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騰訊區塊鏈產品是什麼(騰訊區塊鏈布局集中在哪些領域)
騰訊上線國內首個NFT交易APP「幻核」,助力數字未來繼阿里、網易等科技巨頭紛紛涉足NFT領域後,騰訊也要加速入局NFT的傳聞四起。據悉,騰訊即將發布NFT交易APP「幻核」,首發的NFT項目來自知名文化訪談節目《十三邀》,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NFT將限量發售300枚。
從目前已公開的資料來看,該項目來自騰訊平台與內容事業群(PCG),屬於其創新業務。依託於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藝術與收藏、IP周邊開發等業務中均實現了NFT藝術品的發售。
在多個軟體下載平台上,幻核APP的介紹為:在幻核App里,可以購買到不可篡改、不可分割的數字文化商品,用戶的權益將被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上。每個畫面、視頻或模型,都將變得真實而稀缺。用戶將不再擔心儲存、流通、損耗、盜竊、運輸等問題。可以方便快捷地購買、欣賞和管理各類數字收藏品。
可以看出,幻核APP定位為數字藝術品收藏平台。在這里,不僅有海量的藝術資源供用戶欣賞和交流,還解決了藝術收藏品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真假難辨、運輸磨損、儲存空間有限等。用戶在幻核app上全方位了解、收藏商品的同時,區塊鏈技術使得商品得以數字確權及永久保存。
此前,阿里就曾在旗下支付寶的「螞蟻鏈粉絲粒」小程序上限量發行了名為「敦煌飛天"和「九色鹿"的付款碼皮膚。這兩款NFT付款碼皮膚全球限量發行共16000個,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這一舉動不僅宣告了阿里正式進軍NFT領域,也讓NFT真正走進了大眾視野,不再是行業內部人員小范圍討論的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發行的這兩款NFT付款碼皮膚,官方給出的規則介紹里都特別強調了:NFT數字作品的版權歸發行方或原作者所有,除另行取得版權擁有者書面同意外,用戶不得將NFT數字作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螞蟻鏈僅為NFT數字作品在螞蟻鏈上的信息存證和唯一標識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不承擔內容和版權的相關責任。支付寶給出的解釋是:NFT與虛擬貨幣等同質化代幣存在本質不同,有數字商品的實際價值作支撐,也不具備支付功能等任何貨幣屬性。
也就是說,即使用戶付費購買了NFT作品,但版權還是屬於發行方,用戶不能轉售、商用,只能用來收藏,這和大家熟悉的區塊鏈領域的NFT有所出入。區塊鏈領域的NFT在用戶拍得後,擁有數字作品本身的版權,可以自由交易,且有增值的可能性。
也許是因為國內監管政策的不斷升級,互聯網大廠推出的NFT大多都不可自由交易,僅建立在私有鏈或聯盟鏈上。因此,目前市面上的NFT只能說具有NFT屬性,但不等同於區塊鏈世界的NFT。
因NFT的爆炸式出圈,也帶來了諸多隱患。在阿里推出NFT付款碼皮膚後,網路上立即形成了炒作之風。不平衡的供求關系使得搶到NFT付款碼的用戶,將其掛在閑魚平台上售賣,希望能大賺一筆。付款碼的價格從剛開始的幾十元到幾百元,一路炒到了150萬!而在支付寶首發時的售價僅需要10支付寶積分+9.9元人民幣。
這種瘋狂的哄抬價格的行為,已經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甚至讓很多根本不清楚NFT究竟是什麼的用戶也加入了這場混戰,把炒NFT當作「一夜暴富」的好機會。這場鬧劇以閑魚出手制止、下架所有NFT商品終結。但目前,在閑魚上搜索「NFT」,騰訊的幻核「限量版十三邀黑膠唱片NFT」已經炒到了18萬,後續發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為什麼「萬物皆可NFT「成為了流行?這和NFT在海內外的火爆有很大關系。僅今年上半年,NFT市場的交易額已達到25億美元,而這個數據還在屢創新高,NFT市場規模擴張速度之快實在驚人。但NFT的價值不應該和炒作的價格混為一談。我們只有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不斷推進區塊鏈技術的進步,才能確保NFT健康、有序地發展下去。
區塊鏈上騰訊做了什麼?馬化騰:區塊鏈,行;ICO,不行
在兩會上,馬化騰表示區塊鏈話題最近非常熱,甚至有人調侃區塊鏈之前的互聯網都是「古典互聯網」。雖然區塊鏈技術是創新的,但是怎麼用好這種技術是另一方面的問題。
在馬化騰看來,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在很多領域,尤其是在數字化認證實物的唯一性方面。就像現實中的一個文件、一個票據等等,可以用區塊鏈技術來保證它們不可被復制、不可被篡改。相比過去的傳統IT技術,區塊鏈在真正模擬現實社會中的單據、收據的唯一性上,是有劃時代意義的。
關於做數字貨幣ICO,馬化騰認為還是有很多風險。他說:「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隨便發行數字貨幣,那會引發很多監管方面的問題。」
騰訊目前並沒有參與數字貨幣,也不考慮發幣。
騰訊做了什麼?
PingWest品玩發現,目前騰訊的區塊鏈團隊歸屬騰訊金融科技事業線。騰訊在區塊鏈方面的動作也主要集中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並推出了區塊鏈金融級解決方案Baas。
此前,騰訊還發表過聲明,說「騰訊區塊鏈從未以任何形式參與代幣發行或交易相關活動,也未與任何機構展開此方面的合作」。
可以說騰訊一直對代幣發行有所忌諱,但對區塊鏈技術本身還是很看好的,而且已經有了具體行動。
2016年,微眾銀行就已經在深圳參與發起了「金聯盟」,並開發出了面向金融業的聯盟雲服務BaaS。當時成立金聯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協調金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資源,聯盟成員們共同開發適用於金融機構的聯盟區塊鏈。
在2017年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雲正式發布BaaS。並表示這套解決方案,會結合騰訊在大數據、徵信、身份認證、AI和第三方支付等方面的能力,在智能合約、供應鏈金融與供應鏈管理、跨境支付/清算/審計等場景下提供區塊鏈服務。
目前,騰訊在區塊鏈底層技術領域有20多項專利。
2017年,騰訊發布的《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披露了其區塊鏈整體架構:底層是自主研發的TrustSQI平台,中層的TrustPlatform是構建區塊鏈應用平台產品,頂層的TrustApplication則是用來向最終用戶提供區塊鏈應用。
雖然聽起來,騰訊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操作,似乎和終極用戶們的直接聯系很少。但事實上,每天用著微信、QQ的你,可能早就感受過騰訊在區塊鏈上的應用了。
比如2017年春節內測的黃金紅包項目,就是騰訊用區塊鏈技術來記錄用戶數字資產的一次嘗試。還有在公益尋人方面,騰訊也利用了區塊鏈技術來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在金融和公益之外,騰訊還在2017年9月和英特爾達成合作,宣布雙方將共同開發區塊鏈技術,用來提高物聯網場景中的安全防護能力。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有兩個含義:
1、區塊鏈(Blockchain)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2、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像一個資料庫賬本,記載所有的交易記錄。這項技術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漸得到了銀行與金融業的關注。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騰訊區塊鏈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應用?騰訊區塊鏈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挺多的,大家比較熟知的是區塊鏈電子發票,同時騰訊至信鏈在版權保護、司法存證方面也有涉及,另外在供應鏈金融方面也有嘗試,與聯易融共同搭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微企鏈。關於詳細的內容,可以在密碼財經mimacaijing中了解到。
騰訊區塊鏈是什麼?具體有哪些應用場景呢?區塊鏈之所以受人質疑,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實用的應用場景,普通人也看不到可能存在的價值。那麼在這些專家眼裡,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最可能出現在哪裡呢?
量子鏈創始人帥初談到:目前整個區塊鏈技術的演進還處於早期階段,如同20年前的互聯網時代。那時候我們想像不到互聯網會出現像uber這樣的應用,技術的發展給大家更豐富的多樣性,可能性就是未來。
現在,加密貨幣相對於區塊鏈,類似於email相對於互聯網。區塊鏈未來的發展,肯定不會止步於加密貨幣。從場景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徵是通過各種技術保證了一個trustless
platform(免信任平台),降低了所有商業交易的成本。
區塊鏈最著名的扛旗手薛蠻子的觀點和帥初相似,他也認為,目前所有應用的落地都還有相當大的難度,而原因在於公鏈還有許多問題,包括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上曾出現的,交易費用、交易確認時間、可擴展性等問題。現在量子鏈、eos等公鏈有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但這更是一個長跑。
那區塊鏈到底能用來干什麼呢?在帥初的預測中,以下幾個場景是相對容易落地的:
1
、游戲行業(虛擬道具和游戲渠道變革);
2
、數字內容領域(視頻、音頻、文字);
3、id
的變革;
4、金融領域(人人通過智能合約提供保險服務);
5、組織架構變革,代替公司制度;
6、投資領域vc/pe;
7、為數字資產提供服務的機會(錢包、交易所、衍生品和流動性)。
螞蟻金服的副總裁蔣國飛認為,最先從概念證明落地到實際商用的區塊鏈應用,可能會出現在金融服務和供應鏈管理中,時間可能就在今年。
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根據區塊鏈的技術特徵給出了幾個可能的答案:
1、
區塊鏈最重要的優勢,就是透明、不可更改的、分布式的賬本。有些領域還是互聯網從沒覆蓋到的領域,比如承兌匯票。
2、
區塊鏈另外一個大優勢,從智能合約這個角度來說,就是在點對點的這個層面上,有可能形成更加高效的網狀協同。比如眾籌。
3、
在創新領域,區塊鏈肯定會和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發展是緊密結合的,包括雲計算、邊緣計算等等。
騰訊區塊鏈游戲是什麼??騰訊官方在騰訊UP大會上公布了旗下的首款區塊鏈手游《一起來捉妖》,該游戲使用了AI圖像識別技術、LBS以及區塊鏈技術。游戲總共會產生1105億只妖怪,並存儲在區塊鏈上,今年5月上旬將在四川開啟測試。
❷ 在區塊鏈的布局上,BAT平台正在進入混戰中
在區塊鏈的布局上,BAT平台確實正在進入一種混戰的局面。具體來說:
技術布局與專利優勢:
業務布局與側重:
市場格局與潛在問題:
綜上所述,BAT在區塊鏈領域的布局正在進入一種混戰局面,各自都有技術優勢、業務側重和市場定位。然而,如何打破「信息孤島」問題,實現區塊鏈信息的互通共享,將是未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關鍵所在。
❸ 我國區塊鏈發明專利有多少,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達到4435件是哪一年
工信部: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佔全球總量的84%,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工信部: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佔全球總量的84%,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首先是說明了世界范圍內的區塊鏈發展非常迅猛使得中國很多商業投資者正在加大對於區塊鏈的建設,其次就是中國的商業市場非常龐大所以對於區塊鏈的專利申請需求才會更高可以更好的保護申請者的長期利益,再者就是區塊鏈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提升社會工作的穩定性,另外就是中國在區塊鏈方面的發展是在世界的前沿陣列的有利於提升中國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工信部: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佔全球總量的84%,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
一、說明了世界范圍內的區塊鏈發展非常迅猛使得中國很多商業投資者正在加大對於區塊鏈的建設?
首先就是說明了世界范圍內的區塊鏈發展非常迅猛使得中國很多商業投資者正在加大對於區塊鏈的建設,對於世界范圍內的區塊鏈發展而言是非常快速的有利於加速世界科技行業的進步。
二、中國的商業市場非常龐大所以對於區塊鏈的專利申請需求才會更高可以更好的保護申請者的長期利益?
其次就是中國的商業市場非常龐大所以對於區塊鏈的專利申請需求才會更高可以更好的保護申請者的長期利益,這樣子對於中國商業體系的穩定是更加有力的。
三、區塊鏈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提升社會工作的穩定性?
再者就是區塊鏈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提升社會工作的穩定性,這樣子可以使得網路世界中存在更多的真實信息。
四、中國在區塊鏈方面的發展是在世界的前沿陣列的有利於提升中國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就是中國在區塊鏈方面的發展是在世界的前沿陣列的有利於提升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有利於使得中國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人才來中國發展。
中國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多渠道的經濟建設。
區塊鏈金融前景有多大
金融是區塊鏈應用最多的領域
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2019年我國區塊鏈應用落地項目328個,其中金融區塊鏈應用落地項目96個,佔比29%。在同期應用落地項目中佔比最高,較2018年同比增長41%。
回顧國內,2019年區塊鏈開始站上了政策的風口。據統計,2019年國家及各部委出台區塊鏈方面政策21項,從國家政策上看,金融領域仍然是區塊鏈技術的的重點領域,同時貿易與工業互聯網也成為了新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熱土。
目前金融行業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跨境支付周期長、費用高,結算環節效率低下,風險控制代價高以及數據安全隱患大等。
區塊鏈與金融業具有較高的契合性
由於金融業本身確認信息真實的成本較高、對大規模共識也有需求、行業天生包含很多原生數據、且參與人數眾多可形成網路效應,因此區塊鏈與金融業具有較高的契合性。區塊鏈的出現,使很多傳統互聯網中因信任粒度或信任成本問題而難以進行線上融合的場景有了融合創新的可能。
具體來說,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價值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企業有72家
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內已備案的提供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公司約420家左右,共計506項服務。其中提供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的企業有72家,佔比17%,共備案120項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是探索最多的領域
細分領域來看,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都有具體的項目落地,尤以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結算以及貿易融資領域比重較高,落地項目數量分別為34個、15個以及13個。
銀行業積極布局區塊鏈
近幾年,區塊鏈金融應用案例不斷增多,涵蓋了銀行、證券、信託、徵信和保險等多個領域,而銀行是布局區塊鏈金融最積極的機構。據零壹智庫統計顯示,自2016年—2019年銀行業申請區塊鏈專利數量從11件增長至433件,翻了近39倍。具體來看,在2016年僅中國銀行和微眾銀行申請了區塊鏈專利,數量分別是7件和4件。2017年—2019年期間,申請專利總數量分別是43件、95件和284件。
註:2019年統計時間截止到12月1日。
截至2019年12月1日,我國共計15家銀行申請了區塊鏈相關專利,排在前3的銀行分別是微眾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其中微眾銀行共申請了288件,占所有專利數量的66.5%。據統計,僅2019年銀行業申請的區塊鏈專利就達284件,共計有9家銀行申請了區塊鏈相關專利,其中,微眾銀行以229件排在首位,佔到2019年新增專利總數的81%;排在第二的是工商銀行,在2019年申請了35件,占總數的12%;其餘7家銀行專利申請數量均在10件以下。
工行落地場景最多
銀行業也積極利用其技術優勢紛紛布局落地區塊鏈項目,從央行、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城市商行,大部分銀行機構都相繼部署了區塊鏈應用,其應用場景涵蓋了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房屋租賃、公益扶貧、跨境支付和數字票據等多個領域。其中工行落地了8個場景,排在首位。據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金融應用工作組不完全統計,涉及應用領域如下所示:
區塊鏈技術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的國際化有三個重要條件,一是人民幣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二是在國際貿易中以人民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三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
而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與金融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使用數字貨幣將會極大提高跨境結算的速度,其安全性也比傳統跨境結算高得多。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海外資本的擴張,DC/EP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中國與世界相比,在區塊鏈領域有哪些成就?專利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一直存在爭議,因為大多數項目都是在分權和開放源代碼的前提下建立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知識產權(IP)的概念極具爭議。
為此,使用以下搜索詞收集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網站數據:區塊鏈、區塊鏈、比特幣、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數字令牌和智能契約。
分析發現,盡管比特幣價格暴跌,但2018年是專利獲批最多的一年,有記錄顯示,在此期間至少有1060項專利被公布。
2017年批準的971項。在那一年,比特幣開始以998美元的價格交易,並在12月達到19,666美元的歷史高點。
數據顯示,2012年專利批准開始起飛,直到2015年,這個數字一直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今年迄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已授予242項加密貨幣或區塊鏈相關專利。
中國排名第一,獲得790項專利。
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共批准了762項專利申請。韓國和澳大利亞緊隨其後,分別為161人和132人。英國是唯一進入前10名的歐洲國家,獲得了36項批准。
上榜公司主要是科技巨頭和金融服務公司,如IBM(119項)、Mastercard萬事達(111項)、Coinplug(84項)和阿里巴巴(60項)。
其中就個人而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謙獲得92項專利。
阿里巴巴區塊鏈專利數量322項,位居全球第一知識產權媒體IPRDaily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列出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間全球已發布的區塊鏈發明專利數量,其中中國排名第一,占專利申請量的67%,阿里巴巴以322項專利位居榜首,其次是中國平安,擁有274項專利,第三是Nchain擁有241項專利。(TechWeb)
區塊鏈現在市場整體情況怎麼樣?全文統計口徑說明:1)搜索關鍵詞:區塊鏈及與之相近似或相關關鍵詞;2)搜索范圍:標題、摘要和權利說明;3)篩選條件:簡單同族申請去重、法律狀態為實質審查、授權、PCT國際公布、PCT進入指定國(指定期),簡單同族申請去重是按照受理局進行統計。4)統計截止日期:2021年8月30日。5)若有特殊統計口徑會在圖表下方備注。
1、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申請概況
(1)技術周期:處於快速發展期
2010-2020年,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申請人數量及專利申請量均呈現增長態勢。整體來看,全球區塊鏈技術處於快速發展期。
註:當前技術領域生命周期所處階段通過專利申請量與專利申請人數量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來分析。
(2)專利申請量及專利授權量:2020年專利數量及授權量均有所下降
2010-2020年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20年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申請數量為1.48萬項。
在專利授權方面,2010-2018年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授權數量逐年增長,2019年開始出現下降趨勢,2020年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授權數量為2017項,授權比重僅為13.6%。
2021年1-8月,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和專利授權數量分別為4537項和324項,授權比重為7.09%。截止2021年8月30日,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申請數量為4.3萬項。
註:①專利授權率表明申請的有效率以及最終獲得授權的提交申請成功率。
②統計說明:如果2012年專利申請在2014年獲得授權,授予的專利將在2012年專利申請中顯示。
(3)專利法律狀態:「審中」專利為主
目前,全球區塊鏈大多數專利處於「審中」和「有效」狀態,兩者區塊鏈專利總量分別為3.12萬項和1.05萬項,佔全球區塊鏈專利總量的73%和24%。PCT制定期內的區塊鏈專利數量僅有1414項,佔全球區塊鏈專利總量的3%左右。
(4)專利市場價值:總價值超11億美元,3萬美元以下專利數量較多
目前,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總價值為11.31億美元。其中,3萬美元以下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為3.28萬項;其次是3萬-30萬美元的區塊鏈專利,合計專利申請量為3810項。3百萬美元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最少,為50項。
統計口徑:按每組簡單同族一個專利代表的去重規則進行統計,並選擇同族中有專利價值的任意一件專利進行顯示。
2、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技術類型
(1)專利類型:發明專利佔比高達96.67%
在專利類型方面,目前全球有4.16萬項區塊鏈專利為發明專利,佔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為96.67%。實用新型區塊鏈專利和外觀設計型區塊鏈專利數量分別為1279項和153項,分別佔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的2.97%和0.36%。
(2)技術構成:第一大技術佔比近15%
從技術構成來看,目前「防止未授權行為的保護計算機、其部件、程序或數據的安全裝置〔8,2013.01〕[2013.01]」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為1.04萬項,占總申請量的14.57%。其次是「H04L1/00至H04L27/00單個組中不包含的裝置、設備、電路和系統〔5〕[2006.01]」,專利申請量為9993項,占總申請量的14.05%。
(3)技術焦點:十大熱門
全球區塊鏈前十大熱門技術詞包括智能合約、認證方法、節電設備、完整性、資料庫、計算機、管理系統、塊鏈網路、數字簽名和用戶終端。進一步細分來看,區塊鏈技術熱門詞包括區塊鏈、區塊鏈技術、安全性、大數據、管理方法、計算機設備等。具體情況如下:
註:旭日圖內層關鍵詞是從最近5000條專利中提取。外層的關鍵詞是內層關鍵詞的進一步分解。
(4)被引用次數TOP專利:十大專利被引用超過1500次
基於公共身份賬本的區塊鏈身份管理系統(專利號:US9635000B1)和資產交易平台以及資產的數字化認證和交易方法(專利號:CN105956923A)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兩大區塊鏈專利,分別被引用262次和217次。其它被引用次數前十大專利如下所示:
3、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競爭情況
(1)技術來源國分布:中國佔比最高
目前,全球區塊鏈第一大技術來源國為中國,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量佔全球區塊鏈專利總申請量的63.52%;其次是美國,美國區塊鏈專利申請量佔全球區塊鏈專利總申請量的15.44%。韓國和中國香港雖然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是與中國專利申請量差距較大。
統計說明:①按每件申請顯示一個公開文本的去重規則進行統計,並選擇公開日最新的文本計算。②按照專利優先權國家進行統計,若無優先權,則按照受理局國家計算。如果有多個優先權國家,則按照最早優先權國家計算。
(2)中國區域專利申請分布:廣東最多
中國方面,廣東為中國當前申請區塊鏈專利數量最多的省份,累計當前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高達8481項。北京當前申請區塊鏈專利數量也超過六千項,浙江、上海、江蘇、山東當前申請區塊鏈專利數量均超過1000項。中國當前申請省(市、自治區)區塊鏈專利數量排名前十的省份還有四川、福建、湖北和陝西。
統計口徑說明:按照專利申請人提交的地址統計。
(3)專利申請人競爭: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奪得桂冠
全球區塊鏈行業專利申請數量TOP10申請人分別為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創新先進技術有限公司、支付寶(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深圳壹賬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瑞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復雜美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為1476項。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其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為1191項。
註:未剔除聯合申請數量。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