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的三個科技「潛力股」:5G、區塊鏈、IAM
前段時間的深圳IT領袖峰會上,億歐作為合作媒體進行了全程報道。在現場的億歐采訪中心,我們跟 科技 領域的多位大咖了解了新技術的應用現狀和前景,從中看到了三個「潛力股」,包括兩個底層技術:5G和區塊鏈,以及一個新興的企業服務市場IAM(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
以下是億歐與三位嘉賓(CEG Ventures創始管理合夥人、蘇州超塊鏈創始人史興國、竹雲創始人董寧)在IT領袖峰會上的采訪內容:
王維嘉曾在在美國矽谷創辦美通無線公司,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無線移動聯網,目前為CEG Ventures創始管理合夥人,專注投資前沿技術。
作為無線通訊領域的老兵,王維嘉並不認同2019年是5G應用的元年。首先,判斷一個技術是否到了元年有很多標准,看5G基站的數量是一個標准,但王維嘉更看重實際用戶的數量,看是否達到了百萬用戶。
「具體來說,假如某個應用只能用5G來支持,並且離不開5G,才是5G元年。就像一開始使用iPhone的用戶並不多,然而一旦你用上,你就會用下去,不會再換成諾基亞。當我們能發現這樣一個東西時候就是它的元年。目前從成熟度來講,5G還相對早期。」 王維嘉說到。
王維嘉回憶,當年在移動互聯網還沒有普及之前,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移動互聯網只是把搜索框放到了手機上,而另一派認為移動互聯網是完全不同的種類,但還不清楚殺手級應用是什麼。
到後來,大家才意識到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的核心區別就是:位置,手機定位催生出眾多O2O應用,以及現在的多家獨角獸公司。
在王維嘉看來,5G現在也是同樣的情況,大家看到5G的速度更快,延時更低,預見5G對於自動駕駛和遠程醫療的幫助。王維嘉認可這些應用場景,但他不認為低延時是哪個催生殺手級應用的關鍵,而殺手級的應用場景還未顯現。以個人的角度來說,他看好高網速這個特性,因為一定有新的應用是必須要高速網路才能支持的。比如VR顯示。
蘇州超塊鏈創始人史興國曾開發了第一款Sparc64位Linux系統,對操作系統國產化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致力於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
關於風口上的AI、5G、區塊鏈三個技術,史興國有他獨到的理解:「現有技術里,人工智慧解決現有產業的效率問題,從存量市場上解決問題,本質上是加深產業內涵。而5G和區塊鏈是基礎設施級別的技術,具有外延性,觸及以前從來沒有的應用范圍。」在超塊鏈創始人史國興看來,區塊鏈類似於5G,因為是基礎設施級的技術,所以很多應用場景還看不到,但他相信區塊鏈很可能比5G更早實現產業級應用。
史興國表示,作為一項底層IT技術,區塊鏈技術本身能表達價值和信用,這是區塊鏈跟資料庫的核心區別。從應用落地來看,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最早成熟的應用,只不過這種應用由於變得空心化,跟產業脫鉤,也因此不被政府鼓勵。史國興認為,區塊鏈目前還有兩個方向的應用比較有潛力,一個是供應鏈金融,一個是互聯網內容行業。
之所以是這個兩個行業,是因為當傳統業務以區塊鏈方式支持時,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將現實數據和鏈上數據統一起來。在這個問題不解決之前,最好的落地場景就是不需要線下實體數據上鏈的,比如互聯網內容產業,本身整個產業就是在線上運作,最適合用區塊鏈做支撐。而供應鏈金融通常是面向垂直領域,可以規避到區塊鏈的弱點,追蹤資金的流向。
史興國也介紹了公司的定位,在產業鏈上,超塊鏈作為一家底層技術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並行計算的區塊鏈應用,史興國透露,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願意根據區塊鏈的架構來挑戰公司業務,跟實體產業結合的區塊鏈應用預計最快今年下半年就會出現。
竹雲創始人董寧是個具備投資眼光的創業者,在2009年公司成立前,董寧便看到IAM(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這個領域的前景,「當時無疑知道了這項技術,在分析全球市場後,發現IAM當年的全球市場累計超過250億美金,並保持18%的年復合增長率。在國外,IAM市場被IBM、Oracle這類大公司占據,而國內卻是空白,現在技術上還有幾年的差距。」看到市場前景後,董寧決定投身於IAM領域。
IAM(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是融合多類信息安全技術對企業數據進行保護。在這個時代,企業除了網路安全、物理安全,還要確保人員許可權和應用系統的安全。比如對於新入職員工的賬號授權,以及對離職員工的賬號回收,都屬於IAM的范疇。
近兩年,數據泄露問題日益嚴峻,數據保護條例也更加完善,於是很多公司意識到要把不同的組織、數據、流程整合到一起,打通信息孤島,以管理好員工、供應商、C端用戶等人員的許可權,IAM市場順勢成長。
董寧介紹,國內IAM市場在2018年快速增長,原因就是2017年我國正式網路安全法,監管驅動了這個市場的發展。再加上各個領域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企業和組織都發現:IT系統的用戶邊界在擴大。除了許可權和訪問管理,IAM還可以幫組織把不同時期建設的系統快速打通,實現人員流程組織的有限整合。
關於IAM的門檻,董寧認為有兩個:一是好產品,二是對業務場景的熟悉。場景和技術的融合,才能實現有效的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董寧認為,隨著客戶的積累,先發者的護城河會越挖越深。
2. 幣姐談炒幣第一篇 2千萬的人生——從炒幣開始
歡迎幣圈朋友們,我是幣姐。這篇文章將告訴你,炒幣到底難不難。首先,炒幣對許多人來說是新領域,但對有興趣的人來說,任何時候都不算晚。我就是個例子,2017年我開始在區塊鏈創業,之前在傳統行業和互聯網領域已有多年經驗,對數字貨幣已有3年投資。那一年,我的財富增長了20倍。我追求的不是小富即安,而是更大成就。2018年1月1日,我開始在各大平台分享我的經驗和見解,目標是打造幣圈影響力。
我身邊的朋友通過炒幣實現了巨大的財務增長,我作為見證者,決定分享有價值的知識。我將進行一系列采訪,從身邊的朋友開始,歡迎朋友們投稿,分享自己的幣圈故事。
我們采訪的第一位是Brent,2017年從國外常青藤大學畢業,全職炒幣。以下是整理的采訪內容。
問1:Brent,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你來自哪裡?炒幣多久了?賺了多少錢?
答1:我是廣東人,從2013年接觸比特幣至今,賺了約2千萬。中間也錯失了許多行情。說實話,如果不是接觸比特幣,我無法想像這樣的財富。
問2:對你的投資成果滿意嗎?
答2:比我期待的財富自由來得更快。虛擬貨幣的財富浪潮已經到來,更多人能取得更好的投資成果。
問3:你能分享你開始炒幣的情況嗎?
答3:起步時,我用生活費和借同學的錢,總共投入不到3萬元。
問4:你是如何了解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
答4:通過社交軟體,第一次聽說時感到好奇。第二次後開始重視區塊鏈概念,深入系統學習,認為它們具有巨大潛在價值,能改變社會,因此開始加倉投資。
問5:賺錢過程爽嗎?有沒有推薦朋友一起投資?
答5:剛開始沒推薦,因為炒幣者有自己的圈子,交流容易。說服不了解概念的人很難,而我時間寶貴,不願浪費。下半年參與ICO和私募的圈外朋友,因看到我賺錢很信任我。
問6:對國內禁止ICO怎麼看?
答6:這對我來說是投資機會。我有國際視角,考慮因素綜合判斷,對我而言是個好機會。
問7:你用賺的錢做了什麼?
答7:買了別墅、特斯拉,投資基金和美股,分散投資,安全。部分資金放在錢包,主流貨幣和山寨幣都有。
問8:你有100個比特幣嗎?怎麼看比特幣的未來?
答8:沒有那麼多,只有幾十個。相信一幣一別墅。
問9:你買過哪些數字貨幣?
答9:投資過比特幣、萊特幣、瑞波幣、以太坊、NEO、IOTA、qtum等幾十種貨幣。
問10:你怎麼看幣圈的韭菜?他們有什麼特徵?
答10:心態不好,總抱怨,將失敗歸咎於運氣;操作上追漲殺跌,沒有原則。
問11:投資過程中有特別有趣的事嗎?
答11:掙錢有趣,我買過礦機但沒堅持。身邊有挖礦的朋友一個月能挖20個比特幣。有浮躁的時候,畢竟比前輩容易多了。帶著家人旅遊花了幾十萬,很幸運抓住浪潮,相信浪潮將持續很長時間。
問12:你作息如何?炒幣者往往睡不著覺。
答12:先調研再投資能睡得很香。我生物鍾晚,一般凌晨兩三點睡,中午起。
問13:炒幣前後生活有何不同?
答13:炒幣前,生活艱苦,有中南海的心態,什麼都想管評論;炒幣後,自由思考,簡單生活。
問14:你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答14:好好炒幣、享受生活。
問15:沒做炒幣前,你沒想過打工嗎?
答15:不可能。打工很難實現財富自由,即便實現,代價是青春。法幣貶值會讓財富流失。我通過虛擬貨幣掙錢,享受世界,人短暫,做喜歡的事情最重要。
問16:有什麼入門且好的區塊鏈書籍推薦嗎?
答16:推薦《圖說區塊鏈》、《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區塊鏈革命》、《區塊鏈社會》等。
問17:有什麼投資建議嗎?
答17:長期持有公鏈相對安全,回報不差。對初創公司發行的數字貨幣,投前要考察技術實力、發展背景、白皮書,已經取得的成績。營銷和莊家影響價格走勢。投資山寨幣翻倍快,選擇投資哪個幣是個大工程,未來良幣驅除劣幣。
這篇文章分享了炒幣經歷、采訪內容和建議,希望能幫助你理解炒幣世界。我將分享更多故事、干貨和投資經驗,帶你全面了解幣圈市場。我的目標是打造幣圈影響力,與有緣的朋友一起分享和成長。
3. 區塊鏈礦機兩巨頭先後遞交赴美上市申請 拚命抓「風口」能否如願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柳 胡金華 吳敏 上海、北京報道
區塊鏈產業的風口隨著國家發布明確的鼓勵信號,開始變得愈加清晰。而曾經一直為了上市而備受煎熬的國內兩大礦機巨頭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陸,似乎也抓到了「救命稻草」。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就在10月2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示晶元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IPO文件,文件顯示,嘉楠耘智計劃募資不超過4億美元,較告敗的赴港IPO時宣傳的10億美元募資額有所縮減,這也是嘉楠耘智數度赴港IPO無果之後,第四次向海外資本市場尋求融資渠道。
而另一邊,作為全球最大加密貨幣礦機公司,也是嘉楠耘智在礦機以及AI晶元市場競爭對手的比特大陸,正在上演「CEO大翻臉」。就在10月29日,作為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的吳忌寒,在全體員工大會上公開宣布,解除其一起創業的比特大陸法人代表以及董事長詹克團的一切職務,兩位創始人徹底鬧掰。
10月30日,比特大陸又傳出新動態。據相關行業內自媒體發文報道稱,在吳忌寒發動這次「政變」突襲前一周,比特大陸已向SEC秘密遞交了上市申請,保薦人為德意志銀行。而這一進程一直是吳忌寒和比特大陸另一位高管CFO劉路遙在主導,詹克團較少參與。對此,本報記者也致電比特大陸相關部門,不過比特大陸方面對此不予置評。
「無論是嘉楠耘智還是比特大陸,近兩年來一直在往IPO的道路上前進,不過前路坎坷。受制於挖礦行業的寒冬期,這兩家機構的礦機生意每況愈下,資金鏈更是吃緊。現在國家利好政策出台,毫無疑問兩家機構都開始沖刺美股了。比之於內地和香港兩個資本市場,對於這樣業務一直持謹慎態度,所以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陸想要在滬港上市幾乎不可能。美股市場則相對寬松。對於比特大陸而言,吳忌寒的強勢回歸,意味著如果其獲得股東支持,比特大陸將聚焦最有優勢的區塊鏈產業,在礦機、礦池業務上重整旗鼓,向美股發起沖擊。」10月30日,上海一位從事礦機生意的投資人梁明(化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礦業」老二赴美IPO前途未卜
相對於動盪的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則領先一步,第四次沖擊IPO,遞交了美股招股書。
根據嘉楠耘智在招股書中披露,該公司以生產比特幣礦機起家,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在2019年上半年,以礦機銷量計算,公司2019年上半年市場份額為23.3%,全球排名第二,比特大陸市場份額為64.5%,排名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全球第二達比特幣礦機生產商,2013年,嘉楠耘智旗下阿瓦隆礦機問世,系商用ASIC晶元比特幣礦機。比特幣「礦工」們告別原始的電腦CPU、GPU挖礦時代,選擇高算力的ASIC晶元礦機。
2015年,由於比特大陸靠S7螞蟻礦機及此後的S9礦機連續多年獨占礦霸地位,嘉楠耘智新系列礦機晚一步失去先發優勢。2018年7月,嘉楠耘智發布阿瓦隆A9系列,早於比特大陸推出7nm技術ASIC晶元礦機。因虛擬貨幣市場價格低落,扳回一城的嘉楠耘智這一次收效有限。
記者在嘉楠耘智官網發現,阿瓦隆A1166目前售價為1978美元,A11系列的阿瓦隆A1146、還有A1066、A1047、A1026等礦機也同樣在售。
而據挖礦市場人士透露,嘉楠耘智近期發布了阿瓦隆A1166,其算力標值73TH/s、能耗比46J/T。A1166是嘉楠耘智目前最好的礦機,以目前的比特幣價格及挖礦利潤看,回本的時間在230天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股說明書中,嘉楠耘智將比特幣價格列為首個風險因素。由於幣價低迷,礦機價格大跌,嘉楠耘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89億元,凈利潤則虧損3.31億元。相比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2.16億,利潤同比下降252%。
「比特幣價格握著各大礦機生產商的命運,共生屬性非常明顯,礦機不僅僅需要電力消耗,其挖礦成本同時還受到水電枯水期及豐水期影響。」10月28日,四川一位礦機生產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招股書顯示,本次IPO募集資金將被用於AI演算法和應用相關的ASICs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而公司未來營收的增長將取決於其能否成功打開AI市場和進入新的應用領域。
也就是說,除了礦機銷售以外,嘉楠耘智同樣在AI演算法和應用領域發力,試圖向AI晶元廠商轉型。
礦機老大的內部爭斗後也上市
事實上,隨著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被提升為國家高度之後,近期在礦機行業尤其是兩大巨頭方面發生的事情,著實讓外界有些目不暇接。
既然「老二」嘉楠耘智都選擇上市,為什麼作為老大的比特大陸就不能上市,哪怕此刻其正陷入管理控制權的爭斗旋渦中。
在10月28日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向員工發布重要通知中,其決定解除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即刻生效。並且還稱比特大陸任何員工不得再執行詹克團的指令,不得參加詹克團召集的會議,如有違反,公司將視情節輕重考慮解除勞動合同;對公司經濟利益造成損害的,公司將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責任。
更有消息稱,吳忌寒隨後發送了另一封郵件,宣布解除現任HR負責人王治職務,王治是詹克團任命,在比特大陸內部似乎很不得人心。詹克團目前已被禁止進入公司辦公室,禁止員工繼續聽從指令,等同被驅逐「出境」。
《華夏時報》記者也梳理比特大陸的發展歷程發現,比特大陸的運營主體為北京比特大陸 科技 有限公司,比特大陸前身由詹克團創立,吳忌寒是後來者,而圈內也一直認為詹克團才是比特大陸真正的操盤者。
2018年8月,比特大陸曾赴港IPO。據當時招股說明書顯示,詹克團持有比特大陸36%股份,為最大股東;吳忌寒持股比例為25.25%,為第二大股東。沒人絕對控股。
據圈內人士分析,雙方分裂的根源是兩位創始人對公司經營路線的分歧,核心是對是否發展AI晶元業務持不同意見。吳忌寒更傾向於做礦機和挖礦,而詹克團則更希望做技術,主導比特大陸的AI項目。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3月,吳忌寒已經遠離比特大陸的經營管理。
當時,吳忌寒攜帶部分核心技術人員創立了一家致力於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公司,業務包括數字貨幣交易所、礦池等。據悉,比特大陸還投資了吳忌寒的新公司,同時吳忌寒繼續持有比特大陸股份。而吳忌寒「另立山頭」之後,比特大陸的業務則主要聚焦在AI晶元和礦機晶元,由詹克團全權掌管。
然而,吳忌寒這次能卷土重來,也早有端倪。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10月28日,北京比特大陸 科技 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已由詹克團變換為吳忌寒,且吳忌寒還接替了詹克團擔任執行董事一職,詹克團則卸任執行董事,繼續任經理一職。
據比特大陸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在比特大陸的發展方向上,除了李開復以外,公司內部大多數股東也幾乎全都支持繼續做與區塊鏈特別是與礦機有關的業務,這也是吳忌寒一直堅持的想法。而在往日對手已經遞交招股書的刺激之下,股東們支持吳忌寒上台,首要目的也還是推動比特大陸赴美上市。
4. 區塊鏈可用於哪些領域
新年初區塊鏈概念股如過山車股價、上交所、深交所公告、各稿滑大公司澄清??區塊鏈真忙.讓我們和邊肖一起了解區塊鏈在哪些領域可以使用.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塊鏈技術可以應鍵飢臘用於許多領域、場景,包括一些社會管理領域的場景,需要進一步擴大研究和發展塊鏈技術的視野.
目前,企業將塊鏈技術應用於公益,促進公益更加開放透明,保證用戶捐贈的所有錢都是透明的、可追溯的、不可篡改的同時,將塊鏈用於商品的正品追溯,幫助租賃平台實現真正的住宅來源、真正的住宅
也有企業發布共享賬簿,解決信息共享的場景訴求.例如,公益尋找人,在聯盟多個公益平台之間共享和同步迷路兒童的通報信息.
用塊鏈解決信賴問題在現代商業社會有很大的價值.王鈞說,判斷一個領域不適用塊鏈技術,可以問四個問題:一是對數據安全性的要求高嗎?二是參加者沒有充分信賴的組織嗎?三是對數據處理效率的要求不高嗎?四是對數據隱私的要求不高嗎?如果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個場景是適合區塊鏈的場肢談景.
5. 淺談WNC區塊鏈+醫療
WellnessChain (WNC)副總裁兼中國區CEO藍孝武(Willy Lan)接受了群老大APP的采訪,探討了WNC作為國際大健康醫療智能區塊鏈協作平台在醫療健康數據共享領域的角色和作用。WNC致力於構建全球大健康醫療生態圈,重新定義醫療健康全生態體系,以「wellness for all」的宗旨引領行業革新。
當前醫療行業的隱患包括數據互聯互通性低、數據隱私安全問題、醫療供應鏈追溯困難、醫保理賠手續繁瑣等。區塊鏈技術的引入,通過去中心化、點對點、分布式賬本機制,能夠革新傳統醫療系統,重塑醫療健康體系。它不僅是一種技術革新,也是醫療體制的創新,對於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醫療行業中的痛點,包括建立互信共享機制、規范醫療行為、提升健康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新發展。通過分布式賬本記錄和驗證患者與提供者的互動,無需第三方中介,利用密碼演算法確保數據的准確性和完整性,從而完善醫療保障體系。
「醫療+區塊鏈」被認為是未來的趨勢。傳統醫療行業面臨嚴峻挑戰,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區塊鏈技術的成熟為行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路徑。WNC通過「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Sawtooth超級醫療賬本」四大核心技術,打造基於區塊鏈的開源醫療數據平台,建立互信共識機制,解決醫療行業痛點,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效率和質量,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
基於Sawtooth技術的醫療健康協作平台,整合醫療資源,使用EOS底層DPOS技術結合開源應用加密開發的混合聯盟數字加密貨幣,通過PoET共識演算法實現無需信任的公平激勵機制,促進平台的智能化、數據多元化,從而革新傳統醫療行業。
WNC區塊鏈技術主要應用於醫療個人健康數據體系、醫療AI智能體系、醫療供應鏈體系、醫療保險體系、醫療支付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信用體系、醫療臨床體系等八大領域。每個系統相輔相成,共同完善平台功能實現與場景應用落地。
WNC匯集國內外高尖技術團隊,由京東雲區塊鏈技術團隊設計底層框架,WNC研發技術團隊與GTS印度區塊鏈技術研發團隊合作,打造首個國際大健康醫療區塊鏈智能合約協作平台。作為一個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構建的醫療健康數據共享平台,WNC致力於打造全新智能化健康生態鏈,革新傳統醫療行業,重塑健康生態體系。
6. 區塊鏈到底是不是傳銷區塊鏈是變相傳銷嗎
區塊鏈是新技術並不是變相傳銷,只是由許多傳銷組織聲稱為「區塊鏈」,實際上並未有任何技術,只是打著「區塊鏈」的名頭行傳銷之實罷了,國家已經多次發布公告打擊此種傳銷行為。以下為新華網報道區塊鏈傳銷:
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亦存在安全性風險,火爆背後有「別有用心」的誇大造勢。只有去除華而不實,區塊鏈才能回歸真正的應用價值。
投資8萬元,三個月後變80萬元?深圳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在區塊鏈概念、10倍收益等幌子的蒙騙下,數千名投資者深陷其中,涉案金額高達3.07億元。在區塊鏈的「神秘面紗」下,不法分子借機動起了歪腦筋,區塊鏈淪為詐騙、傳銷等經濟犯罪的「招牌」。
為何區塊鏈屢屢被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歪用」?除了「不明就裡」,區塊鏈技術本身「功用」如何?今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炒幣風氣的降溫給區塊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區塊鏈商業「應用」落地情況如何?《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當交易平台承諾的三個月「資金釋放期」屆滿而工作人員卻開始在QQ群「踢人」的時候,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唐海燕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此前,唐海燕在同學的介紹下,投資8萬元買了一種名為「普銀幣」的虛擬貨幣。「對方說這個貨幣是當下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有藏茶作為抵押物,還給我看了『技術白皮書』,我也不懂區塊鏈,就沒仔細看。」
雖然對於區塊鏈、虛擬貨幣都不了解,但高額的投資收益令唐海燕充滿了期待。她告訴記者,發行「普銀幣」的公司會定期對該虛擬貨幣按1比10的比例進行拆分,這意味著,每次拆分就會使投資者手中「普銀幣」的價值擴大10倍。只要經過一次拆分,她投資的8萬元,就相當於買到了價值80萬元的「普銀幣」,在交易平台上賣出即可獲得巨額收益。
按照交易平台的規則,剛購買的「普銀幣」不能馬上交易,必須在平台上凍結三個月之後才能迎來「釋放期」。然而,當三個月時間過去之後,唐海燕不僅沒有等到翻倍的資產,凍結在平台上的8萬元也無法用於交易了。
「其他投資者開始在QQ群里質疑這項投資的真實性,結果公司工作人員竟然把這些投資者一個一個踢出去了,我就感到不妙了。」她說。
事實也證明了唐海燕的直覺。2018年3月底,深圳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詐騙資金高達3.07億元。在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藏茶」的模式發行虛擬貨幣,套取公眾存款,唐海燕是數千名受害者中的一位。
深圳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宣稱,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台「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實際上,其買賣價格的變動是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幕後操作,並一度將「普銀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讓投資者嘗到一些甜頭。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最終導致投資人手中的「普銀幣」毫無價值。
2018年以來,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從事詐騙、傳銷,已經成為了新型犯罪手法中常用的「套路」。2018年4月,濟南警方端掉了一個打著「西部開發」「國家扶貧」「原始股」「區塊鏈」「電子商務」為幌子的傳銷團伙,抓獲主要嫌疑人十餘人,凍結涉案賬戶百餘個,查獲涉案資金3億余元。
濟南警方介紹,惠樂益電子商務公司以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為由,在網路上設計了假的虛擬盤,並發布所謂的「寶幣」「貴幣」等多種虛擬貨幣。
他們先是以贈送為幌子,向新加入的傳銷人員贈送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每枚價格在幾十元,然後通過人為操縱將虛擬幣一路升值到100多元甚至幾百元,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員加入,最後再通過所謂虛擬幣「貶值」的周期波動進行「割韭菜」,周而復始,最終達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在西安,當地警方日前也成功破獲了一起打著區塊鏈旗號的特大網路傳銷案。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鄭某出高薪組織網路平台管理員張某、李某等9人,自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路傳銷為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網路平台銷售虛擬的「大唐幣」,並操縱升值幅度;
同時在國內外多個城市召開推介會,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設置28級分管代理,僅僅18天,該團伙就共發展注冊會員13000餘人,目前已經查明該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資金高達8600餘萬元。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布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稱,近段時間以來,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公開發行代幣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其中隱藏了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比如百川幣、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等。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東、山東、上海等地采訪了解到,大多數人知道區塊鏈概念很火,但是「不明就裡」,對於區塊鏈的具體功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用來「投資理財」「買賣貨幣」的,也有人認為是「和蒸汽機同等量級的重大發明」,一些創業者更是摩拳擦掌,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致富機會」。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由於人們對區塊鏈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才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渾水摸魚誤導廣大投資者。
其一,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截至去年底,國內ICO參與人數和交易總量已實現翻倍增長,大量數字貨幣交易所出逃海外,代投模式將更多普通百姓捲入高風險投資。
許多行業自媒體、名嘴大咖與發行方、數字交易所等結成利益同盟,為「空氣幣」項目站台背書、製造輿論。去年12月,人民銀行等九部門將ICO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采訪中,不少人對本刊記者表示,代幣的存在為區塊鏈技術發展構建了一套權益機制,這套機制對激勵區塊鏈應用繁榮是不可或缺的。「過去5年的市場實踐證明,沒有權益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就像沒有連上互聯網的電腦、沒有貨幣的市場經濟,應用場景和發展速度都大打折扣。」上海的一位投資人說。
實際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代幣僅僅是最早驗證區塊鏈技術的一種產品,兩者之間並不能劃等號,而且代幣的存在已對區塊鏈的發展產生顯而易見的負面作用。
目前,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思考,區塊鏈的發展是否一定要依靠發行代幣來實現激勵。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告訴本刊記者,所謂激勵機制僅僅是項目方為自己發代幣找的理論依據而已。
其二,區塊鏈並非萬能,安全性存在風險。區塊鏈通常被認為可以實現三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保存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數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高;第二,交易全過程可溯源,可實現責任精準追蹤;第三,區塊鏈內嵌的智能合約可以基於契約自動執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違約風險。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在金融、物流、貿易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區塊鏈並非萬能,其功能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一般認為,根據其密碼學的特性,在區塊鏈上要想篡改或造假,理論上需要掌控超過51%的節點才能實現。當區塊鏈中的節點足夠多時,這種大眾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就難於篡改。
然而在現實中,數字貨幣交易所頻頻被攻擊甚至失竊。2018年6月20日,韓國Bithumb交易所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被盜走價值350億韓元、約合32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被稱為中國第一代「黑客」的季昕華說,區塊鏈會不斷面對攻擊,數據上傳到鏈的過程容易發生信息泄露。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量子計算的超強運算能力一旦實現,也將對區塊鏈產生直接沖擊。
其三,區塊鏈火爆程度並不完全真實。數據顯示,自2017年底到2018年初超過300家主要關注ICO項目的自媒體出現,成為一個值得注意的非正常現象。
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了一則風險提示,提醒廣大公眾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原文如下:
《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提示: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網路化、跨境化明顯。依託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風險波及范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伺服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內居民開展活動,並遠程式控制制實施違法活動。
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極可能是詐騙活動。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監管和追蹤難度很大。
二、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較強。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
實際操作中,不法分子通過幕後操縱所謂虛擬貨幣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三、存在多種違法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並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徵。
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