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技周報 | 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硅單晶生長設備試產成功
世界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
近日,由原子能院和中科院近物所自主研製的世界上束流強度最高深地實驗設施——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強度達到2mA,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裝置先進水平。這是我國核天體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完全掌握強流高壓加速器製造技術,並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成為面向世界開放的國家級基礎研究平台。
中國聯通成功完成量子通信+區塊鏈應用測試驗證
中國聯通近日在 「京雄量子加密干線」上成功完成區塊鏈BaaS及應用+量子通信的驗證測試,這是中國聯通研究院、中國聯通河北分公司、亨通光電和安徽問天量子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碼純深度合作的又一創新成果。
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硅單晶生長設備試產成功
由西安遲叢咐理工大學和西安奕斯偉矽片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國內首台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硅單晶生長設備日前在西安實現一次試產成功。據悉,大尺寸半導體硅單晶材料是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在該領域實現突破,對滿足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索尼將對所有AI產品進行倫理審查
據日經中文網消息,索尼最早在2021年春季對所有使用人工智慧(AI)的產品進行倫理方面的安全性審查。被判定為不合規的產品將進行整改或停止開發。AI可以提高便利性,但由於作業時的判斷標准不透明,存在可能會無意中引起歧視等問鄭隱題。隨著AI產品的普及,開發人員的責任增大,企業也將強化對策。
投資8000萬,比亞迪擴產動力電池極片
投資8000萬元的惠州比亞迪電池公司動力電池極片擴產項目日前獲大亞灣發展和改革局復核。該項目位於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比亞迪二期工業園,項目起止年限為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建成後可以實現每天72000米成品極片及3600支半成品極芯產出。
第一張數字人民幣保單成功出單
近日,隨著第一張數字人民幣保單的成功出單,眾安保險成功將數字人民幣的落地應用延展到了保險領域,並通過眾安保險線上化保險的場景優勢,助力數字人民幣試點錢包生態建設。據悉,此後,眾安保險還將陸續為旗下主要產品提供數字人民幣保費支付服務,也將持續與建行在數字人民幣在保險領域的場景化應用展開研究和合作。
京東物流全自主研製的「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完成首飛
JDL京東物流全自主研製的「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日前已完成首飛。這是JDL京東物流繼2018年完成「京鴻」大型物流無人機首飛以來,自主研發的第二款原生支線物流無人機。「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正式立項於2020年初,JDL京東物流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工信部:持續推進5G技術研發試驗,開展6G願景研究
工信部表示,要強化技術創新,持續推進5G技術研發試驗,加快網路切片、邊緣計算、晶元模組、儀器儀表等技術產品的成熟,增強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加大毫米波試驗力度,促進毫米波產品成熟。加快R16標準的成熟應用,同時也要推動後續的R17、R18標准持續演進。此外,還要展望未來,開展6G願景研究,促進移動通信產業可持續發展。
浙江發布首批「未來工廠」名單,海康威視等12家企業上榜
浙江發布首批「未來工廠」名單,海康威視、中策橡膠等12家製造業企業上榜。康賽妮、三鋒實業等16家製造業企業入選「未來工廠」培育企業名單,浙江中控、省技創中心等18家機構成為首批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成員代表。根據今年8月初,省經信廳正式印發的《浙江省培育建設「未來工廠」試行方案》顯示,「未來工廠」的建設,主要包括數字孿生應用、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等七大關鍵要素。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簽約開建,預計後年交付使用
日前,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作為「IMOSOS系統」的水面支持平台,將對傳統海洋調查模式產生重大突破和創新意義。
國產大飛機C919在武漢天河機場試飛
12月21日15時32分,國產大飛機C919穩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東跑道上,這是C919首次在其主基地上海浦東機場之外的4F(最高等級)機場開展驗證試飛,意味著其距離適航許可交付更進一步。
上海無人船艇測試場將開啟
第三屆智能航運與新基建峰會近日在上海臨港舉行。峰會上,臨港新片區方面表示,將依託滴水湖打造上海第一個無人船艇測試場。該測試場面積約為0.75平方公里,包括一塊長約1200米,寬約20米的測試功能區。
之江實驗室首個科研「飛地」 開工,聚焦智能感知領域研究
從之江實驗室獲悉,19日該實驗室首個外建科研基地——之江實驗室·AI莫干山基地項目在浙江湖州市德清縣開工,建成後將用於之江實驗室在智能感知領域和相關科研攻關。
天兵 科技 完成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近日,天兵 科技 宣布完成了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國科學院旗下國科投資領投,陸石投資跟投,一葦資本擔任財務顧問。天兵 科技 的新一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天梭一號」重復使用試驗箭飛行試驗、「天龍」系列液體運載火箭的首飛投產和人才隊伍的進一步擴建。
「宇泛智能」獲近5億元B2輪融資
物聯網人工智慧企業杭州宇泛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近5億元B2輪融資,華新投資領投,當虹 科技 等跟投,上輪投資方野草創投持續加註。本次融資將用於持續強化宇泛智能在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終端的性能和出貨量,加強宇泛智能在光學、國產物聯網操作系統(UfaceOS)、信息安全和隱私計算的研究投入,以及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物聯網學習推理融合平台和超算中心、拓展美洲銷售體系。
「文遠知行」獲宇通集團2億美元B1輪戰略投資
L4級自動駕駛出行公司「文遠知行WeRide」宣布完成宇通集團的2億美元B1輪戰略投資。這是中國主機廠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最大單筆投資。本輪融資後,雙方將推動自動駕駛在微循環巴士、公交車和其他商用場景的應用,在技術研發、車輛平台、出行運營等多個關鍵領域深度合作。
IC設計公司「英韌 科技 」獲得新一輪股權融資
IC設計公司「英韌 科技 」(InnoGrit)完成了新一輪股權融資,投資方為普續資本和愛諾投資。今年4月,英韌 科技 完成了B輪融資,投資方為招商局資本、嘉御基金、七匹狼創投等多家機構。公司未披露融資金額。英韌 科技 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致力於固態硬碟主控晶元的設計。公司主攻晶元存儲技術的改進,減少過多協議轉化造成的浪費。
㈡ 聽智己汽車說了什麼,還要聽它沒說什麼 | 汽車產經
3
它沒說的是什麼
關心產品本身的人,智己汽車給出的復雜配置信息已經足夠了,畢竟想要理解具體功能,還要等到2022年。
但這家企業的全貌和品牌文化的深度,這場發布會並沒有完成這個任務。
智己汽車在發布會上試圖傳遞出的品牌意義是「智能時代,汽車該有的樣子」。
從其發布的內容來看,它在技術方面的確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在用戶共創的運營邏輯上也與市面上繁多的「用戶企業」異曲同工。
所以,智己汽車的樣子是時代為其定義的樣子,也是這個時代背景下合格的智能汽車都應該且可以擁有的樣子。
但對於擁有上汽集團、阿里巴巴和浦東新區三方強悍血統的智己汽車,外界的期待不止於「應該」而已。更多的驚喜,暫時只能寄期望於它身上保留的很多未解謎題。
比如作為股東之一的阿里巴巴,之前與上汽共同打造過的斑馬系統高開低走,在阿里收購斑馬智行股權之後大有隱退的意味,這次智己與阿里達摩院會是何種合作形式,主創團隊並沒有回答。
再比如其宣稱的CSOP平台上,用戶可以用數據換取數字權益,具體交換機制和用戶將獲得什麼形式的利益,也沒有過多透露。
在渠道方面,智己汽車透露將在年底前完成一線城市的布局,相比其他新勢力在商圈內100-200平方米的體驗店,智己將選擇在中心商圈面積更大的店面,但具體的銷售模式、線下門店的功能並未說明。
甚至智己汽車智能科技的自主研發水平、主理人團隊決策權力幾何、首批量產車能夠實現的功能、具體續航里程、銷售渠道主體和數量規模、定價區間等信息,仍在保密階段。
無法揣測智己汽車遮遮掩掩的原因,不過,這個智能時代也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智能汽車行業每天都有新消息,過重的神秘感營銷只能讓消費者更快忘記。
至於智己汽車與多位現代藝術大師及工作室的深度合作,其想要傳達出的藝術性,理解起來需要不低的知識門檻,難以引發大眾的共情。
放在智能時代的大背景下,描述中的智己確實是一款合格的產品,但這個新品牌究竟如何,還需要耐心等待一層層面紗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