蘇洵族譜的後錄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蘇氏之先,出於高陽,高陽之子曰稱,稱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黎為帝嚳火正曰祝融,以罪誅,其後為司馬氏,而其弟吳回復為火正,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長曰礬,為昆吾,次曰惠連,為岑胡,次曰�,為彭祖,次曰來言,為會人,次曰安,為曹姓,季曰季連,為羋姓。六人者,皆有後,其後,各分為婁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後為蘇、顧、溫、董。當夏之時,昆吾為諸侯伯,歷商而昆吾之後無聞。至周有忿生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之,蓋書所謂司寇蘇公者也,司寇蘇公與檀伯達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蘇氏。」
實際上,這一段蘇姓姓源考據,是可以適用於天下的蘇姓的,因為,《姓纂》上關於蘇姓的來源,也做了同樣的介紹。《姓纂》是這樣說的:「顓頊祝融之後,陸終生昆吾,封蘇,鄴西蘇城是也。蘇忿生為周司寇,居河內、扶風、武功。漢,蘇建目河內徙扶風。」
由此可見,頭一個以蘇為姓的昆吾,是顓頊帝的後代,他們最初的發源地,則在今河南省臨漳縣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蘇忿生被周天子封於河內,所以這個家族也就是遷移到今為甘肅省的河內地方,繼續繁榮滋長,以後子孫才逐漸遍布於各地,四川眉山那個光輝燦爛的蘇家,自然也是從河內所遷移出來的。
蘇姓,真可以說是一個光耀史冊的古老姓氏,從3000年前的春秋時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業,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蘇從。
蘇秦,名氣更加響亮,他與張儀同被稱為縱橫家,他提倡合縱以抗秦,結果身佩六國相印,榮宗耀祖,顯赫異常。
到了漢武帝之時,蘇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偉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曉得的蘇武。
宋代的文壇,似乎是蘇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筆題贈「玉堂之署」4個字的蘇易簡;以及慷慨有大志,好為古文詩歌,曾佐歐陽修變文格,晚年自號「滄浪翁」,隱讀以終,著有《蘇學士集》傳世的一代高士蘇子美(舜欽)等。

蘇姓的故事

蘇姓出自己姓。古帝顓頊孫吳回,為帝嚳火正,掌民事,賜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有六子,為六族,長子樊,為昆吾族,地在今河南濮陽,為己姓。夏代的第七位後名叫槐,封昆吾氏後裔於有蘇之地,在今河南輝縣西的蘇嶺(蘇門山),稱有蘇氏,有蘇氏部族以蘇草(即紫蘇)為圖騰。夏代末,有蘇氏之國被滅,族人以蘇為氏,四散避難。其中有一支向東南遷居於姑蘇(即江蘇蘇州)。有一支向北遷於鄴西蘇城(今河北臨漳西)。周滅商時,這支蘇氏部族大部分又向北遷襄國的蘇人亭(今河北邢台西南),後有一部分再遷蘇水之濱(今河北完縣境)。留在蘇嶺的蘇族人歸順了周朝,其頭領蘇忿生入周朝為司寇,被封於溫(今河南溫縣),建立蘇國,公元前650年被北狄攻滅。還有一支蘇族人南遷今湖南梅山一帶,後稱為梅山蠻。宋代時再南遷,少部分混入土著,成為瑤族先人的重要一支,大部分定居兩廣,成為南方蘇姓先民。

蘇姓分布
江蘇
蘇姓分布的重點地區。在江南地區分布著蘇軾的後裔,其中蘇軾長子蘇邁的後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鄉、新閘鎮等地,約1500餘人。武進的安家舍鄉前舍周圍的十餘個村莊;薛家鄉晨光村委蘇家村(沿河蘇家村)等村莊,有大量蘇氏分布。蘇軾幼子蘇過的後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東武進洛陽、崔橋、戴溪、運村、鄭陸等地,以及無錫、蘇州、江陰、常熟等地,共2400餘人。太倉、無錫、鎮江、蘇州、南京、宿遷、徐州等地區有蘇氏分布。在蘇北地區鹽城、建湖、阜寧、響水、濱海等地分布著數千戶蘇姓人家,他們也是蘇東坡的後裔,原居於蘇州閶門,明初「洪武趕散」時隨章士誠來到了「蘇家咀」。「蘇家咀」位於建湖附近,是江南北遷蘇氏的集散地。另在宜興元上鄉毫陽村、可酉鄉等均有蘇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鎮,珍門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蘇姓分布。

上海
嘉定的蘇姓有1612人,在全縣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鄉鎮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數最多。嘉定還有滿族蘇姓,但其來自遼寧。金山縣、崇明縣也有蘇姓。寶山縣蘇姓有100。余戶,在吳淞、大場、盛橋等鄉鎮均有分布。南匯縣主要分布在彭鎮、大田、老港等鄉鎮。川沙縣,共有蘇姓宗親1140餘人。

浙江
溫州、海寧、杭州、寧波、瑞安、玉環、蒼南、平陽、泰順等地均有蘇氏分布。
福建
同安、晉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廈門、永春、南平、閩清、泉州、福州等地,均有蘇姓分布。
廣東
潮汕地區分布有蘇姓宗親20餘萬,在順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許多已遷居海外。在普寧、海豐、潮州、懷集、羅定、順德、南雄、東莞等地均有蘇氏宗親聯誼組織。南海、佛山、陽江等地也有蘇氏分布。

海南也
蘇氏宗親,分布在儋州,文昌等地。
廣西
藤縣、梧州、岑溪、容縣、北流市、平南、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蘇氏宗親多是明、清時從閩、粵兩省遷來。賀縣、靈川、乾江、南寧、寧明、桂平、陸川等地也有蘇氏。

雲南
昆明、蒼山、石屏、嵩明也有蘇氏分布。
四川和重慶
蘇姓分布較為廣泛,如雙流、蒼溪、巴縣、內江、江津、永川、三台、自貢、成都、江油、蓬溪、合江、瀘州、樂山、長壽、宗慶、廣安、南川、豐都、南充、銅梁、犍為、黔江、隆昌、璧山、雙流、奉節等等。仁壽的洪峰、彰加、青崗、分水等鄉鎮都有蘇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縣、平江、長沙、湘陰、寧鄉、桃江、瀏陽等地均有蘇姓分布。
湖北
紅安、京山有蘇氏分布。
江西
德安、崇義、永新有蘇姓分布。
安徽
蕭縣周圍的蘇、魯、豫、皖地區,也有蘇姓分布,他們多是唐末蘇檢的後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區,也有蘇姓分布,其與浙江、江蘇的蘇氏分布較為接近,分屬眉山派和銅山派。

河南
蘇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餘個縣、市都有與蘇相關的地名,如蘇村、蘇庄、蘇營、蘇閣、蘇橋、崗蘇、蘇王、蘇樓、蘇木、蘇所、蘇堤、蘇班棗、蘇秦村等,它們是古今蘇氏族人生活軌跡的反映。太康的蘇姓分布在城郊、九崗廟等鄉鎮。

商丘全縣有328個姓氏中有蘇姓。
鹿邑的蘇姓分布在蘇灣、蘇庄、葡萄架等村。
林縣的城關鎮等也有蘇姓分布,全縣的蘇姓人口為 3367人。
長葛全縣206個姓中有蘇姓,主要分布在蘇樓、蘇庄、蘇菜園、東魏庄村等地。
洛寧、新安均有蘇姓。孟津的蘇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湯陰全縣231個姓氏中,蘇姓共777人,其中北 大街的蘇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個姓氏中有蘇姓,也有蘇庄。扶溝的279個姓氏中有蘇姓,汴寨村等有蘇姓分布。
光山槐店鄉蘇上灣村、朱灣村也有蘇姓分布。陝縣的前史村、蘇村等有蘇姓。淅川的180餘個姓氏中有蘇姓。
鄢陵的231個姓氏中有蘇姓。
虞城的328個姓氏中有蘇姓,並有回族蘇姓。商水 281個姓氏中有蘇姓,分布在鄧城鄉白蛇崗等村。
西華249個姓氏中有蘇姓。
新縣的272個姓氏中有蘇姓。浚縣的337個姓氏中有蘇姓,人口在一千至一萬人之間。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蘇姓分布。
沈丘的槐店鎮蘇墮等村也有蘇姓。西平的302個姓氏中有蘇姓。安陽縣的辛店鄉東招賢村也有蘇姓居住。延津的
265個姓氏中有蘇姓。長垣的東趙堤、邱村等也有蘇姓分布。鞏義、新鄉、輝縣、郾城、鎮平、南召、信陽、孟州、滎陽、民權、睢縣、潢川、獲嘉等地,也有蘇姓分布。

陝西
扶風是蘇孝慈、蘇蕙的故鄉,在該縣蘇坊村、西蘇村等地,均有蘇姓分布。高陵、延安、武功、華縣、吳旗等也有蘇姓分布。
寧夏
吳忠縣有回族蘇姓。
甘肅
分布在靖遠等縣。
山西
陵川、洪洞、原平、安邑以及沁水的蘇山村、南郭村、杏林、蘇庄等均有蘇姓分布。
山東
淄博、萊陽、濟陽、煙台、寧津、壽光、蓬萊、濟寧、章丘等地有蘇姓分布。
河北
青龍的小馬七彩鄉青河沿等地有蘇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嶺、郭隆庄等都有蘇姓分布。清河縣共有蘇姓3178人,分布於全縣的19個鄉鎮,涉及的村莊有申花庄、西壘橋、後蘇、白溝驛、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寧晉有蘇家莊,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蘇姓分布。正定蘇姓歷史悠久,現存蘇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關村、固營村、店上村等地。藁城、保定、高陽、晉縣、滿城、唐山、故城也有蘇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蘇姓。
內蒙的托克托有蘇姓。
遼寧錦州、新民、海城、錦縣、沈陽、遼陽、興城、金縣、朝陽有蘇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蘇姓居住。
蘇氏在台灣的分布 據1978年台灣官方統計資料,其各縣市共有1694個姓,蘇姓列第23位,人口總計達19萬餘人,主要分布在高雄縣、台北
縣、台北市、台南縣、高雄市。在鄉鎮、區級,依數量分別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雲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區等。
由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撰的《台灣省通志》中,專列有《人民志·氏族篇》,其中保存有許多珍貴的資料。該志依據的資料為
1953年由台灣各市縣所填報的數據匯總而成。其時全省共有
828804戶。排列前10名的大姓分別為:陳、林、黃、張、李、王、吳、蔡、劉、楊。而蘇姓,位列第24位,共有9646戶。蘇姓在台北縣1399戶,在宜蘭縣有12戶,在新竹縣有563戶,在苗栗縣有
417戶,台中縣有175戶,南投縣有497戶,彰化縣有445戶,嘉義縣有1271戶,台南縣有2281戶,屏東縣有171戶,花蓮縣有
61戶,澎湖縣有123戶。
介紹文件
蘇姓起源
蘇姓起源有二:
一、為出自己(妃)姓,為顓頊高陽氏的後裔。周武王時,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國,稱為蘇忿生,後遷於溫邑(今河南省溫縣西南)。春秋時,蘇國被狄(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人攻滅。蘇國的後裔就以國名「蘇」為姓,其得姓始祖為蘇忿生。

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蘇姓則是黃帝的直系後裔。
傳說中的黃帝既是一個部落的名稱,也是一個部落首領的名字。據《國語·晉語》載,黃帝和炎帝是由古老的少典氏族中分裂出的兩個胞族。黃帝及其部族,最早生活在陝西黃土高原的姬水一帶,因而便形成了最古老的「姬姓」。《史記·五帝本紀》在介紹黃帝時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這段文字描述了黃帝作為人文始祖的聰明大智。《帝王世紀》也說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黃帝,又稱為「軒轅黃帝」,實際上是因為黃帝曾居住在「軒轅」這個地方,因以為名。軒轅黃帝是崇尚黃色的,這是因為這個部族生活在黃土高原,其賴以生存的大河便是黃河,而這一人群的皮膚又是黃顏色,這種「黃河、黃土、黃種人」的三位一體,使他們對「黃色」有了更多的偏好。黃、皇古字通用,由黃帝而衍變成至高無上的「皇帝」,成為最為尊貴的帝王的專稱,在歷史時期黃色更成為皇帝獨有的專色,中國古代的宮廷建築,無論是宮室、都邑、太廟,也都由黃土築成,成為有別於其他文明的「黃色文明」。至於黃帝的專號「軒轅」,《說文》段注為,曲(車舟)藩車為之軒,大車謂之轅,「軒轅」實際上指為「有篷頂的大車」。據史料記載及學界研究,早期的黃帝部族是以游牧生活為重要的內容,「軒轅」大車的發明,為這種生活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運輸工具,在當時的部族生活中占據有重要的地位。並因此而成為黃帝及其部族的名號。另一方面,黃帝部族以龍作為圖騰標志。考古發現中,龍的形象的不斷變化,龍形象的不斷豐富與完善,實際上是黃帝部族發展壯大,中華民族融合發展的真實寫照。

黃帝及其部族最早的居住地在姬水,亦即陝西省岐山縣一帶,後采向東發展,到達中原,並在河南新鄭形成政治中心。《史記》的有關註解均有「黃帝號有熊」,「有熊,河南新鄭是也。」《元和郡縣圖志》:「鄭州新鄭縣,本有熊之墟。」另外,陳留(今屬開封)有「黃城」、杞縣有「夕卜黃」、滎陽有「黃水」、封邱有「黃池」,這些都與黃帝部族的活動有關。密縣的大瑰山、臨汝的崆峒山、靈寶的荊山,盧氏的熊耳山等都有黃帝活動的遺跡,反映中原地區是黃帝及其部族的重要活動地區。黃帝以中原為中心,「慣用干戈」、「修德振兵」、「天下有不順者,……從而征之」,尤其是黃帝部族與蚩尤部族在涿鹿(今屬河北)大戰,取得了勝利。黃帝及其部族的軍事行動,加速了傳說中各部族間的融合,從而形成了以中原為核心的南達於江、東至於海、北達燕趙的內涵相近的先進文化。

黃帝在典章政制與經濟文化上也有重要的貢獻。《史記》等史書記載,黃帝「置左右太監,監於萬國」。這種管理形式,應該是後世政權的雛形。黃帝的史官「倉頡作書」,「伶倫作律」、「容成造歷」,「黃帝考定星歷」等,黃帝時的文化成就巨大。黃帝采銅鑄鼎,以玉為兵,刳木為舟,作宮室以避寒暑等。黃帝的夫人嫘祖發明了養蠶、織錦等,反映了黃帝時代的前所未有的發明創造,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化高峰。

傳說黃帝在功成名就於荊山鑄鼎後,騎龍升天。《史記·封禪書》有詳細的記載,在河南靈寶,有與這則傳說相關的地名與遺跡,如荊山、鼎湖、龍溝,以及黃帝廟。在陝西省黃陵縣,有「橋山」,而「橋山」附近有黃帝陵,這里也就成了歷代君民祭奠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的聖地了。

依照史書記載,顓頊為黃帝的孫子輩。《史記》、《帝王世紀》以及某些蘇譜均有詳細說明,在黃帝的25個兒子中,最早取得「姓」的名號者僅有14人,這些姓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古老的姓,現代姓氏則是在此基礎上衍生而來的「氏」。黃帝正妃是采自西陵氏族的嫘祖,她為黃帝生下的兩個兒子分別是青陽與昌意。昌意曾在「若水」一帶的西南地區長期生活,並娶當地土著蜀山氏族的昌仆為妻,他們的兒子顓頊從小便在西南地區生活,後隨氏族東遷到中原。

顓頊既是古史傳說中的英雄般的人物,也是當時統合天下的部族名號。學術界對顓頊的本意有著多種的理解。《論衡》中談到的「顓頊戴干」,有的學者以民族志與考古發現相結合,解釋其為原始部族時人們在頭部佩飾器具從而形成的一種頭部裝飾,這種裝飾使得其成為「扁形變頭」。根據史書中將「顓頊」與「高陽」並稱的現象,其含義為旭旭升起的太陽。而這種對自然的崇拜現象,在當時應是較為普遍的。

顓頊及其部族東遷的過程,也是以顓頊為首的部落聯盟形成的過程,也是史前部族融合發展的過程。顓頊在河南、山東、河北等黃河中下游地區活動留下有大量的遺跡。其最重要的傳說是保留在《淮南子》等書中的「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的傳說,兩大部族的長期征戰,在史書中形成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顓頊也因此而獲勝,部落聯盟獲得了空前的擴大,並以此贏得了五帝之一的贊譽。

顓頊的統治中心也在中原。史書記載,顓頊在河南許昌、杞縣、淮陽等地居住。《左傳》:「衛,顓頊之墟也,故為帝丘。」帝丘在東周時為衛國的都城,其位置在今河南濮陽附近。顓頊盡管在軍事上有所作為,但他的功績主要在宗教禮儀上。《大戴禮記》對他的功績有十分精要的概括,稱贊他是很有謀略,通曉道理的人,他的行為舉止符合天意與鬼神的意志,所以說他是人與神的溝通者,他所開啟的由宗教對人的控制的辦法,以及對社會組織結構的改造,在當時是個進步。顓頊死後,埋葬在頓丘城外,即今河南省內黃縣,據說他活了98歲,顓頊之後,其部族又分裂為若干個部落。《世本》的「帝系篇」等文獻,甚至在一些「蘇譜」中,也有「顓頊八子」的記載。顓頊娶鄒屠氏之女生蒼舒、隕鼓、禱戴、大林、龍降、廷堅、仲容、叔達等8子。顓頊又娶勝奔氏之女生子稱,稱生卷章,卷章又名老童。

老童及其部族,也如他的先祖那樣在中原生活,但也在關中、江淮等地區生活,其遺族後來還遠遷到嶺南活動。老童(卷章)的部族後又發展為重黎和吳回。

重黎這個傳說時代的人物,實際是由重與黎二個部落合並而成,重黎實際上是這個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的後裔逐漸裂變為「九黎」,並成為「黎民百姓」中的主體。重黎曾擔任過帝嚳時的「火正」。「火正」是傳說時代掌管火源的職官,因為火的發明傳說為祝融氏所為,因此「火正」又稱為「祝融」,重黎因任「火正」,重黎也與祝融有了聯系。火的發明,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火可以驅除野獸,使人類在與其他動物的爭斗中處於優勢;火可以熟食,食物成分的改變為人類智力的進步創造了條件;火可以用作耕種,「刀耕火種」的初期農業的興起,是人類文化進步的標志。以看守火種,到對火神的祭祀,以至火化升天等均由祝融(火正)負責,因此在當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重黎受命與流落在南方的共工氏進行戰斗,並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帝嚳以平叛不力而殺了重黎,並讓重黎的弟弟吳回襲任火正祝融之職,吳回也便有了祝融氏之稱。

吳回在南方與共工氏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他與他的部族也因此重返中原。《路史》、《左傳》均記載,在河南鄭州有「祝融之墟」,其具體地點在新鄭與新密附近,即西周時期鄶國所在地。吳回及其部族雖然在陝西、山西、甚至東南地區生活,但最終以中原為中心,吳回死後也埋葬在「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區。

陸終傳說是吳回的兒子。根據對其名號研究,陸終是以捕食善跳動物而著稱的部落,並以此作為圖騰以及首領的名字。陸終及其部族也在中原一帶活動,山西的平陸、河南豫北地區的「大陸」(吳澤)等便是這種活動遺跡的反映。在豫北地區的獲嘉、修武、輝縣交匯處的吳澤,實際上也是當年吳回曾活動過的地區,這里與顓頊故都也相去不遠,並有親族在其附近居住,因而具有較好的生活基礎。

陸終生6子,分別是樊、惠連、(竹錢)(竹堅)、會人、轡牲、季連。其中,樊封昆吾為己姓。
先祖昆吾公
昆吾公是蘇姓的先祖,這是諸多蘇譜所公認的。樊封於昆吾,又稱昆吾氏。也就是說,由陸終及部族發展衍變而來的昆吾部族,其首領亦稱「昆吾氏」即蘇譜上的「昆吾公」。「昆吾」的字義,《夏小正》解釋為:「昆,小蟲。」又稱,「昆者,眾也。」「小蟲動也。」《說文通訓定聲》認為,昆吾為眾蟲之意,吾即音的尾語。昆吾源自陸終,二者都有「眾蟲」之意,一方面反映二者的圖騰相近;另一方面說明其部族人口眾多,興旺發達。《國語》、《史記》都記載,昆吾為「夏伯」。

《呂氏春秋》記載有「昆吾作陶」。《說文》及其相關著作也有「昆吾者,壺之別名。」「昆吾,圜器也。」
昆吾氏也在中原地區活動。他們的蹤跡與夏人相近,如在山西傳說有夏都安邑的地方,有「昆吾亭」。河南濮陽為「顓頊之墟」,這里不僅有「昆吾台」,也有「昆吾之墟」,《竹書紀年》寫道:「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於有蘇。」「帝芬」,有的書中記載為「帝槐」,是夏代第8個王,屬於夏代中期。

《世本》:「蘇氏,顓頊、祝融之後,陸終生昆吾,封蘇,鄴西蘇城是也。」《元和姓篡》:「蘇,顓頊、祝融之後,陸終生昆吾,鄴西蘇城是也。」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蘇氏出自己姓。顓頊裔孫吳回為重黎,生陸終。生樊,封於昆吾。昆吾之子封於蘇,其地鄴西蘇城是也。」
「有蘇氏」
「有蘇氏」在商代仍有活動,其重要人物是蘇妲己。《今本竹書紀年》記載,「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在《國語》一書中,也有類似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史記·殷本紀》表述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有蘇氏」是商代的重要部族,但與商王室的關系並不融洽;商王室討伐「有蘇氏」,擄得了美麗的妲己,而且殷紂王十分喜愛妲己的美色。

蘇國
蘇國的建立,是蘇姓歷史上的大事。
西周政權建立後,周天子對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左傳》成公十一年:「昔周克商使諸侯撫封,蘇忿生以溫為司寇,與檀伯達封於河。」杜預註解為:「蘇忿生,周武王司寇蘇公也,與檀伯達俱封於河內。

關於蘇國的范圍。《後漢書·郡國志》雲:溫,故國也,蘇忿生封。」《括地誌》卷二,「故溫城在懷州溫縣西三十里,漢、晉以為縣,本周司寇蘇忿生之邑。」溫是蘇國國都,位置在今河南溫縣西安樂寨與招賢一帶。《左傳》記載,春秋前期周桓王將蘇國的田地給予了鄭國,這些地點有「溫、原、締、樊、隰城、攢茅、向、盟、州、陘、(阝貴)、懷。」其中,溫、州、陘(邢),均在今溫縣境內。原、樊,在今河南濟源市境內。締、向,在今河南沁陽市境內。隰城、懷,在今河南武陟縣境內。盟,在今河南孟州市境內。(阝貴),在今河南焦作市郊。攢茅,有考證為攢城與茅城,均在今河南輝縣市境內。以上諸邑,很難說是蘇國的全境,即便如此,也包括了今濟源市與焦作市的全部,今新鄉市的西部,這樣一個廣大的地區。其基本上與康叔受封的衛國為鄰,也應該是當時較為重要的蘇國。蘇國的爵位,文獻中稱蘇國國君,有「蘇公」、「蘇氏」、「蘇子」、「溫子」等多種稱呼,盡管當時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說法,據說執行時並不嚴格,因此,蘇國可能僅為「子」爵,其首領又任司寇,稱作「蘇公」.

西周時期是蘇國的重要發展時期,傳世的青銅器著錄在《三代吉金文存》一書中,其中的《史頌鼎》有長篇銘文,記載了史頌受命視察蘇國,掌握並實行蘇氏之法。《三代吉金文存》收錄有蘇國銅器《蘇公簋》,這件器物銘文不長,卻記述了蘇、周聯姻的史實。兩周時期,異姓諸侯間的聯姻,是密切相互間關系的重要手段,蘇女嫁與周男,一方面反映了蘇國對周王室的仰慕,同時也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蘇、周關系密切的標志。在三門峽虢國墓地也發現有西周晚期的蘇、虢聯姻的器物。虢國都上陽,位置在今三門峽市近郊,虢國雖不屬於大國,但卻是周文王的弟弟虢叔所封,其君主虢仲曾輔佐周夷王南征淮夷,釀成國人暴動;虢文公為周宣王時的重要卿士,在周王室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三門峽墓地中發現的「蘇甫人」盤、匝,正是蘇女遠嫁虢男的反映。「蘇冶妊」鼎,記載了作為蘇君夫人的妊姓女子,為她的女兒遠嫁他鄉,而專門作器的情況。在三門峽墓地,還發現有「穌子叔」鼎、「穌貉」豆等,其銘文不長,但都可以說明,蘇、虢間有著持續不斷的良好關系。此外,北京圖書館收藏的《寬兒鼎》青銅銘文拓本中,記載了「蘇公之孫寬兒」的歷史史實,對研究蘇國史,也有重要的幫助。青銅銘文中的「蘇子叔」、「蘇公子」,也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蘇國宗室的重要人物。

《詩經·小雅》記載了蘇公與暴公的史實,「蘇公作是詩以絕之」。《世本》雲:「暴辛公作塤,蘇成公作篪(chi,持)。蘇成公,平王時諸侯也。」篪是一種樂器,「管樂十孔,長尺一寸,吹孔有觜(嘴),如酸棗。」

春秋時期,奴隸主貴族的禮樂制度發生了動搖,周天子的神聖地位也受到了挑戰,尤其是平王東遷洛邑,蘇國與周都僅一河之隔,蘇國成為王畿之地,其相互間的矛盾也大大加劇了。

蘇國與列國間的矛盾,首先來自於鄭國。鄭國是西周時期最後被周天子冊封的諸侯國,鄭國的始君姬友,是周宣王的同父異母兄弟,初封在西周王畿地區的關中,「犬戎之亂」後,鄭武公協助周平王東遷,並在王畿重建鄭國。鄭國受封的地方,原來也有一些小國,鄭先後滅掉鄶、虢等8個小國,在中原擁有一席之地,成為在中原有一定影響的強國。鄭國勢力的擴大,無形影響了周王宗室的利益,周鄭交惡,並互以太子為質。平王病逝,在鄭為質的太子孤因哀傷過度,不幸身亡,其子嗣位,是為桓王。桓王對鄭國稱霸,心有餘悸,在朝中對鄭不恭,引起鄭國朝臣的不滿,他們力主挑戰王權,以觀其行。這一天,鄭國大將祭足率領鄭國軍隊白玉門津渡過黃河,以向蘇國借糧遭到拒絕為由,強行收割蘇國已成熟的小麥,並運回鄭國。其後,又到王城附近公然強搶周王宗室的稻禾。可見,在諸侯稱霸的時代,蘇國作為周王的親信國,但卻受到傷害。周天子並令衛、陳、蔡

閱讀全文

與樂山以太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虛擬貨幣泰國 瀏覽:799
小日本一個密室的老電影 瀏覽:492
高級家教課程韓劇完整版女老師叫什麼名字 瀏覽:685
推片網官網 瀏覽:981
美國電影小學生愛上女老師 瀏覽:466
小電影下載網址 瀏覽:689
韓國禁止的愛情電影 瀏覽:207
懷舊論理影片大全 瀏覽:177
兒子與後媽私奔是韓國哪部電影 瀏覽:255
比特幣公司倒閉了嗎 瀏覽:223
比特幣今天漲了嗎 瀏覽:814
女同性戀太尺度電影 瀏覽:309
女孩每次考試都讓老師給滿分的韓國電影 瀏覽:296
哪裡網可以看付費電影 瀏覽:683
比特幣公鑰格式 瀏覽:806
成人好看的電影網址推薦幾個 瀏覽:641
帶母乳的電影電視劇 瀏覽:755
如何復制挖礦 瀏覽:727
愛情動作動漫電影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